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从《诗经》“云”字论证“云”字的词义系统及误释——望文生义古今一脉相承例说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对古汉语“云”的词义,古今著名学者的研究居然会因袭错误而继续增加错误,根本的原因是共同用了望文生义错误方法。清理这些错误,是很有鉴戒意义的。

    1.王力先生论“望文生义”

    王力先生1980年的《关于古代汉语的学习和教学》中说:“什么叫做‘望文生义’,就是看到一句话,其中某个字用这个意思解释它,好像讲得通’以为就对了。其实这个意思并不是那个字所固有的意思,在其它的地方从来没有这么用过,只不过是在这个地方这样讲似乎讲得通。但是‘通’不等于‘对’,不等于‘正确’。你要说这样解释就通了,那就有各种不同的解释都能通的。为什么‘通’不等于‘对’呢?我们知道,语言是社会的产物,是全体社会成员约定俗成的。一个词在一定时代表示一定的意思,是具有社会性的。某个人使用某个词,不可能随便给那个词另外增添一种意思。因此我们阅读古文或注解古文时,就要仔细体会古人当时说那个话究竟是什么意思?那才是对的。我们的老前辈最忌讳望文生义,常常批评望文生义。可是我们现在犯这种毛病的人非常多。”

    王力先生说的“通”不等于“对”,不等于“正确”,意思就是:随文释义不等于词的义项。古代语言学家对此有反复申说。例如《说文》:“鬈:髪好也。”段注:“齐风《卢令》曰:‘其人美且鬈。’传曰:‘鬈,好貌。’传不言髪者,传用其引伸之义,许用其本义也。本义谓髪好;引伸为凡好之称。凡说字必用其本义;凡说经必因文求义。”《说文》:“艮:很也。”段注:“《易》传曰:‘艮:止也。’……许不依孔子训止者:止,下基也;足也。孔子取其引伸之义,许说字之书,嫌云止则义不明审,故易之。此字书与说经有不同,实无二义也。”《说文》:“彻,通也。”段注:“按:《诗》‘彻彼桑土’,传曰‘裂也’;‘彻我墙屋’,曰‘毁也’;‘天命不彻’,曰‘道也’;‘彻我疆土’,曰‘治也’。各随文解之,而‘通’字可以隐括。”段注就是强调要区分词典的义项解释与“随文释义”作疏通的不同。

    黄侃述、黄焯编《文字声韵训诂笔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对此有多处强调。如《独立之训诂与隶属之训诂》:“《说文》之训诂,乃独立之训诂;《尔雅》乃隶属之训诂。独立之训诂虽与文章所用不相应可也。如许君曾注《淮南子》,文义字义多与《说文》不相应,可知许君对独立训诂与隶属训诂有别也。”《说字之训诂与解文之训诂不同》:“小学家之训诂与经学家之训诂不同。盖小学家之说字,往往将一切义包括无遗。而经学家之解文,则只能取字义中之一部分。……是知小学之训诂贵圆,而经学之训诂贵专。”《经学训诂与小学训诂有异》:“黄先生云:小学之训诂贵圆,经学之训诂贵专。盖一则可因文义之联缀而曲畅旁通;一则宜依文立义而法有专守故尔。”

    总之,给词要立词典学的义项,必须“隐括”、“贵圆”、“守法”、“独立”,即高度概括性。而“随文释义”,却是“因文求义”“曲畅旁通”的“隶属性”而“贵专”王力先生说的“可是我们现在犯这种毛病的人非常多”,就是违背了这些教导,从“随文释义”的“专”来“望文生义”,当做词义的“圆”,把“通”等于“对”,等于“正确”,从而以为对词义有所增加。其实这样的望文生义也是古今一脉相承而非常普遍的,却一直没有被发现。而指正古今辞书的错误是提高语言研究所极为必需的。本文以“云”字词义的逐渐误增为例来说明。

