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释“抵盗”、“踢天弄井”、“跳塔轮铡”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黑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把井口不能被雪覆盖而对比说成黑窟窿,它可能是“踢天弄井”趣侃说法的引启。

    《醒世姻缘传》例却大为不同,是专说淫性妇女哄丈夫,与野男人**。把例句引全是:“在汉子跟前虚头奉承,假妆老实,故作勤俭,哄得那昏老君就是狄希陈认字一般,‘天上明星滴溜溜的转’。汉子要与他耍耍,妆腔捏诀:‘我身上不大自在,我这会子怕见如此,我又怕劳了你的身体。’哄得汉子牢牢的信他是志诚老实的人,一些也不防闲,他却背后踢天弄井。”可见是专说**。借口不与丈夫**,背地里另与他人如此。则词又都是字面的意思。夫是妻之天,“踢天”就指踢开丈夫。井,比喻女阴,“弄井”指让野汉子来弄。

    《醒世姻缘传》此例是说小老婆的。在此前面,还说到同样的大老婆。“再有那一样的歪拉邪货,心里边即与那打圈的猪,走草的狗,起骒的驴马一样,口里说着那王道的假言。不管甚么丈夫的门风,与他挣一顶‘绿头巾’的封赠。”由此也可以对比而知道这个“踢天弄井”是指与野男人**。

    《汉语大词典》:“跳塔轮铡:比喻手段高强,敢冒险。”关汉卿《鲁斋郎》楔子《端正好》:“(被论人有权势,原告人无门下。)你便不良会的可跳塔轮铡,那一个官司敢把勾头押?提起他名儿也怕。”又说:“也省作‘跳塔’。”元代乔吉《新水令.闺丽.离亭宴煞》:“唱道成时节准备着小意儿妆虾,不成时怎肯呆心儿跳塔。哎,你个吃戏冤家……我是个花柳营中惯战马。”

    “轮铡:谓挥动铡刀。比喻手段高强。”元李伯川《铁拐李》楔子《赏花时》:“火坑里消息我敢踏,油镬内钱财我敢拿。则为我能跳塔快轮铡,(今日向阴司折罚)。”元王晔《水仙子.答》:“风流双渐惯轮铡,澜浪苏卿能跳塔。小机关背地里商量下。(把俺做皮灯笼看待咱。从来道水性难拿,从他越过,由他演撒。终只是个路柳墙花。)”按,原引例句苟简,不能彰显词义,括号中都是笔者补足的部分。

    王学奇主编《元曲选校注》第二册下卷2157页对《鲁斋郎》注解:“跳塔轮铡一比喻有勇气,敢于冒险。”而对《铁拐李》注言:“比喻敢于豁出命去和人相拼。跳塔,敢于从塔上跳下来。轮铡,抡着铡刀和人拼命。”

    但是,不能用“跳塔轮铡”比喻勇气和冒险。跳塔犹如跳楼,是自杀。刀枪可抡而挥,而笨重的铡刀不可能抡而挥。更没有特意从塔上跳下而抡着铡刀来和人拼命的。和人拼命未必就是本领高强。那样解释也与剧情及人物身份丝毫无关。其他辞书都避难而不解释“跳塔轮铡”。

    《鲁斋郎》例是张珪对李四劝说:你要告的人有权势,而你无门路。你要一条一条表达而论被告当铡,便是“不良会”即不明智的,哪一个官敢签名批准此刑判呢?提起他名儿也怕呀。后曲《幺篇》:“你不如休和他争,忍气吞声罢。……赤紧的他官职大的忒稀诧。”于是李四说:“我这里既然近不得他,不如仍还许州去也。”即不告状了。可证词义。解释成手段高强,敢冒险,正与原文意思相反。“跳塔”是对“条达‘轮铡”是对“论铡”的趣味谐音。

    乔吉例是说:爱情能成时,我对你的毛病都装瞎(谐音为虾)不理,不能成时我怎么会痴呆地殉情而跳塔自杀呢?“我是个花柳营中惯战马”是说:我对妓女是久经沧海难为水,除去巫山不是云的,比你饱有经验。可见此例的“跳塔”是字面意思,不是“跳塔轮铡”之省。

    《铁拐李》例是法院督孔目郑岳唱词。而他在第一折上场自报家门说:“俺郑州滥官污吏较多,圣人差的个带牌走马廉访相公,有势剑铜铡,先斩后奏。”可见“跳塔轮铡”也是“条达论铡”的谐音,指论述被告的滥官污吏应受铡刑。“火坑里消息我敢踏”指不畏权贵,不怕报复。

    王晔《水仙子》是妓女苏卿的故事。她与穷书生双渐相恋,却被鸨母卖给富商。后来双渐中举任知县,判富商夺人之妻有罪。富商感慨:“风流双渐惯轮铡,澜浪苏卿能跳塔。”“惯轮铡”也是谐音说长于“论铡”而指判罪。哪里有习惯于抡着铡刀的人呢?而“苏卿能跳塔”中是“跳搭”的谐音,意思即是跳广搭”是动词词尾。富商吃不到葡萄,便说葡萄是酸的。他以“跳搭”指斥她跳槽,鄙夷她是“水性难拿”“路柳墙花”,而并不可惜。是他的自我调侃解嘲。

    《汉语大词典》:“跳搭:顿脚喧闹。”引例《醒世姻缘传》第三三回:“头长身大的学生,戴着回回鼻跳搭,极的个老子像猴似的!”第七六回:“素姐道:‘你看,我倒没怎么的,他反跳搭起来了!”’词或别写。“跳蹋:顿脚。《红楼梦》第六回:‘这长安城中,遍地皆是金钱,只可惜没人会去拿罢了。在家跳蹋有什么用!’”“跳跶:蹦跳。”引当代作家梁斌、杨朔、刘绍棠小说例句。“跳挞:跳跶,蹦跳。”用《醒世姻缘传》例。都可参证“能跳塔”是“跳搭”的谐音。

    无独有偶,陈刚等《现代北京口语词典》:“炸塔:同‘炸庙’。”“炸庙:虚惊乱叫。”词的用字也很奇特,而避难未解释理据。“炸”的理据却是“诧咋”:惊得大声乱叫。二字音近,重合而谐音为“炸”。“庙”是“缈”的谐音:虚缈。“塔”是“搭”的谐音,动词后缀。恰与元曲“跳塔”是“条达”或“跳搭”的谐音类似而可互证。词的形成经过多次曲折:把“诧咋”兼并谐音为“炸”,再加上常常缀在单音动词后面的“搭”。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