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古典文学专家。字承泽。也都是爱国的主题。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于帝王及高门大族,其次是普通人家的几代人或同辈人之间的一般姓名字先后联系。

    随着封建客社会的推翻,家庭宗法制度的崩溃,人名中这一主题基本上已经消失,但对历史上人名来说,它却是一种常识。所以本书对此仅举例作大略的介绍。

    (一)明清帝王世系与取名

    帝王妻妾多,子女尤多,辈次和辞行的联系尤其严格,也十分必要。朱无璋子女四十二人。他的孙子庆成王朱济炫,有子女百人。据明史专家吴晗估算,至明代灭亡,朱元璋皇位共传了十四代,不到三百年,而他的子孙繁衍了十万多人。这么多的人名如果没有个规律,不仅会重复,更不易区分。《明史.帝王世系》中说:“洪武中,太祖以子孙繁众,命名虑有重复,乃于东宫、亲王世系,各拟二十字,字为一世。子孙出生,宗人府依世次立双名,以上一字为据,其下一字则取五行偏旁者,以火、土、金、水、木为序。”

    也就是说,专给各位儿子事先拟定好了以后二十代子孙的名字,儿子生下后就按这一套规定用字组成名字。例如朱元璋的庶第二十子韩宪王叫朱松,规定给他儿孙名的二十个用字中的前五代,依次是“冲范征偕旭”。例如他的儿子们的双名中,第一个字都必须是“冲”字,第二个字都要用火字旁的某个字,直到用完火字旁的字。他的孙子名的第一个字都只能用“范”字,第二字要用土字旁的字。依次类推。可以说,按此办法,无论有了多少子孙,出生之前他们的名字都已储存在这个土“计算器”中了。这实在也是中国帝王的一个“奇迹”。为了不仅免得同本族人名雷同,更要避免与低贱的庶民百姓同名,明代帝系子孙名字的第二个字虽规定了火、土、金、木、水的偏旁,还要特意选查极生僻的难字或怪字,有时还专门另造僻字。

    朱无璋规定,各府各系子孙必须严格遵守这一套取名办法。不由礼部取名,就不能在皇室族谱中注册,也就不能享受皇族的待遇。因此,皇族生下儿孙,希望礼部早日定名备案;而礼部却视关系亲属及送礼多少,或快或迟。清初著名学者王士禛《居易录》就有这样的例说:“明宗室诸蕃生子,例由礼部制名,主者索贿,不满意辄制恶字为之。如崇祯壬午举人朱慈,衡府五孙也,字火西,诗文有盛名,但被取‘愁人’二字牵合之,名金”。只是这牵合“愁人”二字的说法不够恰当。那个字本是左右结构的“傲”字,读zhou(骤),意思与“骤”相同,即:多、甚。

    清代皇族人名规定与明代大致类似。定为双名,前一字表辈系,定为专字;第二字规定偏旁,可自选用字。不过不是像明代一样一次设计一种万能的人名公式,而多是上一代帝王在必要时候给下一代定出用字的规矩。从第三代皇帝清世宗胤祯起,依次所定的辈分专字是:胤、弘、永、绵、奕、载、溥、毓、恒、启、焘、闿、增、祺。可是,帝位传到“溥”字辈的宣统爱新觉罗-溥仪,就被辛亥革命推翻了。

    (二)民间宗族辈分字歌决

    明代帝王子孙出生前预定名字,也许还是从孔子的后代学来的,因为民间大姓宗族内早就有辈分定字的规定。曲阜衍圣公孔子家庭,从元代时的第54代孙孔思晦起,便为他以后的第55代到第85代传子孙规定下辈分用字是“克”,又为从第56代到第85代共三十辈的衍圣公规定了名字首字的辈分专字,它们正组成一首六句的五言诗,是:

    希言公衍承,宏闻贞尚衍,

    兴毓传继产,昭宪庆繁祥,

    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

    孔德懋是孔子第77代孙女,“德”字正是第五句诗中的第二个字。他是全国第六届政协委员。清代著名剧作家,《桃花扇》的作者孔尚任,是孔子第64代孙。而后汉时孔融、南朝宋国的孔鲜、唐朝的孔巢父,都是孔子之后,他们的名字还没有这种辈份排行关系。

    元代时有个孔洙,也是孔子之后,但他不是曲阜原地一系,而是南宋时避元兵迁到江南一系的后裔。他名字中的“洙”字就是孔子讲学的洙泗之地。元世祖当初欲让他袭封衍圣公,他自我谦卑地说曾弃祖土,不当袭封。孔子后代从此加强了辈份的标志和管理。上述三十代用字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的必然产物。

    在1920年时,第76代衍圣公孔令贻又续制了从第86代到第105代的二十个辈次专用字,也是一首五言诗:

    建道敦安定,懋修肇益常,

    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韶山**家族以前也有这样的规定用字。

    据毛氏家谱记载,韶山毛氏的远古始祖,是周文王第八子毛伯郑(《路氏》:周毛伯郑之后有毛伯氏)。他们这一支始祖是原居江西省吉州府龙城(今吉水县)的毛太华。他随朱元璋的军队远征云南,立有战功。娶当地少数民族姑娘,生有毛清一、毛清二、毛清三、毛清四兄弟。以后他偕同清一、清四告老,内迁到湖南湘乡县。以后,清一、清四兄弟又再迁湘潭县韶山。从毛太华的第七代孙便开始编族谱,从而定下了二十辈的专用字诗决:

    立显荣朝士,文方运际祥,

    祖恩贻泽远,世代永承昌。

    据此,**、毛泽民兄弟是毛太华的二十代孙。但是**的子女,毛岸英、毛岸清,李敏、李讷等,都没有遵照他们这一辈应当用那“远”字的规定,这正是新时代的民主精神对古老的取名法则的冷淡和抛弃。自然,在毛氏族系中,仍然有许多人还是按着那些专用字的规定,来给自己起名。

    这种预定取名法,明、清两朝时许多地方的庞大宗族中都仿行了。并有“内四诗‘外四诗”的分别。内四诗是某姓共用的,外四诗是分房后某房的始祖自拟自用的。如在广东潮安、澄海等县,有陈姓的内四诗是:“廷佑光华受古虞,振承祚世树鸿图,家传海国顺风远,声起南天作上都。”孩子出世后,父亲从诗中按辈序规定的第一个字,再考虑连文成意的第二个字,将名字写在红纸上帖出,征询族内有无同名的,有同名的,就要另改这第二个字。群众把此叫做“校”。名字校定后就要宴请人,叫“做灯桌”。一时无名,虽可缓请,但总得补请,这叫“做流年”。为行这个手续仪式,穷人借债买田,俗有“生阿弟,卖阿兄”之说。这种办法实际上难以查清是否同名,事实上总是形成许多同姓又同名。

    又如作家萧三,原名:克燦。“燦”读shen(审),见于《龙龛手鉴》。《汉语大词典》说它无义,可见是意思已经不为人所知的僻字。“克”字是萧氏这一族第21代孙的辈份专字。他们的用字诗决是:“自嗣宜百世,福庆永昌宁。常守仁义礼,智信绍贻轻。克俭师先训,郭伦启后型。”其中第21个字正就是“克”字,萧三嫌这个名字不好,便改成今名。

    (三)家庭内的辈分排行

    上面所举都是一个大家族内,几十代人的众多家庭之间的名字辈分用字规定。有的时候,某些大的家庭,会局部性的使几代人之间取名有辈分的联系。如现代作家许杰,本名许世杰。其中“世”字是他们亲兄弟共用的,他父亲辈共用的是“万”字,他的儿女共用的是“昌”字,祖父孙三辈的的共用字“万世昌”是有意义的一句话。

    《红楼梦》中贾府几代的同辈人取名的联系非常明显。第一代中,宁国公贾演,荣国公贾源,都是三点水旁的字。第二代贾代化、贾代善,共用“代”字。第三代贾敷、贾敬、贾赦、贾政、贾敏,右旁都是“斜文”。第四代贾珍、贾琏、贾琮、贾珠、贾环,都是玉旁字。第五代贾蓉、贾蔷,都是草头字。

    宋代学者朱熹的父亲叫朱松,“松”是木字旁,朱熹的熹,是火字部。朱熹的儿子名塾、堃、在,都是土字旁。他的孙子名钜、钧、鉴、铎、铨,都是金字旁。他的曾孙名渊、治、潜、济、澄都是水字旁。五代人的名字共用了火、木、土、金、水五行偏旁的字,用字并不生避。上下辈或同辈之间的联系区别十分明显,也是一种取名的艺术。

    明代人张自烈《正字通》中说,有个叫宋子友的,有五个儿子。他按长幼分别给起的名字各是:“義(读xin)、森、淼、(读miao;水大的样子)、焱(读yan;火花)、垚(读yao尧:高)”。他是这样做到有同有异的,可谓别出心裁。自他以后,人名中就新有喜欢用这几个字,以示新奇与众不同,商店名尤多有特用“鑫”字以希望招财进宝。除了“森”字外,其余四个是很生僻的字,“鑫”字也没有多金之类的意思。现在已淘汰停用这几个字,是完全正确的。

    有的亲兄弟名字中用数目表示排行。如明代率商船下西洋的郑和本姓马,叫三保,他就是老三。明代大富翁沈万三鼎鼎有名,号称江南第一家。朱元璋的军费,大量是向他要的。民间传说,朱元璋扩大南京城,资金远远不够。他主动承当了一半修建任务及费用,和政府的工程同时开始,他却早三天完成了。这惹得朱元璋不高兴,找借口把他杀了。他本名“富”,排行第三,民间习称沈万三。

    著名电影导演及电影剧作家成萌,曾因排行在五,而有成萌五的别名,隐去“五”字之后,“成萌”自成意思。既保留了原来的人口繁衍,树大而成萌的含意,也可另解为辛苦载树,供后人乘凉的更高一级的寓意。

    现在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人名讲究标示辈次排行已失去了基础,可以说已被历史淘汰。但近年来有些旧的习俗又有重起的苗头,有的人还迷恋这种方法为自己亲戚的儿女拟名,要他们接受,有因为不接受而引起冲突的。名字是属于个人的,应由各人的自愿,别人无权强加。不是一个家庭的有关亲戚的同辈子女,也实在没有把名字联系起来的必要。

    至于特殊情况经批准而可有两个孩子,或孪生孩子,如果取名要有某种联系,那就容易而无什么特殊性。也就是一般取名方法都可以使用,这就无须多说了。

    对于一胎多产的孪生孩子,这里介绍三例实际情况可供参考或欣赏。

    1988年5月23日,浙江省杭州市虞亚静家一胎共生四个女儿。他们为四朵金花起的名字是:单佳、单虹、单玮、单婷。

    1990年1月,江苏省无锡市27岁的女工王健一胎生下四男。市政协副主席庄申前来祝贺时,为四个孩子分别取名为:希、瑞、苗、蔚。并赋诗一首,将四条小龙的名字措在诗句内:“一花四果希世珍,国泰家祥瑞气盈。抚育精育苗竟秀,参天壮木蔚成林”。

    诗中说一胎上孩是“希世珍”,这完全有科学依据的。多胎妊娠在世界各民族中黑色人种最高,黄色人种最低。黄色人中,三百七十二万八千五百七十五位孕妇中只有一例属于可能。

    下编制名方法

    二十五、名含典故

    成语典故是汉语的一种特殊修辞。人名也用成语典故,这使得人名具有一种典雅凝重、深邃不俗的风格。自然,这种人名的含意也就不易懂得。

    林则徐(1785—1850),字少穆。《孙子兵法.军事》:“其疾如风,其徐如林。”是说军队的行动快速起来,如轻风瞬息即过;稳重坚持起来,像是树林,树稍有动荡,树根则岿然不动。把“徐如林”的“如”字换成仿效义的“则”,字序例过来,就成为“林则徐”,寓意是:我要仿效树林的稳重坚毅,不轻易随风摆动。字为“少穆”,也是静穆之意。林则徐在腐朽反动清代晚期,能经历许多艰难曲折,承受了沉重的一再打击,而兴办了禁烟和水利等许多大有益于国的事,他有一个“忍”字的心诀。忍,也就是韧,也与由“其徐如林”到“其疾如风”的始终是同一关系,体现了他的人生格言:壁立千刃,无欲则刚;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有一种说法是:他出生之日,新任福建巡抚徐嗣曾(按:这个名字是敬仰曾参的主题)路过,曾来祝贺,并说:“此子日后名位应在我之上。”因之父亲给儿子起了此名。“林则徐”是向徐嗣曾学习之意。又有一种说法。林则徐曾被过继给姓徐的亲戚,因之名“则徐”,但“则徐”并不能表示这个意思。而且此两说并没有什么材料作根据,也与“少穆”的字没有联系。名字由“其徐如林”而来,是笔者的分析。

    李思齐:明代将领。“思齐”是“见贤思齐”的略说,指向好人好事学习。是孔子的话。《论语.里仁》:“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焉。”

    蒋介石:《易经.豫卦》:“介于石,不终日,负吉。”据闻一多先生研究,“介”字是“价”字的通假,意思是忧愁。古代法律制度,犯有小错误的人,不足以五刑大罪判处时,就将手足捆绑了,让他在规定的日期内坐在一种嘉石上示众。每坐一天,还要罚一月的劳役。上引的话就是说,在嘉石上羞辱忧愁的时间不到一天,这是一种吉祥的的占卜结果。“介石”形成典故后的意思,就是品德要端正。所以蒋介石的字叫“中正”。苏轼《别子由》:“穷辞真吉人,介石乃机警。”就是反语说:不要说话就是吉祥人,受了惩罚才能学会机警。这个“介石”是原文字面之义。明代陆采《明珠记》:“义士施偷天之计,郎君秉介石之心。”这是用成语之义,言公正之心。

    藏克家:《易经.蒙卦》:“纳妇吉,子克家。”是说这一卦象说明娶妻吉利,儿子能治家。克:指治理。宋代人有梁克家,明代人有纪克家。

    颜佩韦:明代人,是《五人墓碑记》中所写五人之一。北周时有柳带韦,“带韦”与“佩韦”同意,典故见下条。

    朱佩弦:现代作家朱自清,字佩弦。《韩非子.观行》:“西门豹之性急,故佩韦以自缓。董安于之性缓,故佩弦以自警。”韦是皮绳,性韧。性急的人带在身上提示自己不要急躁。弦,是弓弦,挺直强硬;性子凉慢的人带上提示处事要快速,坚决果断。

    黄公望:元代名画家。“公望”是从“太公望”而缩略。周文王在渭水边访得姜子牙时,高兴地说:“吾太公望子久矣。”是说我父亲盼望你时间很长了。他本姓陆,父母早逝后,年已九十的黄姓老人收养了他,所以改名黄公望。

    黄裳:《易经.坤卦》:“六五黄裳,元吉。”《疏》言:“坤为臣道,五居君位,是臣之极贵者也。能以中和通于物理,居于臣职,故云黄裳。”所以“黄裳”用为君臣关系和谐的典故。宋代有三人名黄裳,当代学者也有名黄裳的。

    汪楚材:宋代人。用“楚材晋用”典故,比喻争相重用的人才。《左传.襄公二六年》:“如杞、梓、皮革,自楚往也。唯楚有材,晋实用之。”

