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太原方言词“独木柳”“雪柳儿”文化含蕴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李荣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的41册地方分卷中有沈明编纂的《太原方言词典》。是作为晋语方言的代表而入选的。李荣先生在首届晋语学术会上曾说:

    “对研究语言的人来说,山西的方言跟山西的煤炭一样,是无穷无尽的宝藏。”

    李荣先生为《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写的《分地方言词典总序》说:“方言调查记录语言的现状,方言比较反映语言的历史。方言词典用分条列举的形式,表达调查研究的初步成果。读者可以用来查考方言词语的意义。语言工作者可以据此从事专题研究。文史方面的学者,也可以取用其中的语料。”本文借助太原方言词探讨丧葬民俗的文化含蕴,同时讨论相关的词语解释。

    《太原方言词典》的丧葬类词语中有“独木柳雪柳儿”两个词语。

    “独木柳:将粗壮的上好柳木中挖洞装尸体,是棺材的一种。”

    “雪柳儿:旧时办丧事在灵前供奉或出殡用做仪仗的一种东西,用柳条白纸制成,挂在木棍上。”

    词典把是怎样的东西,做什么用这两点解释清楚了,但这仅是浅层的内容。深层的内容是:为什么都要专用柳木?词典却没有只字的解释。“独木柳”是太原丧葬特有的风俗,“雪柳儿”却有历时共地的共同性,都反映了从远古一贯相承的汉语丧葬文化,是值得研究的。

    在远古帝王丧葬礼仪中,出殡时有叫“柳衣”的花饰。有关的文献记载及解释是:

    《礼记.丧服大记》:“饰棺,君龙帏。”汉代郑玄注:“饰棺者,以华道路及圹中,不欲众恶其亲也。在旁日帏,在上日荒。皆所以衣柳也。”唐代孔颖达疏:“‘皆所以衣柳也’者,谓木材有此帏荒,在外衣覆之。”

    《礼记.檀弓上》:“周人墙置霎。”郑玄注:“霎,柳衣也。”孔颖达疏:“帏荒之内木材为柳。”又:“饰棺墙,置霎。”郑玄注:“墙之障柩,犹垣墙障家。”“墙,柳衣。霎,以布衣木,如摄与。”《周礼.天官.缝人》:“丧,缝棺饰焉,衣球柳之材。”

    综合这些记载的大体意思是:为了免除道路上人们直接看到棺材的不安心理,要把棺材从顶上及四围都装饰一番。即给棺材再搭个柳木的较高大的框架,用布障蒙住。再在四旁装饰上霎。霎,指如扇的形状。所谓“柳”指给棺材搭个柳木框架。所谓“柳衣”,指柳木框架再披上如衣服的布幔。

    给棺材再搭个高大的框架,是为了显示死者地位气势宏大和葬礼的隆重,这是明显而直接的。但为什么专用柳木呢?框架实际是被布幔遮盖住的,按理说无论用什么木材都是可以的。专用柳木应当有某种原因。

    《汉语大词典》“柳”的第七义项:“古代棺饰和柩车的总称。”“柳衣:出殡时柩车上覆棺的布帏。柳车:丧车。”解释不能算错,但都回避了“柳”字的难以理解。这几个词条的引证都缺少关键性的内容,即孔颖达疏:“帏荒之内木材为柳。”正因为疏忽于此,便无法解释“柳”字。

    孔颖达虽然指明是用柳木搭框架,却也回避解释道理何在。

    从汉语丰富多彩的谐音文化来说,专用柳木,是从谐音“留”而寄托对死亡的亲人“留恋”不舍的情感。围在框架上的布,可以叫幔、帏、帐,却专门总称“衣”,岂不是用“衣”字又谐音而寄托“依恋”的情思吗?

    后世崇尚厚葬,崇尚松木柏木棺材,而太原仍然有“独木柳”的葬俗,既是继承远古葬礼的机制,把留恋的情思用物质的“柳”寄托而具有操作性,也是把追求形式的厚葬改为突出“哀而不伤”的以致情思为主的薄葬。

    现在来说太原的“雪柳儿”。出殡用做仪仗,分明是远古出殡时“柳衣”的继承,而办丧事在灵前供奉,又是把“留恋”的情思再提前用寄托物表示。把远古棺材的柳木框架简化成用柳条缠白纸制成。

   &nb...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