    2.《诗经》“云”字的词义及毛传、郑笺的训释

    为了从根本上说明问题,先对《诗经》“云”字的词义及毛传、郑笺的解释作穷尽性的调查和研究。《诗经》“云”字共44个,毛传、郑笺对它们都没有直接解释而往往是在阐述句意时对“云”的本义用法有所涉及。对疑难的“云”字故意避言的,往往是通假用法。下面按义项归类例句,引录所有的毛传、郑笺。对毛传、郑笺避言的,笔者在“按”字后说明自己的解释。后文还要对比其他学者对《诗经》例句的解释,为了方便,把《诗经》例句编号。

    2.1动词:说。22例。

    《鄘风.定之方中》:“卜云其吉,终然允臧。”

    《小雅.正月》:“有皇上帝,伊谁云憎?”笺:是憎恶谁乎?未释“云”字。按,是说:是谁说憎恶你吗?

    《小雅.雨无正》:“维日予仕,孔棘且殆。云不可使,得罪于天子。”

    同上:“亦云可使,怨及朋友。”按,“云”与“曰”同义对言。

    《小雅.何人斯》:“胡逝我梁,不入我门?伊谁云从?”按,是说:是谁说的才听呢?

    同上:“维暴之云。”笺:譖我者是言从谁生乎?乃暴公之所言也。按,是说:是暴公说的才听。

    同上:“胡逝我梁,不入唁我?始者不如,今云不我可。”笺:今日云我所行有何不可者乎?

    《小雅.四月》:“相彼泉水,载清载浊。我日构祸,曷云能榖?”笺:何者可谓善言?

    《小雅.小明》:“曷云其还?岁聿云莫。”笺:何言其还?按,后“云”字通假“运”。

    同上:“曷云其还?政事愈蹙。”笺:何言其还?

    《大雅.抑》:“无曰不显,莫予云覲。”笺:无谓是幽昧不明,无见我者。按,把“曰”与“云,,统释成“谓”即“说”。

    《大雅.桑柔》:“民之罔极,职凉善背。为民不利,如云不克。民之回有,职竞用力。”笺:为政者害民,如恐不得其胜言至酷也。按,全句是说:人民没有了准则,就干不善的事。就如口头虽说不能作不利的人一样,却是竞争着去作的,”

    《小雅.黍苗》:“我行既集,盍云归哉。”

    同上:“我行既集,盍云归处。”笺:盍犹皆。皆告之云:可归哉。

    《大雅.桑柔》:“国步灭资,天不我将。靡所止疑,云徂何往?”笺:今复云行,当何之往也。按,是解释成“说”。

    《大雅.云汉》:“旱既大甚,则不可沮。赫赫炎炎,云我无所。”笺:言我无所庇阴处。

    同上:“靡人不周,无不能止。瞻卬昊天,云如何里?”笺:里,忧也。但仰天曰:当如我之忧何?

    《大雅.瞻卬》人之云亡,邦国殄瘁。”笺:贤人皆言奔亡。

    同上:“人之云亡,心之忧矣。”

    同上:“人之云亡,心之悲矣。”

    《大雅.召旻》:“池之竭矣,不云自频。”

    同上:“泉之竭矣,不云自中。”笺:今池竭,人不言由外无益者。

    2.2疑问代词,“庸”的通假:为何?15例。词例很有规律,除单独用“云”字外,往往是复合成“云何”、“曷云”、“云胡”。这与“庸何”“庸安”的复合构词是一致的。毛传、郑笺对它们都仅是以“何”解释,而对“云”则避难不及。《诗经》中没有直接用疑问副词“庸”的,都通假成“云”字。《左传》都直接用疑问副词“庸”,没有通假成“云”字。

    《周南.卷耳》:“我马矣,我仆痛矣,云何吁矣。”笺:云何其亦忧也。

    《小雅.何人斯》:“壹者之来,云何其京!”笺:终不得一者之来见我,于汝亦何病乎?

