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详释“两头蛇、三脚猫、乌眼鸡”等系列词语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三骹猪:比喻爱占便宜的人。福建漳平、永福。”这是闽语,参照《福州》,“三、性”;“猪、著”都同音异调谐音广骹、咬”近音谐音。性咬著:习性沾著人而吃。

    第五种情况也是对“三脚猫”作趣变的仿词,但情况各异。

    三只腿的凳子实际是最稳的,因三点只能定一个平面。却指靠不住的人或物、指让人上当的事,指陷阱,便是“散脚”谐音。指腿与凳面散开,不牢固。采茶戏被禁止在县城演出,只能出现在乡间即山间,在山脚平旷处演出,也就是“山脚”的谐音。《汉语方言大词典》“三脚班:流行与农村的小型地方戏剧或指演出这种戏剧的小剧团。江西宜春。三角班:采茶戏。江西莲花、瑞金、赣州。”这三个词中都没有“猫”字,可见不是说三只脚。“三脚鸡”中谐音“鸡、机”指机器。“三骹狗:三轮机动小货车。”其中“狗、苟”谐音,从小型来说,指不如大载重车好。“三骹马:三脚落地的支架。”其中也是“马、码”谐音,指做支架的三条腿要在中间码连起来。“马、码”正与“猫、铆”同样机抒。鸡、狗、马、猫,都是谐音趣假,互可参证。

    《汉语大词典》:“五眼鸡:即乌眼鸡。一种好斗的雄鸡。五为乌的借音字。喻强悍之人。”除张鸣善例外,还有元剧《神奴儿》第一折:“你那状本儿如瓶注水,俺亲兄弟看成做了五眼鸡。”如果把“三脚猫”解释成用缺一只腿比喻是正确的,则五眼鸡就应如“三头六臂”比喻本领高强。却不如此解释,也可反证那样解释不对。五为乌的借音字,这是对的。但乌眼鸡是皮、毛及骨头都黑的乌鸡,用做补药,从未有它好斗的说法。并没有把某种鸡叫“乌眼鸡”的专名。《汉语大词典》对“乌骨鸡”、“乌鸡”都解释成黑骨头的鸡,入药,却没有说是强悍的。那么,这个比喻的喻体又是什么呢?“乌眼鸡:乌眼鸡好斗,因以形容互相嫉恨,怒目而视的样子。”却变成了比喻互相嫉恨,怒目而视。但又没有说互相嫉恨,怒目而视的两个人都是乌眼鸡的例子。也回避而不解释“眼”字的意思。

    “五眼鸡”它应该是“乌眼极”的谐音:两眼墨黑,糊涂极了。这才与张鸣善全曲斥说当权者名不副实一致,曲中并没有说他们强悍、好斗、互相嫉恨,怒目而视等情况。《神奴儿》例是说弟弟要分家,把上诉的状子背得烂熟。哥哥说:我的亲弟弟看事真是糊涂极了。也不是说他强悍的意思。例句后面的话是:“你也须念着好门风祖上留遗,今日为他谁觅闹寻非。却不道湛湛青天不可欺。你就那般瞒心昧己,就这般生忿仵逆?”也是说他糊涂而听信人言。本应说“乌眼鸡”,因为与“两头蛇”、“三脚猫”看齐而虚假为“五”。

    《金瓶梅》中有“乌眼鸡”此词。第ii回:“如今把俺们也吃他活埋了。弄的汉子乌眼鸡一般,见了俺门便不待见。”孙雪娥说西门庆被潘金莲哄骟得糊涂到极点,看不到我们的一点好处,不愿意见我们。第35回:“他心肝胳蒂儿事(似)偏喜欢的这两个人,一个在里,一个在外,成日把魂恰似丢在他身上一般,见了说也有,笑也有。俺门是没时运的,行动就相乌眼鸡一般,通把心狐迷住了,更变的如今相他哩。”正是把“迷”与“乌”对应。第75回:“想着你和来旺儿媳妇子蜜调油也似的,把我来就不理了。落后李瓶儿生了孩子,见我如同乌眼鸡一般。”三例都是说别人对自己冷淡的原因在于只看某人好,看不到自己的好。