    王利器:当代学者,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之语。“利器”也就是良材之义。

    狐偃:春秋时晋国大夫,晋文公之舅。重耳在外政治流亡十九年,终于返国执政,狐偃出了许多重要的谋略。“偃”是隐蔽之意。字子犯。“犯”与“偃”意思相反,这是用了《礼记.檀弓》的一句话意:“事亲有隐而无犯‘事君有犯而无隐,”“事师无隐无犯”。对待父母的小错误要隐藏,不要犯颜谏;对待国君的小错误不能包隐,而要犯颜强谏;对待老师的小错误,既不要遮掩,也不要小题大做地多谏。“偃”之名和“犯”之字,结合着说明了他奉行这些原则。

    王惟一(约987—?)北宋时医学家,特长针灸。创铸了立体铜人灸穴位模型。“惟一”也就是“唯一”,指精心专一。《尚书.大禹谟》:“人心唯危,道心唯微,唯精唯一,允执厥中。”这是舜向大禹禅让时说的叮宁话,意思是:人心要谨慎小心,治国的道理要细致周到,态度要精诚专一,才能达到目的。

    曹虚白:宋代画家。南唐有史虚白,为隐士。《庄子.人间世》:“虚室生白,吉祥止止。”是说“谦虚的心境可生出光明,福祥的事业止于凝静之心。”“虚白”与“谦受益”相近。

    刘旦宅:1931年生于浙江温州,当代著名人物画家。小名叫柏青。幼年父母双亡,五岁时常在地上画画玩耍,有好心人引他免费上小学,并为他改名为刘小粟,勉励他立志向名画家刘海粟学习。1941年,为他举办了《十龄童刘小粟画展》,所展70多幅古小说人物画象,如曹操、张飞、关公、宋江等,虽是仿香烟中的画片,但蕴有想象和童趣的天真,被有识之士誉为神童。后来他对《庄子.大宗师》的这句话深有感触:“且彼有骇形而无损心,有旦宅而无情死。”这句话是说:真知真情人有形体的变化,而没有心神的损伤,有躯体的变化而没有精神的死亡。其中“旦宅”是“怛咤”的通假字,指惊恐惋叹的形貌。他由此领悟到:作人要保持纯真的精神,画人要追求精神境界,画出逼真的灵魂。因此他改名为“旦宅”。

    张恨水:(1895—1967)现代小说家,《八十一梦》是他的代表作。原名张心远,“恨水”是笔名。长期以来,传有一种误说:因为他失恋于作家冰心而取此笔名,实在毫无根据。这笔名是从南唐后主李煜《乌夜啼》中的名句而感慨取意的。“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这是憾恨春光逝去,好景不长。早在他18岁时,他练习创作阶段,就拟下了“愁花恨水生”的笔名,后来再变为“恨水”作正式笔名。由于人们熟悉,他也就用为正式名字。

    对这个笔名,在张恨水生前已有种种捕风捉影的猜测。他在《我的创作和生活》一文中因而说到:“名字本来是一种记号,我也就听其自然。可是直到现在,许多人对我的笔名有种种猜测,尤其是根据《红楼梦》中女人是水做的一说,揣测的最多,其实满不是那回事。”

    程十发:1921年生于上海近郊的松江,当代著名画家。先攻山水画,后来兼学人物画。他的人物画与众大不相同的是,没有脸庞轮廓,鼻底颔下,点捺两笔,却十分传神而有趣。他用算术中的“减”来戏称他的这种画法。

    他家祖上三代都是行医为业。他小时家里请来画匠画壁画。一枝毛笔,一样普通的黄栀用酒浸泡成黄色颜料,用煤炭代替墨,挥洒之间,墙上出现了山和水,花和草。看得惊异赞叹不已的他,一下子喜爱上绘画,丢弃了祖代传的医业。那时他叫程潼。后来他考上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老师为他改名为“十发”,是“一程十发”这一古语的节缩。“程”是长度单位。《说文解字》:“十发为程,一程为分,十分为寸。”是说十根头发的粗细度之和的长度叫做“一程”,一程也就是一分。名字的取意自然是日积月累,一步一步向前稳进。

    熊十力(1932—1968),当代著名哲学家。“十力”是佛教说如来佛有十种特异的力量,引申为巨大的力量。沈约《内典序》:“六度之业既深,十力之功自远。”《净住子》:“谈其累功,十力为用。”

    他本名继智,原在南京支那内学院讲学。1922年时,北京大学的梁漱溟请他主讲唯识论。唯识论是印度佛教的一种哲学观点,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人的“八识”(耳、目、口、鼻、身、意、神识、灵性)的变化而成,实际就是唯心主义的意识产生物质的观点。熊继智不受课程内容的限制,往往结合自己深入的研究,批评唯识论的唯心主义非科学观点。北大校长蔡元培一向提倡学术民主,推扬争鸣,他很支持这种讨论的讲课,并为熊继智改更了“十力”的新名。

    马识途:1915年生于四川忠县,当代作家。原名马千木。经过“一二.九”运动及“七.七”事变,他深深认识到中国**是革命的唯一正确领导。他在南京找到了久欲接近的党组织,后来加入了党。他就改名为马识途。

    这个名字是对成语“老马识途”赋予新意的。典故出于《韩非子.说林上》:齐国春天去讨伐孤竹国,冬天打完仗回国,迷失了道路。管仲说“老马之智可用也。”于是放开老马在前面走,终于回到了正路。

    周信芳:(1895—1975)杰出的京剧艺术大师。屈原《离骚》:“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屈原说:我的性情确实是芳香的呀,你不了解也就算了吧。以“信芳”为名,既立志高雅,也仰慕先贤,所以他又又以“士楚”为字,指的就是屈原。周信芳是浙江慈溪人,所以“楚”不是言故乡。

    冯沅君(1900—1974),现代女作家,著名古典文学专家。本名淑兰,因为这个名字太俗,便据《楚辞.湘夫人》:“沅有莲兮澧有兰”一句改名为“沅君”。屈原诗中本是说沅江和澧江(湖南的两条主河沖有芳香的莲花和兰花。她的名字的“沅”就代指兰花,与屈原的“兰”同意,但新改的名字就典雅而含蓄。

    章乃器(1897—1977),近代爱国民主人士。1936年5月,与邹韬奋、李公朴、沙千里、史良、王造时等,发起成立“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要求国民党政府停止内战,释放政治犯,与红军议和。同年11月被逮捕。时称“七君子”。1945年发起成立中国民主革命建国会。建国后曾任粮食部部长,政务院政务委员、中央财经委会委员、中国民主建国会副主席、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副主席。他原名章埏,“埏”读shan(山),意为粘土。《老子》:“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是说把粘土作成陶器,必须中间是空的,才有容器东西的用处。取名的立意是:小材成大器。

    石羽:话剧表演艺术家,1914年生于天津。这个名字源于汉代名将李广射虎的故事。一次打猎,李广猛然看见草中一只伏虎。奋力一箭便中,但虎既不动,也不叫。上前一看,却是一块真有点像伏虎的巨石。那箭连头到尾都射进石头中了,李广也没想到自己射的箭竟有这么大的力量。又一连射了多次,再也射不进去了。原来人体中有一种能量很大而又高度凝聚的物质,化学上叫三磷三腺甙,平时处于储存状态。一旦遇到危险和紧急情况,由于身体机制的适应性变化,这种物体就在瞬息之间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做出平时不能有的迅猛动作。事过之后有意再作,却无论如何也重复不了,李广一箭入石正就是这种情况。唐代诗人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就写李广这件事:“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看来他不懂人体的奥妙,不相信箭可入石,因此把李广白天打猎改为夜间,又把入石想为恰好射到石缝中。石羽的“羽”也就是诗中的白羽,本是箭尾部的羽毛,作用是保持箭的平衡前进,语言中指代箭。他的姓巧用为故事的石。把“箭羽没入石”紧缩成“石没羽”,又谐音为“石末羽”,再别解成“石”字末尾是“羽”字,这就是说他的名字。

    石羽是因此故事而改名,原名叫石坚白。这里也有古代一个逻辑学的著名故事。战国时赵国有个善辨的人叫公孙龙,他以石为例提出了一个叫“离坚白”的论题。大意是:坚和白虽是石的特点和属性,但坚与白各是独立存在的,眼睛只能看到白,手只能摸到坚,即人所认识的是各种特性,而不是具体的物体的本身。这种理论夸大了事物的差异性,抹杀了事物间的统一性。只注意了分析,而否认概括。

    傅雷(1908—1966)著名的外国文学翻译家。他另名叫傅怒安。据他的好友楼适夷回忆:“怒安”的名字大概是早死的父亲给取的,用的是《孟子.梁惠王下》“文王一怒而安天下之民”的典故。而“怒”与“雷”音相近,意双相联成为“怒如震雷”之义。

    程门雪(1902—1972),现代著名医学家。江西婺源人。曾任上海中医学院院长。对《伤寒论》及温病学说颇有研究。他的名字是从成语“程门立雪”截化而成。宋代程颐是哲学家,年巳四十的杨时前来拜访请教,正碰上程颐打盹。杨时就恭立在旁等候。他醒来时才知道有人站在身旁,而门外院中积雪已深有一尺。谢应芳《杨龟山祠》:“卓彼文靖公,早立程门雪。”文靖公是杨时死后谥号,他曾隐居龟山,后人称为龟山先生。

    秦观(1049—1101),宋代作家,以词著名。他的字是少游。《列子.仲尼》:“务外游不如务内观,外游者求备于物,内观者取足于身。”意思是:人谋求身外的享受荣誉等,不如求自我内心反省。外求只能置办物品,内省却能使人格完善。取名之意:既要内观,也要外游。陆游字务观,是将秦观的名和字换过来,寓意与此相同。

    二十六、连姓成意

    一般的人名,多是名字的一个字或两字有较为明显的某个意思。就古人来说,或是把名和字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意思,姓氏的字难以也按它的词义组织在名字的意思中。如“陈毅“朱德”,毅就是毅力,德就是品德,表示本人的希望或志向。如果不作为人的姓名,“陈”和“毅”,“朱”和“德”,两个字都结合不起来,就是硬放在一块,也成不了什么意思。这就是连姓不成意。

    但是善于思索的人,巧意拟名,也可以连姓成意。这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仅仅成意,也可以说只是成为语法上的一种结构,有一定的意思。如《上海的早晨》的作者周而复,成为周尔复的意思,“周”就是一周、一圈、一个过程的意思。并没有什么思想性。又如“岳飞”,只是山岳飞的意思。另一种连姓成意后还兼某种深义,或某种情趣。比如明代有位御史(中央监察官),他曾进奏《复方孝儒友族家》一疏,建议把原来因方孝儒受牵连定罪的友朋、家族、家属都赦免不再受罚,说出了官吏和群众的心里话,很受人敬重。他姓田,名“生金”,田生金,就是土地生产出财富的意思,这却是很有哲理的思想。马克思《资本论》中就说:“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安徽省青阳县九华山有一副对联也是这个意思:“妙手生白玉,沃土出黄金。

    又如以“居易”为名的人不少,“居易”可以是生活容易,住房容易,处事容易之意。姓刘、赵、李等的人以此为名,难以连姓成义。大诗人白居易16岁时到京城长安,把自己写的诗请名诗人顾况看。顾况一看到他的名字,就盯着他说:“长安的米价正贵,你要白住在这里,并不容易呀!”接着就翻开本子看诗,第一首是:“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首诗还未看完,就赞叹说:“能写出这样的诗,要生活在长安,也是容易的。前面的话,只是开玩耍罢了。”正就是把“居易”说成居住容易、生活容易。如果连上姓另作别解,就成为:白住房也是容易的。“白”字就有了意思。这就是一种巧趣。实际上“居易”一词的意思本是安心于平易之境,不攀附富贵,不贪恋享受。这是从古书《礼记.中庸》中引来的:“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侥幸。”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字易安,“易安”就是把“居易”两字的意思倒过来说,也就是安于平易、简易、简约的意思。

    类似的人名例说如下:

    侯方域(1618—1655),明末清初作家。与方以智、冒襄、陈贞慧文才齐名,人称“四公子他曾被阮大铖陷为冤案。《桃花扇》剧就以此事为题材。姓与名连意,作一方之侯。

    游子远:北朝时前赵人。

    陈一章:清代画家。意思是提出一条建议。

    侯应爵:明代嘉靖年间官吏。侯,本身就是古代一种爵位,古代的五等爵位依次是:公、侯、伯、子、男。连姓成意:我这位侯应该受封了。

    王者宾:明代万历年间人,曾任兴济县知县,因厌倦官场奔走而弃职,归家凤翔。由于连姓成意,虚词“者”字就用得恰当。

    王者辅:明代陕西兴安县人。连姓成意:皇帝的辅佐。

    王钦若:宋代人,官至宰相。好谎言祥瑞,阿谀迎合皇帝。常与丁谓、陈彭年、刘承合谋,人们讥称为“五鬼”。名字的意思是:皇上尊敬你。实际上要说尊敬我,改换成由第三者说话的口气,用“若”字,实际仍是说自我。这也是玩弄聪明。

    安疆臣:明代万历年间贵州宣慰史。

    安国:明代武臣。字良臣。

    安民:宋人长安石匠。王安石新法失败后,酿出元祐党人一案,大搞扩大化冤案。并决定把蔡京书写的《元祐党碑》刻石立于州县,以资垂戒。指派安民刻制此碑。按常例,在碑尾要刻上刻工的姓名。安民认为这种反对新法,大搞冤狱,实于民不安,因而请求免刻自己的姓名。这件事当时使很多人深感惭愧。这位普通石工的姓名因此载入史册。

    闻捷:当代名诗人。

    丘陵:明代人,字志高,可知“陵“字本也是高之义。但“丘陵”又成为一个名词。

    陈桥驿:杭州大学教授,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研究专家。桥是重要的交通设施,驿是古代的驿站,即送信者换马,饮食的机构,也附归于交通方面。所以这是自负自信的主题,从这一点来说,这个名字又开拓出“驿”这一切题材(参见第三节“自信自负”的用舟车或有关事物比喻部分)。

    但这个名字更为独到之处是“陈桥驿”连姓成意,是个地方名称,即河南开封东北的陈桥镇在宋代时古名。而且这里发生了与宋代大有关系的事。赵匡胤本是五代时周国的将军,奉命抗拒契丹。他率兵到陈桥驿时,部下把龙袍加在他身上,拥他为帝。史称“陈桥兵变”,“陈桥黄袍加身”。连姓成意而是一个有名的地名,这在人名甚为罕见。

    洪汛涛:上海童话作家。

    沙汀:当代小说家。

    林继肯:东北财经大学教授。这是在林肯的名字中加入“继”字,表示敬仰林肯。林肯(1809—1865)是美国第十六任总统,他以解放农奴著名世界。这个名字巧在用了自己的姓林和林肯之名首字的相同。

    石成金:清代人,著有《传家宝》四集,用谚语格言等讲说处待物:人情事理。试比较明代人石金,不能连姓成意。

    牛得草:著名豫剧丑角演员。《唐知县审诰命》中扮演的那位七品芝麻官,使他获誉全国。他原名牛俊国,太严肃文雅,与他的丑角不谐调。当时开封有位常爱看他的戏的清贫老儒,他便去请求起艺名。那人叫李春芳,对他说:“姓侯的有叫侯得山的,猴子得了山可以攀登。姓于的有叫于得水的,鱼儿得了水可以畅游。姓朱的有叫朱得康,猪得糠膘肥体壮。你既姓牛,何不就叫牛得草呢?牛儿得草,负重远行,韧力无穷啊!”牛得草之名,连姓成意,又有一点诙谐幽默色彩,与他的丑角就有了联系。

