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太原方言的词缀系统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例说方言词缀系统研究的薄弱

    词缀涉及词的构成方法、语素意义的虚或实、用字的正误、准确简明的解释词义等多方面的问题。普通话词缀与方言词缀往往又有异同对比,可以互相参照。而词缀的研究又是比较薄弱的。《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所有的分卷的一个共同优点,是比较注意收录附加式构词,既把它们纳入附录的《方言义类索引》的《附加成分》中,又在词条正文中明确指出是何种词缀。但是开创之功不易,这方面的研究仍然筚路蓝缕,问题与失误多有,代表了对词缀研究的混乱与薄弱。《太原方言词典》在这方面有代表性,值得再作细致准确的复核而纠误。

    《太原方言词典》附录的《方言义类索引》的《附加成分》共有71个,都不区分是哪一种附加成分。而在词条正文中相对定为词缀的共有24个。但有正确与错误两类。与普通话或别的方言相同的仅4个,是正确的词缀,但在论述方面也有不当之处。下面先引录词典的条文(数目字是该词条在词典中的页数),笔者再作申说。

    10第:表示次序。∽一,∽二,∽十

    128老:前缀,用于称人、排行次序、某些动植物名:∽王,∽三,∽虎,∽玉茭子。

    53家:后缀:a)用在某些名词后面,表示属于那一类人或那一类行当:女人∽,姑娘∽,交电∽,百货∽,副食∽。b)用在男人的姓名或排行后面,指他的妻:老张∽,秋生∽,老三∽

    按,“老”可以缀在某些植物名前,是其他方言与普通话所没有的,就应详细而具体。但举例却只有“老玉茭子”一词。而又没有“老玉茭子”词条,只有“玉茭子:玉米”词条。另有“老榆树:树的一种,叶子卵形,花有短梗”一个词条。其中的“老”很像没有意义,但词典却不说是前缀。这令人怀疑“老玉茭子”究竟是不是植物的专名,“老”是否可以缀在某“些”植物名前。如果仅是特殊的孤例,就必应该明确说明。

    “老张家”指他的妻子,也是与普通话不同的。“外路家:外地人。”“北路家:山西西北人。”“前家家:前妻所生子女亲家。”这几个词中的“家”也应是这样的后缀,也有方言特色。“百货家:以销售衣着、器皿和一般日用品为主的商店。”“副食家:调和店。”而词典中“家”可以表示“那一类行当”的词条仅此两个,而没有“交电家”词条。大量表示“那一类行当”的词条,如:绸布店、商店、车马大店、旅店、瓷器店、文具店,等等,都没有后缀“家”。可见也是个别性的例词,应该说明。

    八吼:形容词后缀,含厌恶的意思:傻∽,咸∽。

    这种格式中的“了”,在别的方言或写成“里”,即是中缀。而“八”的数目无所指,实际是词尾“巴”的别写。以北京方言来说,既有单用的后缀“巴”和“唧”,也有复合式的后缀“巴唧”。如:猴儿剌一:浮躁。水啦一:水分过多。困眼儿一:疲乏欲睡的样子。愣眼儿一:失神发呆的样子。可见,要么,太原话本来没有这样的词,是个别性的从别处方言仿说的;要么,太原话本来就有这样的词,但绝不会仅有此孤零零的两个。总之,没有把问题说清楚。

    可比较,“了咣当:形容液体状物很稀:稀饭熬得靭∽的,药熬得稀∽的。”其中的“了”,在别的方言多数写成“里”,即是中缀。“咣当”则是象声词,以通感的修辞而夸大说,稀得能起波浪而有咣当之声。所以对比出不能说“了八吼”整体是后缀,而仅是“八吼”是后缀。

    该词典所说与普通话,与别的方言不同的词缀是多数,共有20个。但这里有三方面的大问题。一、实际上它们都并不是词缀;二、所谓词缀的用字都另有具体的意思,都是实义语素。三,还有很多未认识而被遗漏的词缀。这些都反映了词缀研究的非常薄弱。

