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太原方言的隐实示虚趣难词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sp; 人腿无从以郎称,而且分为大郎、二郎。这种坐姿时,上面的腿或有前后上下摇荡,与心情的舒适、得意相应。仿“吊而浪荡”可说成“跷而浪荡”,谐音、节缩为“跷二郎腿”。西安话有此词,又有“二郎担山”一称。是由“弹闪”谐音附会成民间神话二郎担山。弹,振动;闪,摆动。西宁说“虎担腿”,由忽摇与弹谐音。

    249.八哥:太原人对鹦鹉、八哥的统称。

    宋代顾文荐《负暄杂录.物以讳易》:“南唐李主讳煜,改鸲鹆为八哥。”又另名,则“八”是象声的“吧”的趣写。“哥”是“歌”的趣写。今长沙话另叫“八鸽子”。厦门话把青蛙叫“田鸽”,都从以鸣为歌而言。

    286.立哥=陆哥=陆枷:连枷。

    “立”“陆”“哥”字下均标同音代替号。“立”由“裂”同音异调或由“离”近音谐音。“哥”由“柯”读音相近谐音,从连枷的作用使粮食颗粒从枝柯上脱离来说。《忻州方言词典》:“落柯:连枷。”“陆”由“鹿”同音异调谐音,“辘轳”的省说,指连枷是转动工作的。太原话“落”字三音,但都与“立”或“陆”的读音很不同,不能谐音。立、陆、哥,都是专以成趣的,不宜标同音代替号。

    118.鬼面子:盗窃团伙隐语,指十元的纸币。

    “鬼”由“贵”谐音。此语当起于十元纸币初发行,是最大币值之时。

    29.姑姑种:一种鸟,灰色,芒种前后飞翔于田间。

    此即杜鹃科的布谷鸟,由鸣音“咕咕”而趣味谐音“姑姑种”之名,往往还有配合的民间故事。古人把此叫做“禽言”。

    清陆以湉《冷庐杂识》黄霁青观察《禽言诗引》谓江南春夏之交,有鸟绕村飞鸣,其音若‘家家看火’,又若‘割麦插禾’;江以北则曰‘淮上好过’;山左人名之曰‘短募把锄’;常山道中又称之曰:‘沙糖麦裹’。实同一鸟也。余按,此鸟即布谷,《尔雅》所谓‘鸤鸠,鸹鵷’者是也。《本草.释名》又有‘阿公阿婆’‘脱却布裤’等音。(宋)陈造《布谷咏序》谓人以布谷为催耕,其声曰‘脱了泼裤’;淮农传其言曰‘郭嫂打婆’;浙人解云‘一百八个’者,以意测之云云。吾乡蚕事方兴,闻此鸟之声,以为‘扎山看火’,迨蚕事毕,则以为‘家家好过’。盖不待易地,其声且因时变易也。”

