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推背图》评说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并没有说出是什么意思。

    又,“此女受嘉乐之宠,光则其破弃黎老”其中“光”字当属上。“受嘉乐之宠光”为意。

    据此,可知此第四十三图应位在叙武则天事的第三图之后作复说,被宋大袓打乱次序。

    据以上一些图例看,可以明显地看到,所谓这些预言并非有远见卓识的人或有高超算卦技艺的人超前的有信心的预见。如果是当时的人对后来的某大事非常需要有预见,那就会有许多这方面的讨论记载,但是没有。如果说作这种图画或诗歌式预言的作者,确实是很早就有的预见,而且深信正确、神灵,自然就一定要广为人知而张扬宣传,否则就没有预见的必要。但是唐太宗时李淳风这么多的预言,直到宋太祖时才突然被人们多知而使用。这些矛盾和破绽充分说明,这些图或诗完全不是预言在前,而是补说编造在事后。可以想像,在唐代武则天称帝意图前后,会有人用图或诗作暗示性的谴责或拥护,但都是孤立的。对宋太祖当皇帝也会有这种方式的拥护表示。于是有好事者,实际是要张扬算卦灵验的人,便把前有的这些图捜集并作补充,从而形成系列性的《推背图》,假托为唐代李淳风所作。

    岳珂书中记《推背图》,没有说共多少幅。《宋史.艺文志》也只说一卷,没有说多少幅,也没有说作者。可见在元代初年写《宋史》时,《推背图》书上也没有李淳风的作者之名。这说明所谓李淳风作《推背图》只能是南宋时民间说法。岳珂书中所言“唐李淳风作”,应是按民间的说法。否则,李淳风这样一位著名的人,这样一本极有影响的书为什么各种正史及目录学书籍都不记载呢?

    在近代流传的《推背图》为二卷,第三九图以后另是一卷。可以断言人推背图》所谓明显预言宋太袒以后事件而确有针对性即所谓有预见性的图和诗,都是后人陆续补充的。现在流传版本的第三七图是“一黄牛,背上负一绿头鸭”,而明朝年间一个版本画的是:一美女骑猪,另有十八小孩,一孩用箭射美女。十八子指李自成。猪,谐音明代皇帝姓朱。另一版本画的是一匹马向一座城门中冲闯,指闯王李自成。诗也不同。这又说明在不同朝代,图的内容因不同人的需要而被改换。所以叙宋太祖以后事的图也就会增加了。

    《推背图》本是要做迷信宣传骗人,连一个朝代有几代皇帝,这一朝代之后又是什么朝代,算卦都可以预知。可见这个“背”字与意思无关。实际是神秘的谐音“辈”字。为此特别设计了第六十图如下。

    两人推背而行。

    颂曰:茫茫天数此中求,世道兴衰不自由。万万千千说不尽,不如推背去归休。

    民间由此编造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李淳风在画这种预言图的第六十图,袁天纲到来,暗中在背后看到他画完后,就把李淳风的脊背推了一下,说:“别推了。”因而再未多画,书名也叫《推背图》。

    这实在是个巧妙的结尾。因此也有说《推背图》是李淳风与袁天纲二人合写的,如本文后附的另一版本第一图下有“唐司天监袁天罡李淳风撰”。其实二人都未在观察天文的司天监任职。俗人以为那样说,会让人相信他们是以天文作根据而预言,必然可靠。

    上引图中的诗句“万万千千说不尽,不如推背去归休”,实际意思是:万万千千的具体后事是预言不完的,不如只推算一下一辈一辈的皇帝传位而结束吧。上述故事的“别推了”一意不合原诗之意。

    三、从不同传本看作伪情况

    本文前面说过,《推背图》有不同的传本,差别很大。这里再介绍另一种传本。上海古谱出版社出版的清代徐坷《清稗类钞》第十册《方伎类.推背图》中说从第三十三到第三十七囹都是预言清朝大事的。但它所引用的“谶”诗和“颂”诗,却与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李连斌注编的《推背图》中的诗大不相同,对比如下(本文前面所引《推背图》都据李书):

    第三十三图李书无“谶”(其他四图也无)。诗是:“要知太岁在何处,青龙变化白牛兔。天军东北木中来,此时换却家中土。”徐书所引“谶”是:“黄河水清,气顺则治。主客不分,地支无子。”《颂》是“天长白瀑来,胡人气不衰。藩篱多撤去,稚子半可哀。”徐书因说:“此言世祖入关之征,中有‘顺治’二字也。”

    李书第三十四图的诗是:“家住门北及门东,岂知天下兵正哄。若是狐狸归本穴,直待蚕老与桑空。”徐书引“谶”:“头有发,衣怕白。太平时,王杀王。”《颂》是:“太平又见血花飞,五色章成里外衣。洪水滔天苗不秀,中原曾见梦全非。”徐书言:这预言的是太平天国兴起。他们不剔发,人称“长毛”。不称皇帝,而叫“天王”,即洪秀全。下面又封有许多王。当时又有苗沛霖造反一乱。诗中有“洪”字与“苗”字。

    李书第三十五图诗是:“圣人垂裳坐天堂,治化自然无低昂。尧舜无为难可媲,贡献珍珠表万方。”书引《谶》:“西方有人,足踏神京。帝出不还,三台扶倾。”《诗》是:“黑云黯黯自西来,帝子临河筑金台。南有兵戎北有火,中兴曾见有奇才。”徐书说,是言八国联军入京,慈禧太后西逃。