    一、被误认的词缀

    这里对被误认成的词缀逐条辨析。词条引录之后,另段是笔者的辨析,或以山西忻州、万荣及北京方言来对比。

    24伍烂:形容词后缀。表示程度,含厌恶义:黑死∽(颜色暗淡显得陈旧)

    但全词典也仅只有这一个词中含“伍烂”,就必然不是后缀。其中“伍”是“乌”的别写,意思就是:黑。可见正是理据本字。“烂”表示评价:是不好的。下面两条中相同。可比较,“黑漆烂板:形容屋内陈设简陋”,“烂”就指不好。

    ……烂伍:后缀,含有令人厌恶的意思。神经∽i黑潮∽

    但全词典也仅只有这两个词中含“烂伍”,就必然不是后缀。“黑潮烂伍”应与上条的“黑死伍烂”是同义词,即其中“伍”也是“乌”的别写,意思就是:黑。可见正是理据本字。词典中没有“神经烂伍”词条,而“神经烂乌”是主谓结构,其中的“神经”是名词,“烂乌”是形容词性,对“神经”进行述说。所以也不是后缀。

    176烂兴的:名词后缀,表示……的样子。含贬义。二不楞∽,二百五∽

    但全词典也仅只有这两个词中含“烂兴的”,就必然不是后缀。“兴”实际是“性”的别写字:秉性。

    41马爬:后缀。用在动词、形容词或词组后面,表示一种状态,多含有不舒服的意思:噎人∽(噎得人不舒服),日脏∽(脏得让人不舒服。)

    可比较《忻州方言词典》:马怕:后缀。用在动词、形容词或词组后面构成四字格,强调程度深。瞌睡∽,孑吊(性格别扭)∽,受罪、按,“马”都是“码,,的谐音:样子。“爬”是仿“马爬”词而虚义粘连的。《忻州方言词典》:“马爬地:面朝地(摔倒)。”而词的理据与字序本是“爬地码”:爬在地上的样子。但“瞌睡马怕”则是“瞌睡爬码”的谐音趣说。即把理据的“爬”故意别写成:怕。《太原方言词典》:“马趴:身体向前趺倒的姿势。”受了忻州方言“马爬”的影响而书写趋同。

    43打蛋:后缀。用在双音节动词、形容词后面,以增强感**彩或加深程度,含贬义。圪出∽(形容不平展),迷糊∽(形容不清醒)。

    但全词典也仅只有这两个词中含“打蛋”,就必然不是后缀。“圪出打蛋”中“出”是“搐”的记音别字。“打”是“搭”的记音别字,犹如“纠结”。“蛋”指疙瘩,所以词义是不平展。而“迷糊打蛋”中要把“蛋”解释成是“卵”的变说。而“卵”是“乱”的谐音。理据本字是“迷糊搭乱”,犹如迷糊加乱的复指,所以词义是不清醒。

    《忻州方言词典》:打蛋:后缀。用在双音节名词、动词、形容词后面,以增强感**彩或程度,含贬义。茶討∽(傻子),迷糊∽(瞌睡),鹘突∽(糊涂),背锅∽(驼背)。其实,指傻子、瞌睡、糊涂的三个词中与太原话相同,也是“蛋一卵一乱”的曲折。而指驼背的词中只是“打、搭”谐音。“背锅”恰好与“搭蛋”对偶而复说,脊背上搭个蛋,也就是对驼背的形象而趣侃说法。

    57刷:前缀,用在形容词前面,表示程度深,有“很、十分”的意思。

    “刷”不可能有表示程度深的意思。“很、十分”的意思,是能与一切形容词结合的,却仅举了这四个词。而且,“刷白:色白而透青:他一听这话,脸变得∽。”却不是“很白”的意思。可见,词缀的解释是错误的。可比较普通话“好得很”“热闹十分”中也不是词尾。而“刷白”必应是“(脸)唰地(变)白”意思,“唰”是形容“快”的象声词。“刷新”“刷展”“刷平”的“刷”仍然是动词,“一刷而新”等意思的节缩说法。

    256煞:后缀,表示程度加深,相当于北京话的“……坏了”。吓∽|渴∽|累∽|热∽|气∽|恨∽

    这种意思的“煞”在古代与当代其他方言中多见,或作“杀”“死”,都表示程度甚,是程度补语,从没有说是后缀的。而“煞”与“死”也可以用在形容词前面。绝对不可能同一个字既能是刖缀,又能是后缀。

