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从含“二”的趣难词看《汉语大词典》的失误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用别人的现成的(但可能是不准确的)资料。而再嫁妇女没有这种对比性,词义与此无关。“手”是“受”或“售”的谐音:被第二个男人享受;第二次出售。前者与“二睡货”相同机抒。

    二和药:二煎药。即将煎过一次的中草药,再次加水煎成的汤药。亦省作“二和”。

    按,但字面是两种药和起来。这提示出“和”是“火”的谐音:经第二次火。

    二马车水烟袋:指烟管与贮烟筒分开的水烟袋。加底座把烟管与贮烟筒联为一体。

    按,“二马车”应当表示“加底座把烟管与贮烟筒联为一体”。所以,应是“二码、撤”的谐音。码,指可以码合起来;撤,指可以撤消。即二者可分可合。联合的“码、撤”变为偏正的“马车”。

    二伙:即二副。《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十一回:“船主也打发人去寻大伙、二伙、大车、二车,叫一律回船预备。”

    按,大副、二副,是正式的职务名。暗中谐音为“大货”、“二货”的趣说。以此为中介,再变为“大伙”、“二伙”。

    二屋里:方言。说话时把话岔向不正经的方向。《儿女英雄传》第三三回:“说的好好儿的,这又说到二屋里去了。”

    按,释义不恰切。“不正经”一层不是词义原有的。是北京方言。陈刚《北京方言词典》:“二屋儿:1错伸入的袖筒,裤腿或其他夹层。2错说到另一件事情。”又,“务:从事干,干。”所以“屋”是“务”的谐音。二务,即错作了另一种情况。

    二不挂五:方言。方言。谓不整齐。

    按,二与四、六等都是不沾边即不挂的。“五、伍”谐音。伍:指配伍、组合。“二”指两样,不挂伍即互不配套,指不整齐。周磊《乌鲁木齐方言词典》:“二不跨五:比喻做事不沾边儿。”非比喻。连字面意思都不能直接解释,凭什么知道是比喻呢?

    第三种情况:“二”字是虚假的谐音。

    二小:方言。跟随主人的贴身奴仆。

    按,指奴仆是从“小”传示的。“二”的意思无论是两个或第二个,都与词义不安。词形本当是“小儿”,即小的,即他们自称的“小人”。谐音而倒序作趣说。“店小二(儿)广也是如此。”

    二太爷:1指府同知。……同知仅比知府小些,故有“二太爷”的称呼。2旧时百姓对人仆的敬称。

    二爷:1旧时对排行第二的男子的敬称。2旧时对仆役的称呼。

    按,仆役并非仅比主人小些,因而可以类推说“第二”。如果可以的话,大太爷的奴仆便是二太爷,则与真正的二太爷没有区别。而真正的二太爷的奴仆又可以是三太爷。则混乱不堪。充分说明“二”不是字面意思。与“二小”的“二”是同样的谐音。即以“爷”敬称,以“儿”表示小(不是“儿化”的“儿”)。两者相兼了。由“太爷儿”、“爷儿”谐音再倒序。

    二曰本:指替日军办事的汉奸。

    二黄:2抗日战争时期人民群众对伪军的蔑称。

    按,“二”是“儿”的谐音,倒序为“日本儿”、“皇儿”。前者斥骂其人是日军的干儿子。后者斥骂是日军的干儿子。“黄”谐音“皇”,是“皇军”的省说。

    二毛子:1清末称信天主教或为洋人办事的中国人。3方言。女人的一种发型,发梢在耳垂以下肩膀以上。

    二道毛子:指剪短发的年轻女子。

    按,“二毛子”1也是“二、儿”谐音。“毛子”指外国人,是“洋毛子”的简说。如“红毛子”指葡萄牙、西班牙人。“儿”指是他们的干儿子。3中“二道”是“耳到”谐音再倒序为“(发长)到耳”的意思。刘丹青编《南京方言词典》:“二道毛:1女子齐耳根短发式,不加其他修饰,是最普通最朴素的女子发式。2留这种发式的女子。也作二刀毛。”王世华等编《扬州方言词典》:“耳道毛子:妇女的一种齐耳根的发式。”都没有解释字面意思。“二刀毛”的“二刀”是“耳到”的另一谐音。

    一斤半:方言。指脑袋。

    按,脑袋,远比二斤半重。它是“颈儿畔”的谐音和倒序,指在脖颈边际。汤珍珠等编《宁波方言词典》:“六斤四两:头的谑称,旧说人头的重量都是六斤四两。”六斤,或参差近似,而故做确切的“四两”,却是有意露出破绽,让人会意到其实也是趣说罢了。即“六斤四两”是“留颈思量”的谐音。也许有个故事:要杀某人的头而不杀,说:留在你的脖颈上去思量罢。于是再演变为“六斤四两”。朱彭年等编《宁波方言词典》:“六斤四两:脑袋的谑称。”便不言是人头的重量。

