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近代汉语及方言趣难词“兔子”辨释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不成)。”由“突儿……忽儿糊涂事”而谐音成趣。比喻的解释不确。

    《丹阳方言词典》:“剥兔子:指喝醉酒而沤吐。”“兔”是同音同调的“吐”字的趣假。剥即分离,复说吐出。“獐猫鹿兔:有所作为。”对“猫”字注音:或。按,“长、冒(或:苗)、落、图”的谐音:长出新苗;落个图头。或:“冒”与“长”同指。

    《福州方言词典》:“猴马鹿兔:比喻形形色色的人(贬义)。”但后三种动物在我国文化中并无贬义用法。“垢码六土”的谐音。垢、土,表示贬义;码、六,表示种类多。词典只提供了“六、鹿、盝”三个同音字,也许还有更恰当的同音谐音字。

    《长沙方言词典》:“兔老倌:1贼;2贼头贼脑的人。”长沙话“兔”与“偷”同音异调而谐音趣说。“佬倌”是称人的词尾。

    《牟平方言词典》:“二虎兔子:糊里糊涂的人。”是“二糊”与“土”复说。

    《北京土语辞典》:“毛兔子:称行动轻率不稳重的人。”毛躁即不稳重。再谐音“突然”义而复说。“毛、突”实际是联合结构,变为虚假的修饰结构。隐实示虚趣难词大多数都有这种情况,详见《也说复合词的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及其理据性》专文。

    《香港粵语词典》:“踢死兔:晚间穿用的无尾礼服。英语tuxedo音译词。”音译词无理据可言,一般也就没有隐实示虚的可能。但音译词要避免文字自成意思的歧解,而“踢死兔”却偏偏自成意思,这说明隐实示虚也渗透到音译词。又如“迷你裙”、“席梦思”、“可口可乐”之类。

    综上所述,可见昭通方言“兔子”的趣难词,不是个偶然的语言现象,也不是纯地方性的。正如姜亮夫先生所言是“属于全国性的”,是与“全部汉文化学史”有着多方面的深刻联系。揭示它的趣难奥秘,必得以汉文化学史为背景,从整体规律探讨;这一探讨同时又带动了相关的不少问题的正确、深入理解,或纠正前有的错误。

    《汉语大词典》不知“兔”有男妓义,所释的“詈词”义就难以理解。“兔崽子:幼兔。多用作詈词。”这个解释也有问题。兔,本是骂语,为何偏又用幼兔骂人呢?试对比,猪或狗各用以骂人,就没有特用小狗、小猪之类骂人的。不应按字面的幼兔义而言詈词。又,“兔崽子”条首例是本文前面所引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83回例证,这又错了。因为此例是实实在在揭露他卖屁股的劣迹,不是一般骂语。一般骂语义是由男妓义泛化而来的。这与“王八”由指纵妻外淫义泛化为一般骂语,是同一类型。由此也可见把“兔子”词研究清楚的意义。

    姜亮夫先生说,昭通方言“东惽”一词也是男妓的意思。但“惽”《集韵》去声《号韵》“贪也。”实际是“贪冒”词的“冒”字的异写,与男妓意思无关。笔者可言本字应当是“猫”或“卯”的记音别写。也就是“妓一鸡一兔一卯一猫”的多重曲折关系:其人如妓的性质。试看以下例证:

    《成都方言词典》:“鸡=猫儿=野鸡:妓女。”

    《温州方言词典》:“大毛=嬉老=花儿:妓女。”又,“大毛宕:妓院。现在又指暗中设立的集中性的卖淫场所。”又,“大毛儿:骂语。小杂种,骂人为妓女所生的。”按,温州话把老虎叫“大猫”,所以另以“大毛”称妓女。而温州话“嬉”与“水”同音异调,实际上是“水”字的隐曲,即宋代隐语“水表”的“水”。人们不知“水”的隐含,于是换为“嬉”字。

    曲彦斌主编《俚语隐语行话词典》:“猫:(粗)四川重庆流氓团伙指卖淫女。”又,“肉猫儿:(隐)西南地区犯罪团伙指妓女。”“弄花猫子:(隐)旧时四川盗匪团伙指玩弄女性。”又,“耍猫儿:(隐)西南地区犯罪团伙指以色相事人的女子。”又。“拿卯:(隐)旧时四川商贩指嫖娼。”又,“逮猫:(隐)四川重庆流氓团伙指嫖客寻找卖淫女。猫,指卖淫女。”