    82见:动词后缀。用在主观感受的动词(觉、想、听、闻)后面,表示“……到”:觉∽不对咧|闻∽香吃∽不香|找∽勺子

    这种“见”字实际是泛义动词,复指前面的动词。也不是只用于表示主观感受的动词之前,如举例的“找∽勺子”“吃∽不香”的“找”与“吃”就不是表示主观感受的动词,而是一般的动作动词。详见本书《泛义动词论集.论“见”的泛义动词性质及用法特点》。

    27住咧:动词后缀。表示由动作发出而造成的损伤。摔∽|碰∽|烧∽|扭∽

    “摔”“碰”等本身就是表示损伤的,并不是由“住”表示的。这样的“住”与普通话“拉住、拿住、看住、扭住”中是一样的。不是后缀。而“咧”只能是语气词,语气词则绝对不可能构成词缀。

    100来底:后缀,跟在动词后面,构成名词。站∽(用来站的器具或站立的人)|钓∽(用来钓鱼的工具或钓鱼的人)|坐∽(用来坐的器具或坐着的人)

    “站来底”等实际是在普通的“动词的”(的字结构)中加了助词“来”。普通话“站的”可以指用来站的器具或站立的人。“钓的”可以指用来钓鱼的工具或钓鱼的人。“坐的”可以指用来坐的器具或坐着的人。所以“来底”不是后缀。

    101……来来底:形容词后缀,表示程度加深,含有令人不舒服的意思。冻得∽|挤得∽|热得∽|累得∽

    并没有相反对比(程度不深、舒服)的格式,“冻”“挤”“热”“累”,这些本不是舒服的,无须另用后缀表示。“底”就是“的”,结构助词,绝对不可能构成词缀。是把趋向动词“来”重叠而表示加强语气。因而不是后缀。

    253塌咧:动词后缀,表示程度加深,有“……透了……很”的意思,通常表示情况糟糕。误∽|篓∽(糟糕透了)|累∽|饿∽

    但“……透了”、“……很”就不是后缀,可见“塌咧”也不是。“塌”也不能表示程度加深,应是把“塌”再换成同义词“倒”。累倒了,自然是非常累。“咧”是语气词。

    256擦:动词后缀,表示液态物四溅的样子。糊∽(糊得四处都是)|溅∽(溅得四处都是)

    抹∽(抹得四处都是)

    “擦”字标同音代替号,即不是本字。它应是对同音同调的“彻”字的写别字。彻,就是通,就可指四处都是。可见“表示液态物四溅的样子”的解释也是不妥当的。太原方言词带这种“擦”字的还有。如:烂零圪擦、冰凉不擦、冷冰不擦。都与四溅、四处都是的意思无关,而正是表示程度甚。

    268……不楞兴:形容词后缀,含有令人不舒服的意思。闷∽ 傻∽。

    但全词典也仅只有这两个词中含“不楞兴”,就必然不是后缀。应把“不”分开,它实际是中缀(参见后文)。“楞兴”实际是“愣性”的别写:秉性愣。因而与“闷”“傻”构成复合词。

    268……不悻悻:形容词后缀,含轻视厌恶义。傻∽ 呆∽

    应把“不”分开,它实际是中缀(参见后文)。“悻”实际也是“性”的别写,所以不是后缀。

    298忽:1前缀,用在动词前面,表示来回的意思。∽拌/∽颤/∽喘。2后缀,用在动词后面,表示稍微随便的意思。拌∽/晾∽/晒∽/洒∽。

    “忽”并不能表示来回的意思。拌”“∽颤”中应是动词,活动的意思。即与“∽老:晃动”、“∽抖:抖”、“∽口:专指人或动物多余的肉颤动”、“∽挑:挑拨”等词中相同。而“∽喘”中应是“呼”的别写。也不是后缀,“拌等词中应是表示短暂、少的意思。即“一丝一忽”的忽,所以表示稍微随便的意思。也绝对不可能同一个字既是前缀,又是后缀,而意思不同。