    二事:方言。犹闲事。

    按,用欧阳山《高干大》例。即是粵语。则“二”谐音古词“佴”,意思是停置。可以停置不理会的事即闲事。

    二命党:清末对革命党的讥称。

    按,用小说《冷眼观》例,应是方言词,但不知何处方言。可能是粵语,以广州话来说,“二”是“易”同音同调谐音。即把“革”字换成同义的“易”,又谐音为“二”。

    二郎:5泛指子侄辈。宋刘克庄《解连环.戌午生日》:“愿世世、相守茅檐,便宰相来时,一郎休作。”参见“二郎作相”。

    二郎作相:宋王佑事太祖为知制诰,太祖遣使魏州,许以使还为相。及还而未果。佑笑谓亲宾曰:“某不做,儿子二郎必做。”二郎,其仲子旦,后果为真宗相。后因以为子侄为相的典故。

    按,刘克庄例“二郎休作”中是谐音指儿郎的意思,才能泛指子侄辈。作相的任何人都是父辈的子侄,不限于老二。“儿郎作相”的平实说法,借王佑的二郎趣说成“二郎作相”。

    二郎腿:坐时将一条腿搁在另一条腿上的姿势。

    按,这种坐法,上面的腿会摆动。《苏州方言词典》:“翘起二郎腿:一只脚搭在另一只脚上,并徐徐摆动,一种得意的神情。”摆动如打浪儿,倒序而谐音为“二郎腿”。西安话说“二郎担山”,西宁话说“虎担腿”,各是“浪儿弹闪”、“忽弹(忽儿忽儿动弹)”的理据,可以互相参证。

    第四种情况:词中并没有谐音,但也避言理据。

    二把手:即独轮车。清俞樾《春在堂随笔》卷四:“先大夫言,小车俗名二把手。”冯玉祥《我的生活》第十章:“我们坐的是山东流行的一种二把手小车。”

    按,只能是某种形制的车有此名。董遵章《元明请白话著作中的山东方言例释》:“二把手车子:一种独轮车的名称。它与现在农村通用的胶皮独轮推车近似,但不同的是,二把手车子车盘大,木制独轮,使用它时,要在车前绑上两根木棍作把手。前后各有两个车把,前拉后推,故叫二把手车子。如果载重较重,还可以用牲口拉。”用《儿女英雄传》例。把形制将明白了,但名字还未讲明白。“二”指两人:两人把手的车子。

    二尺半:方言。1军装。2风箱。

    按,军装的上衣、风箱,一般是二尺半的长度。

    二檜子:(檜hui)亦作“二会子”。宗教名。旧时流行于淮南地区。宋陆游《条对状》惟是妖幻邪人,平时诳惑良民,接连素定,待时而发,则其为害,未易可测。付缘此色人处处皆有,惟淮南谓之二檜子,两浙谓之牟尼教,江东谓之四果。”《宣和遗事》前集:“天子见了道:‘这和尚必是南方二会子左道术,使此妖法唬朕。’”

    按,《汉语大词典》:“檜gui1古指消除灾病。也指为消除灾病而举行的祭祀。2古指聚合财物接济他人之礼。”可见都与词义无关。又对陆游文引录不全,还有:“江西谓之金刚禅,福建谓之教场谛斋。”据这些名字,可知是属于佛教的派别。是俗间对佛教的密宗的称名。字当是“会”。二会:暗中另设一个法会。丁福宝《佛教大辞典》:“二教:盖对一会大众显露说法,使彼此相知者为显露教;此时更对馀众说法,使一会之人不能知之者为秘密教。”密教的特点是使用咒语、法术等。所以“二会子”也指左道邪术。元剧《刘行首》第三折《幺篇》:“这先生是妖人,二会子法教俺姐姐风了,咱扯他见官去来。”《神龙殿栾巴嘆酒》的《尾》曲:“将我做左道术提防,二会子看承。”《三遂平妖传》第17回:“王则这家法术,和尚家唤做‘金刚禅’,道士家唤做‘左道术’。若是两家法都会,唤做‘二会子’。皆是邪法。”这是后来的解释。

    二荤铺:饭馆。

    按,因不知理据而释义而不细致准确。陈刚《北京方言词典》:“二荤铺:〈旧>一种供应廉价饭食的小饭店。”但“二荤”的字面意思不明。徐世荣《北京土语辞典》:“一种简便的小饭馆。‘二荤’指有‘冷荤’(现成的酱肉等)和热的‘烂肉面’等。并不供应复杂的菜饭。”解释了“二荤”的难点而确。清夏仁虎《旧京琐记》卷九《市肆》:“二荤馆者,率为平民裹腹之地,其食品不离鸡豚,无鲜烹者。其中佼佼者为煤市街之百景楼。价廉而物美,但客座嘈杂耳。”

    第五种情况:理据仍然不知。如:二扯子:方言。小伙子。二汉:旧时指男佣工。

    还有“二”字在词中其他位置的类似情况,数目也不少。由此可得出如下认识:方言词多有用谐音作假的:隐实示虚,设难成趣。是一种特殊的造词方法。这类词语有趣难欣赏性,数量大而有系列性。是群众的创造,却是语言研究最薄弱的地方。包括方言词典在内的许多辞书都避释词义的理据,或还有各种误释。就个别词语而言,实在难知曲折奥妙,因而有意或无意地回避。相反,注意到数量大而有系列性,从而做集约性的研究,则可彰显联系,知见规律,变难为易,求得确解。方言词的理据情况比一般词语要复杂得多,辞书对它们的解释往往是不深入的。隐实示虚,设难成趣的谐音造词方法,是笔者的新议,我就此发表了三十多篇文章,请参考。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