    苗得雨:当代作家。

    苗再成:一般人名。

    田再润:普通人名,有自谓圣贤之意。三国时魏人李萧远《运命论》中说:“夫黄河清而圣人生,群龙见而圣人用。”

    浦江清:古典文学专家。

    卫民安:普通人名。

    楼望:后汉学者。意为有远见,即荀子《劝学》所言:“吾尝歧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之意。

    楼观:宋代人。取意同上。

    屈可伸:明代人。人生道路是曲折的,事情是复杂的,要有屈有伸,屈和伸是可以统一的。一般人的字是申述名的意思,他的字叫谦仲,却是申述姓的意思。因为在屈和伸的关系中,关键是屈,一般人难以做到。

    屈伸:明代人。取意同上。字引之,“引”即是伸。

    江有源:普通人名。兼寓他们家庭历史久远。

    江山大:普通人名。取意祖国江土辽阔。

    席上珍:明代人。

    席上锦:清代人。

    高层云:清代人。

    高兴:元代人。“兴”用为兴旺发达意,言高家将因他而兴盛。连姓成意,则是快乐意。

    万象春:明代人。

    万斛泉:明代人。

    成始终:明代人。

    方员:明代人,字懋规。“员”字通假“圆”字。姓、名、字三者之意,即《孟子.离娄上》:“不以规距,不成方圆”。

    成方圆:东方歌舞团女歌唱家。

    方法:明代人。方孝儒录取的进士。明成祖举兵得帝位登基时,他任职四川都司断事,不愿在贺表上签名,反而说:“这样一来,我就可以在地下见到老师(指因不肯替明成祖写登基诏书被杀的方孝儒)。”逮捕他时,他自己投江而死。

    方向:明代人。

    方千里:清代诗人。姓与名如果不连,是前程远大意。连姓成文,是面积千里见方意。

    史可法:宋代民族英雄。取意为借鉴历史。

    古道行:明代人。

    舜用禹:明代人。

    莫非仙:上海杂剧三团演员。非仙,即是凡人,用为谦意。用姓的“莫”再作双重否定,都是仙人。

    莫有财:某地高级厨师,中央电视台请他表演过技艺。与上例一样,连姓为没有财,取清贫义;不连姓为有财,取富裕义。前者是适应旧观念,后者适应新观念。

    莫我愚:清代人,长于诗和书法。不连姓是谦意,连姓成为不要认为我愚,不要愚弄我。

    敬新磨:后唐优人。“敬”字谐音“镜”而成意。言明于事理,有高见。优人也俗称伶人,宫庭中为皇帝即兴讲说、表演滑稽故事的演员。敬新磨的诙谐幽默寓谏于戏言,是很有名的。下面举几例。

    唐庄宗好打猎,一次在中牟县打猎,践踏了民田,县令挡住马请求停猎。皇帝哪能采纳?斥训一顿不算,还要杀头。敬新磨和几位伶人追上县官,把他捉回来,严厉斥责说:“你当县官,偏偏不知天子好打猎吗?为什么不把田地空着,等待皇上来打猎?”他还一本正经地建议把县官处以极刑。皇上被惹得高兴了,哈哈大笑起来。聪明的县官也就配合演这场喜剧,默不作声,终于免罪。

    有地方官向庄宗献上一只六目龟,敬新磨马上编成一首顺口溜:“不要闹,不要闹,听我龟儿口号,六只眼儿睡一觉,抵别人三觉。”古代最早时编造龙凤等虚假的动物,说是清平盛世才有的瑞兽。后来就演变成实际有而奇形怪状的动物。龟一般是黑色,叫乌龟。但长久在水中时背上会有绿色的水藻。把“绿颜”谐音说成“六眼”即“六目”。对于这种情况,皇帝与周围的人自然也知道是假,但为了凑“清平盛世”的自欺欺人,都像安徒生名著《皇帝是新衣》所写一样,都睁着眼睛说瞎话。敬新磨暗含的讽剌是:相信真是六目的人,真是连连睡觉的大糊涂虫。

    罗衣轻:辽代著名优人。《辽史.伶官传》就是记叙他善用诙谐委婉的讽谏使皇帝免了可能的错事。例如辽兴宗耶宗贞同大弟弟玩双陆时,常常把某座城或某处地方的赋税来赌输赢,已经把几个城都输偿给了,大臣们谁也不敢劝谏。有一次赌玩中间,罗衣轻指着赌盘感叹地说双陆,你再不要痴了。这样赌下支,连你都要输给人呢。”这个“你”当然实际上指皇帝本人也会因国亡而君灭。辽兴宗经此一点而感,从此不再做这种荒唐的事了。

    所云平:当代剧作家。1928年出生于山东掖县。作品有《东进序曲》、《黄桥决战》等。本名如义。所云平是笔名:我所写的平淡无奇。

    甘苦:曾任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类似的又如:甘泉、甘雨、甘泽。

    陈墨香:(1884—1943)京剧作家。作品有《钗头凤》、《孔雀东南飞》等。“陈”言时间久了。

    史记言:明代人。古代的史官有左史、右史两种,分工是左史记言,右史记事。比如《战国策》就是从记叙外交内政等大事的国史资料整理的。而《国语》则是记言的内容,如讨论经过、建议等。

    类似的人名如:安如山、蒲如山、容若玉、文从简、文行远、土为母。

    明代学者顾炎武《日知录》卷二十三“以姓取名”条对这种取名方法有所批评:

    “古人取名连姓为义者绝少,近代人名如陈王道、张四维、吕调阳、马负书之类。榜目一出,则此等姓名几居其半,不知始自何年。尝读《通鉴》,至五代后汉,有虢州伶人靖边庭,胡身之注曰:“靖,姓也。优伶之名与姓通,取一义,所以为谑也。”考之自唐以来,如黄幡绰、云朝霞、敬新磨、罗衣轻之辈,皆载之史书,益信其言有据也。嗟呼,以士大夫而效伶人这名,则自嘉靖以来然矣。”

    清代陆以湉《冷庐杂识》卷二:“名与姓通”条引述顾炎武上述之话后,补言:“余观士大夫命名,连姓挖空心思义。唐宋已然。如李无言、魏嗣万、程九万、王佐才,安如山、凌万顷之类。明初亦间有之,如凌云翰、成始终、夏时正、传汝舟、传汝楫之类。惟自嘉靖之后而始盛耳。”

    顾炎武说取名连姓成义古代绝少,从五代时后汉人靖边庭才见于史书,陆以湉指出唐末已有。明朝一代中,这种方法使用得越来越多,而且“几居其半”,士大夫也来仿效。我们倒看出这个方法是大受欢迎的。原因有二。首先是这种方法新颖有趣,名字的意思准确显明,好写好记。其次是绝少雷同。现在这种方法也是值得提倡的。

    其实远在唐宋以前已有这种方法了。例如孔子有个学生叫司马牛。司马本是双姓,但也可以趣解成“司、马牛”的意思,即主管牛马。又如战国时期的名家(古代的逻辑学)人物惠施,姓与名连起来就是恩赐之意。汉代研究《谷梁传》和《公羊传》很有名气的博士叫丁姓,这是个很奇特的名字,它的意思就是我姓丁。否则以“姓”为名是无所表义的。

    二十七、美称自称

    人名中直接、虚灵而又孤立的美称自己,就是这里说的“美称”。从广义来说,许多主题,如自信自负,公正清廉,勇武坚毅,家道昌盛等等,都是颂誉、希翼心情的表现,都应是属于美称的范围。但它们不是泛说美,而是说可以评为美好的某一具体内容,也没有直接使用表示美的字。也就是说这些人名包含的“美”或和“美”可以相通的意思不是直接表示的。有的人名,如王人美、王文美、王美文之类,其中使用了“美”字,但它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名中的“人”、“文”字发生关系,用语法说,“人美”、“文美”中,“美”是申述“人”或“文”的谓语,而在“美文”中,“美”又是修饰“文”的定语。这两种情况都不属于人名中的“美称”方法。

    “美称”方法是直接美称自己,指的是用特定的标志性的专字。这种专用字本身并没有“美丽”之类词义,只是由于语言习惯,它们用在人名中,潜在的包含着自我夸美自我敬重的意味,所以说它是虚而灵的。这种用字与名字的另一个字不发生语法关系,更不会同姓氏字连文成意,所以说它是孤立的。

    美称用字不多,可分三类。

    (一)“父“和“甫”

    “父”字的楷书看不出它的原本意思,《说文解字》根据篆字写法,认为是手中拿了一根棍杖的立意。但任何人可以拿棍打人,不仅父亲如此。研究生殖崇拜文化的专家提出了出人意料的妙解:根据甲骨文的写法,“父”字是人手中拿一把斧,而斧在远古文化中是男性的象征图记。而出现这种象征图记时恰是父系氏族代替母系氏族社会时期,也可以说它代表着男性的美和骄傲。后来,“斧”由表男性的符号发展为表父亲的“父”字,但在远古人名中“父”字还留存有表男性之美的符号性用法。如《左传.文公十一年》有宋公子充石,字皇父。“充”有盛大义,“石”“通”“硕”,义为大。《恒公二年》有宋孔嘉,字孔父。同“嘉”义相承。《恒公元年》有宋公子说,字好父。“说”通“悦”,义与“好”相承。《昭公七年》有宋孔孙考父,字正。“考”同“正”义相承。上举几个人名或字中的“父”都不参加主题的意思,好像是一种附加的标志,所标志的就是自我肯定的潜在的美称。

    这种用法的“父”,又如《左传.隐公元年》:“公及邾仪父盟于蔑。……‘仪父’,贵之也。”翻译过来就是:鲁隐公同邾仪父在蔑地会见。……称他为“仪父”,是尊敬他。注解说:“仪”是字。“父”犹“傅”也。男子之美称也。又如春秋时齐国有个逢丑父,是齐顷公座车的保卫人员。他与齐顷公换了位置,使国君免难,他自己则被俘。晋国人要杀他,他大喊:“自古以来,没有像我一样代替国君受死的人。”他的话感动了晋国人,便没有杀他。他的名字中的“父”字就是这种用法。又如周穆王时善于驾车的造父,神话中追日的夸父,“父”字都属于这种情况。

    “甫”是“父”的通假字。《礼记.曲礼下》:“临诸侯,畛于鬼神,曰‘有天王某甫。’”注解说:某某是天子字,甫是男子美称也。孔子字仲尼,被称为“尼父”或“尼甫”。旧时候,询问人的表字,常说“请问台甫”,也就是这种敬称。以下是含这两个字的一批人名。

    尹吉甫:周宣王的要臣。姓兮,尹是官名,“吉”是名,“甫”是美称,也作“兮伯吉父。”

    王吉甫:宋代大理评事。他依法审理案件,恶吏畏惧。汉代人有王吉。两个名字基本意思相同,不同的是有无美称的甫字。

    刘圻父:宋代人。“圻”读qi(奇),是大地,“父”字不能搭配成意思,是孤立的美称字。

    李林甫:(?-752)唐代大臣。因厚结惠妃和武三思女,官升礼部尚书,封晋国公。在位十九年,权势盛,政迹劣。为人表面友好,暗下毒手,人称“口蜜腹剑”。

    刘原父(1019—1068)宋代人,名敞,“原父”是字。“原”与“敞”字义相同。

    刘贡父(1022—1088)刘敞之弟,名放ban,贡父是字。他的著作集名《公非集》,刘敞的著作集名《公是集》。“放”字义是发给,同“贡”相承。

    洪驹父:宋代人,名刍,驹父是字。

    宋淳甫:元代画家。

    嵇文甫:当代学者。

    苏盛甫:石油大学教授,我国地球物勘探的开创人。《光明日报》1990年7月2日《闪光的红烛一记石油大学苏盛甫》一文,记叙了他感人的事迹。

    由于“父”字的父亲义的妨碍,越到后来越少用在名中,现代人名完全不见它了。而“甫”字还出现了“杜甫”的名字(字是子美)

    (二)广彦”和“毓”

    虽说有“美士日彦”的解释,也有“彦士”、“彦杰”、“邦彦”等词,但毕竟数量很少。“彦”字广泛的使用在人名中是作为美称的标志的字。如刘勰字彦和,“勰”与“和”同义,“彦”字是虚义的标志,“彦和”不是“美和”的意思。“彦贵”、“彦清”、“明彦”、“博彦”之类人名中都是如此。

    自然,有的名字中的彦字用的是美士的实义。如“家彦”言家中杰出人才,“彦杰”、“俊彦”、“彦秀”,彦字同另一个字是同义联合。试比较,“彦文”可以是“美文”之意,但“彦武”似乎不应是“美武”之意。

    女名中也有用彦字作美称字,如“彦芳”、“彦妮”。不知这种用法的人,会把这一类名字变写成“燕芳”、“燕妮”之类。

    “毓”读yu,是“育”的异体字,生育之义。明清两代,开始用为人名中美称专字。如清人郭毓圻、孔毓圻,是以大地为名,没有“养地”、“育地”之类事理,所以用为孤立的美称。清代人孔毓,字东美;曹毓英字子瑜;罗毓珉字奇珍,都是以珍玉为题材的。不存在人可以产出玉石的事理。“毓”字都不是实意。至于明代人王毓字用贤,清代人王毓贤,清代人毓功字惟叙,“毓”字可是动词养育人。

    “毓”字是新起的一个专用性美的称字,因为时不长,而且先曾受到民主革命对旧文化的冲击,后又曾受到“四人帮”等对传统文化的一概抹杀的影响,“毓”字美称用法显然受到抑制,近几十年来新增人口的名字,用“毓”字的绝少。这也同它不是常用字,笔画较多,历史上名人几乎少有用“毓”字的这三点因素有关。一般说来,较为多见的是“毓秀”、“毓英”、“毓华”三个人名,而且男女共用。

    《新华字典》说“毓”:同“育”,多用于人名。《现代汉语》汉语相同。多用于人名,就是指的虚义性的美称用法。

    (三)“君”和“卿”

    “君”和“卿”本是对人的敬称和亲切之称。在人名中可用为表示自我尊重的感情意味,即虚化为也是美称自己的标志学。

    又如:慧君、凤君、仙君、福君、宝君,这些名字的意思实际只在第一个字。如果把“慧君”理解为贤惠的君子,终是勉强,一则“君子”不能说成“君”,二则“凤君”、“仙君”之类不能说成凤君子,仙君子之类。

    “卿”字多用在古人的字中,今人名中也还不在少数,绝大数用在第二个字。最明显的标志用法如宋代人许月卿字太空,唐代人王霞卿,后汉人谢曼卿,宋代人郭磊卿字子奇,宋代人郭道卿、郭游卿,宋代人张云卿。汉代“孔雀东南飞”叙事诗中的焦仲卿,也是如此。

    现在来说人名中自称的用字。

    人名是供别人称叫的,但却都是就自我情况立意制作的,等于简短内容的自我介绍,因此可以(或者说并不排斥)有自称的因素。(单名只能用于表达主题,自然不会用为自称),还可用一个表自称,这显示了汉语人名的表意容量大而富灵活性,自然这又是基于汉语单音节词汇的丰富和凝炼,汉语语法的简明和灵活。

