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莲花落”的名义及由来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无非啰哩啰啰。’”

    《五灯会元》卷十五《令滔首座》:“师于言下大悟,遂成颂曰:‘放却牛绳便出家,剃除须发著袈裟,有人问我西来意,拄杖横挑啰哩啰。’”

    这些灯语中的“啰啰哩哩”等,就是仿效乞丐乞讨唱曲中的和声。借以向僧徒表示:你们不能像乞丐一样,向我乞讨对佛法的什么高明讲解,而要靠自己的顿悟。所以有前文所引金陵俞道婆闻丐者唱莲华落云,“忽大悟”的说法。

    《董西厢》卷五《乔合笙》:“休将闲事苦萦怀,(和)哩哩啰,哩哩啰,哩哩来也。”就直接证明“哩哩啰”是和声。

    “队”字义项及书证辨误

    《辞源》“队”字dui音下释有二义:队列;军队的编制单位。《辞海》于第二义作“集体的编制单位”,更为概括而周全。《现代汉语词典》四义为:行列;具有某种性质的集体;特指少年先锋队;量词:一队人马。台湾《中文大字典》有“群队也。《广韵》;‘队,群队。”’《汉语大字典》括为三义。“集体编制单位”义下补言:“也用于成群的东西。《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四》:‘有牧童二人引余循崖东转,复入一石队中。’鲁迅《呐喊.鸭的喜剧》:‘科斗成群结队的在水里面游泳。”对量词义释作“用于成群成列的人或物”,举例有三。宋史弥宁诗:“此行不负寻诗眼,一队云山拥画屏。”《徐霞客游记.粵游日记四》:“洞之西垂,又有石柱一队。”鲁迅《补天》:“便看见有一队巨鳖。”

    比较起来,增释的新义(即可以称物的“群”),最早的资料是《广韵》。但是,从文献来看,时代还要早,而且另有明显的特点,不是“也用于成群的东西”所能确切概括的。因之本文试作补正。

    “队”字有群、伙一义,在后秦时佛陀耶舍与竺佛念合译的《长阿含经》中,已有“队队”的叠音词,唐慧琳《一切经音义》卷52录有玄应对此经的音义注释,卷2有:“队队:言群队相随逐也。”此即群群、伙伙。《李陵变文》:“怪兽成群,虫狼作队又如:

    《王昭君变文》:“牛羊队队生埋圹,士女芬芬耸入坑。”

    唐刘霞《驾幸温泉赋》:“青一队兮黄一队,熊踏胸兮豹拏背。”

    陆游《石帆夏日》:“鳏鱼无队依蒲藻,病鹤长鸣铩羽翎。”

    《五灯会元.归宗智常禅师》:“这一队汉,无一个有智慧的。”

    《太平广记》卷79《向隐》条存《北梦琐言》佚文:“子他时婚娶无子,但生一队女也。”徐文长评注本《西厢记》注“呆打孩”:“言如呆子与孩儿打作一队也。”

    《喻世明言.张古老种瓜得文女》:“满川寒雁叫,一队锦鸡鸣。”

    各例言人或言动物,“一队”即一群、一伙,“队队”即群群,“无队”即失群。此义的义素,一是多数,但无限定量,别于队部义的编制定量;二是相对分散零乱,别于队部义的整齐集中。队字又多见于言风、烟、云、雪、香气、声音等,又自成一义。例如:

    初唐民间诗人王梵志诗:“来如尘暂起,去如一队风。”

    敦煌曲子词《浣溪纱》:“一队风起吹黑云。”

    《李陵变文》:“白雪纷纷平紫塞,黑烟队队入愁冥。”

    《佛说报恩经变文》:“队队香风生桂畔。”

    《下女夫词》:“锦帐重重掩,罗衣队队香。”

    伯2555卷《敦煌唐人诗文选集》残卷卷七,七言诗之十一:“穷奇瑞雪知人贺,雾霏队队向君家。”

    斯4480卷《太子成道经变文》:“转瞬从天有九队雷鸣,一队鸣中,各有独龙吐水,浴我太子。

    伯2305卷《妙法莲花经讲经文》:“仙人欲拟入皇京,队队祥云捧足行。”

    许敬宗《侍宴诗》:“葆羽翻风队,腾吹掩山楹。”

    隋天竺三藏阇那掘多译《佛本行集经》卷17:“譬如猛风,吹彼云队。”

    例中各言一阵风、股股(团团)烟、阵阵香气、阵阵(团团)雪、一阵雷鸣、团团祥云、阵风、云团等。从数量来说,虽然组成的分子或个体远不如“个”之类的明显而确定,但它们仍然还是集合量词,这正是和本义队部义的有机联系。也仍然有着零乱不集中的义素。最大的不同就是表述的对象是风、云等不可细数而又无定形之物。

    至于《汉语大字典》所引二例,与上述用法不相同,却不见其他同类例句,值得一辨。所言“也用于其他成群的东西”一例:“有牧童二人引余循崖东转,复入一石队中。”实际情况应是那个“队”字通假“隧”字,“复入一石隧中”句言:再从一石洞中进去,又发现一处四围的石崖。读者如果按《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四》,原文所记方位和路线绘成图形,就更易明白此“石队”不是石堆,而应是“石隧”。《汉语大字典》量词义下之例:“又有石柱一队,外自洞口排列’抵洞后西界,别成长榭”,分明是有先后顺序,排列比较整齐,合于“队”字本义的义素,而不合于群伙义的零乱义素。此“一队”应仍为一列、一排义。《徐霞客游记》长约60万言,经我粗略检阅。除此两例所谓群义的“一队”外,竟再未发现,可见作者笔下极少用此词,更不用队字的群义。

    从上述情况看,“队”有群义而言动物约始于东晋,唐宋时习见,《集韵》也言“队,群也”,应是口语词。此义在鲁迅作品中也还承用,还是一贯性的。“队”指叙的风、雪、云、烟、香、雷等等,既无生命,又不是“群”义所能统摄,应独立成为一义。它见于唐宋文献,后不继用。《辞源》、《宋元语言词典》、《现代汉语词典》等不应失收此两义。《中文大字典》虽辑《广韵》“群队”之释,却一无词例书证,更无指叙风、云一义。《汉语大字典》未知只好风,云一义,对群义又误分属名词“集体编制单位”和量词两种。而且所谓用于“成群的东西”和“成群成列的人或物”,又包揽太宽。这样,中古语言中队字新增的此两义就眉目不清。因之我认为大型详解辞书,“队”字的释义宜改进为:1军队或类似的集体编制单位;2排列成队的;3群、伙,用于人或动物;4指言风、云、烟、雪、雷、香气等自然现象。而且在次级词目中一定要引入“队队”、“一队”两词,因为上述新义主要见于这两词,目前所有辞书均未收这两词。《骈字类编》,虽有“一队”,但无上述新义书证。

    (原载《辞书研究》1992年第5期》)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