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民俗对唾液的神异化探源——释宋定伯唾鬼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第七回就有这样的例子:“呸!我们死鬼当家儿的姓王!”现在有的老人仍如此。

    明代《占验录》说:人脚心如果感到跳动,那就是有贼来偷盗的预兆。只要在门前画个“贼”字,再唾几口,贼就不敢来偷了。

    唾液一般呈弱碱性,分泌不充分时呈弱酸性,有极微弱的除臭秽和抑菌作用。蚊虫等体内有蚁酸可螫人红肿,民间或用唾液涂抹,唾液的碱性有时或可起极有限度的中和反应,产生微弱的效果。俗谚:“唾沫不是药,到处用得着。”以上都是由鄙弃斥责性的唾附会为迷信的唾可镇邪。把唾视为可攻毒的大毒,还有另一个附会途径。身上的疮颗或伤口,经水或唾沫浸泡会感染发炎,那主要是皮肤上有细菌或污物。一般人不详察这个简单道理,一言以蔽之,说是唾沫有毒。连汉代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也不例外。

    王充的《论衡》中有许多揭露神鬼、破除迷信的精彩论证,但是他在《言毒》一文中却附会地找理由证明唾确实有毒,可使人生疮。他说,许多东西有毒,都是因含过多的热量。“太阳之地,人民促急,促急之人,口舌为毒。故楚、越之人促急捷疾,与人谈言,口唾射人,则人脤胀,肿而为创。南郡极热之地,其人祝树树枯,唾鸟鸟坠。”大意是说:阳光充盛的南方的人,吸收了过多的热气,性格急躁猛烈,唾沫溅到别人脸上,就会中毒肿胀生疮。他们若有意唾树唾鸟,树会枯,飞鸟会坠地。

    人们先编造了神唾使人生疮的故事。《水经注》:“丽山西北有温泉,俗云(秦)始皇为神女所唾,生疮。始皇谢之(按即道歉),神女为出温水,后人因以洗疮。”又编造了唾还可使神生疮的故事。唐代《宣室志》说:成都有座宝应寺,和尚道严一晚忽然见殿中出现一只大手,空中有声音说:我是护寺的神。拜佛的人常向寺地上唾,我只好用脊背承唾来护佛地。年深日久,我的背生疮肉烂。请你把灯油倒在我手中,我好涂疮治疗。

    过去的中医不免也有一些迷信糟粕内容,因而采纳了唾液有毒,以唾作咒可治病的说法。

    黄帝《灵枢.官能》说:“语徐而静,手巧而心谛者,可使行针艾,理血气而调诸逆顺,察阴阳而兼诸方。缓节柔筋而心和调者,可使导引行气。疾毒言语轻人者,可使唾痈祝病。”说话缓静、手巧心明的医生,宜用针灸、药方治病。身体轻柔的医生,可以用气功治病。说话重而有毒的医生,宜用唾和咒治疮肿病。“疾毒言语轻人”,正是承王充“促急之人,口舌有毒”的说法。

    唐代医圣孙思邈《千金医方.禁经.禁唾恶疮毒法咒语》:“百药之长,不如吾之膏唾。吾仰天唾杀飞鸟。唾南山之木,木为之折;唾北山之石,石为之裂;唾北方之水,水为之竭;唾百虫之毒,毒自消灭;唾百疮之毒,生肌断血,连筋续骨,肌肉充实。”

    总括上文,由唾弃之义,附会为唾本身是污秽的毒物,说它有攻毒镇邪的魔力,这是主要演变关系。唾液或可缓解虫蚁咬痛,或可促助创伤发炎,由此极度夸大,唾液也是有毒的,这与唾咒的说法互相佐证而合流了,有了形形声声的唾液神异化民俗说法。这正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和戏言成真意的讹变类型。

    以上事例都是从克魔制怪而言,可以说是初起的破坏型魔力。民俗在流传中也会反向转变。宋代《五色线》说:唐代有个道人叫殷七七,有超异的能力,如冬季开花,“酌水成海,削木为脯,指船即住,呼鸟即坠,唾鱼(死鱼,画鱼)即话”。《列仙传》:“刘纲唾盘成鲙,妻樊夫人唾盘成獭以食之。”还有让人咽唾可以长生之类,都是对唾液的神异化,可以称为建设性的誉说魔力。

    总之,唾液的神异人说法,从思维方法上来说,是只就唾液有无之间的一点属性作极度夸大,再类推繁演,成为一个体系。若仅从某一种魔力说法来看,不易看出它的原因,从总体推论,就容易知道它们的来龙去脉和相互关系,从而也可了解一些民俗学道理。

    道家,并且影响到古代的中医,把唾液神异化,作为一种药物。前者认为咽唾可以保健长生,后者用来治疗一些疾病,一般说是没有科学道理的。唾液中所含的一些病菌,也可以传染给别人。

    《悟真篇》:“咽津纳气是人行,有药方能造化生。”津即唾液,被说成“药”。《渊鉴类涵.养生》:“吞景咽液,饮食自然,身必寿。”《云笈七鉴》卷六十《诸家气法.幻真先生服内元气诀法》:“以舌下撩华池而咽津,复咽令热气退止。”要让舌倒卷,剌激口腔,分泌较多唾液,再咽下去。苏轼也相信此,《养生诀上张安道》:“津液满口,即低头咽下,以气送入丹田。……凡九闭息,三咽津而止。”

    古代中医把唾液誉称为“灵液”、“神水”、“金浆”、“醴泉”等名。

    《本草纲目.人部.口津唾》:“〔时珍曰〕人舌下有四窍:两窍通心气,两窍通肾液。心气流入舌下为神水,肾液流入舌下为灵液。道家谓之金浆、玉醴。溢为醴泉,聚为华池,散为津液,降为甘露,所以灌溉脏腑,润泽肢体。故修养家咽津纳气,谓之清水灌灵根。人能终日不唾,则精气常流,颜色不缟。若久唾,则损精气,成肺病,皮肤枯涸。故曰远唾不如近唾,近唾不如不唾。”

    这些说法是想当然的,不符合口腔解剖和生理。把唾液咽下,一般说无害,却也不是如所言的大益。人为地剌激多分泌唾液,会抑制正常情况的分泌。

    《本草纲目》说唾液能治疗疮肿,尤其是五更时醒来而未说话之前的唾液更有疗效。这是极度夸大了唾液弱碱性的抑菌、中和酸性作用。又说可治眼翳、毒蛇咬伤,也是名不符实,往往耽误病情。李时珍对宋定伯唾鬼故事说:“乃知鬼真畏唾也。”这正是他夸大唾液药效的原因。

    有的志怪小说中说鬼也怕人的鼻涕和吐的痰,便是丝毫不知鬼怕唾液的那一点点附会性“道理”,而作无聊的仿说。这已不是民俗,而是文人自作聪明的败笔。

    (原载《北京社会科学》2000年第4期)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