    《新刻江湖切要.身体类》:“男风:卯生。”

    (原载《成都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

    附言

    《成都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读者争鸣》文如下:

    贵刊2003年第3期刊刘瑞明先生《近代汉语方言趣难词“兔子”辨释》一文,征引甚博,但作者认为是“隐实示虚,设难成趣”,认为其是“新论”,本人未敢苟同。训诂中的“音训”,例如“妻,齐也”,表示与男方敌体,“妾,接也”,表示低了一等,古已有之,然刘文多望文生义。又,文中认为“兔”是“秃”的“隐实示虚,设难成趣”,已难苟同,至于解“秃”为“平”,指女阴不像男阴突起,也是指肛门处平而言,更是匪夷所思。其实“兔子”一词,本指扑朔迷离,雌雄莫辨而已,舍近义而求远解,语虽辨而难信。不知以为然否?

    四川绵阳:文伯伦

    《成都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刊发我的答辩文章《方言趣难词再答辩》要点是:

    《汉语大词典》:“秃:物失去尖端,不锐利。唐元慎《有鸟二十章》诗之八:‘偏啄邓林求一虫,虫孔未穿长嘴秃。’”又“秃笔:笔尖脱毛而不合用的毛笔。”有杜甫诗例句。

    《木兰诗》:“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可见“兔子”不能指扑朔迷离,雌雄莫辨。即令能指,“扑朔迷离,雌雄莫辨”也与妓女风马牛不相及。

    文先生说:“妻,齐也”,表示与男方敌体,“妾,接也”,表示低了一等,古已有之。但是古代并无男女地位平等的理论,而是根深蒂固的男尊女卑。“妾,接也”指在丈夫与妻子结婚之后接续与丈夫结婚。“妾”或“接”字都没有“低”的意思。《白虎通.嫁娶》:“妻者,齐也,与夫齐体。自天子下至庶人,其义一也。”文先生不应当隐蔽最重要的“与夫齐体”一层,所谓“齐体”并非说权利地位平等,而是指男女合体,即头、脚上下互相对齐。隐指**。《论衡.骨相》:“当邓通之幸文帝也,贵在公卿之上。赏赐亿万,与上齐体。”邓通是汉文帝的同性恋者,例中也是言**的。按文先生之说,邓通竟然与汉文帝是平等的,可见多么错误。

    “猴”与“喉”的谐音隐实示虚

    方言词中的“猴”字可以是各种同音字的谐音。下面绝大多数的例子都是从方言词典引录的,免标词典书名及编纂者。连续引同一地方两个或更多的例子时,仅在第一个例子标地方名。

    (一)谐音“候”,是“情状”的意思。即火候、征候、兆候,等词中的“候”。

    上海,猴极:急躁。即“候急”:急的情状。

    《汉语大词典》:“猴急:形容急欲做某事或焦急。”引例《孽海花》第22回:“郭掌柜还礼不迭道:‘你别那么猴急,你且坐下,我给你说。”茅盾《泡沫.第一个半天的工作》:“他此时右手拿着帽子,左手臂弯上挂着西装上褂,站在密司李的桌子前,脸色很猴急。”避难而不解释为什么偏偏要说“猴急”。“候急”的谐音,即人的情状急。

    北京,变眼猴儿:容易变脸的人。即改变脸色表情,“眼”谐音“颜”。

    急脸猴儿:容易着急动怒的人。土猴儿:浑身泥土的人。屎猴儿:旧指掏粪工人。逗猴儿:轻佻地开玩笑。即逗弄情状。“猴头狗:嘲讽人轻浮油滑”。由“候透苟”谐音,即透露出不正的情状,变动了字序,以便谐音成趣。“面猴儿:一种酥而软的甜瓜。也叫‘老头乐’。”理据是“绵软的征候”。

    哈尔滨,气猴儿:小孩故意惹人生气。惹人生气的情样。酸脸猴儿、酸脸猴子:容易翻脸的人。哈尔滨话“酸”有“不随和;易怒;翻脸”义。即:酸脸候。《哈尔滨方言词典》把这两个词解释成:比喻容易翻脸的人。比喻的解释是错误的,因人与猴无都无所谓酸脸。对于谐音趣难词,方言词典往往错误的解释成比喻。本文后文从方言词典引录词义时,一般删去“比喻”两字。