    《忻州方言词典》:忽:前缀。1只起表音作用,本身没有具体的词汇意义或语法意义。一般用在动词前面,构成动词、象声词和四字格成语。∽颤(颤动) ∽闪(闪动) ∽咚(形容重物落地的声音)。2带有副词性,常加在单音节动词前面,表示动作行为的反复性,含有“连续”的意思。∽搅(连续搅动)∽颠(连续颠簸) ∽悠(不停的悠动)。按,这些“忽”字都还是指活动、动荡。既不是只表音,也不是指连续,因为也可以说:∽搅一下。请看《现代汉语词典》:“忽闪:形容闪光。闪光弹∽一亮,又一亮。忽悠:<方>晃动:旗杆叫风吹得直∽ 渔船上的灯火∽∽的。”也请看《汉语大词典》“忽闪”“忽悠”“忽扇”条,此处例略。而“忽通”“忽隆”“忽搭”都是象声词,从没有说“忽”是前缀的。它们与“忽咚”中的“忽”,实际是“忽然”的省说,而与单音节的象声词“通”“隆搭”“咚”缩合成双音节词,一般只视为象声词。

    267不:词缀。和其他语素可以构成名词。 ∽篮(无梁的篮子) 肚∽脐(肚脐)但“不篮”中是记音别写字。各地方言此词中的“篮”字相同,而第一个字的读音往往不同而字也不同。《忻州方言词典》作“撂菜扑篮子”。《乌鲁木齐方言词典》《银川方言词典》作“笸篮子”。元曲中则有“薄篮、蒲篮、孛篮”等写法。陕西甘肃方言或也说“不篮”。而“肚不脐”中应是“脯”的音变。该词典“不洞:小坑”“不沓:量词,大片似乎也认为是前缀。但前者的“不”也应是“脯”的音变。以小而浅的肚脐比喻小坑。后者则是“铺沓”的别写。《万荣方言词典》:“一铺沓:许多。”

    《忻州方言词典》:不:前缀。只起表音作用,本身没有具体意义。可以构成动词、量词、象声词和四字格成语。∽淹(液体溢出来)|∽摊(把堆状物摊平)|∽(根)|∽溜(排)|一∽溜房i∽咚(磕头的声音)|∽铃∽来(来回摆动)|黑∽兴兴(黑糊糊)。按,“∽淹”实际是“潜衍”的理据。“一∽溜房”实际是“一铺溜房”的理据。“铺排、铺叙、铺展”的铺。“∽摊”就是铺摊。象声词budong、butong、pudong、putong之类,两个音节都是模拟自然声音。由于不同方言而有声母送气与否的差别,无所谓前缀。如果说太原话“不咚”中是前缀,那么一般写成“扑通”或“噗通”而载入《现代汉语词典》的,“扑”与“噗”也是前缀吗?

    说“∽铃∽来”中的“不”是前缀,即“铃”与“来”是词干,表示“摆动”的意思,但这是绝对不可能的。其实“∽铃∽来”就是对“摆”字作类似反切分音,但又增加个声母。即由“摆”的声母l而变成“不”字,并且再重复一次。把增加的声母l变成“铃”。把增加的声母l与“摆”的韵母ai拼合成“来”。可以对比,该词典说“不烂”是“绊”或“拌”的分音词。显然“不”是从“绊”或“拌”的声母b而变来的。而给韵母an又增加声母l,而拼合成“烂”。至于“黑∽兴兴”中的“不”则是中缀。解释者竟然不考虑把第二音节的字说成是前缀是多么的出笑话。还剩下一个“摞根广,但这样的词义解释又是错误的。请比较该词典:“不摞子:木棒。”“不摞:量词,枝。专用于卷烟。”对“摞”字标同音代替号。试问:对“摞”字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该写哪个字,又怎么知道“不”字就是没有意义的前缀呢?笔者认为:“不摞”应该是“棒”的分音词。即由声母变成“不摞”,把增加的声母与韵母拼合成lang,因忻州话“浪”、“狼”都与“摞”字同音,而用了“摞”这个字。再说细致点,该词典并没有“摞”字词条,也再没有由它组成的词,是个生僻字,本不该用这个字。