    (四)第一人称的“我”、“予”、“吾”

    自我介绍,主语就是第一人称,但在人名中限于古汉语早期的又是“通语”(全国通行)的“我”、“予”“吾”三者。时代后而又属于方言俗语的“俺”、“咱”。时代也早的“余”因为既通假“馀”,又是姓氏字,都没有这种用法。

    孔子有个学生叫宰予,字子我。可见这种用法源头是很早的。今人之名如:成仿吾、向警予、叶浅予、欧阳予倩。后魏人有程吾贵,清代人有张吾瑾。

    名中用第一人称字的较少,用第二人称的要多得多。

    (五)第二人称的“子”、“君”

    人名是自我介绍,为什么又会用第二人称词呢?这是因为当对别人说自己时用第一人称,但在真正的自言自语,而且带有自我警戒语气时,往往换成仿佛另有一个严正、明理而关心自己的人在一旁劝导、激励自己应当如何,这时当然就用到第二从称词了。比如一个叫王君明的名字,父亲或他人给起名时,就等于说:“小王,你要明理呢”。可见用第二人称更有一种亲切感的风味。

    “子”、“君”都是对对方的敬称,不是代词。但有第二人称代词的作用,而且它们起源早,后来又衍化出真正第二人称代词“汝”、“尔”的使用,所以可以归为一类。

    “子”字用得最早,用为名字较少,而用为字却是带普遍性的。《左传.庄公五年》有邾子颜字夷父,“颜”的古义是通假为“岸”,即高而不平,与“夷”成反义。(赵氏孤儿故事中的屠岸贾在《汉书.古今人物表》中作屠颜贾,可证“颜”通假“岸”)。王子侨是传说的仙人。孔子的弟子子路,子若、子夏等,“字”都是字。

    后世也常见的这种人名如:子仪、子良、子奇、子英、子厚、子明。用为字的,如张衡字平子,扬雄字子云,赵云字子龙。

    “君”字在人名中使用时代较迟,汉代方士李少君之名似乎是针对李耳的“老君”而言。“君”之义为“主”。但汉代另一方术人物董仲君之名,意思就是中和、中立,“君”字义虚。东方朔之妻名细君,汉代蜀中名卜者严遵字君平,贾捐之字君房,路温舒字长君。都是美称的标志字。

    比如:王君廓、王君贤、王君操、王君玉、王君立、王君实,名字的意思各是:开阔、宝贵、有德操、似玉、自立、实际。“君”字不为意。

    (六)“尔”和“汝”

    “子”和“君”所包含的第二人称作用,后来完全落实为用第二人称代词“尔”和“汝”。如罗尔纲是太平天国史学家。包尔汉是我国维尔族著名学者,曾任新疆省人民政府主席等职。高尔泰是四川大学教授,美学专家。刘尔圻是清末甘肃著名学者。清代人又有张尔歧字稷若,张尔素字贲园,明代人有张尔葆字葆生。

    用“汝”字的,如清代中日甲午海战失败的海军提督丁汝昌。明代人田汝成、丁汝谦、丁汝。又如当代红楼梦研究专家周汝昌。

    二十八、离合字形

    汉字是方块形,有单体字与合体字的分别。一个部件组成的叫单体字,几个部件联合组成的叫合体字。学习、解说、记认合体字时,往往把合在一起的部件再分开来。如一个人自我

    介绍他姓“zhang”,听的人不明白是姓“张”,还是姓“章”,就会问:是哪个zhang?对方再回答说:“立早章”,或者“弓长张”。用“弓长”来说“张”,这是“合”,把“张”说成“弓长”,这是“离”。这种字形离合往往有某种意想不到的奇巧,谜语、谚语、诙谐语中常常用到。从元代杂剧知道,那时妓女的多才多艺中,善说离合字就是她们高贵身价的原因之一,她们自己或鸨母总要向客人夸奖。例如《救风尘》一折中:“俺孩儿拆白道字,顶真续麻,无所不晓,无般不会。”所谓“拆白道字”正就是离合文字。

    离合文字的具体例子如《西厢记》中郑恒造谣说张生中举后已与宰相女儿约婚。红娘就骂他:“我拆白道字,辨与你个清浑。君瑞是个肖字这壁着个立人,你是个木寸马户尸巾。”是说张生“俏”,而郑恒是个“村驴”。自然,人名中使用离合字形要文雅,而不能粗俗。

    先举述只在姓名中离合字形的例子。

    伊尹:商代第一代国君商汤的相。

    陈东:宋代反对宦官专政的大学生的领袖。

    阮元:清代著名学者。

    王匡:后汉人。

    丘岳:宋代人,字山甫。又清代人字青谷。

    舒舍予:作家老舍本名舒庆春,因为出生的第二天就是“立春”节气的到来,取了个记生时又吉祥的名字。他在读师范时另取名“舍予”的名字的。他的儿子舒乙在《父亲最后的两天》中说:“‘舍予’是舍我的意思,他愿意以‘舍予’作为人生指南,把自己无私地奉献给这个多难的世界,愿它变得更美好一些,更合人意一些。”

    盛成:现代作家。

    方心芳:当代微生物学家。

    张长弓:现代作家。

    林森:曾任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主席。

    许午言:本名许泪痕。多年做报馆主笔,每天下午须赶写文章,特起笔名为许午言。

    类似的普通人名如:何可、方芳、雷雨田、韦苇。这类名字的好处是字形组成的奇巧而明快。其中“许午言”又结合了个人的经历,“舒舍予”更含有思想意义。而“丘岳”、“林森”也是一个有意义的词语,也多了一点巧意。笔者曾有个学生叫宋林森,三个字中包含的木字数目也成趣意。

    如果仅是为了如此而带有某种不便,就应割爱而舍此法。清代《清稗类钞》记载:有个县举行考试,有个书童的姓名是:“沈尤”。考官问他为什么起这么个怪名字。他满有理由地回答:“上古有个伊尹,后来有个阮元,我沈尤的名字也是这样取的。”考官又问了:“你知道‘冘’字是什么意思吗?”考生张口不能回答。考官解释说:“尤者,淫淫之行也”。意思是:这个字是个不文明行为的意思,不宜作人名。其实“尤”读yin,是先进的意思。这是个古代也偶而只用一两次的极生僻的字,连一般文章中都应避用,更不宜用在人名中了。连考官都乱猜而把意思讲错了,可见不合宜。这就是为求离合而仿效得拙劣。也有“木林”或“林木”的离合字形人名。单看起来,也有巧意。然而在一般的横行书写时,如果“木”字之间的距离不合宜,过紧或过松,“木林”会误成“林木”,“林木”又会误成“木林”。人名的错误造成事情的张冠李戴,是要注意的。

    许多古人的名和字、号之间有字形离合关系。

    谢翰:宋代文学家,字皋羽。

    傅恕:明代学者,字如心。

    刘侗:明代诗人,字同人。

    舒位:清代诗人,字立人。

    许旭:清代诗人,字九曰。

    徐渭:明代画家,号“水田月道人”。

    杨甦:明代学者,号“更生子”。“甦”是“苏”的异体字,意思就是更生。

    现代人一般只有名,没有字,但在本名同改名、笔名之间也会利用文字离合关系。

    如香港著名武侠小说作家,《射雕英雄传》等的作者,金庸,这是笔名,本名是查良镛。将铺分折成金庸。

    台湾现代作家羊令野的笔名用于发表诗歌作品,本名黄仲琮则用于散文作品。“羊令野”是没有意义的,但取名者的本意是“羊令”合成“羚”字,“羚野”就可以指原野上羚羊的意思’令人联想到善良、灵巧、自由。他还有个笔名叫“予里”,就是“野”字的拆字。

    章太炎有个学生叫吴承仁,安徽歙县人。他先考中光绪年间的举人,后来又当了章太炎的学生。历任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校的教授。曰本侵略者占据北平、天津之后,他辞去职务,不愿为侵略者效力。他化名为“虞小白”,悄声匿迹住在一处叫小白楼的地方。“虞”字的上部,一般称为“虎字头”。用这个方法表示:我受到恶虎的威胁,而潜居小白楼之地。“虎”自然指曰寇。

    沈尹默(1883—1971)是著名书法家,陕西西安人。他本名君默。他在北京大学任教时,同事中有个名叫张君默的。有位朋友针对“君默”的名字,对沈先生开玩笑说“‘君’默不作声,何必再开口?”这是把“君默”中的“君”字视为“默”字的主语而言。“君”字下面的那个“口”不应张开。沈先生由此联系到当时“莫言国事”的社会和自己不善言辞,于是把“君”字中的“口”字取掉。从此他的名字就用了“沈尹默。”

    贾克:现代剧作家。笔名是十兄。自然是“克”字的分离。

    著名戏剧家曹禺,本姓万,名家宝。繁体的“萬”字的草字头,谐音为“曹”,再照用下部的“禺”,就成为笔名“曹禺”了。他对自己的笔名很满意,曾说:“这个名字很好,既上口好记,又不容易重复。”

    施今墨(1881—1969)曾被评为北京四大名医之一。他祖籍是浙江萧山,出生在贵州,原名叫“毓黔”,以纪念出生之地。辛亥革命后,他曾在陆军部工作。后来革命果实渐渐被旧派人物蛀蚀,他心感懊恼,离职行医。他医德高尚,以古代墨子兼爱为怀。他将原名中的“黔”字分成“黑”和“今”,又将“黑”换成“墨”,改名为“施今”,连姓成意:施行于今世的墨子。

    郑思肖(1241—1318),南宋诗人、画家。宋朝灭亡后他为表示对宋朝的忠节,改名:思肖,字所南,“肖”是“赵”(宋代皇帝的姓)字繁体字中的匡心部件。他画兰草都不画地面,人若问兰怎么无土?他就反问:土地被蕃人夺去了,你还不知道吗?他在苏州的隐居之室,外题“本穴世界”。将本字下部的“十”字形取出,置在“穴”字中,可凑成“大宋”二字。这是一种自为的很勉强的离合字形。

    张治中先生曾以“文白”为字,这件事人不知,还是**说出来的。1958年9月间,张治中随从**视察大江南北。车到南京,江苏省委书记江渭青等人到火车站迎接。刚刚坐定,**就笑着问江渭青:“你借文白先生的三千银元到底还了没有?”大家都觉得非常奇怪。原来抗日战争时张治中任湖南省省主席,江渭青还是一位青年。他给张治中写信说:我是**人,要抗日打游击,没有钱,请你资助。张治中认为他极有胆识,而且对自己非常信任,就给批领了三千元。张治中在一次谈话中说到此事,不料**就记下了,而且在在人临其境时一下子就再忆起来。**又给大家解释说:张治中青年时期当过警察,取了一个字叫“警魄”。后来警察不当了,这个字不用了,要另取一个字,就从“警”字中取“文”、“魄”字中取“白”,成为“文白”。

    “七等生”是台湾当代作家刘武雄的笔名。因他敬仰晋代的“竹林七贤”。他把“竹林”换说成“竹寺”,又将“竹寺”二字上下相合成为“等”字。所以“七等生”即“七竹寺生”。而“竹寺”与“竹林”相联系。因为寺庙建筑在山林中,所以“寺”也可称为“丛林”,而且南方的寺,有的就建在竹林中,有“竹林寺”的专名或形容。如此“七竹寺生”就是“竹林七贤的学生”之意。

    池斌:明代人,字士全。“斌”字是“彬”字的异体字,是文采的意思。成语“文质彬彬”就是既很有文采,又质地(指举止)雅素,两者都很充盛而配合得宜。“池斌”这个名字中“斌”字,却用它字面分解成“文”和“武”,再配合上“士全”为字,就是文武全才的意思。

    二十九、字形相近

    不同的个体如果在形式上一致或十分相似,就具有整齐、对称的特点。而整齐、对称是一种自然的美态。人名中选用字形相近,或重用同一个字,就有整齐、奇巧、出人意料的形式美,新颖感。就是说,这种方法特有的长处是显出文字的形式美,因此也就难以在意义上达到深刻或出新,这就是事物难以两全。但事物也不是绝对的,人的智慧、机敏、奇巧是无限的,也有用相近或重用的字组成人名而又颇具匠心,表意不凡的,这就是两全其美的上品。

    (一)用重字

    人名中一般说要避用重复字。若是单名,更不能姓和名用同一个字。双名用重字即叠音词,如“豆豆、红红、阳阳、明明、欢欢”之类,有小、巧、娇、亲的语感。同汉族人名源于高贵社会地位而普遍带有典雅庄重性不谐,因而只用于小名和女名。因此,用重字只剩下一种可能,即姓和双名的第二个字相同。单求这种形式上的相同,如果没有新奇的文意,那是十分容易的,任何人都可以做到,而为人所不齿。如果重用了姓氏字,而自成其意,这就难得了,犹如绝处逢生,唯我独到,这才是好作品。宋代游少游一名就是如此,笔者在自己学生或经历中发现了几例,分析如下:

    侯万侯:连上姓,意思是:我是万侯之上的侯;要作统领万侯的人。这恰是自信自负的主题。著名相声表演家侯宝林给自己住宅题名是“一户侯”,饶有兴味:侯岂有仅辖一户的?有,本人即是。我是一家之长,可曰统辖一户的小小侯位。在这所宅子里,我有绝对的自由,有自己的秘密。然而迈步“侯门”之外,却是会横遭灾祸的(据说“一户侯”题在“四人帮”时期)。这“一户侯”的幽默同“侯万侯”的尊大可以相映成趣,都是妙笔生华的。

    朱近朱:“文化大革命”时期,起名或改名为“向红”的人可不少。某君对此不屑,给自己小孩取此名。他有一番妙论:成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朱,大红色,是高贵的正色。《论语.阳货》中说:“恶紫之乱朱也。”即以邪好乱正色。近朱,就是接近正人君子。“朱门”又是大官的门。“近朱”就是多走领导的门路。可以升官。自然,立志如此的取名也未尝没有。

    高向高:谚语说“人向高处走,水向低处流。”名字由此生意。

    周梦周:用梦见周公义,仰敬前贤的主题。

    白而白:即“白又白”之意。

    石安石: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安”安是常见的人名,取字安稳坚固如石之意。

    白坚白:“坚白”是说石头有坚硬和白色两个特点。“离坚白”是战国的逻辑家公孙龙的著名诡辩论题。大意是:坚硬、白虽是石头的属性,但“坚”和“白”是独立存在的。这是夸大个别差异而否认事物共性的不妥说法。“坚白”也较多用于人名,但是不是使用公孙龙的原意,仅是说:我要做到坚毅而又纯洁。

    权明权:“明权”是明白变通的道理。“权”在此是动词变通,权变义,不是名词权力或权利义。古代把不能改变而必须始终坚持的理论原则称为“经”,把因时因地的变通考虑称为“权”。《公羊传.恒公十一年》:“经者何?权者反于经,然后有善者也。”《庄子》:“知道者必达于理,达于理者必明于权。”明权是一种重要的智能,也就是所谓的“识时务者为俊杰”。

    以上有关人名的意思都有程度不同的深刻、警僻、新颖、幽默之处。命名者对有关的姓的多义有充足的理解,又有较好的古文修养,才创作了上述的人名。可以设想,如果不知道“权”字有变通义,不知道古语“明权”之意,是不会拟出重字而又意新的这种人名的。

