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四川数码隐语理据揭秘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四,组词类。二龙抢珠(23.213)。

    “春”的隐蔽类型及其隐语:

    一,描述字形。“横川”(4-53):把“川”字右转九十度的形状。简说成“川”(21-195)。“王不立”:“王”字中没有竖笔。“寸”(24.233):是三画。“台”(7.61);“泰”(6-52):都是“台”的别写,有三个横部。“天”(22.204):“田”的别写,有三个横。“仲”(13.117):“众”的别写。别处有以“众,,“品”作“三”的隐语的。又,“昌”(19-175);“冒”(20-184):也可能是从“日”“曰”是三笔而仿变的。别处有以“西”“甘”“某”作“三”的隐语的。“某”就是“甘”的仿变。

    二,组词类。“苏”(10-90):引为川人自豪的“三苏”的省说。别写成“疏”(11.99)。“展”(9-81):由“疏”替换成“舒”,再替换成“展”。“斩”(8-71):“展”的别写。“接二连”(16.147):既粘连而又节缩。“立”(12.108):“三立”的粘连,古人指做人的三个高要求:立功、立德、立言。“桃园”(23.214):“桃园三结义”的既粘连而又节缩。

    还有个“寒”,“找”,“刍”,笔者不能解释。

    “肆”的隐蔽类型及其隐语:

    一、描述字形。“水”(24.224):四画。“绍”(10-91);“扫”(11.100):都是“少”的别写。“子”(13-118);“仔”(14.128),都是“支”的别写。都是四画。“歪”(12.109);“长”(5-53;22-205):都有四个横。“肆”的左旁也像“长”字。“不回”:从“回”的异体字“囬”来对比说:不是“囬”,而是像它的“四”。“罪不非”(5-43):“罪,,字把“非”去掉。“飞”(8-72;9-82):“非”的别写。等于“罪不非”的节缩。与“柒”的隐语由“皂不白”节缩成“皂”一样。这种类型也多见。“叉”(21.196):旧时商业记账用的“苏州码子”(即数码符号),把“四”做“x”形,读为“叉”。曲彦斌书录为“x”。别写成“查”(7-62;15-138)。“苏”(18.167):从繁体字中“鱼”的四点表示。别处这个隐语很多,也有别写成“素”“肃”的,可以参照。

    二,组词类。“季”(23.215);“书”(19.176;17.157);“颠三倒(四)”(16.148)。“诗”(20-186):“四时”的别写。

    “伍”的隐蔽类型及其隐语:

    一,描述字形。“假丑”(4.35):从“五”字像“丑”而不是来说。简说成“丑”(22.206)。“蹶”(14.128.):“缺”的别写,“缺丑”的简说。指“丑”字右角的竖笔短缺一些,就是“五”字。“吾不口”(5-44):“吾”字中不要“口”。“仁”(6-54):“人”的别写。从“伍不人”的说法而节缩。别处有“输人”与“人”的隐语,可证。“外”(10-92;11-101);“甩”(12-110);“瓦”(19-177);“对”(20.187):都是五笔。“瓦”字旧作五笔。由“甩”粘连成“甩手”(23-216)。“银”(8.73):五画“印”字的别写。“大”(17.158;18.168);“土”(21.197):都是五个端头。“拐”(7-63;15-139):犹如说“扭”,是对苏州码子“五”作“”形的描写。

    二,替换类。“撮撮数”(16.149):指五个手指撮合。“取”(13-119):“聚”的别写,如同“撮撮数”。

    三,组词类。“丁”(24.225):指蜀地有名的“五丁力士”神话。“云”(9.83):五云。

    “陆”的隐蔽类型及其隐语:

    一,描述字形。“川”(17-159)、“木”(24-226)、“天”(8.74;9.84):都是六个端头。“劳”(15.140;20.188)、“捞”(12.111):六画“老”的别写。“雍”(18.169)、“壅”:“永”的别写。从书法或把左边的撇折一笔,写成点与提两笔,共六笔而言。“断大”(4-36):把“大”字横笔下面断开,就是“六”字。曲彦斌书错误录成“断火”。“交不叉”(5.45):“交”字去掉下面交叉的两笔。“告”(21-198):“髙”的别写,是“高”的异体字。“髙”的前四笔等于“髙”字的头部,略像“六”字。别处有以“高头”为隐语的,可证。“下”(23.207):“夏”的别写,有六个横部。

