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太岁迷信的新载体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附会了土中实证性载体。

    五破除千载迷信,认识更达科学

    地下“太岁”的蒙冤终于有了接二连三的难得的机遇,千载迷信返璞归真,人们认识了庐山真面目。

    1992年8月22日上午9时,陕西省周至县农民杜战盟在渭河里打捞浮柴,突然脚下踩着一大块肉乎乎的东西。拖到岸上细看,是肉团状,又不是肉,便没有理会。第二天与几个人又到此处,“肉团”旁边多了几只死鸟、死鱼,臭味难闻,招惹了许多绿头苍蝇。而肉团却无异味,也无苍蝇在上面。肉团估计有20多公斤,他们拉回家中,有人割一块煮食,无味。杜战盟割下一块油炸,却味道鲜美,吃后自觉精神和气力增加。

    有新闻意识的他们向县里反映了情况,消息便传到西安。市长指示后,西安医科大学、西安动物研究所、西北大学等鉴定的初步意见:此肉团是活的生物体,是世界罕见的大型粘菌复合体,在我国是首次发现。美国在1973年曾有发现报道。陕西多种报纸发布了这一消息。

    湖北日报社《楚天周末》1993年4月3日《“肉团”之谜》一文也详细介绍了这件事的经过,便引起武汉一位退休干部宣称二三十年前他已培育出这种肉团,并用它治好了女儿的骨结核,以及五十多人的二五种难治之病,其中包括肠癌。记者亲自到他家进行了访问、参观。

    1958年,他三岁女儿患骨结核,作了刮骨治疗,疗效甚微,建议截肢。他家世为中医,他便为女儿的病自己钻研治疗。“有心载花花不成,无意插插柳柳成荫”。他配置的一种中药的剩馀药汁,无意存留在罐中,放在屋角里。一星期后发现长了“霉”,越长越厚。于是有意仿效作培养。自己服用,精力增加,并无妨碍。女儿服此药一年,腿部基本恢复正常。

    无独有偶。1993年7月,地矿部某钻井队在河北省顺平县李思庄钻井探矿。一天下午,一口井打到117米深时,钻孔循环喷出的泥浆中有多量的、白色带红,像碎肉块、肉丝的东西。直喷了一个多小时,这种像肉的东西积有**十斤。接着喷“血水”半个多小时。奇异而使人吃惊的这一情况,竟使钻井队停钻撤机了。

    胆大的村民吃了这不出钱的地下之肉,有说香的,有说多年老病减缓、不治而愈的。一位76岁老人刘寿安,腿摔伤已卧床半年,因穷而多时未吃肉。为解馋吃了半斤多这像肉的东西,第三天居然能下床走路了。不少人喝了这井里的水,各种老病都大有好转。村里便把剩馀的肉团管理起来,几两重的一小块售价千元,还供不应求。井水一小桶五元,卖了一年。

    上面介绍的只是地下太岁偶然发现,周围的人侥幸吃到而有益健康的实例。在此背景上便有了一位自觉地进行科研,用太岁科学地为更多的人健康造福的有心人一香港福康医药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宏龙先生。

    周宏龙的父亲患食道癌,在北京一权威医院住院,放射治疗费高达45万元,病未治好,放射疗法的副作用使得动脉穿漏,大量出血去世。周先生有感西医疗法的种种缺陷,立志研究用中国传统医疗思想、药物、方法的新路子。他看到武汉那位退休干部土法培养太岁治病的消息后,费尽周折以高价卖下一小块样品,与一些医药研究单位的著名专家、教授,进行了细致的各项研究。充分论证了:太岁是木醋杆菌等五种细菌,在特定的环境下生长成的多糖类大型复合粘菌。与太岁共生的共有28种微生物,大多数与糖、有机酸(包括乳酸)的代谢有关,没有一种是有害的。这就是太岁有益无害而可食的基本原因。

    太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b1、b2、22种氨基酸(包括人体所需要的在内)、多糖。还含有一种被叫做“活性半纤维素”的物质,它是免疫激活物质(brm)与生物体机能调节物质的结合体,可在人体消化道被吸收。

    周宏龙成立了北京泰一保健品有限公司,用人工精心培育的这种复合粘菌,辅以冬虫夏草、人参、龟板等中药,开发出“泰一”保健营养液。

    报刊上曾有“泰一”液使一些长期不愈难病治好的报道。这里介绍大助运动员保健的神效实例。

    1995年,国家八一女子举重队饮服三周作实验,队员举重成绩平均提高五公斤。

    1996年,著名运动员钟妍过度疲劳,又身患感冒,不便其他药物治疗,而亚洲青年锦标赛在即。她服用“泰一液”一个月,使得体力恢复并增加。虽然提高了参赛级别,仍然荣夺三枚金牌。

    1997年8月,我国短道速滑名将李佳军,因血尿中止训练,住院治疗也未能好转。改服“泰一”液,血尿很快消失,体力恢复。1998年2月,在长野冬季奥运会上,获得银牌。

    六馀说

    从现代准确的把“太岁”定性称名为“大型复合粘菌”,再对照《山海经》等的称名和形态描述,便知确有相对的合理或科学因素。

    视肉、聚肉、土肉的名字是平实的比喻,全无“太岁”之名的迷信色彩。

    “食人薄味”,“炙食”,说明可食性广食之多力”,说明保健医病的特效。

    “状类赤菌‘与彼马勃,颇相仿佛”,说明有菌类的形态。“食之无尽,寻复更生如故”,“经宿,长塞于庭”,是此菌出土后弹性而蓬松的夸大说法。“有眼”,是其中小孔隙的汁液,被空气鼓成泡状的神异描写。

    “有三十足”,此“足”在今时生物学上叫做菌类的“触手”,即菌丝粘聚成条形,可以活动远伸,以吸收营养物。从电视的海底世界节目中,可真切看到许多菌类或低级的腔肠动物都有许多这样的“触手”。“如小儿臂”,“得一小儿手,无指”,也是说仅发现“触手”局部,未见粘菌本体。参见下面“太岁”照片。

    古代天文学家假设“太岁”一星,从而创造出太岁纪年法,太岁一名的设立是有科学性的。古人对“视肉”的发现、认识、记叙,也是有相对科学性的。但术士们所言的太岁禁忌诸内容,完全蜕变成十足的迷信。千百年之后,人们又在更高的层次上获得准确、科学、丰富的认识,经历了“科学一迷信—更科学”的漫长历程。

    19世纪英国著名生物学家赫胥黎说过:“古代的传说,如果用现代严密的科学方法去检验,大都是像梦一样平凡的消失了,但奇怪的是,这种像梦一样的传说,往往是一个半睡半醒的梦,预示着真实。”

    原“太岁”为红褐色

    就“视肉”而言的太岁来说,古人的明智者,看重那“食之多力”的一面,是“半醒的真实”而迷信职业者附会为星占的太岁,却是有意作梦态的虚假,但他们也有暗中也不相信如此的半醒,只是特意隐蔽罢了,千千万万的盲从的俗人,则被蒙蔽在全假的梦中,丝毫不知这本有的真实内容。

    太岁禁忌是民间俗文化,人们认识的三部曲,在整个俗文化中有代表性。这是文史兼含科技因素的俗文化,深入研究古代文史和科技的学者从中都可以获得相应的启示。

    附言

    关于周宏龙开发“泰一”液的经过,多种刊物已有文章报道,本文以《海内与海外》1997年第8期广予《敢在“太岁”头上动土的人——周宏龙》,及周先生提供给笔者的资料作引述。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