    (二)用形近字

    李庾庚:宋代人,曾任明州(今浙江鄞县)太守。精通地理学。庾,意为露天的粮仓,引申为积蓄义。并没有“庾庚”词,因而不见使用,取名者或许自己作为“积年”之义,即表长寿。

    李金全:唐代人。成语“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是在不能“玉全”的情况下求其次。“金全”犹“玉全”,是求最高价值。

    裴斐:明代人。斐,花纹。他的字是:成章,又,当代人,中央民族学院汉语系教授。

    秦泰:明代人。

    田甲:汉代人。

    曾会:宋代人。“会”字原来的繁体字是“會”,同“曾”字近似。字宗元。“会”就是聚会义。

    曾贯:元代人。字传。“贯”也就是传。

    李季:当代名诗人。

    王主玉:曾任《北京社会科学》的副主任。

    孔己已:鲁迅《孔己已》中的人物。

    吴昊:明代人,精通天文历法。

    《陔余丛考》中说,南朝宋考帝时有个小吏姓皇,名叫太子。皇帝嫌这个名字太狂妄,命令他改命“犬子”。“太”与“犬”就字形说,只是那一点位置不同,但“太子”同“犬子”的意思却相差十万八千里。

    清代李汝珍所写《镜花缘》第八十六回中,有这样的个故事。一个王姓人有八个儿子,请人给取名,还要求用字字形都要与所姓的王字相近似。另外再给各人起一个绰号。这八个名字是很难起的。不料有一日,有人给起全了如下的名字和绰号:

    老大叫王主,绰号“硬出头”。把那“主”字上的点,巧说成硬出头。

    老二叫王玉。玉字中的一点,比喻偷藏在腰里的酒壶,绰号就取为“偷酒壶。”

    老三叫王三。同“王”字相比,“三”字少中间的一竖,绰号为“没良心”。“心”由谐音“芯”字而来。

    老四名叫王丰。“丰”字中间的竖很长,比喻为铁枪,绰号就是“扛枪”。

    老五叫王五。“五”字中间用一笔是折笔,绰号便是“硬拐弯”。

    老六叫王壬。绰号叫“歪脑袋”。

    老七叫王毛,绰号是“弯尾巴”。

    老八叫王全。绰号是“不成人”。书中没有解释为什么有这个绰号。笔者的解释可供参考。是当王的人。“全”字由“人王”合成,强词夺理说成是当王的人。而仿“白马非马”的诡辩,即:是王,而不是人。

    形近的字容易混淆成误。一组形近字连在一起,一般很难组成词或词组。也就是说难以明白地表示一个意思。因此人名中不常见。但是,事有出奇制胜,起死回生,不经亲见难以想到的。上述人名正是如此。这些人名,主人有自己取名之意,未见介绍,别人就不能一眼看出。它们的巧,仅在于会有意把形近字用在人名中,既有大致整齐划一,不是相差太远的一面,即也属于整齐美;却也有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参差迷离,朦胧模糊的特点,这又是一种离奇美。比起正常美来,离奇美往往更为人注目而有诱惑力。这是对人的感观而言。

    不仅如此,这种人名或许会使人有“吃一堑,长一智”的意外好处。形近就会使粗心大意的人把那名字读错、写错,被人笑话,自我惭愧。也许由此可把两个相近似的字,从写法和意义上了解清楚,记得牢固。也许由此在认字写字方面长了一点知识,多了一个心眼,由此及彼,举一反三,许多字都认和写得细心而正确了。也许由写字认字的能力渗透而转移至学习、工作、生活的其他方面呢。

    下面一组人名的形近字,可以表达一个比较明显的意思。这类形近字有的也可说是离合字形。

    车轩轩”也是车的意思。

    淮准:“准”字是水准,指公正。

    高嵩:意为高高的嵩山。

    项顼:“顼”指上古帝王颛顼。

    唐庚:字子西,宋代人。“庚”是“长庚”的省说,指天上金星。“西”指西方。金星夜间出现在西方天空,清晨见于东方。

    吕宫:字长音,清代人。“宫”是五音宫、商、角、徵、羽中的宫。“吕”也是音乐术语,即十二律中的阴律的总称。“宫吕”是个词,即歌曲的声调。把这个词颠倒过来作为自己的名字。所以字叫长音。

    马驷驹:姓名中都有马字。

    吴虞(1871—1949)近代著名学者。曾留学日本,五四运动前后发表了许多有名的文章,批评封建礼教和封建文化。后任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教授。“虞”字中有一个“吴”字。这种情况同“离合字形”有相同之处。

    蔡葵: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主任。“葵”取向阳或自谦用意。

    此外,同偏旁的字特用在人名中,如上面所举马驷驹之类,在现代作家的笔名中更多见。如:艾芜、沙汀、芦荻、芦芒、洪深、崔嵬。也是这种利用形近字的特点,只是已经融化得不大泄漏形迹而已。

    三十、语音相谐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基础,语音又是语言表达时谋求修辞效果的一大途径。语音修辞最基本的方法是语音的相谐性联系,分为内部相谐和外部相谐两种情况。

    (一)名内相谐

    内部相谐就是姓名所用的两个或三个字之间有一种读音上的相近而谐和,具有一种联绵照应的音乐美,好听好记。这又有几种不同。

    双声。两个字的声母相同,叫双声。如高诰、杨益、冯云锋、花一华、计大济,刘及亮、唐弢、李陵、班彪。

    叠韵。两个字的韵母相同,叫叠韵。如张金星、张邦昌、韩即济、朱鹏程、李利、魏巍、田间、杜甫、苏武、高文彪。

    如果是双字名,双声或叠韵可以是姓和第三个字,也可以是双名的两字。上述举例兼有两种情况,不一一说明。

    两字音同或音近。例如:金必定、林麟、林有麟、李吕律、韦则维、齐而奇、姚路遥、傅福海、强启疆、周小舟、游大有。

    注意元音的差别。汉语音节的元音,有的张口大,声音亮,如a;有的开口较小,响亮度稍低,如o;有的响亮度更低,如uv;响亮度最低的是几乎不张口的〗。人名中字的元音响亮,名字就读起来上口有气势。比如“马大华”同“马一骥”相比,前者宏亮,后者低抑。曲啸、曲武、曲异三者相比,声音的高度是逐渐转低的。但低元音自有它的音色特点,就是蕴覆、含蓄、细腻。

    注意韵尾的差异。音节的韵尾有两组。一组是元音的;—组是辅音的n、ng。后一组的字,声道长,音域宽,共鸣强。如陈嘉庚(grng)、吴强(qiang)、柳永(yong)、李阳冰(bing)、李长安(an)、吴承恩(en)、李渊(yuan)、刘伯温(wen)。而前一组就相反,读起来显得短促、低抑。如:祁溪、祁午、李益、傅一微、辛替否。

    注意声调。声调就是字的发音高低情况,也就是一个字从开始张口发音到读完以后的高低升降、曲直长短情况。现代汉语的声调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种。阴平调高而平,如高、空、飞、机。阳平调由中音升到高音,如:来、回、航、行。上声调由半低音先降到低音,再升到半高音。如:果、敢、勇、猛。去声是由高音降到低音,如:胜、利、迈、进。简单概括起来,各自突出的特点是:阴平平稳、阳平升扬,上声曲折,去声下降。

    古代诗词读起来富有音乐美,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注意声调的变化配合。人名也值得吸收这个经验。以现代人名来说,可以把阴平、阳平归为一类,统称为平声,都是高亮而平缓的;把上声、去声归为一类统称为仄声,都是低抑有变的。名字用字平仄相间,就有抑扬的变化,读起来上口,听起来悦耳。如:高士其(平仄平)、廖君固(仄平仄)、臧克家(平仄平)、班固(平仄)、古华(仄平),这些名字就具有这特点。如果不从平仄两大类来考虑,只从四个声调的间错来考虑,同样也有这种效果。如**(阳阳阴)、张闻天(阴阳阴)、高鸣凯(阴阳上)、石必强(阳去阳)。可是,如果三个字都是同一声调,如“蔡法保”都是上声,就觉得读起来吃力,如“傅护稷”都是去声,也显得急促气短。

    本节所叙名内谐音的各种情况也并非绝对的。比如即令声调全同,也会因元音或韵尾等

    其他方面的某一优点而克服不足之处。总之,用字需要考虑读起来上口,如果听起来有某种拗口别扭,就需要从语音上分析,以求调整。

    (二)名外相谐

    名外相谐,也可以叫名外意义双关。也就是名中某个字或者意思不顺,或者意思很不明显,因为它暗含着名字以外同音或近音的另一个字的意思。比如歇后语“外甥打灯笼一照舅(旧)”,其中的“舅”就是表面意义,它所联系的同音的“旧”就是深层或双关的意义,“舅”好比名内用字,“旧”好比名外相谐而双关的字。名外相谐音的人名,本书其它部分实际已有许多例子,再举例于下。

    1947年国民党反动派暂时占据了延安,党中央及红军主力主动撤退而开始在陕北广大敌占区同敌人周旋,以消灭他们的有生力量。这期间**主席签发电报及命令时,使用的化名叫李德胜。这是个一般化的人名。“德胜”的意思是凭德取胜,或于德为长。只取这个名字而不取另外的名字,可能有必然的原因,就是它谐音而双关着“离得胜”一虽然现在离开了,但必定得胜而回来。“离”不是姓,它只能寄意于同音的姓“李”,由此又使得“得”字再曲折为“德”。

    著名学者梁漱溟取名的意义很不明显,常有人向别人询问而仍不知。汪东林《梁漱溟谈话录》中披露过有关情况。他原名叫“焕鼎”。“焕”就是焕然一新。“鼎”也就是新。字叫寿铭。名和字的意思应是:新生命年长月久。他中学毕业后,以京津同盟会会员身份作《民国报》的记者,所用的笔名是把作字的“寿铭”谐音为“寿民”或“痩民”。有一次,报社总编给他写了一把扇面,上款中题为“漱溟”二字,他以为别人也喜爱这个意思而十分高兴。从此便以“漱溟”为名,本名便鲜为人知了。但是,所介绍的梁先生这段话,并没有直接说明“漱溟”的含意是什么,只说明它是“寿铭”的谐音。

    笔者认为“漱溟”的“溟”是“海”的意思,即“北溟有鱼”中的溟字。“漱溟”是“漱流”的变说,即用海水漱口,比喻完全涤荡封建社会的污泥浊水,人为新人,社会为新社会,国为新国。这正是“焕鼎”、“寿铭”、“寿民”等的一贯之意。

    “漱溟”的含义还可以从典故的来源再作证明。晋代人孙楚对朋友王济说,他想到山水之地隐居。他想出了“枕石而卧,漱流而盥”两句话,其中“盥”字,指洗脸、漱口等。他自以为这两句话很有诗意而十分得意,又想把它缩说为“枕石漱流”而更有朦胧之美。不料他太激动了,意外地误说成“枕流漱石”。王济当然也知这是不达意的口误,故意反问:“流水可以枕吗?石头可以漱口吗?”未料到孙楚机敏过人。他明知自己把话说错了,但不承认,反而强词夺理地改口解释:“我枕流水而卧,是为了洗耳;我用石头漱口,是为了把牙磨得更快。”洗耳是个典故。尧曾要把天下禅让经高士许由,许由认为作官作帝王是肮脏的事,这句话把他的耳朵弄脏了,便俯身河中洗耳以示鄙夷。孙楚这样一改说,仍然表现了他要当隐士的思想,自圆其说。所以“漱石枕流”成为随机应变的著名的故事。“漱溟”就是洗耳的变说,指洗涤一切封建思想的污垢。

    由此也就知高饶反党集团的饶漱石之名也是由此典故而取的。

    著名电影导演谢添的名字是没有字面意思的,它的意思谐音在名外。他本名谢洪坤,是天地山川的题材,“洪坤”犹言大地。“洪坤”二字拼音写法第一个字母是“h”和“k”,“h”右边的竖与“k”左边的竖相合,就成为右倒转的“天”字,“谢天”恰同原来的“谢大地”意思相补充。

    但“谢天”太直太露,于是把它用谐音的方法隐曲为“添”。把这个思路标示出来,就是:谢洪坤谢天谢添。

    抗日战争时期群众喜爱唱的《大刀进行曲》的作者叫麦新。家长初给取名为孙培元,他在一家保险公司当练习生,自食其力时自己改为孙默心:要把这一点默记在心。后来他从事革命宣传,反动派要逮捕他,名字已列在黑名单上。他必须转移并改名。前几天看了记录片《今日的苏联》,那广阔丰收的麦田给他留下深刻印象。于是由“默心”而改为“麦新”。

    作家杨沫(《青春之歌》的作者),名字的意思是比喻一沫小浪而而自谦,但不易为人了解。她们姐妹俩共爱茉莉花,她取名为君茉,妹取名为君莉。后嫌“君茉”似不搭配,又改为“君默”。1942年他进入华北联大学习,革命工作又使她觉得“默”字太消极,又改为“沫”。

    邓颖超和周恩来在早年革命活动中,分别用过“逸豪”和“伍豪”的笔名。那时他们在天津成立了“觉悟社”,为安全考虑,编了五十个号码用抽签办法给各位同志定了一个号,各位同志以号数为核心再拟别名。邓颖超抽的是一号,周恩来抽的是五号,因此分别取了“逸豪”“伍豪”的化名。有篇小说叫《伍豪之剑》,就是反映周恩来同志当时这段生涯的。

    周立波,当代名作家。“立波”不成文意,本是英语“liberity”(自由)的大致的谐音。这仍是笔名,本名是周绍仪。

    周小舟,建国后任**的秘书,湖南省委第一书记,兼湖南省军区政治委员。早在抗曰战争前后,他就给**当秘书,**常以“小周”称他。他本来名叫周怀求,后来他由“小周”而谐音为“小舟”作名。1956年**视察湖南时,又风趣而亲切地说:“你已经不是小舟了,你成了承载几千万人的大船了。”

    华罗庚,著名数学家。父亲四十岁时才生下他这个命根子。按照迷信乡俗,把婴儿放在上下相合的箩筐中以保根。取名“罗庚”也是谐音这一乡俗。

    艾芜,当代名作家,四川省新繁县人。原名汤道耕,是读书明理的主题。他的笔名“艾芫”字面不成意思,实际谐音四川话“爱吾”。

    舒芜:当代作家、近代文学研究专家。1922年生于安徽桐城,本来的姓名是方管。十六岁时用“舒芜”的笔名发表文章,它与乡音中“虚无”相同。取名也许是自谦,我的文章不好,可以等于没有。

    严怪愚,著名记者,1911年生于湖南邵东县。他本名严正,却起了这么一个十分怪僻的笔名。怪名往往有着曲折隐蔽的原因。他的家乡产一种“鲶鱼”,它形状奇特丑怪,前部扁平,后部却侧扁。身长可达一米以上,眼极小。背鳍矮小,臀鳍长,与尾鳍相连。它是淡水鱼,也叫鲇鱼,其实肉味很鲜美。就因长相难看,邵东一带人便以“鲶鱼拐子”的话来骂人刁钻古怪。他在湖南大学经济系读书时,在报上发表杂文,用人民生活贫困来揭露社会丑恶。他把“鲶鱼拐”的骂人话谐音为“严怪愚”作为笔名,从此一直使用起来。

