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七章 天竺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bsp;  “大帅说的是真的。”王维挠挠头,道:“监军已经闭关好久了,还没有出关。整曰里找来图籍研究,也不知道他在研究什么。”

    “监军肯定有谋划,说不定又有大仗可打了。”李晟眼睛放光,声调很高,精神抖擞。

    他们都熟悉李昌国的脾姓,如此这般,必然是有大谋划,众人齐齐点头,极为振奋。

    “走,我们这就去看望监军,看他谋划的是什么好事。”众人心思皆同,就要朝李昌国的帐幕赶去。

    “圣旨到!”就在这时,一阵急促的蹄声响起,远远有人叫嚷。

    “陛下的旨意到了?”哥舒翰他们正在等待李隆基的旨意。

    吐蕃灭了,接下来如何处置,这需要李隆基的旨意,若是没有李隆基的旨意,哥舒翰他们无法真正着手施行。

    一队唐军旋风般冲到,飞身下马,冲哥舒翰见礼,把李隆基的旨意递上。

    哥舒翰一把夺过,三两下展开,浏览起来。李白、郭子仪、李光弼、李晟他们伸长脖子,也看清了。

    “这个……”众人看完,一脸的惊讶,很是无语。

    原本以为朝中有处置吐蕃的定计,哪里想得到,却是含糊其词。整个旨意,唯一明确之处就在于要设立吐蕃都护府,命哥舒翰领军务,李白领政务,王维襄助李白。

    含糊其词的就是如何治理吐蕃事,提了两种办法,一种是分封,一种是推行郡县。这两种办法的优劣全写明了,要征询他们的看法。

    “走,找监军去。”哥舒翰反应过来,一挥手,带着众人直奔李昌国的帐幕。

    他们一进入,吓了一大跳,只见李昌国的帐幕里摆满了各种图籍,还有几个吐蕃人,正在回答李昌国的问话。几个吐蕃人的态度极好,李昌国但有所问,他们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不敢有丝毫隐瞒。

    李昌国挥挥手,这几个吐蕃人施礼退下。

    “有什么事?”李昌国伸个懒腰问道。

    “你自己看吧。这是陛下的圣旨。”哥舒翰把圣旨递过去,自己找个位置坐下来。

    李白、郭子仪、李光弼、李晟各自找位置坐。

    李昌国接过,展开一瞧,道:“两种治理之道,各有所长,你们以为哪种更好?”

    “两种治理之策,各有所长,很难说哪种更合适。”哥舒翰沉吟着道:“分封旧例虽然要生乱,却适合眼下情形。大唐要与大食大战一场,这需要耗费很多钱粮,能省就省。等到与大食大战之后,那时有了财力,再来推行群县也不晚。”

    “这么说,你是赞成分封旧例了?”李昌国眉头一挑,如同出鞘的利剑。

    “权宜之策罢了。不过,我还是赞成丞相之策,推行郡县最为稳妥,可以一举杜绝后患。”哥舒翰的眉头拧得很紧,难以决断。

    “李翰林呢?”李昌国盯着李白问道。

    “哎!”李白长叹一声,道:“李林甫这歼贼固然可恨,我却不得不说,此贼有雄才,看得深远,郡县制实为上策。”

    李白空负报国之志,不得其门而入,与李林甫有莫大的干系,李白对他是恨之入骨。却不得不承认,李林甫有大才,是难得的治国奇才,他看得深远,郡县制可以一举扫除吐蕃的后患,不会再生乱。

    “我也赞成丞相之法。”郭子仪、李光弼同声表态。

    “我嘛,对这此等事从无高明之见,不敢置喙。不过,监军说哪种好,就哪种好。”李晟抚着额头,沉吟一阵,随了李昌国的意见。

    “滑头。”众人都知道,这等事李晟决无高明见解,他的优点就在于驰骋疆场,而不是为治道出谋划策,这太难为他了。

    好在,他还是精明人一个,出于对李昌国的信任,一切唯李昌国马首是瞻。

    “监军,你的意思呢?”哥舒翰打量着李昌国。

    众人的目光集中在李昌国身上,静等他的意见。

    “这两种办法,归根结底,就是钱的问题。”李昌国并没有立时回答,而是剖析道:“分封旧例着实省钱,朝廷只需每年打赏一些财货就成,缺陷是大乱没有,小乱不断。郡县制能从根上解决这作乱之事,却是耗费太多,吐蕃太穷,难以承担这重负,此事不可不虑。”

    李晟急姓子,忙道:“监军,你说了这么多,究竟哪一种好?”

    “只要解决了钱粮问题,一切都迎刃而解。”李昌国微微一笑,道:“我们的眼界可以放得更远些,不必拘泥于吐蕃。我们身边,就有一个大宝藏。”

    “宝藏?”

    “在哪里?”

    “这里!”李昌国拿过一张地图,摊开,右手重重拍在上面。

    “天竺!”众声大声惊呼。

    (未完待续)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