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从诸葛亮祭北斗星说起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会为迷信。

    值得再细究的是,罗贯中创造了这个情节,他本人,他塑造的诸葛亮本人相信不相信这回事呢?可以说既相信也不全相信。他说:“但不知天意若何。”就是祭拜北斗未必就能如愿,这与一般所说的拜北斗可以长生的绝对迷信仍有差别。小说实际上写了拜斗并未延寿的结局,这在一定程度上是有揭露性的。

    可以对比,假若罗贯中是相信而要宣传这个迷信思想,他完全可以在诸葛亮卒年之前较早的某个时节,另写一个故事,说孔明身染大病,生命垂危,经过拜斗转危为安,又多活了几年。舍此,而在历史明载的孔明卒年拜斗,自然只能写成拜而无效,岂不是反证了正要说明拜斗之说的不可信。

    一般都是说北斗有七星,但也有“北斗九星”之说,即还有两颗不易见到的隐星。

    《史记.天官书》“北斗七星”句,《索隐》引徐整《长历》:“北斗七星,星间相去九千里。其二阴星不见者相去八千里也。”《云笈七签.总说.星》:“北斗九星,七见二隐,其第八、第九,是帝皇太尊精神也。”帝皇大尊犹言玉皇大帝。说北斗星中两颗隐暗的星是玉皇大帝的精神,这是道教的说法。

    这个说法很可笑。玉皇大帝是道教最高的神,他的精灵竟然只体现为北斗七星所附及的两颗隐星,实在是屈辱了他。这是因为以天文学为因子的星占术已把主要星象摊派分占完了,后起的道教神灵还要在显赫的北斗星中占一席之位,只好依附在那二颗隐星上了。

    帝皇太尊既也跻身于北斗星,道教也顺势编造出他也可以给人增寿。反过来说,要给帝皇太尊加上给人增寿的迷信而使人相信,便只能在北斗七星附加的二星打主意,钻空子。道教《元门海宝经》说:“北斗九星,七见二隐,其第八、第九,是帝皇太尊精神也。汉相国霍光家有典衣奴子名还车,忽见二星在斗中,光明非常,乃拜而还,遂得增年六百。”一拜可增寿六百年,自然是玉皇大帝洪德无边,令人羡慕,应当说会有许多人祭拜而增寿。但因这说法只是游离于星占说的附随,编造者的目的只在于卖弄聪明,哗众取宠,本身并无意义。本是隐星,突然会光明非常,一个奴仆居然增寿六百。太离奇了,就无可攀比性,它便成为昙花一现的迷信说法。

    晚期道教不仅由北斗七星繁说为北斗九星,而且为北斗七星衍生了一位母亲,这就是所谓“斗姆神”。

    《玉清无上灵宝自然北斗本生真经》的说法是这样的。古时龙汉国的国王叫周御,妃子号紫光夫人。一年春天,她在金莲花温玉池中洗浴,腹内忽有孕感,池中顿时有九朵莲花开放,而且变成九个男孩。九个孩子在池中经七日七夜,又化为明星飞上天去。长子和次子分别是天皇大帝、紫微大帝,其馀七子成为北斗七星。他们的母亲便称号叫“北斗九真圣德天后”。另有一种《丰上玄灵斗姆大圣元君本命延生心经》也是这个说法,因而也把这位天后简称为“斗姆神”。

    祭拜北斗可以免死长寿,道教便说祭拜斗姆更可以消除一切罪苦,获得长寿及一切福禄,死后还可以升天。上述《北斗本生真经》中说:“若有信心男女,能于上春日(按,农历正月)一心斋戒,肃尔神明,设九光醮,迎请紫光圣母并七元君(按,斗姆神及北斗七星),虔恭奏献,纵有多劫十恶重罪,冤家苦报,如九日轮转于冰山,应时消释。上至国王大臣,下及民庶,能奉之者,感获景贶,福寿增延无量,天真(按,天神)倶来拥卫,见世圆满,子孙昌盛。命终之后,超生大梵真天。”可以说是最简单、省事省钱而收获最大的了。

