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从《诗经》“云”字论证“云”字的词义系统及误释——望文生义古今一脉相承例说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四年》:“然则曷用枣栗云乎?椴脩云乎?”按,避言“云”本身的意思。“曷用”与“云乎”明显是前后双重疑问词呼应,“咏叹之辞”的解释大误。

    又卷三“已”字条下对“云已”解释说:犹如“而已”。“云”,已也。皆语助辞。

    刘淇首次对一批有疑难的“云”字和凝固结构集中性试探解释,难能可贵。但他仅从语感为据,而开拓了错误的望文生义的道路,对后来的影响是很大的。他所解释的“有”、“所”、“如”、“语已辞”、“语助辞”都被后来的专著所吸收。

    4.《经传释词》对望文生义的强化

    王引之《经传释词》卷三“云”字共10个义项,9个就是子虚乌有的。下文一一辨析义项及全部例句。有的例句苟简,笔者补足,一般不作说明。例句后面是王引之的认定说法。对所引《诗经》例句,用本文前文的编号代替篇名,非《诗经》的例句,接续本文前文的编号。例句仅引包含例词的部分。“按”是笔者的解释或评论。

    4.1言也,曰也。常语也。按,这是唯一正确的词义。

    4.2犹“是”也。(2)“伊谁云憎”言伊谁是憎也。(5)(6)“伊谁云从,维暴之云。”言伊谁是从也。毛传“云,言也”是解释下云字,不是解释上云字。笺曰“是言从谁生乎?”则误训上云字为言也。

    按,“是”是个多义词,王引之没有说具体义项。但从对例句的解释来看,是把“云”看成前置宾语的助词。“伊谁云从”(是谁说的才听从)确是宾语前置,但这是由于疑问句的疑问代词宾语的前置的通例,如果没有“云”字,“谁”仍然前置。“维暴之云”的宾语前置则是一般性的强调。

    毛传实际是把两个云字统一释成“言”即“说”的。王引之基于自己的错误,而把毛传、郑笺的正确说成错误。

    4.3家大人曰:犹“有”也。或通作“员”。(诗《玄鸟》笺曰员,古文云。)《广雅》曰:“员、云,有也。”按,从“说”绝对不可能引申出“有”的意思。

    《文选.陆机〈答贾长渊>诗》:“公之云感,贻此音翰。”李善注引应劭《汉书注》曰:“云,有也。”按,“云感”就是:说感想。

    《书.秦誓》:“惟古之谋人,则曰未就予忌;惟今之谋人姑将以为亲。虽则员然,尚猷询兹黄发。”言虽则有然也。

    按,其实是“说”的意思:虽然说得这样。而“虽然有这样”却意思不全。王世舜《尚书译注》就译述为:虽然这样说。

    《公羊传.文公二年》:“曷为以异书?大旱之日短而云灾,故以灾书;此不雨之日长而无灾,故以异书也。”“云灾”与“无灾”对文,是“云”为“有”也。何注:“云,言也,言有灾。”亦不知“云”即“有”也。

    按,应该是“运”的通假。运灾:命运是灾。

    《荀子.非十二子》杨注引《慎子》:“云能而害无能,则乱也。”言有能而害无能之人。按,其实也是“运”的通假:运用能力来害。

    《荀子.儒效》:“故人无师无法而知则必为盗;云能则必为乱。人有师有法而知则速通;勇则速成,云能则速成。”言有能害无能。杨注“云能,自言其能也。”失之。

    按,其实也是通假“运用能力”的意思。包含把才智错用了地方的意思。

    《荀子.法行》:“事已败矣,乃重大息,其云益乎?”云益,有益也。

    按,此例应是:说。指“重大息”:反复的大大叹息,这样说就有益了吗?不仅“唉,唉”的叹息,还有叨叨的叹息的话,意思更细致。

    共6例,都不能成立。

    其实《广雅》“云,有也”也是错误的。王念孙《广雅疏证》的例句有的与《经传释词》相同,所增加的新例也都是不能成立的。《晋语》:“其谁云弗从?”《书.秦誓》:“日月逾迈,若弗员来。”这两例却又另被解释成“或”,见下一义项。有《诗经》(12)“如云不克”例。又有(40)“昏姻孔云”例笺“犹友也相亲友”,从而说:云,又为相亲有之有。按,引据是“相亲友”,解释成“相亲有”是矛盾的。况且没有把“相亲友”说成“相亲有”的。《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诗》曰:‘协比其邻,昏姻孔云。’晋不邻矣,其谁云之?”其实“其谁云之”按毛传“旋也”,就是谁与他周旋呢?文通字顺,无须僻解。

    4.4家大人曰:犹“或”也。“或”与“有”古同声而通用,故“云”训为“有”,又训为“或按,“云”训为“有”的前提既不存在,训为“或”就没有根据。

    《书.秦誓》:“日月逾迈,若弗员(云)来。”言若弗或来。

    其实是说:时间过去了,就不能运转回来。也是“运”的通假。只能是全称判断的说:时间一去不回来;不能说:或不回来(即也有回转的而违背事理)。只能说:或不来;不能说:不或来。