    禽言也是一种隐实示虚,实际的鸟鸣声并无意,把人的生活情趣拟为鸟名或鸣声之意。这种习俗又推助了隐实示虚造词。本词典在鸟名“姑姑”下标同音代替号,没有必要。

    隐实示虚第三种类型,是除了用动物名和指称人的其他虚假语素字。

    1.吱屄咋巴:形容人咋咋呼呼。

    34.虚屄圪咋:虚张声势。

    116.吹牛屄:说大话。

    125.老屄头子:老头子。憎恶说法。

    老屄婆子:老婆子。憎恶说法。

    268.不要屄脸:不知羞耻。

    同一个“屄”字,第一个词中由“屁”来,斥咋呼如放屁。第二个词中由“脾”来,因“脾气”“脾性”词,以“脾”指性。后三词中都由“皮”谐音。各指皮肉老、脸皮。

    40.麻刀:抹墙用的碎麻。

    “刀”由“捣”谐音,要在.泥灰中捣均匀。

    43.打秋风:旧时指借名义索取财物。

    词始宋代,又有打秋丰、打抽丰异写。都是“搭抽分”的理据,抽分一些财物。

    大篓子:做事能力极差的人。

    153.篓咧:(事情)糟糕了。

    “篓”带同音代替号,不必。“漏陋”的谐音。顺便言,“糟糕”中也是“搞”的谐趣。

    大斩子:长而深的伤口。

    176.斩子堑:迷信指妇女两眉之间垂直的皱纹或疤痕,认为这种女人的儿子活不长。

    “斩”由“绽”谐音,裂开义,同音异调。先有对伤口的趣说。看相迷信职业者钻字面义的空子,把“斩”说成实义,把名词词尾“子”歧说成儿子义,便那样骗人。可见这种隐实示虚的研究有助于从根本上破除迷信。

    拿糖:装模作样或故意表示为难。

    “糖”由“趟”谐音,让人一趟一趟请求来难人。

    53.牙猪:公猪。

    “牙”由“压”谐音,从**压在上面说。

    卧底死间:埋伏做内应,即使被己方不知底细的人处决,也不暴露身份。

    “死”由“事”谐音。“事间”,从事间谍,挑拨离间。“被己方发觉”云云,是可能的事理,不是必然事理,更不在词义之内。

    68.坐红椅子:考试得最后一名。

    “椅”由“尾”谐音,指最后。

    莲花豆:蚕豆浸泡后,顶部划十字豁口,油炸后成莲花状。北京叫“开花豆”。

    画莲花都难以画像,如此把豆皮划十字,岂能炸成莲花状。许多方言又叫“兰花豆”,方言词典也是说豆皮划十字,而炸成兰花状,都是不切实际的误说。由“连划(两刀)”而谐音成“莲花”。由把豆皮“划烂”倒序谐音,成为“兰花”。北京叫“开花豆”是平实说法,“花”不指什么花,而指豆裂了口子,炸得酥。划豆皮也正是为水分易渗入,油汁及热度易渗入,把豆炸酥。

    减债:爱惜而物件使用长久。

    由“俭在”谐音,义只为“俭”。“在”是唐宋口语助词,详见吕叔湘《释景德传灯录在、著二助词》。本词典“直在在”中同。忻州话此同义词正作“将在”,“将”是记音字,本字当做“俭”。北京方言作“戒在”。戒,当做“节”。

    96.埋锅倒灶:形容败家的行为。

    “埋”由“卖”谐音。

    99.带犊子:妇女改嫁带去前夫的儿女。歧视的说法叫“拖油瓶”。

    “拖油瓶”由“拖幼并”谐音。

    102.裁画:画有胖娃娃的年画儿。

    “裁”由“财”同音同调谐音。佛教有“善财童子”一说,我国民俗转化为“招财”“进宝”二童子,作胖娃娃状。

    119.灰汤蜡水:炒菜油少而出水儿。

    由“把生菜中水拉出来而洄旋为汤”之意而谐音节缩成“灰汤蜡水”

    130.老豆腐:豆浆煮开后点上石膏或卤,凝成块儿。北京的“豆腐脑”,太原也叫此名。

    凝成的也是软块,正与硬块的“老”相反。由“脑(浆状)豆腐”谐音成趣。

    调盐豁醋=挑三豁醋:挑拨是非。

    由“调言”的理据谐音,即“加言”。醋,是谐音“促”,指促进是非。

    尿:3表示不买账。

    即不理睬,不屑一辩。把“不屑辩”谐音而暗中换说成“不小便”,再换成“不尿”。

    142.撂炭:没烧透的煤块或煤球,太原近郊说:二炭。

    “撂”是“了”的谐音,指已经烧过。“炭”指没有烧成灰,没有烧透,仍然是可烧的炭。“二炭”的意思是,可以第二次再烧的炭。“撂”则指扔掉,与词义不符,是趣假。

    201.凉武:冒失。

    由“两武”谐音,即“二武:头脑简单,办事莽撞”的变说。而“二武”又由“二五”谐音。乘积为十,又谐音为“实”,指不通灵,死疙瘩,不开窍。可见隐实示虚往往引起连续增衍,层出不穷。

