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14章 百度老总的关注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燕京·百度总部

    李彦看着手上这份新出的《经济研究》期刊,内心汹涌澎湃,感慨万千。

    实在是他被这份期刊中的一篇论文给惊艳到了,作为百度的CEO,在互联网领域,他自认为也算是国内对互联网经济认识最深刻最透彻的少数几人了,谁知道居然就是这无意中看到的一篇文章,一下子就将他心中对网络时代发展的观点和看法统统抖了个干净!甚至有些东西才刚刚在他的脑子里刚刚萌芽还尚未成型,文章中也毫不客气的率先提了出来,这让李彦顿时傻了眼!

    “互联网不是新经济新领域独有的东西,最终它会像蒸汽机、电力等工业化时代的产物一样,成为可以给所有行业应用的工具。有了蒸汽机,电力各行各业都可以做,互联网也会在各行各业焕发生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随着更多的用户需求和更多的产业领域的连接,给各行业都带来了空前的机遇,新的游戏规则正在形成。无论是互联网的从业者,还是传统领域的创新者,都要更主动、更积极地参与到这场变革中来……”

    这些观点和论据初看上去好像没什么实际根据,毫不起眼,一般人可能压根就不会去看那些莫名其妙的专业名词,但是在李彦他们这些真正懂行的人看来,写这篇文章出来的作者无疑是个具有超卓敏锐的经济学眼光,并且对互联网行业了解很深的业内人士。

    李彦突然有种挫败感,作为一个大型it公司老总,论技术,他比不过公司里的首席工程师,论管理,他比不过众多的职业经理人,论人格魅力,那些都是虚的,不提也罢。

    而实则在李彦心中,他和手下员工最大的不同和优点,便在于互联网发展战略眼光上的格局,而这些,都是基于自身在美国留学工作时的学习和思考,是他真正自信能够超出其他人的本钱所在。

    平时的时候,李彦和一些商业名流与信息工业部的官员谈话之时,虽然由于他如今所取得的成就而被以礼相待,但实际上每当李彦和他们说起互联网思维和发展机遇的时候,几乎没几人能够听得进去,这让他感到很憋闷,觉得在国内这样的环境中就没几人能够和自己聊得来。不过这也难怪,那些家伙都是些老古董,思想还一直停留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经济模式中,又怎么会理解他的思想和眼光?

    而唯一几个和自己公司齐名的it公司老板,也许他们确实可以和自己聊得来,但这些人又大多数离燕京太远,天南海北的自身也忙,没时间接触。

    至于位于燕京城内如今如日中天的几大it巨头,又基本上都要么看不起自己,要么将自己视为威胁。李彦心中也是有傲气的人,你们看不起我,我还懒得搭理你们呢!有朝一日必有百度君临天下之时,这点李彦毫不怀疑,就算是现在看似和李彦在搜索领域争得不可开交的谷歌,李彦其实心里也不看好他们,不结合中国实际情况来处理事情,战略方向都出了问题的公司,虽然是国际搜索领域的超级巨头,但在李彦看来却也不过是外强中干,迟早没落的结局。

    李彦把论文翻到前面,第一作者的署名是个叫李北的人,李彦有点纳闷了,国内能够拥有这种见识的人不说他李彦全都认识,但至少也会有个大致印象啊,而李北这个名字对李彦来说却陌生得很,难道作者是刚刚从国外回来的人,所以才对未来的互联网经济脉搏把握的如此清晰?

    李彦又看了看论文的通讯作者,一看这人自己认识,这个叫童建文的经济学家是国内少数对经济学理论理解研究很深的老教授,平时他的文章就经常出现在国内国际各大权威期刊杂志上,李彦自然是知道这个人的。

    不过,据李彦所知,童建文教授现在正在江城大学任教,而作为通讯作者,往往是指课题的总负责人,承担课题的经费,设计,文章的书写和把关的人。这么说,这个叫李北的第一作者难不成是童教授带的研究生不成?这倒是有点意思了。

    却说李北第二天上完课后,孙立群过来找他,原来是童教授让自己过去一趟。

    李北跟着孙立群走在路上的时候也是感到有些不好意思,这段时间由于北斗科...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