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简说泛义动词“行”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毒。失译《奈女祗域因缘经》:“此医师辈多喜行毒,若儿为设食,慎莫食也。”行水倒水。用于饭前饭后洗手嗽口。三国康僧会编译《六度集经》:“时至皆到,坐定行水。”

    行欲放纵**。东晋僧伽婆罗译《中阿含经》30:“有一行欲人,非法无道,求索财物。”

    行欲交合。隋宝贵合《大方等大集经》:“即共行欲。”

    行饭舀饭。东晋佛陀跋罗共法显译《摩诃僧祗律》31:“莫先行饭,抟恐触足,当先下菜盐冷水。”

    行粥舀粥。东晋佛陀跋罗共法显译《摩诃僧祗律》16:“手自行粥。”

    行药开药。东晋竺昙无兰译《寂志果经》:“处方行药。”

    三、“行”字后附表义具体的动词而泛义指称

    《荀子.王制》:“故古之人,有以一国取天下者,非往行之也。修政其所,天下莫不愿。”是说并非国王自己到那里夺取,而是把自己国家搞好。《史记.贾生列传》:“贾生既辞往行。”是说辞别就去了。“往行”就是“往”的意思。

    《左传.僖公十三年》:“天灾流行,国家代有。”《孟子.公孙丑上》:“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

    《荀子.修身》:“进退趋行,由礼则雅。”《淮南子.泰族训》:“是以绪业不得不多端,趣行不得不殊方。”

    《墨子.经说下》:“进行者,先敷近,后敷远。”《庄子.外物》:“终生之丑,中民之行进焉耳。”按“进行”与“行进”是完全同意思的。主干是“进”,泛义的“行”前缀或后附,恰成为对应。

    《礼记.月令》:“命司徒巡行县郊。”《水经注.滝水》:“汉章帝章和二年,行巡北岳。”“巡行”与“行巡”也恰成为对应。

    《孟子.梁惠王上》:“行旅皆出于王之涂。”唐耿漳《客行增人》:“旅行虽别路,日暮各思归。”现在习惯说“旅行”。

    《荀子.哀公》:“动行不知所务,止立不知所定。”现在习惯说“行动”。

    李贽《复邓石阳》:“堂堂天朝,行颁《四书》《五经》于天下。”现在习惯说“颁行。”

    又如:飞行、爬行、滑行。

    总之,“行”与“打”“作”“为”“取”“加”等是同样的泛义动词。

    后附用法的泛义动词“却”

    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卷一:“却:语助辞,用于动词之后。杜甫《一百五日夜对月》:‘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韩愈《病鸱》:‘计较生平事,杀却理应宜。’斫却、杀却,犹云斫掉、杀掉也。皮日休《李处士郊居》:‘满引红螺诗一首,刘桢失却病心情。’又《奉酬鲁望见答鱼笺》:‘轻如隐起腻如脂,除却鲛工解制稀。’失却、除却,犹云失了、除了也。陆龟蒙《再和袭美次韵》:‘寒蔬卖却还沽吃,可有金貂换得来?’又《石竹花》:‘而今莫共金钱斗,买却春风是此花。’卖却、买却,犹云卖得、买得也。杨万里《腊梅》:‘殷勤滴腊缄封却,偷被霜风拆一枝。’意犹云腊封着也。又《苦热登多稼亭》:‘偶见行人回首却,亦看老子立庭间。’意犹云首回着也。按,本条所述语助辞用法,最习见,不备举。”

    这是锐敏的发现众多的“却”都不是正常的“退、回、返”的意思,但用“掉”“了”“着”来解释,也仅是疏通了句意。而对“却”来说仍然是囫囵吞枣,因为“却”并没有这样的独立的词义。“东西掉了”之类中并不能用“却”换“掉”字,就是证明。

    《汉语大词典》:“却:助词。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完成。唐陆长源《句》诗:‘忽然一曲称君心,破却中人百家产。’元金仁杰《追韩信》第一折:‘越把我磨剑的志节懒惰却。’郭沫若《女神.棠棣之花》:‘假使我们能救得他们,便牺牲却一己微躯,也正是人生底无上幸福。’”这却只相当张相解释的“了”,回避了解释为“掉”与“着”的例句。