    李书第三十六图配诗:“太岁时在执徐妃,扰扰茫茫大兵起。不畏君主不畏臣,直待青龙治方始。”徐书引《谶》:“纤纤女子,赤手御敌。不分祸福,灯光蔽日。”《诗》是:“双拳旋转乾坤,海内无端不靖。母子不分先后,西望长安入讓。”徐书言此指慈禧垂帘听政,光绪皇帝没有大权。

    李书第三十七图的配诗是:“寅卯年中方睡觉,醒醒起来登天道。腾身足虑上青云,**乾坤为霓扫。”徐书引《谶》:“汉水茫茫,不统继统。南北不分,和衷与共。”引《诗》是:“水清终有竭,倒戈逢八月。海内竟无王,半凶还半吉。”徐书以为指宣统辛亥年间八月的武昌起义及以后的南北共和。

    很显然,徐书所引的《谶》和《诗》比较明白,与所分析的事情相一致。而李书的引诗,意思含混,不知说的什么事。

    而《水深传》第110回中说原来方腊上应天书,《推背图》上道:‘十千加一点,冬尽始称尊。’”但现在传下来的《推背图》中,李书中相应的诗句是“字是十千加一点,寻思国乱此因由。”

    可见在宋太祖命令重编《推背图》之后的宋代、元明清各代都有改换文字或增加新内容。甚至徐书所引关于辛亥革命武昌起义一事,也只能是中华民国之初所新改的内容。

    四、结论及批评

    对于《推背图》的上述细致分析,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书中预言武则天预谋当皇帝,赵匡胤当皇帝的少数图或诗,是当时民间原有的,却是在事情成功之后所作,便是补编天命宣传,或是卖弄聪明机巧,这根本不是预言。这与武则天的宠僧薛怀义伪造《大云经疏》说佛早已言武则天有天命当帝的功利性质类似。

    李淳风对武则天称帝没有采取极力拥护或反对的态度,他不需要给她制造舆论,更不会用这种办法。说《推背图》为李淳风所作是宋代才有的事。完全是托名作假。李淳风再有预见性,也不会预见到宋、元、明、清的事情。这些都是事后他人的编造,增附在宋代的《推背图》书中。

    《推背图》的全部预言都是事后作假,目的是宣传天命,宣传算卦等的灵验,为这类人的骟钱职业铺垫道路。没有一点积极作用。现代一些介绍《推背图》的书对它未作细致研究,所作的评论便不妥当。

    李连斌注编的《推背图》在《前言》中说:“《推背图》既然是封建社会的历史产物。那它就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封建迷信色彩。诸如‘天命观’‘宿命论’行文可见。这就需要我们一一剔除去封建迷信糟粕,吸取其文化精华。”“由于我国历史文化博大精深,所以我们不能断然否定《推背图》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究竟它是封建社会新旧统治者们为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而利用的工具;还是我国历史上的政治家、思想家、哲学家根据《易经》学说对社会历史的发展、变化和前途的一种预测和预见,这还有待我们作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

    所谓带有“一定的”封建迷信色彩,是大大打了折扣。而“吸取其文化精华”却在全书中没有指明任何一点精华。所谓古代政治家等根据《周易》测预社会发展,全是没有实据的空说。

    金良年主编《中国的科文化百科知识》:

    “《推背图》:中国古代著名的预言典籍,也是目前惟一存世完整的有图有文的预言著作。相传由唐初的袁天纲(又作袁天罡)和李淳风合著。”“通过金圣叹的批注,再反复揣摩图象与预言诗,确实给后人留下了言之有理的感觉。……似乎推导得相当准确。当然,也有不少人认为《推背图》的内容根本没有什么深奥的含义,只不过是后人的任意猜测,渲染以及牵强附会的圆饰而已。”

    《中国的科文化百科知识》是研究神秘文化的专著,竟然完全肯定了《推背图》的时代、作者、批注者,誉称为“著名”、“言之有理”、“推断相当准确”。连是伪作这个重要的情况都不指出。

    我们试问:那么它本初的深奥的确意又是什么呢?《推背图》确实“著名”,但只是在迷信思想的术士圈中著名,是在愚昧迷信的群众中著名,是著名的作假的骟人之书。

    《中国方术大辞典》:“《推背图》:古代预言书。相传唐术士李淳风与袁天纲共作图谶,预言后世治乱兴废之事,至六十图,袁推李背而止,故名。传本不一,词语隐晦难明。宋太祖时诏禁谶书,以此图流传已久,命取旧本,混乱其次序而杂书之。后世流传更随意附益,不足为据。”

    这是按《辞源》的解释而移录的。专门的方术大辞典的解说不但不能比一般语文类辞书更精确、具体、细致一步,反出现了李淳风是术士的错误说法。又,后世流传随意附益,不足为据,这也是抄袭《辞源》而不妥。这样说就意味着,所谓唐宋时的六十图是真实的,足以为据的准确的预言。

    《汉语大词典》:“《推背图》:图谶之书。《宋史.艺文志五》著录有《推背图》一卷,不著撰人。相传为唐李淳风、袁天纲合作。每图附诗一首,预言历代兴亡变乱之事,至六十图袁推李背止之,故名。其诗句多模棱两可,便于附会。”并直接引用《裎史》原文于后。

    其中“图谶之书”即认为是迷信,给准确定了性。《汉语大词典》:“图谶:古代方士或儒生编造的关于帝王受命征验一类的书,多为隐语,预言。始于秦,盛于汉。”

    但是,对于《推背图》的具体文句即具体内容,从来没有人认真研究,从而有力揭伪示假。宣传迷信的人多,他们持续性的随机应变;作学术研究的人或随声附和,或作虽正确却无论证的判定。本文试入虎穴,便得虎子。这种破除迷信的工作大有英雄用武之地,等待专家、学者去做。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