    (11)“无曰不显,莫予云觐。”应是全称判断:别说在自己家里的言行不会显扬出去,也没有人说会看见我在家的作为。而如果说“或者没人看见”,就成为有人看见,而与愿意相反。

    (12)“为民不利,如云不克。”言如或不克。

    按,只能说我绝对不干坏事。没有人说:我或者不干坏事,即或者也干坏事。

    《国语.鲁语下》:“帅大雔以惮小国,其谁云待之?”言谁或御之也。

    解释错误。例句前文说:“……其谁曰不如先君?……其谁曰不侮也?”可见前之“曰”即后之“云”。

    《晋语》:“其谁云弗从?”韦昭注:“云,言也。”失之。

    也只能是:说不从。而不是:说或不从。又:“内外无亲,其谁云救之?”韦昭注是正确的。王引之评为“失之”,其实是他自己“失之”。

    《墨子.公孟》:“鸟兽可谓愚也,禹汤犹云因焉。”言禹汤犹或因之也。

    按,例句前文:“鸟闻热旱之忧则高,鱼闻热旱之忧则下。当此虽禹汤为之谋,必不能易也。”可见没有“或”的一层折扣。以今语比方,都是说:向先进学习。没有说:或许向先进学习。

    共6例,都不能成立。

    4.5家大人曰:犹“如”也。“如”与“或”义相近。按,“如”与“或”义并不相近。

    《列子.力命》:“管夷吾有病,小白问之曰:‘仲父之病疾矣,不可讳,云至于大病,则寡人恶乎属国而可?”

    按,“病疾”就是大病。张湛注把“云”归上句:“不可讳云,至于大病……”不可讳云就是不可讳说。这是正确的。王引之评为“失之”而也是他自己“失之”。“至于说到……”的话,按王说就成为“说至于到……”。显然是病句。

    仅1例,况且不能成立。

    4.1.6家大人曰:犹“然”也。按,即:这样、如此。但动词的“说”不会成为近指代词:

    《左传.僖公二十九年》:“介葛庐闻牛鸣,曰:是生三牺,皆用之矣;其音云。”言其音然也。

    按,介葛庐闻牛鸣,说:它下了三个牛犊,都被作祭祀品杀了。是它的鸣声说的。即指能听懂牛鸣的意思。“其音这样”:它的鸣声这样。则意思不完全,还得补充出“说”字。

    《史记.周本纪》:“既渡,有火自上复于下,至于王室,流为乌,其色赤,其声魄云。……诸侯皆曰:‘纣可伐矣’。武王曰:‘女未知天命,未可也。’乃还师归。”马融说:“魄然,安定意也。”

    但是,“魄”并没有“安定”的意思。如果确是“安定”的意思,就意味着天命可伐。武王应是从侦察看出纣的军事还强大,就借用乌鸦鸣声预兆天命。细致传神的标点应该是:“其声‘魄’云。”而“魄”必是谐音“叵(不可)”。乌鸦在自己屋上“叵、叵”的叫,由此而说不可伐的。“云”仍然是“说”的意思。

    《史记.封禅书》:“秦文公获若石云于陈仓北阪。”又言:“若雄雉,其声殷云。”言若石然;声殷然也。

    按,引例不全,断句不当。应是:“获若石,云于陈仓北阪城祀之。”云,就是说,犹如指示、命令。这也是借助神秘而宣扬自己的好天命。其声殷云,细致的标点应是:“其声‘殷’云”:鸣声是说(秦就要)殷盛。共4例,都不能成立。

    4.7发语词也。共7例,即(23)“云何吁矣。”(26)“云谁之思。”(30)“云如之何?(32)“云胡不夷?”(15)“云徂何往?”(7)“云不我可。”(16)“云我无所。”(17)“云我无所。”都不能成立。“云”多是与“何”连用,便是“庸”的通假。

    4.8语中助词也。共5例,(25)“曷云能来?”(8)“曷云能榖?”(18)“人之云亡。”还有《左传》“岁云秋矣”与“日云莫矣”例,详见后文。都不能成立。

    4.9语已词也。共3例。王引之对例句都没有解说。

    (44)“缟衣綦巾,聊乐我员(云)。”《正义》:“‘云’‘员’古今字,助句辞也。”《大戴礼.夏小正传》:“盖记时也云。”《礼记.乐记》:“故圣人曰礼乐云。”

    按,“故圣人曰礼乐云”例,是说:故圣人说礼乐是如此说的。“云”是“云尔”的省略。孔疏:“云者,言也。谓礼乐所言法天地也,记者引圣人语证此一章也,言圣人云此一章也,”

    4.10云尔、云乎,皆语已词也。王引之对例句没有解说。

    《论语.阳货》:“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

    按,意思是:经常“礼”呀“礼”呀的说,难道就是说玉帛等礼物吗?经常“乐”呀“乐”呀的说,难道就是说钟鼓等乐器吗?

