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垫音助词“其”及其研究之评论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古汉语“其”字使用频率极高,词义或用法的归纳研究在早期虚词著作中是比较混乱的。《经传释词》卷五“其”字条归为十三种用法,第十二种是:“其,语助也。”首二例为《易小畜初九》》:“复自道,何其咎?”《书大诰》:“予曷其不于前宁人功攸终?”然而第九条“乃也”中又有《召诰》“曷其奈何弗敬?”还有《论语.为政》:“奚其为为政?”即“奚其”与“曷其”中都是疑问代词后用“其”字,却被分为两种用法。第十条“犹‘之’也”中有《书盘庚》“不其或稽”例,但第十二条用法中也有《召诰》“不其延”及《晋语》“不其集亡”,《康诰》“未其有若女封之心”例,实则都是“其”用在否定副词之后。又如《晋语》:“丧田不惩,祸乱其兴。”《费誓》:“马牛其风。”两例中“其”都是位在主谓之间,但王氏训前例为“乃也”,训后例为“语助也”。

    《词诠》也有此种情况。它将《左传.僖公十五年》“秦不其然”例归为无义的助词,却将《论语.秦伯》“不其然宁”归为副词“殆也”义。在其他非助词用法中实际多有是助词的用例。而裴学海《古书虚字集释》竟将“其”字训释为三十九种意义(有些意义又再分为好几种不同的意义),其实有许多用法完全就是无义助词的同一种用法。

    “其”的助词用法的研究实在是未受到重视,因而不明其详的,将助词的“其”误解为其他用法,是使“其”字用法或意义极度增繁,使其失去规律性准确性的一个主要原因。《中国语文天地》1986年第五期有刘基森同志《〈诗经〉中“其x”“x其”一类格式的性质》一文,已确论这类格式中的“其”字是“凑音足句的语间助词”。该文判定为助词的例句除《诗经》的“零雨其濛”、“雨雪其霏”、“伊其相谑”、“坎其击鼓”之类外,还有“何其”、“如之何其”的结构,还有《楚辞》“九疑缤其并迎”、“芳菲菲其弥章”句式中的“其”字。笔者以为刘文对“其”字助词的大观远未全及,更未对其规律作出概括。本文拟就“其”作助词的全局加以分类归纳,以明其规律’并就“其”字研究中一些误说加以评论。

    首先,我们用例句来归纳非代词的“其”字常见的许多特定位置,可以归为五类。

    (一)位于疑问代词后

    “何其”、“奚其”、“谁其”、“孰其”,是四种最常见的组合。因而“如何”有作“如何其”的,但少见。“如何”有“如之何”的变式,因而又演为“如之何其”的结构。“何其”单用又有“何居”的变读式和“曷其”的异写式。“谁其”、“孰其”又有“其谁”、“其孰”的变式,即“其”字垫于疑问代词之前,与刘文讨论的“其x”’“x其”的对应呈一致性。“庸其”似不见,但有“其庸”,而“庸遽”“庸讵”实即“庸其”。“谁其”也有“谁居”的变读式。“其”字在个别例句中或可理解为指示代词,但从本类和各类垫助的全局看,全无词汇或语法意义,是纯语音形式的。因之“何其”仍等于“何”,其余可类推。下面是就每个词语举出若干例句。

    何其、何居

    夜如何其?夜未央。(诗经.小雅.庭燎)

    何其多能也?(论语.子罕)

    何其声之似我君也?(孟子.尽心上)

    何居我未之前闻也?又:吾许其大而不许其细,何居?(礼记.檀弓)

    何居乎?形固刊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庄子.齐物论)

    如之何其

    予颠隮,若之何其?(尚书.微子)

    二,吾犹未足,如之何其彻也?(论语.颜渊)

    若之何其以病败君之大事也?(左传.成公二年)

    曷其

    予曷其不于前宁人图功攸终?(尚书.大诰)

    悠悠苍天,曷其有所?(诗经.唐风.鸨羽)

    奚其

    是以为政,奚其为为政?(论语.为政)

    夫如是,奚其丧?(论语.宪问)

    君将试焉,奚遽叱也?(战国策.秦策)

    虽自以为道洪化隆,奚遽不能与之踵武而齐其风?(左思:魏都赋)

    庸讵

    庸讵知吾所谓知之非不知邪?庸讵知吾所谓不知之非知邪?(庄子.齐物沦)

    庸讵知其吉凶?(楚辞.哀时命)

    庸遽知世之所自窥我者乎?(淮南子.齐俗训)

    其庸

    晋其庸可冀乎?(左传.僖公十五年)

    予虽有祈向,其庸可得乎?(庄子.天地)

    上面各例疑问代词都是问情状,问事由。如果问人,只有“谁”、“孰”的前或后可垫带“其”字,成为互为对应的一组。

    谁其

    谁其尸之?有齐姜女。(诗经.召南.采薇)