    乌鲁木齐,痩干猴儿:肌肉不丰满的人。

    脏猴儿:将自己搞得很脏的小孩儿。

    山西忻州,跳蚤猴:举止不稳重。日粗猴:爱吹牛。撂炭猴:油腔滑调,不务正业的人。都谐音“候”。撂炭是未充分燃烧而废弃的炭,谐音:他所谈的是大家所不取的。即油腔滑调。大家所不干的事,他却“贪恋”,即不务正业。

    鬼出阎猴:爱出洋相;很吝啬。“阎”是“言”和“颜”双重谐音。“鬼出出”省为“鬼出”。鬼出出的说话和颜面情状。另谐音“鬼蹙蔫”,指用钱不爽快,即吝啬。阎猴的字面意思是姓阎的猴。

    太原,剌猴八怪:长得丑。即情状怪。

    甘肃陇东方言“杀鸡给猴看”的意思是:特意给某人作出让他警戒的提示。也不限于陇东话。郭沫若《反正前后》:“他不过使用了小小的权术,杀鸡给猴看。”类似的说法是“杀鸡骇猴”。《汉语大词典》:“杀鸡骇猴:比喻惩罚一人以恐吓或警戒其他的人。”又《官场现形记》第53回的例子:“俗话说得好,叫做‘杀鸡骇猴’。拿鸡子宰了,那猴儿自然害怕。”《现代汉语词典》:“杀鸡骇猴:比喻惩罚一个人来吓唬另外的人。也说杀鸡给猴看。”温端政《中国俗语大词典》同条解释说驯猴人杀鸡放血吓唬猴子,使它就范。”然而,实在没有为驯养猴子而杀鸡的道理。驯养猴子是要它学各种表演,而杀鸡与这些表演内容没有丝毫联系,怎么能起到使它就范的作用?《现代汉语词典》不采取这种解释就是认为不正确。以陇东话来说,曲折与奥妙仍然在于谐音为趣。词就是“先杀鸡给猴看”的简说。由“显杀机给候看”的意思谐音。显露出杀机来警戒人,已经把意思说清楚了。“给候”也就是给个兆候的意思,同义复说。如此对比,“杀鸡骇猴”就也是“杀机与骇候”的复说。

    “鸡毛猴性子”:甘肃陇东方言此词指人做事急躁、轻冒、不稳重。但不能说是比喻,因为鸡与猴无所谓天性急。人与一切动物有性急的时候,也有不急的时候。而且更与鸡毛无关。实际是由“急.毛.候性子”的意思谐音成的。毛:毛躁。“候”与“性”复说。

    (二)也谐音“候”,但另是等候义。

    北京,白吃猴儿:专爱吃白食的人。即等候着吃白食。

    武汉,猴:东西;事情。按,古代区分节气,五日为一候,三候为一气,合为气候。气、候,近义。候一气—器一东西;事情。

    南昌,猴,希望得到。即等候。

    西安、银川,猴年马月:不可知的年月。即等不到的时间。“候到什吗年月”意思的谐音。有的方言说“驴年马月”,是“什吗年月遇到”意思谐音。哈尔滨说:猴儿年腊月、猴儿年。腊月谐音:哪一月。

    乌鲁木齐,藏麻麻儿猴儿:捉迷藏。

    麻,指不清楚。也是从“候”谐音成“猴”,指情状。吐鲁番话相同。甘肃平凉、庆阳、合水等地:藏(或读为“墙”音)摸摸猴儿、藏麻麻猴儿。(也说:藏麻麻糊儿。西宁:藏麻麻胡。“麻糊”与“麻候”同指)东北话:藏猫猴。山东平邑:藏毛猴。陕西宝鸡、新疆鄯善:藏猫猫猴。“猫、冒”谐音,指冒捉、胡捉。福建建瓯:储角猴。猴,却另谐音同音异调的“勾”,指捉;“储角”指其他玩者藏在某角落。