    《公羊传.庄公二十四年》(《经传释词》误为十四年):“然则曷用枣栗云乎?椴脩云乎?”是说:然而为什么说用枣栗、椴脩呢?

    《大戴礼.曾子天圆》:“而闻之云尔?”是说:听到(这样)说吗?

    《谷梁传.隐公元年》:“犹曰取之其母之怀中而杀之云尔。”按,犹如说……这样的说法。句子仍然是合宜的。

    这三种是从在句中、句尾的不同位置而言的,但遣词造句与句中的位置并没有什么特殊关系,不应有这种特殊词语。与位置有关系的是语气词在句末,却是专职的。进行议论和解释的句子,或以“夫”“盖”在句首提示,也是专用的,提示议论和解释就是它们明确的作用。而所谓这三类的“云”字,位置既不固定,也不是专职,又没有什么具体的意思。一般或称为“助词”“语助词”“助语”。句子中不是语法成分而又有某种辅助作用的,是时态助词、结构助词、语气助词,而所谓的这三类在这三方面都无“助”,谁也不能说明它们究竟在哪方面有助。实际上这些“云”字都是与某类字有组合关系。如与疑问副词连用、与“尔”连用、属于谓语成分。实际上它们或就是谓语动词,“说”或“运”的意思,或就是疑问语气词“庸”。由于不识庐山真面目,便从位置的形式上强立这三个名目。参见后文叙《词诠》“云:如此”义。

    王引之虽然只字未提《助字辨略》,但“有”“如”“然”“语已词”等都是承用刘书的。由于王引之的学术地位及《经传释词》对“云”字的例句增多,还有对前人正确解释的误驳,就大大强化了望文生义的影响。

    5.《词诠》增义与增例两误

    5.1杨树达《词诠》(1928年)又增加了一个义项:“外动词,为也。”按,即及物动词“作但“云”即“说”,绝不可能再有“做”的意思。

    《汉书.严安传》:“政教文质者,所以云救也。”

    《汉书.甘延寿传》:“匈奴……留杀汉使者、吏士,甚逆道理,朕岂忘之哉?所以优游而不征者,重动师众,劳将帅,故隐忍而未有云也。”

    《后汉书.袁术传》:“苟能用德以同天下之欲,虽云匹夫,霸王可也。”

    前两例都是通假“运”,犹如:行救敝;行征伐。后例却是:虽说是匹夫。

    5.2《词诠》或对《经传释词》本是错误的词义或增加例句,也都错误。为所谓的“有”义所增加的例句:

    《荀子.荣辱》:“巨涂则让,小涂则殆,虽欲不谨,若云不使。”按,是说:虽然想要不谨慎,却好像说:不能使这样。而“若有不使”的话就不知所云。

    《盐铁论.利议》:“将欲观殊议论异策,虚心倾耳以听,庶几云得。”实际是说:庶几可说得到。

    《汉书.董仲舒传》:“陛下……夙夜以求贤,此亦尧舜之用心也,然而未云获者,士素不厉也。”实际是说:未能说得到了。

    《后汉书.冯衍传》:“天下存亡,诚云命也。”此例是通假“运”。实际是说:确实在于运命。即运命有好坏的不同。若说成:在于有命。就不能统辖“亡”的一层,因为只对好事说有命,对怀事说没命,而对怀事不说有命。

    《后汉书.应劭传》:“臣累世受恩,荣祚丰衍。窃不自揆,贪少云补。”按,引例苟简,引足应是:“……贪少云补,辄撰《律本章句》……凡二百五十篇。”所以“贪少云补”意思是:贪少量的说补。“云”指撰述、论述。

    《后汉书.崔絪传》:“皇纲云绪,帝纪乃设。”此例是通假“运”。实际是说:皇纲运转有头绪,帝纪才算设立。

    共6例,都不能成立。

    5.3又把《经传释词》犹“然”直接说成指示代词“如此”义,增加4例。

    《左传.襄公二十八年》:“子之言云,又焉用盟?”此例解释成:你的话如此,还用结盟吗?是很通顺的。但原文只是说:你的话(已经)说了,还用结盟吗?也是合宜的。

    《汉书.汲黯传》:“上曰:‘吾欲云云。”’

    《汉书.朱博传》:“文学儒吏时有奏记称说云云。”

    《后汉书.仲长统传》:“何子之言云云也?”

    按,“云”不可能有“此”的意思,更不可能有“如此”的意思。如果有“此”的意思,那就应该有把此人、此事之类说成“云人”“云事”的,却完全没有。《经传释词》说,云尔、云乎,皆语已词也。此三例的“云云”也是语已词。同类的还有个“云尔”。《论语.述而》:“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不知老之将至云尔。”把这几个词语比较而可知,“云尔”是本体词:说此;这样说。省略成“云”,再重叠成“云云”。至于“云乎”中仍然是“说”的意思。

    《词诠》又把《经传释词》2犹‘是’也,再明确为:“语中助词,宾语颠倒时用之。”但没有新例。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