    《邶风.雄雉》:“道之云远,曷云能来?”笺:何时能来望之也?孔疏:“道路之遥,亦云远矣。我之君子何时可云来?”宁肯套用原“云”字,而避难不作解释。

    《邶风.简兮》:“云谁之思,西方美人。”笺:我谁思乎?按,可与“庸孰”对比。《大戴礼.曾子制言》:“虽女亲,庸孰能亲女乎?”你虽然亲别人,谁亲你呢?

    《鄘风.桑中》:“云谁之思?美孟姜矣。”

    同上:“云谁之思?美孟弋矣。”

    同上:“云谁之思?美孟庸矣。”笺:**之人谁思乎?

    《鄘风.君子谐老》:“子之不淑,云如之何?”传:有子若是,何谓不善乎?笺:于礼当如之何?

    《小雅.小弁》:“心之忧也,云如之何?”毛传、郑笺都未阐释句意。

    《郑风.风雨》:“既见君子,云胡不夷?”

    同上:“既见君子,云胡不瘳?”

    同上:“既见君子,云胡不喜?”笺:云何而心不说?未释“云”字。

    《唐风.扬之水》:“既见君子,云何不乐?”

    同上:“既见君子,云何其忧?”

    《小雅.隰桑》:“既见君子,云何不乐?

    “运”的通假。5例。毛传、郑笺都未释“云”字。后世以“云”通假“运”是比较多见的,就是继承《诗经》的用法,而往往被错误解释。

    《邶风.雄雉》:“道之云远,曷云能来?”无释。按。“运”犹如“行”。句言:路走得远。下例同。

    《小雅.绵蛮》:“道之云远,我劳如何?”笺:道路远矣。

    《小雅.正月》:“洽比其邻,昏姻孔云。”传:云,旋也。是言王者不能亲亲以及远。笺:犹友也。言尹氏富,与兄弟相亲友为朋党。按,“旋”的解释确,因为“运”“转”“旋”可同指。

    《小雅.小明》:“曷云其还?岁聿云莫。”

    《小雅.小明》:“岁聿云莫,采萧获菽。”笺:岁晚。按,句言岁律“运行”到年暮了。后文对此另有详细解释。

    “耘”的通假。1例。

    《大雅.桑柔》:“民有肃心,宑云不逮。好是稼穑,力民代食。”传与笺对句子意思解释得都迂曲不畅。也未涉及“云”字。高亨《诗经今译》:宑,读为“耕”。“云”借为“耘”。可从。“魂”字的讹误。1例。

    《郑风.出其东门》:“續衣綦巾,聊乐我员(云)。”《释文》:“员,音云。本亦作云。韩诗作:魂。魂,神也。”按,“乐魂”合宜,而“乐云”则不成意思。笔者暂且认为是“魂”字的讹误。

    一半例句是本义“说”,这是正常的。对有疑难的一半例句,传与笺都审慎而不解释。唐孔颖达《正义》也是这样,在解说句意时宁肯仍然套用而不强立什么名目。又如对(26)“云谁之思”句言:“故令我云谁思之乎?”对(41)“岁聿云莫”言:“今乃岁月遂云已暮矣。”后世则不仅对空白无解释的“云”望文生义,也对本义“说”的例句望文生义。

    向熹《诗经词典》(1986年)“云”字的义项:一、说。4例。二、言。1例。三、周旋往来,即(40)“昏姻孔云”。1例。四、句首、句中助词。无实义。共36例。引清陈奂《毛诗传疏》:“云为语词,凡全《诗》云字,或在句首,或在句中、句末,多用为语词,无实义。”

    说《诗经》“云”字用本义“说”的仅5例,无义助词却34例,这显然不合实际。迟到陈奂才把绝大多数的“云”字都解释成为无意义的助词,仅此就透漏出解释的不合理。他不能解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特殊的助词,仅是基于把“云”字当成没有具体意思,句子意思也是通达的。但这不是论证词义的基本方法,而正是望文生义。以“云何”来说,仅按“何”字,就能把“云何”的基本意思讲对。但,必须解释为什么这样的“云”字总是在疑问句疑问词的位置上使用。而如果联系到“庸”与“何”是同义词,是“庸何”的通假,疑难就涣然冰释。