    二、词典遗漏的词缀

    一方面上述那些被认定的词缀都是不能成立的,另一方面又对许多真正的词缀不知而被遗漏了。

    (一)动词、形容词前缀“曰”

    277日怪:奇怪。旧捣:用不正当的手段获得|日脏:脏旧能:善于计算旧哄:欺骟旧噘:破口骂。

    可比较北京方言,日咕:乱扔乱放;瞎吃;摆弄旧嚼:诽镑|日弄:乱弄|松头日脑:无能。又如《忻州方言词典》:“日:前缀,用来构成动词或形容词,大多含有贬义。”动词有:日哄旧噘|日鬼旧迷捣鬼旧撩。形容词有:日死促活|日粗猴|日怪|日脏旧玄旧能旧凶旧恶旧出海怪。

    二、动词、形容词后缀“巴”

    48拉巴:1辛勤抚养。2扶助;提拔|17稀巴烂|257涩巴巴|290精八:精干利索i246红八八:红得可爱。因为不知是词尾而别写成“八”,《万荣方言词典》:“利巴:外行。”按,“利”是“戾”的别写。也有“涩巴”“急急巴巴”词。

    (三)动词后缀“拉”

    252耷拉|250拨拉|251摸拉=泼拉:摸挲|168划拉。

    《万荣方言词典》:“布拉:翻动;拨弄。”两字都标同音代替号

    北京方言的例词如:扒∽:拨动|别∽:瘸|拨∽:拨动|叉∽:叉开|搭∽:下垂|叨∽:唠叨|提∽:提起|塢∽:揽取;吃|客∽:腰弯曲|数∽:责备|划∽:划动|劐∽:劐开|和∽:搅和;捣乱|撇∽:嘴撇;脚撇。

    (四)名词、形容词后缀“道”

    说道:名堂|23妇道人家|75面刀刀:(食物)水分少而不脆。

    按,因为不知是词尾而别写成“刀”,反而标同音代替号。可对比普通话中人们最熟悉的这种构词是“味道”。北京话“道”还可以是形容词后缀:忙∽、忙忙∽∽:忙乱|筋∽:食品有韧性;老人身体结实;言语恰到好处|神∽:异乎寻常;精神伶俐|邪∽:奇特|磨∽:话烦琐|冲∽:有魄力,有创劲|魔魔∽∽:疯疯癫癫|外∽;见外|王∽:性剧烈;霸道|张∽:操心;浮躁|棍∽:服装挺脱。

    《万荣方言词典》:“虚虚叨叨:形容人虚假。”就因为不知是词尾而别写成“叨”字。虚假不完全是说话,行为做事也有虚假的。《忻州方言词典》:“顽道:1柔韧。2顽强。”对“道”字因为不知是词尾而误标同音代替号。

    (五)动词后缀“搭”(“打”)

    284趺打|293輔打:用手指点|258磕打|283諞打|264戳打|144敲打|210崩搭。这些词的词义与“搭配”或“打击”没有丝毫关系。只能是词尾。

    后缀“搭”常常被异写成“达”。如《忻州方言词典》:磕达、礅达、抖达、掴达、捣打、戳达。

    (六)指人的名词后缀“生”

    哭哭生:爱哭的人|146小后生:男娃娃|206双生生:孪生。按,可对比普通话中最熟悉的词如:学生、先生、医生。贵阳方言,“男生”、“女生”,各指男性、女性,不限于男女学生。是很典型的例词。

    (七)形容词后缀“乎”,是从文言文继承的

    92玄乎|248云乎:舒适;满意|208黄乎乎。又如279黑糊糊:1颜色发暗。例句是:修车子修得两手∽的。2看不清楚。例句是:前面∽的一片树林子|站着∽的一片人。按,因为不知是词尾,把“乎”别写成“糊”。黑糊糊:黑色糊状物。

    (八)动词后缀“当”

    215等当:1比照尺寸。位块地方看放下放不下位张桌子。2磨蹭。|273值当:值得。

    “当”在普通话中,还可以是形容词词尾,如:便∽|稳∽|停∽|顺∽|快∽|满满∽∽|了∽。《忻州方言词典》有:顺当、稳当。太原话未必没有这样的形容词。太原话“等当”在词义1是“相等”的意思,在词义2是“等待”的意思。“当”不能与二者都承应,所以是虚义的后缀。