    稍为有点佛教常识的人都知道,印度佛教神话说释迦牟尼佛诞生时,有九龙吐水,莲花开放的异常景象。佛教又有释迦牟尼之母前世曾以一朵千叶莲花生出一千个儿子的神话。道教仿此而编造斗姆神生九子的说法,但编造得很拙劣。原来是说北斗九星中所附的二隐星是“帝皇太尊”的精神,在斗姆神说法中又变成长子和次子的天皇大帝和紫微大帝,天皇大帝仅是与北斗七星同辈的兄弟关系,不伦不类。又把斗姆神的赐福说得极为容易,又浩大无边,令人不敢相信。如果简单地反问一下:那为什么众多的道士不拜斗姆神升天,而要在山中吃斋苦苦修行呢?就可知道教徒只顾编造斗姆神来吸引愚人祭拜,繁荣道观的香火和增加布施收入,结果说了过头话,使他们的诸神体系乱了谱。

    有的地方有“斗姆阁”之类的神庙,其中就是斗姆神,但人们知道的并不多。

    拜北斗求增寿虽有此说,但多是文学作品中作渲染,民间实际这样作的不多,正是人们不相信它。但这种说法在民间葬仪中却反映出来,即“七星板”由它而来。人死后要先移到尸床上,床上要垫七星板。入棺时棺底更要垫七星板。是在板上凿七个孔,又凿成七孔相连的浅槽。七孔排列如北斗七星。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终制》:“吾当松棺二寸,衣帽以外,一不得自随,床上唯施七星板。”《通典》八五《大敛》引《大唐元陵仪注》:“加七星板于梓宫(按,棺材)内,其合施于板下者(按,指或把糯米炒焦研成粉,盖上绵纸,铺在七星板下),并先置之,乃加席褥于板上。”《金瓶梅》第六三回:“放下一七星板,阁上紫盖,仵作四面用长命丁一齐钉起来。”

    古书中不言是怎样的七星,也不言为什么用它。但民间木匠或把七孔排列成北斗七星状,可知正就是“北斗注死”而向它求生的说法。人已死,不可复生,只好以此方式希望死者尽快地托生于下世。尸灵前的灯叫长命灯,钉棺盖的钉叫长命钉,实际也是如此寓意。

    《红楼梦》第八十一回叙写马道婆用巫术使人生病被揭发后“把他家中一抄,抄出好些泥塑的煞神,几匣子闷香。炕背后空屋子里挂着一盏七星灯,灯下有几个草人,有头上戴着脑箍的,有胸前穿着钉子的,有项上穿着锁子的。柜子里无数纸人儿。底下几篇小帐,上面记着谁家验过,应找银若干。得人家油钱香分也不计其数。”

    这是巫术中的魇魔术,用神鬼等迷信方法暗中使人死亡。书中第二十五回叙她用同样的办法使宝玉和玉熙凤生病。其中所用的“七星灯”也就是灯架上如北斗排列的七盏灯,象征北斗七星,向它祭拜咒人死亡。这与诸葛亮拜斗延命虽相反,但都是从“北斗注死”的说法附会出来的。

    从拜北斗求延命作相同方向的扩大泛化,道教便采用为一般消灾免祸的祈祷方式,道士们叫做“参星拜斗”。苏轼《东坡志林.记朝斗》:“绍圣二年五月望日,敬造真一法酒成,清罗浮道士邓守安拜奠北斗真君。”是对北斗致谢,以为它佑获佳酒顺利酿成。元剧《争报恩》第四折:“自从你下在牢里,我替你拜斗。”《醒世姻缘传》第四回:“晁大舍慌了手脚,……许愿心,许叫佛,许拜斗三年,许穿单五载,又要割股煎药,慌成一团。”

    科学——迷信——更科学——认识“太岁”三部曲

    在古代,科学与迷信有时会是孪生兄弟,共存于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但二者在本质上是水火不相容的,迷信有时会挤掉科学,但在历史的长河中科学是最后的胜利者。我国人对“太岁”的认识便是个很典型的例子。

    一天文学中科学的假设

    现在用“公元”的累计数来纪年,是简单而方便的,但世界许多民族的历史上都有过一些互不相同而复杂的纪年法。例如我国古代的岁星记年法和太岁纪年法,它们都属于天文学纪年法,是从星球的运动位置来表示年代的依次推进。

    岁星就是古代对木星的另一称名。古人把黄道(古人想象的太阳周年运行的轨道)附近的周天分为十二个等次,由西向东,分别称为星纪、玄枵等专名。岁星由西向东,每年经过一个星次,大约十二年运行一周。某年行经某个星次,比如行经星纪,就把这一年称名为“岁在星纪”。下一年就叫“岁在玄枵”。“岁”是“岁星”的简说。这就是岁星纪年法。