    200.江来=软大米:糯米。有黏性。

    “江”由“浆”同音同调谐音。有黏性,即有浆汁。

    206.装洋蒜:装腔作势。

    由“装样子算数”谐音。

    217.冷掏湿挖:形容吃冷食。

    “掏”由“淘”谐音。“冷”与“淘”复说,趣变成虚假的偏正式“冷掏”。“挖”是“挖心”的省说。冒受冷不舒,口语以“挖心”或“心里挖的”形容。

    229.零二八星:零零碎碎。

    “八”表程度甚,不当又以表少数的“二”打折扣。由“儿”谐趣,“零儿八星”。试比较忻州活,“黄眉二(儿)歇趿拉二(儿)松肥袍二(儿)挂”“高呦二(儿)喊”“洋烟二(儿)鬼”。贵阳话,“正二(儿)八经”“假巴一二(意儿)”。有关词典都避言“二”字的语素义。

    241.松香鬼:白痴病人。智力低下,动作迟钝,语言机能不健全,重者不能自理起居饮食。

    是由骂语“屣相”谐音的。

    248.云三雾四:形容想入非非。

    由“云山雾势”谐音。

    261.恶老痴:老鹰。

    全词都标同音代替号,误。恶,指为猛禽。老,词头,老鹰之老。痴,“鸱”的谐音。

    283.鼻里气:带烟筒的铁皮火炉。

    “鼻”与“憋”同音异调谐音,烟气都聚集在烟筒里。

    287.肋罗齿:肋骨。

    “罗”即罗列义,“齿”与“次”同音异调谐音,指按长短为序。“排骨”之名类似。“罗齿”下标同音代替号,误。

    295.绿豆苍蝇:绿蝇。黄绿色而发亮光。

    “豆”由“都”谐音,韵母相近。全身绿应说成“都绿”,为了求趣,不惜倒序为“绿都”而谐音。武汉、贵阳等地说“绿头苍蝇”,又是从“透着绿色”谐音的,不是仅头绿色。

    298.哭十六笑:一会儿哭,一会儿笑。

    字面讲成哭十次,笑六次;或哭一次、笑十六次;或哭十六次、笑一次,都不合宜,是成趣之处。由“哭失流笑”谐音,即“哭而失笑”与“哭而流(露)笑”缩合而成的。

    尿毛鬼胎:心胸狭窄,计较小事。

    本条下另一条:“□:蜷缩。”此即“屎”所谐音的虚字。“毛”由“谋”近音谐曲。“胎”由“态”谐音。鬼胎,复说“□谋”。

    165.绣:(篮球)投篮。

    “绣”标音代替号,误。它是英语shoot的译音趣写,“绣球”会歧解成獅子滚绣球的名词义。

    以上三类词共七十五个,共同的特点是词形用字与词义风马牛不相及的,这正与一般词语大不相同,也可以说是写别字,却又是特意如此而求得某种奇巧、怪异之趣。俗语说,强扭的瓜儿不甜,捆绑不成夫妻。但在一定条件下,“乔太守乱点鸳鸯谱”却大快人心,“拉郎配”成了好姻缘,鸡窝里飞出金凤凰。这类词语用字不合常理,引人思索,启人巧智。有思莫解,忽然领会,叹为奇绝。它们是太原人在长时期中创造试用,修改定型,流传下来的,表现了太原人的语言创造智慧和生活情趣。

    群众创造积累这种词语,在口耳相传、喜爱使用的语言实践中,表现自己的理解和欣赏。语言研究者习惯于分析书面语言,对这类词语的艺术性迟钝麻木,集其璞而不能剖其玉,见树木而不知森林。方言词典中对用字与词义不一的隐实示虚之难和巧智有味之趣,视而不见,避而不释,反映了方言词研究的薄弱,是方言词典普遍的缺点。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