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节 让孩子在言语上做到诚信、不欺诈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信”本身就是一个智慧的符号,左边是“亻”,右边是“言”,即“人言为信”。《说文解字》中解释:“信,诚也,从人言。”也就是说,一个人说出的话,就一定要兑现,不可以说一些欺骗他人的话。因此,我们要教孩子在言语上做到诚信,不说谎。

    凡出言,信为先

    诚信是一种美德,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

    孟子曾说:“车无辕而不行,人无信而不立。”一个人没有信用,是无法在这个社会中立足的。可见,诚信关乎一个人的未来。所以,凡是开口说话,就要讲信用,对自己说出来的话要放在心上,答应他人的事情一定要信守承诺。

    在古时候,因为科技、交通不发达,朋友之间居住的地方相距较远,都是提前说好下次见面的时间和地点,短则一年,长则几年甚至几十年,但是无论时间有多长,他们都会如期而至。即便是相约的某一方已经不在人世,他也会在临终前把此事托付给亲人,嘱咐亲人代自己赴约。这里所流露出的诚信的精髓,是多么值得我们学习啊!

    另外,古人的诚信不只建立在言语上,甚至连一个念头都不会违背。

    在春秋时代,吴国的季扎是一个有仁义的人。有一次,吴国的国君派季扎出使鲁国。当季扎一行途径徐国时,徐国的国君宴请了他。徐君看到季扎身上佩戴的一把宝剑时,掩饰不住地流露出了对宝剑的喜爱。季扎心里清楚,徐君非常喜欢自己的这把宝剑。但是,出使国外,宝剑是必要的配饰之一。所以,当时季扎的心里起了这样一个念头:我现在不能把宝剑送给徐君,等到办完事情再送给他。

    等到季扎顺利出使鲁国之后,返回吴国途经徐国时,想把这把宝剑送给徐君。不巧的是,徐君已经去世了。随后,季扎就来到了徐君的墓前祭拜他。祭拜完后,季扎把宝剑挂在了墓旁的树上。季扎的随从非常奇怪,就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当时,季扎回答道:“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背吾心哉?”意思是说,我的心早就已经答应把宝剑送给徐君了,怎么可以因为他去世了而违背我的心呢?

    其实,即使季扎不把宝剑送给徐君,也不会有人说他什么。因为,季扎没有在口头上给徐君任何承诺,而且徐君也已经不在人世了。但是,季扎却兑现了自己念头上的承诺。这种诚信是多么难能可贵啊!

    然而,在当今社会,有些人说话不讲诚信,有些企业也不讲诚信,出尔反尔,害人又害己,从而引发了严重的诚信危机。口头承诺的事情,可能会因为某些原因而无法履行。即便是白纸黑字定下的合同,也可能会故意违约。试想一下,如果人们都不讲诚信,都以欺诈为荣的话,这个社会还如何前进呢?

    前面提到“人无信而不立”,同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失去了信用,也将无法在这个世界上立足。所以,我们应该和孩子一起落实“凡出言,信为先”,共同勉励,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在生活中,我们首先要在言语上做到诚信。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使用最频繁的、最容易表达的就是言语。如果言语不能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就会变得非常虚伪,也就失去了交往的真正意义。而且,更可怕的是,我们的一言一行将在无形中影响孩子。

    所以,我们一定要言而有信,答应他人的事情就一定要去做,不能找任何借口。尤其对于孩子的承诺,一定要履行,如果因为特殊情况而无法对孩子履行承诺的话,一定要跟孩子说明原因,争取得到他的谅解,并找机会弥补这次缺憾。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获得孩子最大程度的信任和敬佩。更重要的是,我们给孩子做了一个诚信的好榜样,孩子也会学着我们的样子,履行对他人的承诺。

    我们要帮助孩子建立诚信的意识。

    对于每个人而言,诚信都是立足于社会的基石。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今社会,要使孩子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让他具备诚信的品质。在第一章已经讲过了,孩子讲诚信不但不会受人欺负、受人骗,反而会赢得更多人的喜爱和帮助。

    然而,对于孩子而言,他的脑海中可能还没有诚信的概念,他可能很容易就答应他人要做某件事情,然后又找很多理由推脱。所以,从孩子小时候开始,我们就要帮助他建立诚信的意识。

    平日里,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孩子思考关于诚信的问题,让他知道什么是诚信;可以给孩子讲一些关于诚信的故事,将道理深入浅出地渗透给孩子,使他得到诚信品质的滋养,也可以一起分析故事中人物的对错,从而帮助他建立正确的诚信观。

    另外,我们也可以在生活细节中帮助孩子建立诚信的意识,对于孩子答应我们的事情,比如回家先写作业、出去玩多长时间、看多长时间电视、几点起床、去超市买什么东西等,我们都要监督他做到,不能放任他的行为,更不能迁就他。当孩子这样去做的时候,说到做到的诚信意识就慢慢在他心中建立起来了。

    我们常说:“凡事三思而后行。”其实,说话也一样,也需要三思。

    孔子曾说:“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就是说,古人不轻易说话,更不会随心所欲地说话,因为他们害怕自己说出的话不能做到。而且,他们认为,说到做不到就会失信于人,是一件非常令人羞耻的事情。

    可见,古人说话非常谨慎,不轻易说话,不轻易承诺。

    所以,我们不仅要重视自己的言语,还要教导孩子重视言语,每次讲话之前,一定要三思一下,看看这句话可不可以讲,该不该讲?讲了之后,我能不能做到?讲了之后,会不会给他人带来伤害?

    也许有人会认为,想说什么就说什么,那才叫真实。一个人能把自己想说的话说出来,的确表明他很真实,但是他能对自己的话负责吗?他能做到诚信吗?他能保证自己的话不会伤害到他人吗?

    事实上,凡事三思而后言,是一种慎重、负责的表现。当孩子养成了说话之前多思考的好习惯后,就不会随意说话,也就不会出现说了做不到的情况,更不会伤害到他人。慢慢地,孩子就能在言语上做到诚信了。

    诈与妄,奚可焉

    不说欺骗、不真实的话,是修养德行的开始。

    “诈与妄,奚可焉”中,“诈”即欺骗,“妄”即不真实,“奚”是文言疑问代词,即怎么。这句话的大意是说,怎么可以说欺骗他人的话和不真实的话呢?通过反问,更加深了所要表达的意思,就是不可以说欺骗他人的话,不可以说不真实的话!

    一位母亲曾经讲过这样一件事:有一天,我在家里接到一个找我家先生的电话,由于...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