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普语前缀“日”的几个问题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有汾阳话“日八上:永远达不到”一例。但数词“八”不可附缀于“日”,“八上”与词义不搭界。词义也非贬义。此词理据不明,不合规律,用字必有隐曲,宜另作探究。

    三、词根疑难字辨析

    “日”字附加成词的词义靠词根承担,而“日眼”之类的词根并非庐山真面目,就成为理解词义的障碍。本方言区的人因长期使用,虽知词义,却不知所以然,方言区外的人见词就极难知词义。语言研究应当对此作研究。上文所说的“日眼”、“日卵”便是此类,下面再辨析几个。

    曰粗猴:爱吹牛的人。(忻州)

    日(贼)粗:吹牛;说大话。(忻州)

    曰粗:说大话。(包头)

    按,以“粗”表示说大话,甚为奇特有趣。粗与大,事理虽相通,但仅“大”字尚且不能表示说大话,仅“粗”就更不可能。词的理据即词源结构必是中断而虚假,隐实示虚。今言,“贼”是“吹”的音近谐音。“粗”是“猪”的趣意谐音。“吹猪(皮)”与“吹牛(皮)”的说法同类。刮猪毛前也要把猪皮吹胀。“日粗”便是“日贼粗”的省说。

    日口:吃(含贬义)。(忻州)

    按,此缺字阳平调。查《忻州方言单字音表之三》,知此音节此声调有音无字,按一般规律,可能是另一声调字的变调。今议,它当是上声的“嗓”的变调,单用可指吃,甘肃陇东话中便有“日嗓”的同义词。声调本是别义的,但变调不变义时,应仍写本字,语言不会为不变义的变调另造一个字。本是同一个词,就不应误以为另有本字而空缺以待。所以词形即应写成“曰嗓”。

    日暸百做:形容心灵手巧。(忻州)

    按,“暸”字标同音代替号。据词义,字当作“了”,明了义。无非是声调有变。

    日干:(大声)骂。(忻州)

    日杠:骂。(原平)

    按,忻州话“干”与“杠”同音同调,本字即当是“杠”。口语“杠”有摩擦、顶撞义,指骂或大声骂。甘肃陇东话“杠了一仗”即骂了一仗。

    曰噘:骂。(忻州、太原、银川等)

    按,多数方言作“日噘”,或单作“噘”,已成习惯,易于理解,可从。《万荣方言词典》据《集韵》用本字警,释义“詈也”。但字形太僻太繁,不宜推广。《洛阳方言词典》作“绝”,《成都方言词典》作“诀”,包头话作“掘”,《银川方言词典》作“嗟”,《乌鲁木齐方言词典》作“橛”,都是不妥当的。

    又如“日急慌忙”,《乌鲁木齐方言词典》作“日吼慌忙”,《西安方言词典》作“失机”,都不合构词规律。特别是西安话据“食”之音讳写为“失”,而“失机”大有歧义。《银川方言词典》作“日脚慌忙”。“脚”正是与“噘”同音同调的谐音。包头话,“曰领:对便宜事儿敏感、积极。”似当用“灵”字。包头话“日显”有二义。一义是显,字合宜。大同话相同。另一义是稀罕。例句:“我们真不日显你那点儿东西。”此应是另一词,字当作“羡”。

    稷山话,“日蹦:极迅速的离开。”这个“日”是象声词,或作“扔”。是物体快速运动时的声音。快速离开犹如跑,用字当是“奔”。文献或作“崩”。《红楼梦》第119回:“这有什么难的呢?一个人也不叫他们知道,扔崩一走就完了事了。”(参见《汉语大词典》“扔崩”条)。陈刚《北京方言词典》“日:1形容极迅速的样子。那火箭日下子没影儿了。2极迅速地离去。他早日了。旧哪儿去了?”和“日崩”条释义同。参见《汉语大词典》“日崩”条。甘肃陇东话正说“日的一下,扔的(跑的)就不见了。”扔石子等物时,口中并有“日”的拖长呼语以助力。所以“日崩”中的“日”不是前缀,词是偏正式。

    四、晋语“日”缀词的特点

    前缀“日”附加构词,不限于晋语,但晋语“日”缀词有三个特点。

    一是“日”读入声,这相对说明为时较早。其次,一般北方话所有的日怪、日能、日弄、日噘、日眼、日急慌忙、日蹋、日攮,等等,晋语中也有。而晋语独有的数量却更多,如:日粗、日玄、日凶、日恶、日做、日唬、日跌、日喜、日摆、日闹、日责、日稀、日冒、日猴、日卵、日干、日拐、日损、日叨、日得赖、日灵、日显、日砍、日迷、日吼、日忽、日俊、日精、日伶,等等。必还有许多笔者所不知道的。再次,晋语的这类词有的还有扩展式,即由双音节扩展成四音节。如忻州话“日粗道大”,吹牛义;“日样八怪”,怪模怪样义;“日出海怪”,出人意料义;“日死促活”,急促义。太原话“日脏马爬”,脏义;“日能打蛋”,无能耐义。介休话“日里屹脏”,脏义。扩展式的词义一般说来有表示程度深的特点。总之,晋语“日”缀词既保留着古音,又能产性强,构词数量多而活跃,有代表性。

    (原载《语文研究》2001年第4期)

    补说:

    除了晋语,其他方言或也以“日”作动词、形容词词头。但名词“日”无论太阳或日子义,都难以虚化得如此用法。我久久思索而不得其解。在研究与写作《性文化词语汇释》书的过程中忽然顿开茅塞。以“曰”作词头的方言,也以“曰”指**,但理据实际是“实”(犹如“塞”、“捣”)或“食”的谐音。所谓词头的“日”实际也应是“实”的谐音理据:确实。本是状语,表示程度甚。因为趣同于指**的“日”,所以用为贬称。或者说,因为是贬义,所以特意用指**的“日”字传示感**彩。日怪——实怪——确实怪。所谓动词词头的“日”,实际应都是如此曲折。有所谓词头“日”的晋语各地、成都、银川、乌鲁木齐、西宁等地,“日”都是“实”的近音谐音,即韵母相同,声母相近。这也就是所谓“日”不能与名词结合的原因。也就是说“日”本不是词头。

    借助对**意思的“日”的辨析,才把所谓词头的“日”庐山真面目弄清楚了。这也是“偏师得胜”的类型。

    但本书其他有关文章中,仍然从俗而说“日”是词头。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