    (九)名词词尾“头”

    9迷头:糊涂虫(骂人)154襤头:死心眼的人|265滑头:不老老实的人|157肉头:性子缓慢的人

    (十)形容词词尾“在”

    273直在在:太阳光直射。例句是:晒得∽的|82减债:爱惜而物件使用长久。

    按,“减债”自然没有这样的意思。是“俭在”的别写,指节俭使用。可比较《忻州方言词典》:“将在:形容对财物爱护。”对“将在”表同音代替号。而“将在”与“减债”同音。自然也就是“俭在”的别写。词义落实在词干上。“在”是形容词词尾。与普通话“实在”“自在”构词相同。无独有偶,北京方言,节在:节约。或别写成“戒在”。闲在:清闲。四在:清闲。“四”字绝对是谐音的趣说,本字或许就是各地共有的“自在”。

    (十一)中缀“不”

    前文所举有关词语,二不楞烂兴的、冰凉不擦、冷冰不擦、黑不兴兴、不楞兴、不悻悻(后二者是形容词后缀),其中的“不”都是没有词汇意义的,是中缀。

    (十二)中缀“圪”

    《太原方言词典》中的词条:软圪囊吼、清圪凌凌、脓挖圪吼、肉里圪耐、痩麻圪筋、牛筋圪韧、狗筋圪料、烂零圪擦、轻单圪漆、蓝圪茵茵、青圪茬茬、青圪森森。其中的“圪”或在第二、第三音节,而不在开头或结尾处,即只在词的中间。没有词汇意义。是晋语及山西许多方言特有的写法,其实是其他方言中缀“个”是一致的。

    三、可借鉴的经验

    误定的与不认识而遗漏的词缀都很多,反映了词缀研究非常薄弱,自然是理论认识与方法都有错误。总的来说,误定词缀是因为不从词缀的基本理论为据,而是以感觉即望文生义为据。仅因为词开头的或结尾的字的意思与词义无关,就断定它是没有意义的,因而是词缀。而不知方言词中的字往往不是本字,被掩盖的本字正是词义的理据。不认识词缀,主要是因为没有普通话与其他方言词缀的全局,没有极必要的这个参照。

    从《太原方言词典》与《忻州方言词典》对词缀的这些失误,应当有下面这样一些具体经验。

    虽然不同词缀的构词能力不同,因而所构词的数目不等,但必须有一定的数目,形成词群或系统。《太原方言词典》所误认定的词缀往往只有两三个,甚至于只有一个例词。不妨以“例不十,法不立”来作为初步的考虑。

    《太原方言词典》所误认定的词缀,往往是以属于表示“程度甚”或“程度的增加”为据,但是在普通话或其他方言已经公认的词缀中都没有这样的词缀。而“程度甚”或“程度的增加”一般是副词或状语来表达的。

    除复合词缀(如“了八吼”)与abb式形容词外,词缀都是单音节的。因为词缀产生的一个基本原因,也正是使单音节词变成双音节词。而复合词缀也是单音节词缀的复合。《太原方言词典》所认定的词缀往往背离了这个认识。

    象声词、结构助词,绝对不可能成为词缀用字。

    四字格式,绝对不可能有词缀。

    附言

    关于方言的词缀系统,参见本书《词义论集》中《北京方言的词缀系统》、《仪态万方的北京话后缀“巴”》二文。又,参见蒋宗许《汉语词缀研究》(巴萄书社,2009年)第五章《中缀、abb式构词及类词缀》。

    “∽应”、“伊等并非附加式双音词

    《中国语文》1999年第5期王云路《中古诗歌附加式双音词举例》新说词头有“伊”“於”“为试”;词尾有“应”“已”“云”“来”“其”“取”等,总共十个。这虽然是非常新人耳目的,却也是很让人有疑而难信从的。《徐州师范大学学报》曾有文章对“取”词尾说否定。本文对王文的例句从宏观与微观结合作细致准确研究,结论是所认定的词头、词尾都不能成立。下面按王文的顺序申说。王文例句中的“渐应”等例词都有加重号,本文略去。

