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家”是古汉语中历史悠久的词尾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传扁鹊的处方符合传统的本草药物学家的理论。后例言外科手术的阐介不是药物学家著述的内容。

    “弹琴家”。《旧唐书.音乐志》:“自周隋以来,管弦杂曲将数百曲,多用西凉乐,鼓舞曲多用龟兹乐,其曲度皆时俗所知也。唯弹琴家犹传楚汉旧声,及清调,瑟调,蔡邕杂弄,非朝廷郊庙所用,故不载。”弹琴家即弹琴专家。

    “乐家”。《宋书.乐志》:“汉兴,乐家有制氏,但能记其铿锵鼓舞,而不能言其义。”可知此“乐家”即音乐家。

    此外,书家、画家、诗家、赋家,这几个词为人熟知,也是在唐宋时期多见的,此不举例。

    以上都是分学科细目称“家”的词,还有一批不分学科泛言学业有成就技艺有盛名的称“家”的词,并且也有不少一直传用于现在。

    “专家”。《北齐书.杜弼传》:“卿才思优洽,业尚通远,息栖儒门,驰骋玄肆。既启专家之学,且畅释老之言。”沈约《到著作省表》:“臣艺不博古,学谢专家。”

    “名家”。《汉书.艺文志》:“传齐论者,昌邑中尉王吉、少府宋畸……唯王阳名家。传鲁论者,常山都尉龚奋,安昌侯张禹,皆名家。”

    “大家”。后汉王符《潜夫论.志氏姓》:“诗颂宣王,始有‘张仲孝友’。至春秋时,宋有张白蔑矣。唯晋张侯、张老,实为大家”。此言二人是张姓中的名人。

    “作家”义同“名家”、“大家”,但起初泛指各种学科,不是专称文学家,善参禅,善作战也称“作家”。今口语有“做家”或“做家子”,是同义词。《太平广记》卷255引(唐)卢言《卢氏杂说》:“唐宰相王玙好与人作碑志,有送润笔者误扣右承王维门。维曰:‘大作家在那边。’”李薦《师友谈记》载苏轼有言:“范景仁……真却是学佛作家。”《敦煌变文集.韩擒虎画本》:“擒虎闻语,便知萧磨呵不是作家战将。”

    此外,唐宋之时还有“行家”“当家”“当行家”“会家”“两会家”,以后又有‘‘惯家熟家”“懂家”等。

    第二,现代后缀“家”的类义是多方面的,据《现代汉语八百词》的归纳,还有“经营某种行业的”(如:农家、船家)和用在指人的名词后边,表示属于哪一类人(如:老人家、姑娘家)两种。这种用法也是早见于汉代的,这又是古汉语后缀“家”可以确认的重要理由。《汉书.货殖传》:“吴楚兵之起,长安中列侯封君行从军旅,赍寊子钱家。子钱家以为关东成败未决,莫肯予。唯毋盐氏出捐千金贷,其息十之。三月,吴楚平。一岁之中,则毋盐氏息十倍,用此富关中。”这“子钱家”和“高利贷者”“资本家”的词义几乎完全一样。他如,仙称仙家、僧称僧家、仇人称仇家、冤家、怨家、两事家。词例是极多的。这里另举两例以见这二类义的后缀“家”字构词力的活跃。柳宗元《柳公行状公尝好大体,不为细家之迫速。”“细家”意为小气人。苏轼《多叶杏花》:“坐令游侠客,化为温柔家。温柔家”意为温柔多情的人。

    第三,还应充分考虑,古代的“家”还有一些已经消失了的用法。如某些人称代词之后可缀“家”而全无词汇意义。“我”可言“我家”,“他”可言“他家”,等等。它们已不存在现代语中。但仍然存在的“自家”即“自己”,“人家”即“自己”或“别人”,“大家”“众家”即众人,这些词的构成必须借助“我家、他家”之类才能给以规律性的解释。又如朝代之后可缀“家”,汉家、隋家等。我们还看到如下的词例。白居易《眼病二首》:“僧说客尘来眼底,医言风眩在肝家。”李颀《题僧房双桐》:“谁能事音律,焦桐蔡邕家?”《后汉书.应劭传》:“是以朝家外而不内,盖为此也。”所言“肝家”即肝,“蔡邕家”即蔡岂,“朝家”即朝廷。这里我们看出后缀“家”的词汇意义的彻底虚化,又看出古汉语“家”构词的丰富多彩。只有全面描述古汉语“家”的后缀体系,才能加深对现代后缀“家”的固定格局的理解。

    (原载《天津师大学报》1988年第3期、转载中国人民大学《语言文字学》1988年第9期)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