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释吴语“罗汉豆”、“寒豆”、“小寒豆”的名义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于是把“罗”字省减,讹变成寒豆。豌豆比蚕豆小,因而叫小寒豆。四川奉节、贵州大方、毕节、浙江建德、金华等地叫“佛豆”,也是从目连而说。

    与目连联系的豆是“胡豆”,自然是印度的豆。而我国方言“胡豆”所指有两种,都是从外国引进的。周振鹤、游汝杰《方言与中国文化》书有《从胡豆说起》一节。其中说:

    “豆类中的‘胡豆’从名称来看,却似乎是从西方传入的。‘胡豆’有两义,一指豌豆,相传是汉代张骞自西域带回来的。这个说法虽然没有可靠的文献依据,但是据今天农史学家的研究,载培豌豆的原产地确是在中亚和西亚一带。所以‘胡豆’可以说是指‘从胡地输入的豆’。二是指‘蚕豆’,这是四川方言。四川的特产‘怪味胡豆’就是将辣椒和香料加入蚕豆制成的。蚕豆确实是从西方来的,古希伯来人在公元前一千年已经种植蚕豆,传入我国大约是在十三世纪,据说阿拉伯人首先将蚕豆传到云南、四川。这样看来,四川人把蚕豆称作胡豆(或佛豆)是自有来历的。”

    《太平御览》卷八四一《百谷》:“《本草经》曰:生大豆,张骞使外国得。”《本草纲目.蚕豆》:“豆荚状如老蚕,故名。王祯《农书》谓其蚕时始熟,亦通。吴瑞《本草》以此指豌豆,误矣。此豆种亦自西胡来,虽与豌豆同名,同时种,而形性迥别。《太平御览》云:张骞使外国,得胡豆种归。指此也。今蜀人呼此为胡斗,而豌豆不复名胡豆矣。”李时珍以为《本草经》是后汉张机、华佗辈所为。所以,在十三世纪即南宋时蚕豆才传入的说法,应不确。

    黑豆、赤豆、绿豆、黄豆等都是从豆皮颜色说的。“豌豆”的名字,《本草纲目.豌豆》说又叫胡豆。《辽志》作“回鹘豆”,《饮膳正要》作“回回豆”。“其苗柔弱宛宛,故得豌名。种出胡戎。……又乡人亦呼豌豆大者为淮豆,盖回鹘音相近也。”但豆苗柔弱宛宛即有蔓的很多,不会只对豌豆如此称名。

    蚕豆在许多地方指大豆,而在吴语的浙江丽水、金华、青田、绍兴,温州、永康、湖北宜昌、天门,却另指豌豆。在甘肃陕西许多地方,既叫“大豆”,也叫“大豌豆”,江西萍乡也叫“大豌豆”。而把豌豆叫小豌豆。显然不能把有蔓的豌豆说成“小蔓”,而把无蔓的蚕豆却说成“大蔓”。可见“大豌”正应该是指从汉代的大宛国(即西域)而来。《史记》的《大宛列传》就是《汉书》的《匈奴传》。“大宛豆”即是指张骞出使西域引进的。豌豆小,说成小豌豆。

    浙江宁波、镇海、定海把蚕豆叫倭豆、大倭豆。“倭”是弯的意思。如“倭肩:向前弯的肩膀。”“倭妥:婉转。”可见是把“宛豆”的“宛”按音别解成“弯”,于是别写成同义的“倭”。《汉语方言大词典》“倭豆”条引应种《甬言稽诂.释草木》:“甬人呼蚕豆为倭豆,即豌豆之转音。”朱彭年等《宁波方言词典》也说“倭豆实即豌豆之音转。”但“豌”读音不可能转成“倭”。

    温州把蚕豆叫淮豆。“淮”与“外”同音,与“番”近音,都指从域外引进。“回鹘豆”是说唐代回鹘有豌豆,此名最早见于宋代叶隆礼《契丹国志》。回鹘政权被灭亡后,分三支西迁,到了西域地区,因而有豌豆。回鹘豆、回回豆都是契丹人的称名,温州人不会把它音变成“淮豆”。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