    一、附加式副词

    (1)应

    实际上王文全部例句中的“应”都是有实义的,即表示判断:应当、必应。下面按王文例句顺序辨析。

    鲍泉《秋日》:“旅情恒自苦,秋夜渐应长。”是“应渐长”的事理,“应”与“渐”是“长”的两层状语。为求对偶而变序。

    庾信《赋得荷》:“秋衣行欲制,风盖渐应欹。”同上,荷叶应渐渐凋零了。

    江淹《铜爵妓》:“瑶色行应罢,红芳几为乐。徒歌登舞台,终成蝼蚁郭。”是说:她的美色将必定不再,能欢乐几时呢?

    又《寄丘三公》:“菊秀空应夺,兰芳几时坚?长恐握手毕,黯如光绝天。”是说:菊花必应从繁盛改变成一空而无有。“空”应是形容词:空了;没有了。而不是副词。“应”更不是副词后缀。如果“空”是副词,句意成为:菊秀空夺。即菊秀不改变,与原意完全相反。

    释亡名《五苦.死苦》:“池台既已没,坟垅向应空。”是说:坟垅中必定将是空的,即连尸骨都朽化不存了。《汉语大词典》:“向:面临;将近。《后汉书.段類传》:‘馀寇残烬,将向殄灭。’晋陶潜《饮酒》诗之三:‘道丧向千载,人人惜其情。’《旧唐书.颜真卿传》:‘吾今年向八十,官至太师。’茅盾《虹》四:‘十月向尽的时候,梅女士已经回复健康。’”可见这个“向”是时态助词,不是副词,也就无所谓附加式副词。诗的最后两句王文未引,是:“惟当松柏里,千年恒劲风。”只应是松柏林里,才是千年恒有劲风。这个“当”与“应”呼应。王文说:“向应”即向、渐渐。但“向,,没有“渐渐”的意思。

    鲍照《拟行路难》:“莫言草木委冬雪,会应苏息遇阳春。”但“会”是能愿动词。“会”绝对不可能是副词。因此“应”就绝对不可能是副词词尾。句是说:会苏息;应苏息。分成两次来说,递进的修辞。

    梁元帝《细草》:“漫生虽欲遍,人迹会应开。”此与上例同。是说:人的足迹会在丛草中开出道路;必应在丛草中开出道路。“会”与“应”复说。杜甫《望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其中“会”与“当”复说,可以比证。

    戴嵩《咏欲眠》:“拂枕熏红帊,回灯复解衣。傍边知夜永,不唤定应归。”是“必定归”与“应该归”复说。

    李白《永王东巡歌》:“帝宠贤王入楚关,扫清江汉始应还。”是说:扫清江汉才应当归还。即不扫清江汉就不应当归还。

    杜甫《雨不绝》:“舞石旋应将乳(明按,王文原误为:数)子,行云莫自湿仙衣。”是说:燕儿必定带着乳燕飞旋。“应”与“莫”对言。仇兆鳌《杜少陵集详注》对“应”字特注“平声”,就是说它是应该义的助动词。“旋”是飞旋,动词。而不是“旋即”,也就无所谓附加式副词。

    李贺《嘲雪》:“久别辽城鹤,毛衣已应故。”是说:雪色一定像那仙鹤的故色。

    孟郊《看花》:“芍药谁为婿,人人不敢来。唯应待诗老,日日殷勤开。”是说:只应等你的诗老练后,花才为诗而开放。

    可见所有的例句,“应”都是实义的。看成无义的后缀,不参加句子意思,仅只是句子意思通达,却不细致完全,泯失了强调“必定”的一层。比如“应该”词,你要说“该”字没有意义,是凑足音节的;或说“应”字没有意义,是凑足音节的。也都是句子意思不受影响,以此为根据而说“应”是词头,又说“该”是词尾。这当然是错误的。