    姚灵犀《瓶外卮言》:“乌眼鸡,应作‘五眼鸡’,见张鸣善《水仙子》词曲中,与‘两头蛇’、‘三脚猫’并言,言其狠毒也。”看来是与寺庙中三只眼的凶恶神鬼对比而解释的。但这些例句都不是说狠毒,而对狠毒杀人者却不见“乌眼鸡”的用例。

    《红楼梦》第30回:“有这会子拉着手哭的,昨儿为什么又成了‘乌眼鸡’似的?”是说宝玉要砸玉,黛玉要剪玉穗都是糊涂极了。人民文字学出版社本注:“乌眼鸡一像斗鸡瞪着眼珠的神态来形容人意见不合时怒目相视的态度。”但怒目相视时,眼珠隐去,只露眼白。俗语叫“斜瞪眼”、“白瞪眼”,书面语叫“白眼”。“乌”又从何言起?与“白眼”相对的“青眼”、“垂青”却是表示亲切的。宝玉与黛玉虽也有矛盾和口角,但从没有怒目相视、狠毒、好斗的情况。

    第75回:“咱们倒是一家骨肉呢,一个个不像乌眼鸡似的?狠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此例很像是说好斗,大观园中也充满那样的斗。但探春此话是感慨一家骨肉因糊涂而斗。下文说:“我虽年轻,这话却不年轻。你们不看书,不识字,所以都是呆子,倒说我糊涂。”可见是从糊涂的根源上来说。第101回:“二叔为人是最啬刻的,比不得大舅大爷。他们各自家里还乌眼鸡似的。不么,昨儿大舅大爷没了,你瞧他是个兄弟,他还出了头儿揽了个事儿吗?”是说各家都有糊涂人,二叔的啬刻也是糊涂,但他对大舅大爷的丧事却不啬刻,不糊涂。

    陆谵安《小说词语汇释》:“善斗的鸡。比喻心怀不满,怒目而视。”白维国《金瓶梅词典》:“斗鸡。比喻发怒的人。”王利器《金瓶梅词典》:“发怒的鸡。”龚潜庵《宋元语言词典》:“五眼鸡:好斗的鸡。喻坏人。”顾学颉、王学奇《元曲释词》:“五眼鸡,本为好斗的雄鸡,引申为讨厌之物,比喻亲骨肉之间因闹矛盾而伤和气。”既是众口一辞,说是好斗的雄鸡,却不能举出用乌眼鸡或五眼鸡来指鸡的一个例子。而各家的具体解释却很不一样。说明都是仅从个别例句的宽泛事理来猜测,连例句的具体细致意思都不辨析。

    四

    《金瓶梅》中多见“杀鸡”和由它衍化的“杀鸡扯脖”“杀鸡扯腿”“杀鸡扯膝”等词,清代小说、戏曲中又有“杀鸡抹脖”“杀鸡扯嗦”“杀鸡为黍”的变体。这一系列词语引起研究者极大的兴趣,许多辞书都有解释。可惜由于不明它们的机制,即隐实示虚的趣味造词,而认虚为实,上了字面的当,一误皆误。本文即从此词的各种解释来讨论,它实在是一个有典型性的词例,讨论起来也很有趣。

    首先录“杀鸡”系列词的例句如下:

    1第21回:“那西门庆见月娘脸儿不瞧一面,折趺腿装矮子,跪在地下杀鸡扯脖,口里姐姐长姐姐短。”(此及以下不示书名的,都是《金瓶梅》的例句)

    2第33回:“才待用手去取,被金莲褪在袖内不与他,说道:‘你的钥匙儿怎落在我手里?’急得那小伙儿只是杀鸡扯膝。”

    3第86回:“经济见虔婆口硬不收钱,又向头上拔下一对金头银脚簪子,重五钱,杀鸡扯腿跪在地下。”

    4第54回叙韩金钊、吴银儿各给应伯爵斟了酒,应伯爵不想多饮。“伯爵道:‘我跪了杀鸡罢。’韩金钏道:‘都免礼,只请酒便了。’吴银儿道:‘怎的不向董家姐姐杀鸡,求他来了?”