    山西忻州,野猴:四处游荡的人。即守候在野外。

    (三)谐音“侯”。

    山西忻州,家窝猴:在家里霸道而在外懦弱的人。侯:名词做动词,称侯王,即指称霸。也可谐音“吼”,指厉声呼喊,发号施令。

    “侯”的古义为箭靶。被特用于指骰子上面的点数,因相当于靶。

    掷骰子,南京说:掷猴儿。相当于说射靶。北京说调猴儿、吊猴。双兼谐音“厚侯”,指调出骰子大点数的“侯”。

    乌鲁木齐,三猴子:用三只色子赌博。这种玩法,贵阳叫“三老猴”,徐州叫“赶猴儿”,都谐音“侯”。

    北京,老六猴儿:腰先着地的跌倒,仰跌。如:“他脚底下一出溜,玩儿了个老六猴儿。”六猴,指骰子的六点在上面,即幺点在下面为底,谐音“腰”先挨地的跌倒。

    一猴猴儿:一点点(食物)。

    猴儿肉:讥讽菜肴中肉少。一猴(侯)即一点,后一词中省说“一”,多了一重机关。

    山西忻州,猴儿狗蛋:形容球状物小。“猴儿”即与北京方言“一猴猴”指一点点相同。“狗蛋”是“疙瘩”的谐音。猴儿下颏子:很小的窝窝头馍馍。猴尿:微薄的家产。尿,也是水。俗语

    以“水,,指钱。

    把掷色子趣说成“耍猴”之类,在方言俗语还有几种而成为系列。六点涂红色,即朱色,由此谐音为“赶猪”、“猪窝”。三个色子的不同点数组合又有各种花样称名。由“样”又谐音出“放羊”、“赶老羊”的说法。玩此为赢钱,钱就是宝。由“宝”又谐音出“捉豹”说法。

    (四)谐音“厚”。

    太原,猴趾甲:变厚的脚指甲。

    哈尔滨,涨猴儿:随意涨价。涨、厚,复说。

    银川,猴奸:极自私,狡猾。徐州,猴:聪明。哈尔滨,猴儿精、猴儿奸:聪明(贬义)。但人比猴聪明得多,不会反过来比喻。“厚”指聪明的程度甚。甘肃陇东说“奸得像个猴”也是把谐音趣说成比喻。

    徐州,猴:聪明。猴妻:过于聪明的人。“猴”是“猴奸”的省说。“妻、气”谐音。

    忻州,猴儿头:烟枪上的烟袋锅。烟袋锅是大的一端。

    宁波,猴:见钱眼开,不知满足。即平实说法的“心重”,厚、重,相同。

    温州,老猴大:厚颜无耻。

    崇明,猴子结:结实难解的结子。

    上海,猴:贪嘴。是“厚嘴”的省说。厚,即指吃得多。

    (五)谐音“吼”。

    北京,菜猴儿:1菜心。2蔬菜商。首义是“(一)猴(猴)儿”的省说,实谐音“侯”,菜心心只有一点点儿。次义时谐音“吼”,指大声吆喝各种菜名。

    西宁,肘猴子戏:木偶戏。

    耍猴儿力子:即傀儡戏。以前的隐语用“吼”指戏曲演出。北京方言即有“托吼:木偶戏”一词可证。即演员一边托木偶,一边唱。《全国各界切口大词典.杂业.旅馆业》:“吼生:唱戏之住客也。”《新刻江湖切要.娼优类》:“戏师:传吼生。”《行院声嗽.伎艺》:“杖头(傀儡):槊吼。”又,“洒吼:水傀儡。”可见,以“吼”指戏曲表演本是明清时的市语即隐语。到了近代一些方言,又谐音为“猴”而成假趣。至于“耍猴儿力子”的“力子”,却是“李子”的误写,也是江湖隐语。《江湖通用切口摘要》:“江湖诸伎,总分四行,曰:巾、皮、李、瓜。”“戏法四类,总称曰‘李子’。”猴戏,俗称为把戏。所以应是“猴儿李子”。