    二,替换类。“鸭脑壳”(16-150):“鸭”是“压”的谐音。脑壳是头,但此处偷换概念,变成头领意思而指大拇指。把大拇指压在拳头上,表示六。

    三,组词类。“位高升”(23.217):实际上是用“禄位高升”的“禄”作“六”的谐音。“料”(10-93):六谷的别名。“廖”(11-102):“料”的别写。“鳌”(13.120):神话说的负载海中仙山的六鳌。别写成“傲”(14.130)。

    还有“条”(645),笔者不能解释。

    “柒”的隐蔽类型及其隐语:

    一,描述字形。“皂不白”(5.46):“皂”字把“白”去掉。节缩成“皂”(19-179)。别写成“造”(20-188)、“照”(21-199)。“草”(18-170):“皂”谐音成“皁”,而讹变成“草”。“毛根”(4-37);“毛”字下部如“七”字。“柴”(24.227):右上角如“七”字。谐音成“财”(22-208)。“肖”(10-94;11-103):七画。“鱼”(13.121):“余”的别写,七画。“差”(17.160):“差肩”的省说。指“七”的横笔左端低右端高,有落差。可以对比别处把“平肩”作“六”的隐语。

    二,替换类。“黑(131):“墨”字的替换。从俗体把上部写成“里”而说,共有七个横部。“捻指数”(16.151):指手势语的把大指、食指、中指捻在一块表示“七”。

    三,组词类。“巧”(23.218):从妇女七夕取巧民俗来说。谐音成“桥”(12.112)、“拷”(6-56)。谐音成“期”,再组成“期限”词,而又略去“期”,成为“限”(8.75)。再别写成“线”(9-85)。别处还有作“贤”“先”的,可以对比。

    还有“条”(15.141)、“季”(7.65),笔者不能解释。

    “捌”的隐蔽类型及其隐语:

    一,描述字形。用八画的字,如“来(繁体)”(8-76)、“拉”(12-113)。“上”(16-161):“尚”的别写,八画。从有八个端点来说,“共”(22-228)、“黄”(6-57)。“笨”(10-95;11-104):“本”的别写。别处或作“本”。可以是从“八”字两笔是分开的来说。如“叉子”(24-219)、“人开”(4-38)、“奓角儿”(16-152)。“敲”(15-142):“翘”的别写,指两笔的内端都翘起。“分不刀”(5-47):“分”字中除去“刀”。简略成“刀”(19-180;20-190)。

    二,替换类。“梅”(18-171):“眉”的别写。两条眉毛分开如“八”字。“毛”(21-200):“眉毛”的省说。

    三,谐音类。“爬”(14-132):“扒”的别写,含“八”字。

    还有“孬”(22.209)、“跨”(13.122)、“条”(7.66)、“类”(9.86),笔者不能解释。

    “玖”的隐蔽类型及其隐语:

    一,描述字形。从“九”字的折笔带勾来说,如“湾”(18‘172)、“勾子”(24-220)。“构”(14.133):“勾”的别写。“敲”(7-67)、“俏”(23-210):“翘”的别写。“扯不抻”(16-153):犹如说不能把湾拉直。“欠”(12.144):“欠身”的“欠”,即弯曲。“丸不点”(5.48)、“像丸”(4.39)。“俊”(10.96)、“是”(17.162):都是九画。“求”:九个端头。“云”(20.191):繁体有九个横部。“绞”(11.158):九笔。

    二,替换类。从“九”是数列的终端、结束来说。“足”(8-77;9-87)、“底”(24-229)、“稍”(15-143):“梢”的别写。“龙”(19-181):“拢”的别写,犹如说合拢,指关闭、结束。

    三,组词类。“金”(13-123):“经”的别写。四书五经合称九经。

    还有“固”(6-58),笔者不能解释。

    “拾”的隐蔽类型及其隐语:

    一,描述字形。“千不撇”(5’49)。“喜”(20.192):由“壹”字中含的“士”而变。可以是“壹”与“拾”共同的隐语。“海”(15.144):十画。“金”(17.163):由别处或作“针不金”而简略。

    二,替换类。从是数列的终端、结束来说。“成”(24.230)。“梢”(7.68)。“丁”(14-134);“顶”的别写。“尖”(8-78):犹如“顶”。而“台”(19-192):是“合”字之误,犹如“成”。别处或作

    “合”。或作“挑手合”,即“挑手旁”与“合”字合成“拾”字。而曲彦斌书把第十九组录作:“宗、眉、昌、书、瓦、壅、皂、刀、龙台”。实在是把“龙”与“台”误合成一个隐语了。于是“龙台”条也错误解释:“旧时什邡粮油业指数目九。”又如“钩”(13.124):“够”的别写,犹如说“足”。

    三,谐音类。“兹”(22.211):“子”的别写。天干字的第一个,可以是“壹”与“拾”共同的隐语。

    可以对宋代蹴跔隐语理据再作解释。

    第一组:把“一”换说成“孤”。把“二”换说成“对”。把“三”粘连成“三春”而省说。“宣”是“选”的别写。即粘连成宋代选举官员的“四选”制度来说。把“五”粘连成“五马”,指太守官。六把“七”粘连成“七星”。把“八”粘连成“八卦”。把“九”谐音成“久”,而换成“远”。用“收”指“十”,是谐音“首”。

    第二组:“勘臁”:勘,是“对合”的意思。火下:“火”在字是下部时写成四点。大出尖:“尖”是“间”的别写,指中间。从一到九,五是中间的数。大于五,就是六。由此仿说的小出尖,就是五。落花流水:只从“落花”来说,“流水”是虚义陪衬的。而“落花”要解读成:“七”落在“花”字中。指右下部像“七”字。斗底:是“豆”的别写。“豆”字底部的点和撇,群众或说是“倒八字”。全场:指终结。与后来“合”“成”等说法同。笔者不能解释的是:指“一”的“解数”、指“三”的“转花枝”、指“九”的“花心”。后来也没有与这三个相承的隐语。

    再看曹聪孙《汉语隐语说略》中的隐语:

    一二三四五六七**十

    流日汪则中神星张爱足

    柳月汪摘、斋中申星章耐、艾居把“一”字描写成“一道子”(后来正有这个隐语),而换说成“一绺子”,别写成“溜”、“柳把“二”换成“乙”,可以连成“二乙”。古代把日与月叫二仪。于是各用日或月作“二”的隐语。这与四川把“明”(17.155;18.165)作“二”的隐语是相反相成的。从“王”字中有“三”字来说,而别写成“汪”。四川的“王不立”(5.42)类似。从“则”字的“贝”有“目”字而指“四”。这与四川的以“横川”(4-53)指“三”类似。而“摘”、“斋”就是“则”的别写。“中”指“五”,与“大出尖”机抒相同。四川的“天”(8-74;9-84),是从六个端头来表示“六”。把“天”别写成“田”,而仿变成“申”再别写成“神”。把“七”粘连成“七星”。“张”是“分”的意思,指“八”字的两笔是分开的。“章”是别写字。与四川的“叉子”(24.219)、“人开”(4.38)、“奓角儿”(16.152)类似。“艾”是结束的意思(如“方兴未艾”成语中),所以指“九”。“爱”、“耐”是别写字。“足”是圆满,指结束的“十”。“居”则是某些方言对“足”的读音的别写。与四川的“足”(8.77;9.87)相同。

    可见,全国各地的数码隐语是上承宋代的隐蔽方法,是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

    各种隐蔽方法往往是“牵强附会”的。例如对字形的分解,是民间勉强性的,并不是文字学的。所以就形成既可这样附会,也可那样附会。于是形成同一个字,可以是几个数码的共同隐语。如,“丁”在第一组中指“二”,在第二十四组中指“五”,在第十四组中指“十”。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