    5第50回叙李瓶儿月经来身,不能行房事,西门庆因淫兴大发而告急:“我如今杀个鸡儿央及央及你。”

    6《燕子笺》卷上四:“文场入试,便去杀鸡为黍(半跪作割鸡介),拿两片厚脸皮道:‘大教全仗老兄。”是求给答题作弊。

    7《红楼梦》第21回:“一席话,说的贾琏脸都黄了,在凤姐身背后,只望着平儿‘杀鸡儿抹脖子’的使眼色儿,求他遮盖。”

    8《醒世姻缘传》第83回:“你就作揖唱诺,杀鸡扯嗦儿的,待央及我们出去哩么!”

    对上述词语最早作解释的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红楼梦》1957年版对例7的设注:“杀鸡抹脖一打手式赌誓的急迫状态。”其中“打手式赌誓”是注释的第一部分:作了个杀鸡抹脖的手势,以表示赌誓。但是手中无鸡又无刀,突然之间,再高明的表演艺术家也无法仅以某种动作,让人一下明白是在杀鸡。而且,杀鸡又怎能表示赌誓?是赌什么誓,也是无从知道的。注释的第二部分是“急迫状态”,这是切合贾琏心情及神态的,但杀鸡又同告急全无关系。所以这个似乎详细具体的注释,比“杀鸡抹脖”本身更难理解,使人如坠云雾中。

    例句说的是贾琏同多姑娘在外间床上行奸,平儿收拾床铺时发现一束女人头发,故意问是怎么一回事,贾琏便要求她保密。正说着,凤姐进来,便问收拾床被时是否“多了”女人留下的戒指、汗巾之类。下文便是例句。“杀鸡儿抹脖子”是“使眼色”的状语,只能是一种着急的神态,“使眼色”是唯一的具体动作。并没有杀鸡、抹脖、打手式、赌誓,这些动作。如果打手式、赌誓,凤姐岂不是看见和听见?周汝昌主编《红楼梦辞典》只简释为“形容情急作态”,避言“杀鸡抹脖”字面义,倒是谨慎的。

    1987年香港出版梅节校点《金瓶梅》,所附《金瓶梅词语辞典》:“杀鸡扯脖(抹脖、扯嗦):叩头的谑词。杀鸡要掏出内脏,连着气管、食道,扯时鸡头一定弯起来。又简称‘杀鸡’、“杀个鸡儿吃。”更难使人相信。取内脏时鸡头才弯起来,为什么直接说成杀鸡扯脖?“鸡头弯”与“扯脖”又不一样,为什么又要把“扯脖”省而不说?或换成“扯腿”“为黍”?

    1988年王利器主编《金瓶梅词典》:“杀鸡:杀鸡时脖颈前伸,这里借以形容跪者腰弯低头之态,是下跪的诙谐说法。”袭用了梅节的解释。“杀鸡扯脖:义见杀鸡条,喻赌咒发誓的急迫状态。”又采用了《红楼梦》的注释。“杀鸡扯腿:伸长了头颈,是情急央告的样子。”又变成既非诙谐,也非比喻,而是具体实写,却又避言为什么说“扯腿”。如果真是对叩头或下跪的谑语,应该有其他情况谑说叩头、下跪的书证,为何只见于例136等示急的一种情况下?而只有例346中说到跪,其他例句分明都未跪。

    1990年《汉语大词典》(第六册):“杀鸡扯脖:亦作‘杀鸡儿抹脖’。伸长了脖子。形容情急作态。”

    1991年,黄霖主编《金瓶梅辞典》:“杀鸡扯膝:形容手忙脚乱的焦急样子。”

    同年,白维国《金瓶梅词典》:“杀鸡扯脖:用手在脖子上作切割状,表示害怕、告饶。又作‘杀鸡扯腿’。

    1992年,李申《金瓶梅方言俗语汇释》:“杀鸡:跪下、伸长脖子,做出准备挨刀的架势,以表示害怕告饶或恳求。”