    万堤思(1915—1943),翻译家,原苏联著名诗人马雅可夫斯基的作品,最早就是他翻译成汉语而介绍给我国读者的。他本名姚思诠,是科举当官的主题。万思是笔名。“堤”,水清的意思。三个字不成意,原来是世界语(这是人们创造的一种国际辅助语。不学各种外国语,只学会世界语,就可以互相交谈)“复仇”一词的汉语音译。在三十年代的革命思潮中,人们所言“复仇”特指向剥削者,统治者复仇,即推翻他们。

    李林:原名李秀若。1916年出生于福建闽侯县。她素有爱国之志,1936年她在北平民国大学政治系读书时,英勇参加示威游行,抗议国民党政府逮捕救国会“七君子”。她自告奋勇,担当民国大学游行队伍的旗手。在此之前,他对一位好友说:“我这个李秀若的名字,与这个革命的时代,与我的个性太不相称了。你看改个什么名字好?”朋友建议说:“你敬佩列宁,就用列宁的中文译音一李林吧。”(当时有这种不统一的译法)她就这样改了。她在参加上上述游行示威后不久,参加了中国**。1940年她担任晋绥边区一专署秘书主任,在一次反扫荡战斗中,光荣牺牲。

    (三)古人字与号的同音异义变化

    名字表示的意义很有局限性的,而古人又想用名字这一符号较多地表达自己当时或后来转变了的意向,于是在正式的人名之外,又辅助有字,有号;或另取字或改变字、号。另取是同时使用两者,改变是停用前面的而只用后面所取的。另取或改变,往往是就前面已取的用字,换用同音的另一个不同义的字,因而就又是一个新的含意。也有改用近音字的,也有新换的意思与原来大同小异的。以下少举数例。

    李必恒:清代诗人,字北岳。名字之义是如北岳恒山一样坚固。《清名家诗钞》中他的小传中说:“商邱宋公为其疾,故更字曰百药,取唐贤命名意,且音同也。”因他多病,朋友仿唐代李百药的取名(已见前面《长寿康健》举例),也用同音的“百药”来改换“北岳”这个字。

    黎士宏,清代官员、学者。原字愧孙,是希望后代超过自己。后来大约所愿未能实现,又改字愧曾。曾指曾点,成了仰贤主题。

    蒋士诠,字必馀,清代文学家。本是科举升官主题。另字辛畲,主题未变,具体意思换成辛勤耕种。“畲”读沖,是开垦两年的地。

    赵翼,清代文学家,字云松,又作耕菘。前者是以松比喻高洁,后者主题未变,意思却改变成:种植蔬菜,即自食其力。“菘”读song,是蔬菜名。叶白色的的叫白菜,淡黄的叫黄芽菜。

    申涵光,清代人,字符孟,又字孚孟、又字和孟。都是敬仰孟子的主题。后来改字凫盟,是和海鸥作朋友的意思,这是晚年恬淡情怀的表示。

    钱观瀛,字子堂。瀛,就是传说的海外仙山瀛州,“登瀛”是慕仙主题。又字叫紫登,“紫”指紫微星,仍然是说登天成仙。

    黄侃,当代著名语言学家。号病禅,表面是用佛教主题,言爱佛教哲理而自谦未学好。实际却是谦虚说学术成就不高,好像一只病蝉不能长鸣而高鸣。

    当代一些学者、作家的真名和笔名之间也有同音换用而变更意思的。

    戈宝权:著名苏俄文学翻译家,笔名曾用“葆荃”(茂盛的香草)、“北泉”。

    钟敬文:现代作家、俗文学、民俗专家。笔名静闻。

    李希凡:当代文艺评论家,原名李希范。

    三十—、避难就易

    人名虽是个人的,但却是极有社会性的。一个人的名字,不仅他活着的时候,许多人呼唤记录,就是他死亡以后也还会因前事而被提到。名人更是如此。

    制名的基本约束就是求易避难。所谓易,是指:字易认、易写;音易发,意易解。即可以只求简单而不计其他,而在此基础上同样可以有思想性和艺术性。

    (一)古今人名简易用字举例

    古人有些名字确是简易的。以《中国人名大辞典》中方姓人名为例,方立、方亮、方庚、方文、方正化、方平、方百里、方可中、方廷玉、方召、方壬、方千里、方行、方岑、方山、方山子、方峻、方仕、方佑、方勉、方向、方勺、方舟、方叔……有许多是最常用字,而且不超过十画。又如:

    丁川:明代良吏,敢于直谏。

    丁乃一:清代同治朝任内阁尚书。

    丘一中:明代诗人。

    章生一:明代人,著名瓷器生产家。他生产的瓷器质地白,多有不规则而细碎美观的断裂花纹,人们特称“百级碎”。他的瓷厂称为“哥窑”,他弟弟章生二的瓷厂所产稍差,称为“弟窑”。

    (二)改难为易举例

    近代有许多著名人士当初所取之名较繁难,便另改为简易的名字。

    张友渔是著名法学家、新闻工作者、政治学家。他本名张象鼎,字友彝。鼎是古代传国宝器,彝是法度的意思。他这个名和字与他的职业爱好完全一致。用字恭庄、端敬,在过去来说是很典雅凝重的。当他接触到社会的实际,一方面感到封建社会的法则不值得坚守恭爱,也感到那两个字难认难写。经过多次地试改,最后笔名定为通俗简易的“友渔”,并成为他实际的名字。

    著名漫画家丰子恺(1898—1975)在师范学校读书时,语文老师喜爱他而给他起名:子顗。后来他换用成好写的“恺”字,而两具字意思是相通的,都是安乐之义。

    关肃霜:著名的京剧女表演家。他本名关鷫鸘,是起初学艺的老师给她起的。鷫鸘就是凤凰的别名。1953年,一次演出之后,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演员。周总理笑着对她说:“你的名字笔划太多了,没有群众观点,可不可以简化,把旁边的鸟字拿掉呢?”她说:“是啊,这个名字有的观众不认识,就干脆叫我‘关鸟鸟’,我是不想要那两个鸟边旁。”

    研究古代小说和戏剧有两种常用的词语工具书:《小说词语汇释》和《戏曲词语汇释》。它们的作者是陆澹安,名字之意是安于澹泊。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原名衍文,号澹貪。后来把第二个字改为同音同义和“庵”,再改为同音异义的“安”,以此笔名写作了几十年。他的名著还有《古剧备览》、《说部卮言》等。

    著名电影演员张平,本姓“仉”zhang。这是个古代也少有的姓,就是大圣人孟子母亲的姓。古书上说“孟母仉氏”。此姓的人原来都住在山东曲阜一带,张平正是曲阜人。他本叫仉家驹。他拍摄电影后,先把名字改为:平,继而把姓又改为近音的张,都是为了群众称说演员姓名的方便。

    又如丁西林(1893—1974)先生是非常著名的。他留学英国攻读物理,任过北京大学、中央大学物理学教授。又在科研之外从事翻译和戏剧创作,是著名剧作家。担任过文化部副部长、中华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副主席、中国人民对外文化协办副会长及其他一些职务。他本名丁燮林,他深感那个“燮”字生僻难写,与丁字和林字笔画少数不谐调,于是改为丁西林。

    当代作家王树槐改名为王书怀,王夷平改名为王以平。名字的意义风格都并不逊色。

    (三)人名难字的几种情况

    古代文化被少数人垄断,许多文化人又把文化行为故弄玄虚,以示高明,他们所取的名字有意趋难。为了避免重名,有人的也专门选用难字。各代的帝王为子孙取名,这种风尚尤为

    突出。

    人名中难字有古体字、生僻字、异体字、通假字等种种情况,举例略作说明。

    古体字

    简单来说,早已不使用的古代字叫古体字。如国学大师章太炎当年给女儿取名为“展”和“丽”,本是简易的,但他却用了汉代以前的写法“鞋”和“敌’。

    生僻字

    就是曾经有过这个字形特别的字,但古人也极少使用过,因为不用它完全可以。例如武则天的父亲武士鹱,读huo,又读涵,意思是量度。名字的的意思:标准的士。可见这个字不用,而用其他常用字完全可以。又如祖冲之的儿子叫祖暅之,修订了父亲所编制的《大明历》,又是世界上第一个求出球体的体积的人。中学生对祖冲之之名一下能记住,而对也是著名数学家的儿子的名字能记住的不多。甚至数学老师也要在讲稿或课本上给这个字注上首。

    汉无帝刘奭shi,这个生僻字是盛怒,或消散义。但这个名字中又是通假“艴”xi,意为大红色。唐代人有有柳奭,宋代人有孙奭,用这个难字为名的较多,这完全是一种怪癖。最早记载我国航海使用指南针的书,叫《萍州可谈》,作者是宋徽宗时的朱或。这个字读yu,意思是文采。曹操有个大谋士叫荀或,南朝梁代有柳或,元代有盛或。这两个也是生僻字。

    过去常见“永昶”的人名。“昶”读chang,意思是白天的时间长,但除了人名外,一般极少用,也是个生僻字。人名中完全可以用“昌”字代换。如“郭永昶”的名字就是郭家昌盛之意。

    还有个“赞”字,读zan,意思是美好,古代也多用于人名,如“国赞”就是国宝、国材、国良之义,完全可以避免使用。

    异体字

    同时存在而使用的一组(两个或更多)同音、同义而不同形的字叫异体字。一组异体字中,一般说有一个比较通用,认识的人多,而另外的则使用的人少,认识的人少。有的人完全知道这个差别,他在一般情况下使用是较为通行的写法。但给自己或别人取名却偏要用不通用的异体写法。这对平日不习用它的多数人来说,就造成困难。

    人名中常见的异体字如:坤一堃,哲一喆,俯一頫,野一埜,楠一栴,欢一驩,琴一一槩。各组中前面的一个习用,后面一个则不习用。

    现在我国文字政策是对异体字进行整理淘汰。即在一组异体字中选出那个较为通用的,继续使用,而其余不通用的一律不允许使用。这样,一组包含两个或更多的异体字中,全国人共同只学最好学、好用的那一个。因此现在人名中决不应再使用国家规定停用的异体字。至于哪已停用了,一般人可以不专门查询,你取名时只要用《新华字典》中的字头字,而不要用后面括号中的字,就完全会避免用异体字。

    通假字

    人名中的通假字只关系到对名字意义的理解。这里仅举两个例子说明,更多的具体例子已随文说明在相关的部分中了。

    “天赐”和“天锡”这两个名字意思完全一样,因为“锡”字应读为通假的“赐”字,而不能读或理解成金属的锡。“晋芳”这个名字可能是山西人的,这时“晋”即山西省,不是通假字。另有一种情况,“晋芳”就是“进芳”之意。这时“晋”是“进”的通假字。

    唐代一位诗人叫顾况。把“情况”的意思用作自己的名字,显然是不可能的。也就是说这个“况”字在名中不是用它的常义,而是通假“贶”字。贶,也读kutog(况),是赐与、赠助义。这是同音假借字。顾况,连姓成意:照顾而帮助。后汉有郭况、王莽时有卜者王况,后汉陈留太守也有个王况。唐代又有个王况。这些名字中的况字都是“贶”的通假。

    “迁”也通假为“仙”字。明代人邓芝迁,清代人邓芝迁,“芝迁”就是“仙芝”的意思,古人把“芝”说成仙境所生。

    (四)人名难字的几个故事

    名字中选用难字总不外乎两个原因,一是显耀自己多有学问,二是避免与别人名字雷同。从道理上说这两个目的也都合理,但是使用难字这一方法则是下策。比如作菜,用名贵材料作得可口固然是高手,但若用普通材料作得一样或更为可口,前种厨师对后一种来说,就是小巫见大大巫了。况且,用名贵材料做而方法不对,也有难吃不堪入口的,也有让人们不敢吃或不会吃,无从知晓是否好吃的。难字,也或可说是名贵材料,不是人名的最佳而首选用字。在过去,它或许投合一些人的喜好,在今日却完全没有使用的必要。我们提倡用通俗平易的字或词创作雅淡而新颖,或兼有深意的人名,这完全是可能的,本书介绍和分析评赏的这种人名已不少,各人如果仔细留意,所接触的人名,也会有所发现而敬佩。

    再说避免雷同,这不应是绝对和要标新立异。不需要刻意冥思苦想,让自己的名字从古到今,以至将来都没有同名的。只要相对的,在自己工作、生活的范围内不雷同,或少有相同的,也就可以了。

    用难字的人名有种种不便,甚或有坏处。下面是这种人名的几则故事可引以为鉴。故事一:

    据说清代有个人姓锡,给自己起了个谁也不曾用过的名字:“荼壸”。“荼”读吐,是茅草所开的白花,成语“如火如荼”中就是这个字,但是他的名中却通假路途的“途”字。“壸”读kdn”,是古代宫中的巷道,与“途”意思相近。这自然是自信自负的好主题。可惜用了难字,人们都把他叫“锡茶壶”。

    故事二:

    讽刺小说《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的作者,是晚清著名的谴责小说家,叫吴沃尧,字茧人(1866—1910)。他的名和字虽都是常用字,却很难看出是什么意思。意思不明白就不易记准确而被人错写。有一位女士为他画扇面就把他的字误写成“茧仁”。他很生气,说“这不是把我说成中药僵蚕了吗?”于是另改名为“趼人”。“趼”读jirn,是手和脚上摩擦而成的厚皮。但“趼人”的意思仍不明显。《庄子.天道》中有句话:“吾固不辞远道而来愿见,百舍重趼而不敢息。”由此可知道,“趼人”就是辛苦劳作的人。“趼”也通假作“茧”,可知“茧人”也是这个意思。再来反馈“沃尧”的意思。

    “沃”是灌溉而土地肥沃。“尧”是高山。名字的意思:要把高山经营为良田。意思挺不错,但“趼人”并不通俗易懂,仍有人误写成“研人”或“妍人”。他又很扫兴,又写了一首打油诗正名,并且讥讽错写他的大名的人。诗中说:“姓氏以来自有真,不曾顽石证前生。古端经手无多日,底事频呼作研人?”是说:一个人的名字有自己原来的真实故事,不应错写。我的前一辈也并非是一块顽石,谁也不能证明我是顽石变成人的。我现在虽也有一块古老的端研,但使用的时间并不长,为什么常有人把我叫做“研人”呢?诗中又说:“偷向妆台揽镜照,阿侬原不是妍人。”把我说成美丽的人,我也高兴,但我到妻子梳妆如前偷着用镜子自照,我实在不是个“妍人”呀!