    3.《助字辨略》是望文生义的滥觞

    辞书对“云”字疑难用法最早研究试图解释的,是康熙末年出版的刘淇《助字辨略》。卷一“云”释义有八项。他的很多例句被《词诠》袭用,本文后面专有辨析,这里一般不作详说,仅对他独有的例句详说。

    3.1助辞。引《广雅》“辞也”为据。其实《广雅》只有“曰,词也”条,并没有“云,辞也”的解释。例句是(2)“伊谁云憎?”本是“谁说憎恨你”的意思,把“说”的意思不计,“谁憎恨你”,基本意思相同。于是认为“云”是助词。对《论语》“玉帛云乎哉!”、《左传》“岁云秋矣”“日云莫矣”,也都是从“云”字似乎不参加意思而认定为助词的。《汉书.邹阳传》:“权不足以自守,劲不足以扞寇,又非有奇怪云以待难也。”其实是说:没有奇怪的(好)命运能对待困难。是“运”的通假。

    3.2将。《汉书.萧望之传》:“今将军规撫云若管晏而休。”刘淇说:“云若”犹如“将若”,语辞也。其实是“说”的意思。

    3.3有。《荀子.荣辱》:“虽欲不谨,若云不使。”陆机诗:“公之云感,贻此翰音。”也都是“说”的意思。

    3.4所班固《东都赋》:“乌睹大汉之云为乎?”刘淇说:“云为”犹“所为”。实际此例是通假“运”。“运为”:运转;作为。

    “如何”的省略。《汉书.甘延寿传》:“故隐忍而未有所云也。”刘淇说:“未有所云”犹“未有所如何”的省文。

    但是,“如何”只能省为“何”,绝不会省为凭空而有的“云”。而《汉书》本是“故隐忍而未有云也”,即没有“所”字。而“未有如何”、“未有所如何”都是不成意思的。试看:“故隐忍而未有所如何也”或“故隐忍而未有如何也”,岂不是不知所云吗?卷二“何”字条下对“云何”说:如何也。按,即认为“云”直接是“如”的意思,又与所谓省略说矛盾。

    “云云”即如此。《汉书.汲黯传》:“上曰:‘吾欲云云。’”引颜注:“云云,犹言如此如此也。史略其辞耳。”按,解释不能算错,但暗含“云”是“如”的意思,则误。

    卷一“尔”字条下对“云尔”有两种解释。《孟子.公孙丑上》:“是何足与言仁义也云尔。”引赵注:“云尔者,绝语之辞也。”即以语已辞解释。另对《论语》“则可谓云尔已矣”例,刘淇说:词犹“如此”也。“云”为“如”。此与上例义别。按,其实都是“如此说”的意思。细致的标点应是:“其心曰:‘是何足与言仁义也’云尔。”意思是:心里说“这哪里能说是仁义”这样的话?

    “若云”该括之辞。《汉书.王莽传》:“课功绛霍,造之与因也;比于青戎,地之与天也。而公又有宰治之效,乃当上与伯禹周公等盛齐隆,兼其褒赏,岂特与若云者同日而论哉!”引颜注:“若云,谓若向者所云绛霍青戎也。”刘淇说:“若云”者该括之辞。按,颜注是正确的。例句是说:岂能与前面说的绛霍青戎相同。而把“概括”的解释换在原文中,“岂特与概括者同日而论哉!”,就不知所云了。“若云”也与“该括”的用字没有丝毫关系。

    3.8通“员”。《郑风.出其东门》:“缟衣綦巾,聊乐我员(云)。”按,但避言所通的“员”究竟是什么意思。参见前文此条。

    又,卷一“乎”字条下对“云乎”说:语已辞,咏叹之辞也。《公羊传.庄公二十四年》:...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