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聻”与“魙”的音义形疏理辨析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聻”与“霓”是两个生僻字,课堂和书本中都学不到,知道后都很感兴趣,欲要多知。而语言学家实际对它们也没有研究,辞书中的解释因而很含糊混乱,而不得要领。笔者对它们的音义形作疏理辨析。

    “聲”第一音的义项有二:

    (一)《辞源》:指物貌。见《广韵》。《玉篇.耳部》指物貌”。《集韵》也释为指物貌。但“指物貌”此术语生僻,含义不明,全无例句,也与含此词的所有例句不承。此义应被淘汰。《汉语大字典》解释为:指物称谓,相当于“那一”的合音。便是指示代词性质。但古代文献与当代方言都没有这种合音的指示代词可比证。合音之释,当出于想当然。《汉语大词典》不收此义是对的。

    (二)《辞源》:助词,相当于“呢”、“哩’。《续传灯录》二九《冯楫济川居士》:“远(禅师)拊公背曰:‘好聲!’公于是契入。”

    《汉语大词典》:助词。相当于“呢”、“哩”。《续传灯录.冯楫济川居士》:“一日,同远经行法堂,偶童子趋庭咏曰:‘万象之中独露身。’远拊公背曰:‘好聲!’公于是契入。”

    《汉语大字典》:语气词。用于句尾,表示疑问或陈述结束,相当于“呢”。《正字通.耳部》:“聲:梵书聲为语助,音你。如《禅录》云:‘何故聲?’云:‘未见桃花时聲。’皆语馀声。(此另有‘好聲’例,略)。清毛奇龄《传临济宗三十二世弥壑澧禅师塔志铭》:“贤曰:‘钟楼上念赞漸”。

    仅言“助词”不够明确。有各种助词,尤有无任何意义的垫音助词,所以“语气词”之释明确,而且再指明用于疑问或陈述结束。不同的助词,辞书或只言助词,不作具体限定的甚多,此不示例。诸如此类,辞书编者投手举足之劳而有惠读者,善小而不为的也不少。正由于满足于笼统的“助词”,《辞源》、《汉语大词典》便没有疑问语气词例证,这却是最多量的用法。《汉语大词典》虽与《词源》同例而语境完全,易于理解。但也是承用仅一的旧例,如果从《五灯会元》中补例,甚易,而且一定会接触到疑问语气词的主要用法。“未见桃花时漸‘钟楼上念赞漸”之例都不典型。未给语境,则有疑问和陈述的歧解。也就是说仅从旧辞书取例是会有各种问题的。所引《正字通》、《梵书》用为语助,误。实际情况是我国禅僧语录习用此字记写语词。最早的例证是唐德宗时于頓《庞居士语录》:“峰曰:‘莫是当阳道么?’士曰:‘背后底漸?’”近代汉语研究己知,由此字再变为“你”、 “尼”(见《祖堂集》),再定形为“呢”。辞书解释如一步就位,就说它是“呢”字最早的异写,则言简意赅。《正字通》又说例中“皆语馀声”也不妥。语馀声即句末垫音助词,词汇意义与语法意义两无,而疑问语气词等是有语法作用的。

    宋代的例句已明确显示,“漸”已发展为兼表停顿、提示、感叹多种语气,仍以表疑问为主,即具备了后来“呢”字的全面功能。辞书不一定要如此详细,但例证要完全。如“好漸!”例是表感叹的,就在释义中未能包含。而表示“陈述结束”之释又空泛笼统而无例。

    对《正字通》的例句出处,标《禅录》,但并无这样的书,禅宗语录书照例前系限定性主名,如《虚堂和尚语录》等。《禅录》的书名号误,意思只是:禅僧语录。

    现在再说“聲”字第二音及其词义。

    《辞海》:(又读j|)旧时迷信传说为鬼死后之称。《聊斋志异.章阿端》:“人死为鬼,鬼死为聲。”《辞源》:《正字通》音贱。旧时迷信者以为鬼死之名。《正字通》:“《酉阳杂俎》曰:旧俗于门上画虎头,书‘聲’字,谓阴府鬼神之名,可以消疟疠”。也有《聊斋》例。

    《汉语大词典》:旧时传为鬼死后之称。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贬误》:“俗好于门上画虎头,书聲字,谓阴刀鬼名,可息疫病也。”也有《聊斋》例。

 &nb...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