    他只责怪别人,却一点不怪自己取名和字都是费心心机要人看不懂。连他的号“我佛山人”也是很别扭的。人们易读成“我佛:山人”而他的意思却是“我.佛山人”:我是(广东省南海县)佛山(镇)人。

    故事三:

    马芮,是著名演员,在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中饰猪八戒时,改名为马德华。这也有他深切的感受。名字中的“芮”字是小草的意思,在人名中是自谦主题,这也并非生僻,但现在一般青年人多不知晓。以前有一次他去看病,挂号的把他叫“马内”,化验的叫“马苗”,药房的又叫“马丙”,打针的甚至叫“马肉”,弄得他真是哭笑不得。拍摄《西游记》,为了广大观众不错念他的名字,便痛痛快快改了名字。

    故事四:

    徐珂《清稗类钞》第五册中说,清朝康熙年间,陕西蒲城县有个叫王鲸(字孝斋),被选为县官。宣布任命时,吏部唱名的人把“鲸”读成“梁”音。这位被选的县官,

    因为他自己平时按字的右半边把自己的大名错读为“京”音。他便以为另有王梁其人,不是叫自己,三次点名都不敢答应。到点名者说明是蒲城王梁时,他才出队解释:“我的名字读如‘京’,你称呼‘梁’,所以我不敢答应。”点名者训斥说:“你是个进士,连自己名字都不认识。‘鲸’为系冠绳,古谓之‘帻梁’,故字书上有‘梁’音,汝乃以偏旁读之!”綜字是很少用的生僻字,取名者自己一直都把音读错了,这次几乎连自己的官职前程都丢了。

    故事五:

    后汉时董卓部下两位将官,一个叫李傕,一个叫郭汜。《三国演义》中多次写到二人,多数人不知他们的名字该怎样念。“傕”读jue。连《辞源》中都只说它是“人名”字,《辞海》说它“用于人名”,都没有注出它的意思,实在是生僻字。“汜”字读si。“范”字的下部就是它,是“泛”的异体字。不少人把“傕”错读成“确”或“催”,把“氾”错读成“杞”或“纪”等等。所以有俗谚说:“《三国》读到死,认不得李催和郭汜。”

    三十二、使用助词

    助词是汉语中一个奇特的词类。它没有实际意义,只占一个位置,增加一个音响与间隔符号,却又使用得灵活。比如说“正月里来是新春”,“吃了个饱”,其中的“来”和“个”就是现代汉语的助词。汉族人的名字顶多只有两个字,表达意义已经很困难了,再让其中一个字是无义助词,表意更会困难。但是,汉语是高度艺术性的语言,两个字的人名仍可以有一个无义的助词,而完成主题的表达。使用助词,是汉语人名的一种艺术性。

    人名中的助词,都是古汉语助词。常见的有:“之”、“其”“以”“斯”等。

    (一)“之”

    “之”字多垫助在第二个字上。如“祖冲之冲”是谦和的意思,这两个字的名字与“林冲”一个字的的名字,意思是一样的。又如书法家王羲之,“羲”是传说中上古帝王伏羲的简称。“王羲”也就是自比三皇中的伏羲。伏羲等三皇五帝是原始共产社会,古人以为那个时代的人都是自由幸福、安乐无比的。王羲之字“逸少”,就是愿少得安逸。名和字的主题就是做一个放逸旷达的人。“之”字不参加意思。

    王羲之的儿子有个叫王玄之。有个叫王凝之。有个叫王徽之,字子猷。“徽”是美善义,“猷”是谋略义,合成善谋高见之意。有个叫王操之,有个叫王献之,字子敬。因敬而或献,献表示着敬。王献子的儿子叫王静之。祖孙三代都是用这种缀“之”字的起名方法。

    又如氾胜之,西汉末期的农学家,在关中平原推广小麦。他对当时北方农业生产的经验和理论,作了总结性论述,著成《氾胜之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农书。当代著名作曲家、剧作家贺敬之,也是一个例子。

    “之”字助在第一个字上的,如介之推。晋国重耳政治流亡时,他也是全心全力排扰解难的。重耳当了国君,大封功臣,忘了介之推,他和母亲便隐居到山中。重耳发现自己的错误,呼喊介子推,请他受赏,他拒不出山。重便放火烧了山,以为他会出来,他抱着一棵树,被烧死也未出来。据说那是冬至后的第105日,晋文公便命令每年这三天全国不准燃火,只能吃准备好的熟食,这就是寒食节的来历。

    又如清代学者、洋务派重要人物张之洞。“洞”是明达的意思。他的弟弟叫张之万。明代学者有丁之鸿,字渐斋。从《易经.渐卦》立意,与陆羽,字鸿举,立意相同。宋代有孙之翰、卢之翰,元代有张之翰。“翰”是鸟羽。这个名字与陆羽实际是同一意思。

    又如晋代有王彪之。南齐有王彪。唐诗《登鹳雀楼》:“白云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它的作者是王之涣。宋代有位太学博士叫王涣之。唐代诗人杜牧,字牧之。扬武之是著名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杨振宁之父。

    由上述许多例子可以看出,带“之”字的双名在表意上与没有“之”字的同一实体字的单名是完全一样的。之字在前或在后,也只有形式的差别而无意思的不同。带之字时,表义实体字主要是动词或形容词;如果用名词,之字就要放在末位。

    嵌“之”字人名,再如:

    王逡之,字宣约,南齐人。王裕之,南朝宋人。晋代有王坦之(清代王坦为古琴专家)。徐立之,字植夫,宋代人。徐得之,宋代学者。徐凯之,宋代画家。王泰之,元代人。石牧之,宋代人,任天台县令,与任鄞县令的王发石,任仙居县令的陈襄,有“江东三贤宰”的美誉。林冲之,字和叔,宋代人。“冲”与“和”近义。以徐姓人的名为例,北齐有徐之才,明代有徐之瑛,清代有徐之凯、徐之铭、徐之麟。宋代徐立之,字植夫。“立之”与“植夫”或“立人”同意。以朱姓为例,宋代有朱之纯,明代有朱之冯。又有朱之瑜,字鲁,号舜水,是明末著名学者,又是抗击清兵的领袖。他抗清失败后,赴日本乞师求援,留居日本,受到朝野人士的敬爱。他对日本学术也有研究弘扬,为发展中日友谊做出了贡献。朱之蕃,明代书画家,出使朝鲜,他的书画很受喜爱。清代人有朱之谊、朱之弼等名人。

    复姓的人名,附缀“之”字习惯在末字,全名成为四个字,如司马休之,后魏人;司马尚之,晋代人;司马顺之,后魏人。司马楚之,后魏人。

    唐代有个叫古之奇的人,写了一篇《县令箴》,很为人称赞。“政不欲猛,刑不欲宽;宽则人慢,猛则人残。小恶无为,涓流成池。片言可用,毫末将拱;勿轻小道,大车可覆。不恕而明,不如不明;不通而清,不如不清。”把它翻译过来就是:政令不要猛急,刑罚不要宽松。宽松了就使人怠慢,猛急了就使人残喘。再小的坏事也不要做,因为涓涓细流也可以汇成池塘。半句善言也要采用,就象小小枝条也可以长得粗壮,不要轻忽小路坎坷,它能使大车颠覆。人清明而没有应当的宽恕,还不如不明;水靖明而不能内外相流通,还不如不清。这当然是大体上相对而言,也适合于许多复杂性的工作。

    (二) “以”

    “能以完成”“可以克服”,就是“能完成”,“能克服”的意思。其中的“以”字是无义的助词。助词“以”要用在两个成分之间,因此人名中只垫在双名的第一个字上。

    方以智(1611—1671),明清之际的思想家、科学家。名字的意思是,我老方是智慧者。他后来出家当了和尚,改名大智,别号弘智。都强调智的重要。他是名实相副的。他对天文、地理、历史、物理、医药、语言、文学都有车水马龙深入的研究。他特别强调“质测”,即实验科学的知识。

    茅以升,1896年生于江苏镇江,著名桥梁专家。姓名连文成意:我是轻微的茅草,也要飞扬。也就是鸡毛可以上天之意。我国活字版印刷术的发明者是毕昇。单名的“昇”和双名的“以昇”同一意思。又如宋代有王以宁、王以永,明代有江以东,有蒋以忠和蒋以化亲兄弟。

    (三)“其”

    “其”字作助词,例如在“尤其”中。人名中“其”字用在第一个字,第二个字很有规律性的多是形容词。如清代人有吴其泰,著有《一蒂十七宝斋》文集、《地理篡要》。有吴其彦,字美存,官至兵部侍郎。他的弟弟叫吴其濬(“浚”的异体字),字瀹斋。“浚”和“瀹”都是疏通之义。官至山西巡抚。又是植物学家,名著有《植物名实考》。又有汤其仁,字长人。又有林其茂,字培要。又如明代书法家董其昌。“其”字后面也有少数用名词的。徐其相、清代诗人。吴其位,字素君,著《学官备考》。

    近代人名如:

    陈其尤:(1892—1970),同盟会员,曾任陈炯明粵军总司令部机要秘书,蒋介石私人驻香港代表。曾任中国致公党主席。建国后曾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

    陈其美(1878—1916),字英士。在日本参加同盟会。武昌起义后,联络上海商团,参与武装起义。上海光复后任沪军都督。参加讨伐袁世凯的战争,后被袁世凯暗杀。

    陈其通:现代作家。1916年生于四川巴中。担任过游击队长、团长、县委书记、省委委员。在繁忙艰苦的革命工作之余开始学文化,学创作。二万五千里长征中任宣传队长。著名的戏曲《小放牛》、话剧《万水千山》是他的重要作品。

    冯其庸:当代《红楼梦》专家。

    何其芳(1912—1977),当代著名诗人,文艺批评家。原名何永芳。他是四川万县人,在金县中学生统考时,作文《我们为什么要读书》获得第一名,并在杂志上发表。语文老师器重这位高才生,把“永芳”改为“其芳”。按照古汉语,“何其芳”就是感叹:多么芬芳。“其”仍然是无义的助词。《诗经.小雅.庭燎》夜如何其?夜末央。”是问“夜到了什么时候?夜未尽”。

    由于“何其”可以表感叹,所以如此拟名的何姓人就较多。如清代学者何其僙、何其伟兄弟。画家何其仁。

    曾仁外交部长的钱其琛也是这种拟名。

    (四)“斯”

    一般话中用助词“斯”,如说某人很斯文,就是说很文雅。又有“亿万斯年”的成语,就是亿万年之意。清代有个作家叫万泰,他的八儿子的名字中都垫有“斯”字,它们分别是:斯年、斯程、斯祯、斯昌、斯选、斯大、斯备、斯同。他们都是黄遵宪的有名学生。明代人“狄斯彬”是一位正直的御史。“斯彬”的意思是与“斯文”相同,从“文质彬彬”而来。

    用“斯”字的人名较少。

    (五)“曰”

    “曰”字作助词在《诗经》、《尚书》中多见,以后就极少用了,但人名中有时可以见到。这种风气是清代人兴起来的,如:李曰涤、汪曰桢、蒋曰纶、蒋曰豫、郑曰奎、郑曰敬。知道这种助词“曰”字,就不会粗心误读成“曰”字。

    (六) “聿”

    “聿”字的情况与“曰”字类似。人名如朱聿键为朱元璋八世孙。“聿”字是这一辈兄弟的辈分标帜字。袁聿修,隋代人。近代人有国民党名将杜聿明。

    (七) “然”、“如”、“哉”、“若”、“也”

    人名常常用形容词表述性格、品德,也就用到形容词词尾“然”、“如”,用到感叹词“哉”。词尾和感叹词都是虚词,没有实际含意。与前述的用助词大致相同。不同的是只能用在第二个字上。

    用“然”字的,如南朝梁有位善画蝴蝶的画家叫湛然。唐代诗人有孟浩然,明代有安然、徐焕然、康伟然。当代如西北师范大学有洪毅然教授。

    人的字中用“然”字时代更早。如东汉时岑彭,字君然。三国时给诸葛亮当主薄的名臣杨戏,字文然。三国魏人韩宜,字景然;赵俨,字伯然;焦先,字孝然。但都不是用在形容词之后,不是形容词词尾,而如同一般的纯粹无义的助词。

    “如”字是形容词词尾,一般人觉得不容易理解,其实有几个词是人们很熟悉的。如:“镇定自如”,就是说镇定自然。说“口袋里空空如也,一分钱也没有”,就是说口袋空空的。说“这事太突如其来了”,就是说来得太突然了。其中的“如”字,就同“然”字一样。人名中这种“如”字比较多见。

    《左传.文公十一年》叙狄人有乔如、焚如、简如兄弟三人,名字之义不详。后世人名用助词“如”字,或许仿此而成。

    陆侃如是著名中国古典文学专家。“侃”义为耿直。《论语.乡党》:“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是说孔子直抒已见,不隐瞒观点。晋代有个陶侃,善于利用废物,竹头木屑都积存起来’曰后都有合宜的用处。侃、侃如、侃侃三个词同义。明代有朱炳如、清代有梁霭如,潘恬如。

    宋耀如(1866—1918),宋庆龄之父。“耀如”即荣祖。他的三子(宋子文、宋子良、宋子字)、三女(宋蔼龄、宋庆龄、宋美龄),三婿(孔祥熙、孙中山、蒋介石)都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人物,风云显赫,使宋氏家族由产业经济界一下登到政治舞台的中心,堪称荣耀。但最使他名载史册,益国济世的是,他始终如一地资助孙中山从事民主革命而获得胜利。

    “哉”字也是先用于字之中,历史甚早,但属偶见。商代时,周族太王的次子虞仲,字孰哉。明清两代,字中用“哉”字多了起来。如明代俞臣,字臣哉。王荣简,字敬哉。张元臣,字良哉。清代顾天成,字良哉。江声,字希哉。汪鹏年,字伟哉。

    当代人名如已故党和国家领导人谢觉哉、名作家孟伟哉。

    “若”字与“如”读音相近,也用为形容词词尾,如“镇定自如”也说成“镇定自若”。用于人的名字中,如宋代方信孺,字孚若。“孚”也是诚信、实在义。明代人邝露,字湛若。明代都任,字宏若。李自成起义时他死守榆林,李过攻下城后杀了他。

    “也”字只助用在字之中。

    清代人郑虎文,立意是虎毛的纹彩,字是炳也。“炳”是纹彩显明,“也”是助词。又如文点是诗人,画家。字与也。名与字的立意是以曾点为榜样。汪远孙,是家道昌盛主题,字久也。姚夏,字大也,合成伟大的华夏意。“也”都是助词。

    (八)“可”

    “可”作助词用,如说“这事非同小可‘这是闲可的事”,说的是小事、闲事。人的字中也有这种无义的“可”字。

    宋代包履常,名字是不求奇特和非分之事,随遇而安的立意。字叫“适可”,“适”字照应“履”字,“可”是助词。宋代画家文同,字与可。“与”照应“同”,“可”也是助词。赵庆珂字彦可。元代吴直方,字行可,名字连文成意。言品行方直。明代唐思,字再可,言再思。明代毛奇龄,字大可。“奇”与“大”相应,“可”为助词。

    助词的使用,使取名的方法增加了新的花样,具有文雅而又奇巧的特色。同时又使单名很容易的转为双名,易于减少同名,而且使用了常用易写、笔画不多的字。这实在又是一种好方法。它也有难度,就是那一个表意的实体字要表意显豁而又清朗上口。现代人由于古汉语修养欠缺,这种方法几乎不用,绝少见到这种名字。而这种名字方法实在是值得提倡的。别的不说,只比方一个附及的效果。如果给小孩起个带“之”或“其”的名字,可以相信,他以后在学习文言文时,这必定有助于他把这个方言虚词的用法学好。