    (2)已

    陶渊明《拟挽歌辞》:“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开。”王文:“一已”即“一”,是一时或一旦之义,“已”只起凑足音节的作用。按,“一已闭”是“一闭”与“已闭”的复说。即学者或论的“重床架屋”的“羡余”现象。其他“一已”例同此,不须倶说。

    《古诗.李陵录别诗》:“双凫相背飞,相远日已长。”按,“日已”是“日以”的别写借字。“以”是状语与谓语间的垫音助词。如“日以严重”“日以疏远”之类。“已”与“以”在上古就通用,成为一个强势,直到元明清小说中也还有通用的。《经传释词》赫赫在目有“吕、以、已”条说:“吕,或作‘以’,或作‘已’。郑注《礼记.檀弓》曰:‘以’与‘已’字本同。”《汉语大词典》“已”条都有“同‘以”’的解释。王文说:“‘日已’犹‘日’,谓渐渐。‘已’不表义,有人释‘日以’为‘一天一天已经’,把‘已’看作有实义的副词,是一种误解。‘日’在六朝诗歌中多作渐渐解,并与其同义词对应出现。”《宋诗》卷七鲍照《代蒿里行》:‘年代稍推远,怀抱日幽沦。’此以‘日’与‘稍’对文。《齐诗》卷四谢跳《和别沈右率诸君诗》:‘重树日芬蓖,芳洲转如积。’‘日’与‘转’均为渐渐义。‘日’还多与‘行’、‘向’等同义词相对应,表示渐渐之义,例略。”

    但是,这样的说法多有常识性错误。一则“日”从来没有“渐”的意思。“从此日强”是从此一天天强的意思。名词的“日”做状语。也可以表述成从此渐渐强。但绝不能说“日”是副词,是渐渐的意思。词义是普遍性即社会性的,“日”绝不可能只在六朝诗歌中多作渐渐解。二则《汉语大词典》“日:每天;一天一天地。晋陶潜《归去来辞》:‘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宋王安石《上运使孙司谏书》:‘公家日己窘,而民日己穷而怨。’清顾炎武《与人书一》:‘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鲁迅《二心集.〈野草〉英文译本序》:‘日在变化的时代,已不许这样的文章,甚而这样的感想存在。’参见‘日新’。”“日新:日日更新。”《现代汉语词典》“日:名词。每天;一天天。”王文说这样的解释是错误的,就是与大家的共识违背了。三则“对文”即“互文”只是意思相关,也可以是反义,而绝对不是都是同义。四则,名词“日”与稍、转、行、向等,绝对不是同义词。五则,说“日已”是一个独立的副词,但例句中却都只在诗句的第三与第四个字的位置上,两不相副。

    王文所言“日”与其同义词对应出现的例句是鲍照《代蒿里行》:“年代稍推远,怀抱曰幽沦。”谢腓《和别沈右率诸君诗》:“重树日芬蓋,芳洲转如积。”并说“日”与“转”均为渐渐义。但“曰”“稍”“转”却不是同义词,因此也没有“稍以”“转以”的所谓词尾构词。

    王文所举同类的后缀构词又如:“稍已”、“甫已”、“行已”、“纷已”、“定已”、“良已”、“渐已”、“忽已”、俄已”、“既已”。其实都是“已经”的意思。如陆龟蒙《初入太糊》:“才迎沙屿好,指顾俄已失。”俄而已经消失。而“既已”是同义不避复的联合结构,意思就是:已经。王文举孟郊《感怀》:“常恐今已失,须臾还复生。”说其中的“今已”也是同类的后缀构词,此也不确。同诗:“五情今已伤,安得自能老。”都是“已经”义。“已失”、“已伤”为意。“今”与“已”是两个状语。

    (3)∽云

    王文例句是谢灵运《入东道路》:“心胸既云披,意得咸在斯。”王文说:“既云”就是“既”。“云”不表义。按,《入东道路》中没有这两句诗,而是《酬从弟惠连》之二的首两句。诗是顶针体。第一首末句“开颜披心胸”,最后两字是“心胸”,所以第二首首句开头也就是“心胸即云披”。但“云,,是“说”的意思,与“披”复说。有“披陈”、“披情”、“披诚”、“披述”、“披肝胆”等系列词,都是开诚相见的述说。所以“云”不...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