    1980年台湾魏子云《金瓶梅词话注释》按回目前后共有四注。对例1是:“杀鸡扯脖:形容撒娇耍赖的情态。杀鸡时通常先要提起脖子,弯起来之后才能下刀。这时的西门庆如儿童向母亲有所求而撒娇,双手抱给起吴月娘的脖子,苦苦纠缠的情况。”对例8是:“杀个鸡儿央及央及你:此语的歇后,在‘央及’二字,‘央及’谐意‘养鸡’。此说‘杀个鸡儿’吃,则必须先‘养鸡’。所以说要先杀个鸡儿吃,则必须先“央及你’(养鸡)。”对例7是:“我跪了杀**:意为我宁可要你们扭脖子,实在不能喝酒了。”对例3是:“杀鸡扯脚跪在地下:撒娇求情之态也。”共十一家的解释相同处都是认为“杀鸡”是比喻,而所比喻的却分歧很大,也都非常勉强。其实“杀鸡”是“撒急”的谐音。“撒”是表现的意思。《汉语大词典》:“撒:故意施展,表现。”例词有:撒野、撒奸、撒顽、撒泼、撒酒风、撒迷怔、撒乖、撒拗、撒赖,以及其他。如:“撒极:着急。”有《醒世姻缘传》的例子。“极”是“急”的记音别写,元明清通俗文学作品中多见。而“扯脖”是“扯泼”的谐音。《汉语大词典》:“扯娇:撒娇。”“撒烂污”与“扯烂污”、“撒谎”与“扯谎”是同义词。“扯大”是表现自大。至于“抹脖”“扯膝”“扯嗉”“扯腿”等,则是作家的虚意仿说,没有实际含义。“杀鸡为黍”既是“撒急”的谐音,又双关指设食酬劳。语本《论语.子路》:“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至于例中科介语“半跪作割鸡介”,和例4我跪了杀鸡罢”,此“跪”却是另一个实际的具体动作,是另一个词,即用跪礼求助,不应把它混淆在“杀鸡(撒急、示急)”的词义中。

    如此,便把词义与理据的虚实讲解得清清楚楚,各得其宜。也证明词典的所有“比喻”的解释都是错误的。如果不作这样的谐音解释,便觉得词义难以理解,而知道了曲折,反而感到词的巧智妙趣,表现了人民群众语言的生动活泼。

    从“三脚猫”等系列词语来看,不同的方言区域可以隔开几千里,而词语却可以相同或相似,说明虽不相为谋,但刻意追求趣巧智难的匠心和机抒完全相同。这是人民群众的语言智慧创造,人民群众是语言大师。而专业的语言研究者,却因只在书面语言中兜圈子,对这类极有特色的词语的艺术性便格格不入。只能用在书面语言学课本中所学的简单的比喻知识来生搬硬套,面对内涵丰富而生动的这类趣难词语,就犹如“瞎子摸象”,摸到一点疑似之迹,就说是真实的整体。这类谐音隐实示虚的趣难词是很多的。其中涉及的文化内涵也是丰富的。方言口语中有许多语言学中还没有讲到的知识和道理。我们还应当从“民间语言学”学习,来改善和提高语言研究。

    词义之难是难于获得确解,而确解自然是清楚明白的。因为除陌生事物、科技术语、哲学概念、典故之类以外,一般词语的词义本身,都是简明的,而且会有一个或几个同义词、近义词可供释义对比。词义即令较复杂,也不会是要用一句甚至几句话还说不清楚,犹如对“杀鸡”系列词的上引释义一样。“撒急(求助),笔者这种释义便是简明的。

    总结这四组趣难词,最主要的认识应当是:一、方言俗语有谐音造词的特殊方法,追求的是字面与词义之间张冠李戴、指鹿为马、颠倒黑白、将无作有的奇巧趣难。二、研究疑难词语更要求解释细致准确,要求直接探索出词义的理据。不能按个别例句的宽泛事理猜测,满足于“仿佛”,不能不求甚解。三、对前有的解释认为不合宜,必须明确说出为什么,不能既指不出它的错误,而又另作解释。四、解释不能与基本常识违背。如说用稳当的三角凳比喻不可靠,违背科学常识;说三只脚的猫比喻不精通,违背以浅显比喻深奥的语言学知识。五、语言是有社会性的,词语是有系统性的,应当汇集相关的群体,才能看出端倪,理出脉络条理。

    (原载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第三辑,2005年)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