    但是,古人在此前已把黄道的这十二等次按从东向南的方向,与子、丑、寅、卯等十二地支相配,叫“十二辰”。这个方向恰好与岁星运行反向相反,使得岁行纪年法运用起来有某种不方便。古代天文学家便设想出一个“假岁星”,让它和真岁星的运行方向相反,而与十二辰的顺序相同,并用它来纪年。这个假岁星特称“太岁”。如“岁星在星纪”时,太岁便在被称为“析木”的星次,这个星次与十二辰中的“寅”相合,于是可把这一年称为“太岁在寅”。这就是太岁纪年法。

    十二格便代表十二次和十二辰。双音词的“星纪”等是十二次的名称,各自与十二辰相对应。可见,太岁纪年法的好处是可以直接使用十二辰的用字而与它们的顺序一致。试比较:岁星在星纪时,虽也可以说成岁星在丑,但下一年便是岁星在子。本是前进了一年,按十二辰的顺序应当由丑进升到寅,实际上却后退到子。这就是不方便处。可见,“太岁”的假设在纪年的实际操作上方便了。

    天文现象与农业或其他活动有某种直接或间接关系。古人基于这一点,便把岁星经过某个星次与政治或其他情况绝对地联系起来。如《史记.天官书》中说:当国家失去道义时,在不该见到岁星时,它却出现了。这本来是以此为手段,警戒国君,有正面的积极作用,不纯是迷信。又如岁星提前出现,便说预示在境外作战的军队不能返回,便纯是迷信。但也可能起初是针对非正义战争说的。

    二太岁禁忌迷信

    本无太岁星,就不应该有太岁的迷信。但无孔不入的迷信却把对岁星的迷信转移到太岁。即把所谓岁星对国家政治等的影响变说成太岁对普通人的某些事为的制约。太岁的假设很早,太岁的禁忌汉代才形成。

    《论衡.难岁》中说:“《移徙法》曰:‘徙抵太岁凶,负太岁亦凶。’抵太岁名曰岁下,负太岁曰岁破,皆凶。假令太岁在子,天下之人皆不得南北徙,起宅,嫁娶亦皆避之。”这是举了个忌讳的具体例子。当太岁位在十二辰的子的方位,即代表的正北方时,不宜向北方搬家,也不宜在北方修建房舍,不宜在北方结婚。把抵达到太岁的方位特称作“岁下”,即位在太岁下面。又把与太岁相反的方位特称作“岁破”,也不宜向此(比如太岁在子即正北,便不宜在午即正南)搬家、修建、婚嫁。否则都有祸殃。后代有不能“太岁头上动土”的说法,就是从修建而言的。

    《难岁》篇名的意思是:对太岁祸人的说法作责难,作种种质问、反驳,使它无法回答。主要的反驳推论介绍如下。

    忌讳太岁就是以为太岁也是神,有喜怒哀乐,不愿人触犯他。如果你相信这是真的,就有许多矛盾之处,反而证明那并不是真的。

    如果太岁神讨厌人迁徙,就应是无论向什么方向搬迁都不利,不应只限于南北方向。也不应只忌南北方向搬家,也应祸及南北方向行走的人,他们也是冲犯了太岁的方位呀!如果太岁神是出外行走,不让俗人碰见,就像人们对皇帝、大官要避道的话,那太岁的实际道路必也是曲折的,要变换方向,有时会是或东或西的方向,就也应让人在东西方向上忌讳。如果太岁神不行走,住在神宫中,那无论什么地方的人都不冲犯他,他为何偏要限制南北方向呢?如果太岁神的灵气像云一样散布四处,那么人就是不搬家、行走,四面八方的人都会冲犯他,他又为什么只惩罚南北方向的活动呢?又比如,太岁只限制南北迁居,不限制南北行走,为什么在南北方向行走的人也会有不少得病死亡的呢?又,所谓东南西北都是相对而言的,就以十二次中正北的子来说,和它相对的正南是午,在此子午线两侧的丑、巳、亥、末方向上决不会冲犯太岁,又为什么也要有南北方向的忌讳呢?而丑、亥地的人,或巳、未地的人。如果互相迁徙变方位,必要犯子与午处的太岁,又为何不限制呢?

    王充这种从一般道理找矛盾的办法,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使它不能自圆其说,确实也是很巧妙的。但这仍是以确有太岁为基础的反驳,如果仅指出所谓“太岁”只是天文学家假设的,并非实有的星球,这些忌讳岂不是一下子就釜底抽薪了吗?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