    子产而死,谁其嗣之?(左传.襄公三年)

    既获姻亲,又欲耻之,以召寇仇。备之若何?谁其重此?(左传.昭公五年)

    谁居

    谁居?其孟椒乎?(左传.襄公二十三年)

    谁居?后之人必有任是夫!(左传.成公二年)

    其谁

    其谁知之?(诗经.魏风.园有桃)

    其谁曰不然?(左传.隐公元年)

    人苟不狂惑戆陋者,其谁能睹是:而不乐也?(荀子.王霸)

    天下不亡,其谁之功也?(韩愈:张中丞传后叙)

    其孰

    其孰能知之?(礼记.中庸)

    其孰能与于此?(易经.系辞上)

    (二)位于某些副词后

    有位于否定副词之后的。

    不其

    不其或稽,自怒何瘳?(尚书.盘庚中)

    不其延。(尚书.召诰)

    才难,不其然乎?(论语.泰伯)

    以德为怨,秦不其然。(左传.僖公十五年)

    多尔骤立,不其集亡。(国语.晋语)按:今语仍说“果不其然”,与“果不然”之义全同。

    未其

    汝惟小子,未其有若汝封之心。(尚书.康诰)

    无其

    “无其奈何”、“无其奈间”,义均同于“无奈何”。

    “其”字还可助在下面一些副词之后。

    既其,表已然之事。

    岂不尔爱,既其女迁。(诗经.小雅.巷伯)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亦其义仍为“亦”。

    亦其福女。(诗经.鲁颂.閟宫)

    亦其废队(坠)是为。(左传.昭公九年)

    敢问王亦其尧耶?(吕览.审应)

    果其义仍为果,即果然。

    尔果其贤乎?丘也请从尔居也。(庄子.大宗师)

    极其义仍为“极”。

    使者晏子,极其丑陋。(敦煌变文集.晏子赋)按,“极其”之词于今已成常语。还有“更其”等于“更‘尤其”等于“尤”。无烦赘例。

    最其义仍为“最”。

    王翳取其头,余骑相蹂践争项王,……最其后,郎中骑杨喜、骑司马吕马童……各得一体。(史记.项羽本纪)

    吕蒙……谲郝普、擒关羽,最其妙者。(三国志.吴志.吕蒙传.评)

    而最其可观者,石涧、山门、石台、西阁、瀑布也。(朱熹:百丈山记)

    岂其义仍为“岂”。

    岂其食鱼,必河之鲂?岂其取妻,必齐之妻?(诗经.陈风.衡门)

    岂其死之不恤?(左传.成公十七年)

    岂其马上破贼手,哦诗长作寒蜇鸟?(陆游:长歌行)

    将其义仍为“将”。

    彼留之嗟,将其来施施。又:彼留子国,将其来食。(诗经.王风.丘中有麻)

    竟其义仍为竟,即竟然。

    戴升……不说钱典史的主意,竟其算他自己的意思。又:从前黄道台才过班的时候,那一天不是车马盈门,……到了如今,竟其鬼也没有一个。(官场现形记,第四回)

    (三)位于连词之后

    如其义仍为“如”,即假如。今语即有此用,例如:你如其不同意,就不说了。

    必其义仍为“必”。但此“必”字是如果义(按,“必”字的如果义,请参看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卷二、蒋礼鸿《敦煌变文字义通释》第294页)

    见有勋告数通,必其欲得磨勘,检取《山海经》。(敦煌变文集.燕子赋(甲))

    必其倚有高才,请其立题诗赋。(同上)按两句言:如果要查证的话,如果卖弄高才的话。忽其义仍为“忽”。但“忽”是“或”通假,义为“如果”。

    幸有酒与乐,及时欢且娱。忽其解郡邱,他人来此居。(白居易:题西亭)

    忽期南西称尊日,活捉纷骨细飚尘。(敦煌变文集.捉季布传文)按,后例中“期”是“其”字的代写,“纷”是“粉”字的代号。

    傥其义仍为“傥”,即假如。

    贱妾傥期蕃里死,远恨家人昭取魂。(敦煌变文集.王昭君变文)按,例中“期”仍是“其”的代写。“远恨”当是“远报”之误,“昭”是“召”字之误。

    与其“与”是“如”之一声之转。《广雅》:“与,如也。”参见《经传释词》卷一。“与其”义即为“如其”,为如果义。单言“与”可同于“与其”,知“其”字为垫助。“与其……,不若”的复合连词,实即“如其……,不若……”,其意甚明,故不烦例。《吕览.贵直》:“与吾得革车千乘,不如闻行人烛过之一言。”此为“与(其)”之例。“与其”常见,不垫“其”的“与”反少见。