    《中国语文》1960年第4期张永言《古典诗歌“语辞”研究的一些问题一评张相著<诗词曲语辞汇释>》对“却”字说:“本书列举了8条14义,但是却没有说明这些意义之间的内部联系,排列也凌乱无序。”张先生解释说:“‘退’‘返’‘还’都含有‘去’的意思,用在另一动词后面时,可进而虚化为近似词尾的‘去’‘掉’‘了’。”

    蒋冀骋《近代汉语词汇研究》(1991年湖南教育出版社)说:“经过张先生的整理,‘却’字的词义系统就基本清楚了。”蒋冀骋、吴福祥《近代汉语词纲要》(1997年湖南教育出版社)说:“经过张先生的整理,‘却’字的词义系统就基本清楚了。”是的,经过张先生的整理,“却”字的正常的词义系统就非常清楚了,但“却”字的不正常的“-去—掉-,-了”的用法,仍然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既然“‘退’‘返’‘还’都含有‘去’的意思”。为什么只有用在另一动词后面时,才如此呢?既然“‘退’‘返’‘还’都含有‘去’的意思”,为什么这三个字却并没有这样的用法呢?而既然“‘退’‘返’‘还’都含有‘去’的意思”,如果在另一动词之后也是“去”的意思,那就不是虚化。而为什么“去”与“掉”、与“了”又没有共同性。“却”字这种用法不是由它正常的词义演变而来。

    实际上,这些及其他许多例句中的“却”字应高度概括为是后附用法的泛义动词。下面再举众多例句来比较。

    《五灯会元.仰山慧寂禅师》:“禅床是色,请和尚离却色。”

    《五灯会元.沩山岭佑禅师》:“离却两头应须道。”

    《敦煌变文集.孔子相托相问书》:“平却高山,塞却江海,除却公卿,弃却奴婢。天下荡荡,岂不平平?”

    《敦煌变文集.燕子赋》:“拔却左腿,揭却脑盖。”

    《五灯会元.汾阳善昭禅师》:“拔却眼中楔。”

    《敦煌变文集.王昭君变文》:“乍可阵头失却马,那堪向老更亡妻。”

    《敦煌变文集.董永变文》:“脱却天衣便入水。”

    《五灯会元.风穴延诏禅师》:“截却重舌。”

    《五灯会元.长芦清了禅师》:“你死后烧作灰,撒却了向什么处去?”

    《五灯会元.玄沙师备禅师》:“问:‘……如何是道场?’师曰:‘没却你。’”

    《敦煌变文集.李陵变文》:“兵无救援,皇天所丧,非有罪兵(名)。愿将军不如降却。”《敦煌变文集.韩擒虎话本》:“臣妾饮时,号曰发妆酒。圣人若饮,改却酒名。唤甚即得?”《五灯会元.太傅王延彬居士》:“为什么翻却茶?”

    《五灯会元.芭蕉慧清禅师》:“我夺却你柱杖子。”

    《五灯会元.大洪报恩禅师》:“穿却德山鼻孔,换却临济眼睛。”

    《敦煌变文集.李陵变文》:“总是公孙熬下佞言,然始杀却将军母。”

    《五灯会元.永安怀烈禅师》:“又被污却也。”

    《五灯会元.玄沙师备禅师》:“师便入方丈,柱却门。”

    《五灯会元.清凉泰饮禅师》:“先师有未了底公案,出来与他了却。”

    《五灯会元.相逢庵主》:“死却这老汉。”

    《敦煌变文集.燕子赋》:“与你到头尿却。”

    从以上大量例句来看,“却”的多数是附随在意义具体的单音节动词后复指,从而构成双音节动词没,也有少量附随在双音节动词后面的,则是附随在意义具体的单音节动词后的泛化。

    泛义动词有单用、前缀与后附三种用法,但在某个具体的泛义动词,或只有其中一种用法。如“搞”只有单应后泛义指称用法,“却”只有后附用法的泛义用法。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