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隔是”、“格是”、“个是”词义解释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写成“格是”或“隔是”,词义只能是“真是”。

    对于释词,章太炎先生有言:“疑于义者,以声求之;疑于声者,以义求之。”(《章太炎文抄》卷二)《汉书.王莽传》:“非天所以郑重降符命之意也颜师古云:“郑重,犹频繁也。”清代黄生《义府》卷下对此释评言:“予谓颜训是也。然得其义而未得其声。盖‘郑重’即‘申重(平声)’之转去者耳。”这是主张声义两通才是训诂的科学方法,所得之义才是精确的。释“格是”、“隔是”为“已是”,或“既是”,或“既然”,完全只是从句意做归纳,已不审慎,更没有考虑用“格”字或“隔”字的同音代用“个”字的声和词义的联系,没有注意俗语词的修辞特点,在方法上失误,必然导致了结果的不确。

    解释《说文》“姕:妇人小物也”

    《说文.女部》:“嬰:妇人小物也。从女,此声。《诗》曰:‘娄舞姕姕。”’段注小物谓用物之琐屑者。今人用‘些’字取微细之意,即‘嬰’之俗体也。即移切。”段注又指出:《诗经.小雅.宾之初筵》本作“娄舞儀儀”,传曰:“儀儀,不止也。”也就是说“娄舞嬰嬰”其实是对原文“娄舞儀儀”的别写,所以与“妇人小物”没有关系。又,《说文.女部》:“妓:妇人小物也。从女支声,读若歧。”

    按,妇女并没有什么特殊的琐小物品,这两个字不仅都没有指妇人小物的用例,在古代也从来不见使用。“些”表示多数,并不是微细的意思。段注不确。

    《说文通训定声》对“妇人小物”说:“其谊未详,疑‘物’为‘巧’字之误,或曰‘弱’之误。”严可均《说文校议》也说:“‘物’当作‘弱’,形近而误。”《汉语大字典》即采取其说,解释为“嬰:妇人柔弱之貌。”“妓:妇人小弱。”《汉语大词典》对“嬰”字只言“见‘嬰嬰’”。而“嬰嬰:醉舞不止貌。”并引《说文.女部》:“嬰,从女,此声。《诗》曰:‘娄舞嬰嬰。”’即回避了“妇人小物”的词义。“妓”字条也回避了这个词义。

    《中国语文》1992年第3期郑红《释“妓嬰”》认为朱駿声、严可均都是误说。因为“物”“弱”“巧”,小篆、隶书、楷书,字形都差异很大,不可能成误。他的看法:“物”本义是杂色牛,引申为杂色之物。《周礼.春官.司常》:“杂帛为物。”《春官.保章氏》:“以五云之物,辨吉凶,水旱降丰荒之源象。”孙诒让《正义》:“凡物各有形色,故天之云色,地之土色,牲之毛色,通谓之物。”再引申为人的容色形貌也可以说成“物”。《左传.昭公二十八年》:“且三代之亡,共子之废,皆是物也……夫有尤物,足以移人。”《后汉书.严光传》:“及光武即位,乃变名姓,隐身不见。帝思其贤,乃令物色访之。”李贤注:“以其形貌访之。”《说文》对“妓”“級”所言的“妇人小物”的“物”也应当指容色。“妇人小物”的意思应当是:“身材小巧且有美色的妇女”。

    但是,“尤物”指美色;“物”并没有“巧”或“美色”的意思。“物色”可以指形貌,却不专指美色。“妇人小物”的“物”,不能既当“巧”,又当“美”来讲。身材小巧且有美色的妇女不少,却没有一例是用“嬰”来称说的。

    《说文》的“嬰”应当是闽粵方言词,指女阴。而理据应是“字”,指生孩子的器官。“妓”则是别写词形。

    1922年刻本《福建新通志》:“女阴曰嬰。即移反。”即段注的即移切。本文再以李荣主编《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中的闽粵方言词典有关词条来证明。

    冯爱珍《福州方言词典》:“嬰=嬰髀:女阴。”

    福建永春话说“嬰屄”。按,是本地方言“嬰”与通语“屄”这两个同义语素复合成词。

    黄雪贞《梅县方言词典》:“嬰:女阴。”又,“鸟嬰□:男女交合。”按,“□”表示有音无字,参照本文所引词语,其实应当就是“屄”字。

    陈鸿迈《海口方言词典》梓:女阴。《广韵.志韵.疾置切》:‘梓牛。’俗多写作‘屄’。”按,就是以生育为理据。“梓”是海口话的最早说法,后来也借用普通话同义词“屄”字之形,而另读成自己方言的读音。可以说是“公瓶装私醋”的类型。《海口方言词典》:“梓排:妇女骂青年女子的话。”按,“排”应是“败”同音异调谐音,犹坏。

    杨子静《广州话词典》:“肢屄:女阴。支排:女阴。”据知,广州话“肢”与“龇、髭、貲”等从“此”得声的字同音同调,则可以是“嬰”的记音别写。

    张振兴、蔡叶青《雷州方言词典》:“膣:女阴。方言字。”又,“膣拱营:**。”又,“膣空:**。”又,“膣脯:干瘪的女阴,骂人话。”

    谢留文《于都方言词典》:“之:女阴。糟糟,鳖(女阴)糟糟,一身臭骚(言人脏,不干净)。”按,“之”字标同音代替号,理据当是“字”。

    而宋代《圆社锦语》:“字口:阴物。”这可以说就是这些方言词得名的理据。

    再来解释“妇人小物”的“小”字,它应指“阴”、“私”。因为与“大”指“公”、“正”相承应。《易.泰卦》:“小往大来。”朱熹注:“小谓阴,大谓阳。”《诗经.邶风.柏舟》:“忧心悄悄,愠与群小。”小即小人,不是大小的小,而是指阴私卑鄙。如此,所谓“妇人小物”实际是指不轻易外露之物,俗语把男女阴或叫“私处”。方言俗语把阴私性质的事物,往往以“小”来称。如:小偷、小衣(女性的裤衩)、小费、小广播、小道消息、小动作。它们的数量、规模,往往很大。又例如“小房子”。详见《“小”字的一个特殊义项》。

    可见“妇人小物”的意思只能是:妇人私处。《说文》这两条,都是词义与字形没有联系,也没有书证,因而很难理解。这透露出:属于这种情况的字,很可能就是生僻的方言词。而《说文》收有闽粵方言词,又说明它收录的广泛。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