    乃其义仍为“乃”,即承接连词,于是义。

    乃其又民。又:乃其速由文王作罚,刑兹无赦。(尚书.康诰)

    乃其坠命。(尚书.君奭)

    彼得政而行其欲,得其所索,乃其释君。(国语.晋语一)

    (四)位于指示代词之后

    是其=是,此其=此,彼其=彼。前二者又有“其是’“其此”的异体词。“彼其”也有“彼己”等的音变异写,词义仍各同于是、此、彼。又有“若(如)是其”、“若(如)此其”的结构,义仍为“若(如)是”、“若(如)此”。这些用法在上古汉语中最为发育而多见,后世也有沿用,但已为衰势。

    是其

    是其祸也。又:是其福也。(左传.哀公兀年)

    是其生也,与物同物,命之曰同。(左传.桓公六年)

    是其日夜之所息。(孟子.告子上)

    是其为人,上不臣于君,下不治于家,中不索交于诸侯。(战国策.齐策)

    若是其靡也,死不如速朽之愈也。(礼记.檀弓上)

    夫羊,一童子可制之,如是其驯也,尚以多歧亡羊。(马中锡:中山狼传)

    此其

    禹、汤、文,武、周孔,由此其选也。(礼记.礼运)

    此其戎乎?(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此其为餍足之道也。(孟子.离娄下)

    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史记.项羽本纪)

    此其人,岂可以托圣躬者?(明史.左光斗传)

    晋国亦仕国也,未尝闻仕如此其急。(孟子.滕文公下)

    今齐魏不和如此其甚,则齐不敢欺秦。(史记.苏秦列传)

    彼其

    彼其之子,不与我戍申。(王风.扬之水)

    彼其发短而心长。(左传.昭公三年)

    彼其子重也。(左传.成十六年)

    彼其充实,不可以已。(庄子.天下)

    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诸侯,何国不容?(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彼其受之子天,如此其贤也。(王安石:伤仲永)

    管仲事君,如彼其专也;行乎国政,如彼其久也;功烈,如彼其卑也。(孟子.公孙丑上)

    尔其

    尔其川渎,则淄、澧、泺、尽。《张衡:南都赋)

    (五)位于主语之后

    刘森基文章对“其x”和“x其”格式的讨论,是仅就“其”字同它前后的单音节词(形容词或动词)的无紧密结构关系,无意义组合关系而言,已证明了“其”的助词性质。如果我们再从“其”字在句子结构中的位置作观察分析,“其”字一般正是在主谓之间或状谓之间的结合处,也就是说,“其”字的置入,可从语感上使句子的主干分段相对明显(连词之后垫助“其”字虽是同类,但极不发育,似乎是受影响而致的“泛化”)。而本文所描述的位于疑问代词、副词之后,也正是在状语之后。还有许多杂例中的“其”字,却是用于主谓之间。例如:

    无竞维人,四方其训之。(诗经.大雅.抑)

    我将我享,维牛维羊。维天其右之。……我其夙夜畏天之威,于时保之。(诗经.大雅.我将)

    畏首畏尾,身其有几?(左传.文公十七年)

    犹欲耻之,君其亦有备矣。(左传.昭公五年)

    子其行矣,我其归死。(史记.楚世家)

    妾其奈何畏殁身之诛,终灭贤弟之名?(史记.剌客列传)

    已矣,国其莫我知,独堙郁兮其谁语?(史记.屈原列传)

    彼穷民而实府库者,犹刎颈血以灌其腹,腹其未满,而首坠矣。(高弁:望岁)

    主语后垫助词“其”的现象,王力先生在1943年出版的《中国语法理论》第四章中早有言及:“依我们设想;上古中国语里,主语后面往往要重一个代词,判断句和描写句里的主语往往重一个‘者’字,如上所述,叙述句里的主语,则往往重一个‘其’字,例如:(a)令尹其不勤民,实自败也(《左传.僖二十八》)。(b)尧舜其犹病诸(《论语.雍也》)。这一个事实,需要更深的研究,现在先记于此。”王力先生指出主语后重“其”字的事实大有启发性,唯其具体论述似不够精确。首先他未将此种现象与其他各种垫“其”字的现象联系起来视为同一范畴。其次他将此种“其”虽同判断句主语后垫“者”联系起来,却认为“这种‘者’字已经很近于纯粹的虚词,不过,它仍不失为代词,只是该归入复指代词一类,不复认为被饰代词罢了”。(现在一般认为此种“者”字只是提示、停顿舒缓语气的助词)王先生既然把“者”视为复指代词,自然也就把此种“其”视为有某种实意,只是他未明言而已。

    对于本文所归纳的“其”字的这几种用法,我们还需要注意它们的两个互为表里的共同特点:总体的一致性或规律性;局部的偶然性或可变性。从上古...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