    银川,垒猴:乱哄哄的。俗谚:家有十口,吃饭垒猴。按,谐音“雷吼”,趣说众多人吃饭喝汤声大。

    许多方言把猫头鹰叫:信猴。是“信候”或“衅候”谐音:死亡的信息、兆候。也可以是“吼”的谐音,指鸣叫,民俗说它在哪里叫,哪里要死人。

    (六)谐音“后”。

    ‘猴戴帽”、“猴逮猫”。甘肃陇东方言把席面上的一种凉菜,如此趣称。是指先把粉皮、韭菜之类为主的素凉菜盛盘,后在顶上面加少许肉丝。是把肉丝后“冒”即盖在上面,谐音成为那样情趣说法。由“帽”而说“戴”。由“猴戴帽”而再趣说“猴逮猫”,离实际情况越来越远。可以说是指鹿为马、颠倒黑白。

    洛阳,猴牵儿:背地里把他人的权利剥夺了。背后即背地里。

    济南,截了猴儿=截了猴鬼儿:蝉的幼虫。近年开发为食品,以罐头出售。按,济南把蝉叫“截了”,与“知了”都是从鸣声拟名。“猴、后”谐音指后代。“鬼、贵”谐音,指味美,古代早已食用。

    降班猴儿:留级生。因成绩名次后而降班。

    厦门,猴帽:风帽,连在大衣上挡风的帽子。即连在领子的后面。

    银川,把家猴:特别维护家中东西的小孩。把家的后代。

    忻州,一窝猴:同伙。忻州话“后儿”就是“里面”的意思。他们是一窝猴。即:他们是一窝里面的,所以是同伙的意思。

    乌鲁木齐,猴子:螳螂。

    太原,吃猴虫:螳螂。按,从“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典故而谐音它在蝉后,黄雀又在它后,各准备吃对方。又的方言叫“吃发虫”,是“迟发”即后发制人的意思。这实在是出人意料的趣难词。

    上海,猴子:旧时对人称自己的儿子。即作为后代的儿子。

    (七)谐音“垢”。

    海口,旧猴:陈旧。旧与垢复说。

    漏猴:不整洁;不端庄;不守信用。实际是不同的三义,借谐音而用共同的字。“陋、流”同音异调,夸大为污垢流下来,是不整洁。“流候”即流气,是不端庄。“漏”指丢失,“猴、钩”同音同调,指钩掉,与“漏”复说。把说的话丢失即食言,是不守信用。

    福州,猴马鹿兔:贬义指形形色色的人。“垢码六土”谐音。“垢”与“土”表示贬称。码:一连串的。六,指数目多,即形形色色。

    (八)谐音“勾”,指弯曲。

    厦门,涂猴:蝼蛄。涂蚓:蚯蚓。从虫体弯曲得名。蝼蛄从汉代就叫“杜狗”,见《方言》。“杜、土”谐音,指在土里。“狗、勾”谐音。蚯蚓又叫曲蟮。厦门话“猴、勾、狗”同音异调。

    猴、猴哥:奸夫。即有**勾结的外夫。哥,是“个”的谐音,犹“的”。

    (九)谐音“硣”,意思是小。

    《福州方言词典》:“猴:小的:猴帽、猴店。”该词典:“碎:较小的陶罐。”“碎囝:小的量酒、酱油、醋等的器具。”则“猴”是“硣”的谐音。

    洋油猴=油猴:小煤油灯(没有玻璃罩的)。

    “猴”是“垢、碎”两层意思同音而兼并谐音为一音。垢,指没有玻璃罩而脏。有玻璃罩的不脏,也大,另叫“洋油灯”,无“垢、磙”的意思。

    (十)谐音“逗”。

    江西黎川,猴:把东西故意在人前炫耀又不让人获得。即引逗人。据《黎川方言词典》,“猴”与“豆”同音异调。但未见“逗”字注音。

    “候急”既谐音为“猴急”,或又另谐音为“喉急”。

    《汉语大词典》:“喉急:情急。”引有两例如下。《水浒传》第38回;“又没得些钱来相请哥哥,喉急了,时下做出这些不直来。”《二刻拍案惊奇》:“疑的是妇人家没志行,敢怕独自个一时喉急了,做些不伶俐的勾当。”都是说对所想的事情想的情候着急。与喉咙没有丝毫关系。这个“喉”也是“候”的谐音趣说。

    柳州,没够喉:不解馋。即不够的情状。食物不能入喉管,恰恰趣说为入喉管而不够。

    西宁,急喉麻:着急。“麻”是乱的意思。那个缺字实际应是“抓”字。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