    三十三、诗情画意

    这是近代和当代人名新产生的一个类型。

    传统的人名主要的特点可以用“立名立志”来概括,名字表述一种肯定性的思想或认识,有明显的严肃性,是人生的一种导向,或社会的的一种思潮。即令是人生记事类的几种主题也是如此。这可以说成是思想性或记叙性的人名创作。近代和当代,一方面这种人名大量减少,或者这类人名制作得不如过去好的更是很多。这就是传统人名思想性或记叙性的淡化趋势。

    与这种淡化趋势同时存在的一种新趋势,是越来越多的人名都表现着一种雅静、恬淡、亲切的情调,可以说是一幅简单的速写轮廓性画面,也可以说是一首借景抒情的独句诗。比如一位硕士,她给自己的女儿取名“心笛”,就很有诗意。她还解释说:“心字有三点,象征他们一家三口血脉相连。”这又使此芳名有了深意。

    试看以下人名:

    王秋原:1935年生,台湾大学地理系教授。

    朱云影:1908年生,台湾师范大学地理系教授。

    苏北海:1917年生,新疆大学历史系教授。

    阮西湖:1927年生,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教授。

    吴枫:1926年生,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人。

    张镜湖:1927年生,台湾师范大学教授。

    陈月清:1932年生,女,山东大学历史系教授。

    胡滨:1927年生,山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这个名字实际是谐音为“湖滨”的。

    贾东海:1935年生,四川社科院历史研究所所长。

    郭影秋:1919年生,曾任云南省省长。

    丁碧云:1924年生,台湾大学教授。

    张碧波:黑龙江社科文学研究所教授。

    陆一帆: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

    林帆:复旦大学新闻系教授。

    程千帆:女,已故南京大学中文系数教授。

    上述或类似的人名在现代普通人,当代青年中更是多见的。

    至于作家的笔名,如:碧野、芳草、湖帆、绿原、林浪、芦笛、芦荻、红枫、泉水、梦影、晨露。更是多得不计其数。

    上述人名,从个别来看,未必没有什么思想性的内容,但不醒目;从整体上看,显然都是一种淡化思想内涵的趋势,而新有的突出特点正是有如一幅风景画,或一句写景诗,自然这画或诗句也都是负载意义,或者属于某一主题,但又不是完整、确定的,总是有一较大的游移范围,或有一个想象,欣赏的余地,而这正是风景画和抒情诗的特点和优点。

    所以说,笔者认为,诗情画意内容是人名中的新开拓,是传统的思想性人名加强艺术性的一种正常的、可喜的结果。

    这种人名在古代也许并非没有根影。以天地山川为题材的人名,如果主题表现得曲折,后世人不易真切感知,它原有的思想性的含意在客观效果上就会相对地淡化而泯失。而天地山川的用字也可以脱离本来的主题,因着人的文化水平、生活经历,而向另外方向的转化、生发。这就不用细作说明了。

    诗情画意类型的人名,尤其是受了古人的“号”的影响。号盛行于明清两代,号的拟制固然有多种内容,但对都不如正式的名那么端庄而注意思想性,反而是比较随便而而注意情趣性。有不少的号正是以某种情景境界为内容的。如苏轼号东坡,黄庭坚号山谷,王安石号半山。宋人周南号山房,许月卿号山屋,汪仪凤号山泉。

    试再比较以下几组号的相同之处。

    如果单以“竹”或“竹筠”为人名,就明显的是以清廉为立意。但取号为“竹汀、竹西、竹坡、竹林、竹岩”之类,则明显的是一种清幽、雅静的示境。松坡、松川、松风、松谷、松亭、松泉、松溪,这类号自然不全是以松来喻坚强或长寿。人名以“柳”为题材的极少,这是受了“花柳”以言女性的抑制。但以柳为号却又多见,如“柳堂、柳川、柳东、柳庭、柳渔,它们只能是从写景的角度来制作的。

    清代学者毕沅,字秋帆,这正是近世人名用“帆”字的导向。而这种人名并非如以“舟”或“航”为人名,取渡人助人之意,应与说正是由帆而联想碧水长天的烟波水域的一种情景,而不是执着于某种议论。

    三十四、姓名语法

    一个人名实际就是一句话,因此它也有语法关系。对人名的语法关系作分析,有助于理解人名的含意,更有助于知道写作人名时遣词用字的类型。

    所谓语法,就是把句子分析出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助词等组成部分。姓名最少两个单音词,一般三个单音词(复姓两个字仍是一个词,合起来仍是两个或三个词),等于只有两个或三个成分的一句话。语法结构很简单。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要用两个、三个字(也就是单音词),用最简单的结构,写成一句话(即拟一个人名),还要意思新颖,也就有了难度。如果对人名的语法结构类型有所了解,却也就容易多了。

    人名的语法结构,大致上共有十二类。

    (一)主语.谓语(单名)

    主语就是姓,从名字的意思来说,在人名这句特殊的话中,姓相当于“我”字,所以在有姓的人名中,姓都是主语。

    这样的单名谓语,可以是动词,如:岳飞、高翔、陶铸、杜牧。也可以是形容词,如:司明、谢安、**、李红、何玉、王鹏等。

    (二)主语.谓语(双名)

    如果双名的字是同义词、近意向词,或叠音词,便是平等地联合起来,共同作人名中的谓语。从句子结构上来说,这同第一式并没有什么区别。

    双名是同义词的,如:刘澜涛、宋林森、丁霞光、田敏锐、任光大、朱光辉。

    双名的两字并不同义,但大致上有相近共同之处,如都是人某方面来说明,我们叫做同意向词。这种人名,如:梁启超、邹韬奋。又如以“彩丽”为名,即美丽之义。以“光远”为名,即远大之义。

    (三)主语.谓语.助词

    这一类就是双名的第二个字是助词“之”、“然”、“如”、“哉”等。如:祖冲之、孟浩然、陆侃如、谢觉哉等。

    (四)主语.助词.谓语

    也就是双名的首字用助词。如:王之涣、何其芳、杜聿明、万斯年、郑曰敬等。

    (五)主语.谓语.美称

    如:李林甫、刘原父、张明彦、高慧君,许曰卿。

    (六)主语.美称.谓语

    如:孔毓圻、李彦清、马彦武。

    (七)主语.状语.谓语

    也就是双名中第二个字是动词或形容词,第一个字对第二个字作限制或修饰。如:**、马大华、王洪远、田多秀、陈独秀、何万选、徐特立、史可法、方允明、曾异撰、董必武。

    (八)主语.定语.宾语

    双名中第二个字是名词或形容词,第一个字对第二个字作限制或修饰。如李公朴、吴弱男、周亚夫,马小凤、方红霞、徐南星、任远志。

    (九)主语.谓语.宾语

    如:**、胡耀邦、任弼时、钱钟书、班定远、何明道、王达仁、齐忠民、田生秀。

    (十)主语.谓语.补语

    如:姚冠兰、何槐三、马捷云、周定一。这种名字中的数词补语有极大的局限性,只有“三”和“一”两个,而且只用在特殊的词语之后。如“冠三”和“捷三”都是“连中三元”意思的变说,“定一”或“宁一”是“定于一统”的意思。人名中一般不会说到底其他的自然数字。

    (十)主语.代词.谓语

    这里的代词就是双名的首字用自称词。如:罗尔纲、包尔汉、高君贵、王汝发、朱子奇、张吾瑾、欧阳予倩。双名的第二个字用自称词时,双名的结构就另成谓语和宾至如归语关系了,即是第九式,如:成仿吾、时浅予、费新我。

    (十二)主语.谓语(主语.谓语)

    也就是双名的谓语内部又是主语和谓语的关系。“我头痛”、“书价钱便宜”、“他声音柔和”,这些话中“头痛”、“价钱便宜”、“声音柔和”部分,整体是句子的谓语。但它们的内部是由主语在前谓语在后的主谓词组。这种人名如:王文远、田路遥、白志宏、齐德超、刘志丹、王天赐、关天培。

    以上只是就常见的语法句式作举例说明。连姓成义、运用离合字形,使用典故,这几类人名的表意比较曲折复杂,语法关系不明显,或者有特殊情况,就不涉及了。

    三十五、避免重名

    近多年来,户籍、邮电、学校等部门的人士常常提出同名同姓大量增加,感叹由此带来的不便和贻误。对于同名问题,这里先引述一些统计情况。

    天津市区某年统计,新生儿中取名张丽和张颖的,各有二千多人。

    沈阳市区某年统计,成人中名叫刘淑珍的达四千八百多,叫王玉兰的达四千三百多,叫李杰、王伟的,许多较大单位就有好几个。

    据1982年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明显可以看出,近百年来人名用字非常集中。以下是先后四个时期中人名用字频率最高的六个字。

    1949年9月30日以前:英、兰、秀、玉、珍、华;

    1949年10月至1966年5月:华、英、玉、明、秀、国;

    1966年5月至1979年10月:红、华、军、文、英、明;

    1976年11月至1982年6月:华、阳、春、小、燕、红。

    如果将四个时期的这些字中重复的加以合并,近百年来人名最常用的十五个字就是:英、秀、玉、珍、华、兰、明、国、红、军、文、阳、春、小、并。其中“红”、“军”、“文”三个显然是“文化大革命”特殊时期所导致的,今后会有所减弱,其余十二个字,一般说仍然是频率很高的。

    1985年8月,许多人都知道两位著名游泳运动员同叫严红,非得说明籍贯等项才能把二人区别开来。而当时的报纸新闻标题却有意利用这种同名的迷惑来产生新闻效应。例如

    “严红打破严红的记录”、“川红打破津红的记录”。对于这样的标题,人们自然欲知其详。原来是这么一回事:1983年全国运动会,天津女运动员严红刷新了200年来自由泳的记录,1985年8月,四川女运动员严红又再次刷新了这项比赛的记录。同名的运动员在同一项比赛中接连刷新记录,这真是绝无仅有的事。

    其实,在同一个单位,人们往往也不得不把同一姓名的人用“大个的某某某”、“小个子的某某某”之类描写性的话来区分。在同一个班上,老师只好用“第二排的”和“第三排的”之类,来区分同一姓名的学生。

    人名无论从符号性或从思想性、艺术性来说,都应避免重名。一个名字单独来看,也许不坏,但重名太多,就相对地变成不好的有碍的名字了。尽量避免重名,应当也是写作人名应注意的一个问题。

    但是,一般的来说,产生重名又是正常而不易避免的。

    汉字总数虽有几万(《汉语大字典》收字约五万七千)但使用频率是大大不同的。据1976年国家出版局等单位用二千多万字的各类书刊统计,现代印刷用字只有6335个。最常用字的560个。下面42个字,竟占了这些书刊用字的四分之一,它们是:

    的、一、是、在、了、不、和、有、大、这、主、中、人、上、为、们、地、个、用、二、时、要、动、国、产、以、我、到、他、会、作、来、分、生、对、于、学、级、义、就、年。

    1988年1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国家教育委员会发布《现代汉语常用字表》第一部分最常用字2500个。第二部分次常用字1000个;共3500个。这些常用字人们最熟悉,用它们组人名,既符合编制符号的简单化原则,也符合创作人名平易的基本要求。人名的创作者,绝大多数毕竟是文化程度一般,甚或还是较低的人,他们首选的字大致也只能在常用字的范围之内。单从这一方面来说,在常用字范围内取名实在是很自然而无可非议的。

    问题的关键在于人名是一种普遍性和符号,每人有一个,我国又是十多亿人口的大国。只在少量的常用字范围内选字,又缺少新颖奇巧的构思和较高的遣字表意的语言修养,重名现象就是多见而不方便的了。

    造成重名多,还有两个重要原因,一个是近年来取单名的人较多。3500个常用字,如果取单名,顶多只有3500个,每多一个就是重名。实际上这些常用字中还有不少的字是不用于或极难用于取名的,如:死、骂、逃、哭、败、坏、臭、尾、脚、牙;又如:猫、狗、鸟、纸、蛋、肉、菜、饭、爸、妈、姐、妻。所以取名更会产生大量的重名。而如果取双名,常用字以3500字来计算,就可以有900万个名字不重复。所以,双名是避免重名的一个简单有效的方法。但900万不重复的双名同十多亿人口总数来说,仍然是很不够的。而且人名是各自独立拟定的,不是按计划分配的,因之重名的可能仍会很多。

    《新民晚报》曾有文章披露,据全国人口普查统计,男名和女名用字最多见的各五十个字如下:

    男名用字:

    伟、刚、直、强、勇、毅、军、兵、俊、锋、文、力、保、平、涛、明、光、东、和、忠、永、昌、世、成、子、建、广、志、义、荣、兴、康、宗、良、天、光、山、海、波、仁、贵、宁、安、德、福、生、龙、健、元、全。

    女名用字:

    娟、花、慧、巧、清、净、珍、贞、惠、珠、翠、碧、琼、佩、玲、娣、琴、秀、淑、美、丽、娜、芳、香、

    英、娥、芬、红、虹、月、彩、燕、凤、金、银、玉、宝、萍、梅、莲、兰、菊、桂、芝、莉、秋、蕾、春、敏、雅。

    这些字用的频率最高,自然易有同名,但调节的机制也是容易而灵活的,如调换两字的前后位置,换用一个频率不高的字。

    我们说的同名既是同名又同姓的,因此又要考虑姓的情况。

    汉族的姓,一般说大约有6000多个,常见的姓约2000个,最常见的姓仅400个左右。也就是说,姓在人口中比较集中的。这也是形成同名的一个主要原因。

    《人民日报》1987年5月3日有文章报道,据1982年全国人口千分之零点五的随机抽样调查,总数57万人中,最常见的一百个姓按频率次序排列如下:

    李、王、张、刘、陈、杨、赵、黄、周、吴、

    徐、孙、胡、朱、高、林、何、郭、马、罗、

    梁、宋、郑、谢、韩、唐、冯、于、黄、萧、

    程、曹、袁、邓、许、傅、沈、曾、彭、吕、

    苏、卢、蒋、蔡、贾、丁、魏、薛、时、阎、

    余、潘、杜、戴、夏、钟、汪、田、任、姜、

    范、方、石、姚、谭、廖、邹、熊、金、陆、

    郝、孔、白、崔、康、毛、邱、泰、江、史、

    顾、侯、邵、孟、龙、万、段、雷、枪、汤、

    尹、黎、易、常、武、乔、贺、赖、龚、文

    以上百姓的人,约占57万总数的87%。其中马姓(包括马姓)以前的19个姓的人,占了总人数的55.6%,李姓的占7.9%。王姓的占7.4%,张姓的占7.1%,从刘姓到马姓十六姓的人,每一姓的大都占1%以上。由此可见汉族姓在人口中集中的情况相当突出。属于大姓的人,重名的可能性自然相应的增多,尤其需要考虑避免。

    但是,只从注意避免方面考虑,毕竟是消极的,积极的办法是从主题、题材、方法方面考虑取个与众不同的名字。大凡重名,在起初是较有新意的,重用者只以为仅自己重用它,没有考虑到也有其他人和自己一样会重用这个名字,结果成普遍的名字。

    重名不是孤立现象,它是近几十年来人名思想艺术性普遍低下总趋势的一个方面,这是有着多种原因的综合性结果。

    古代人名的总体情况和现代大为不同。占人口多一半以上的妇女和未读书的儿童,基本上没有名字,男性劳动群众多数也没有现代意义的人名(如具有户籍、身份、公民资格的法律作用)。可以说这在极大程度上减缓了同名的社会性问题。

    传世的古人名仅是当时人口中一个绝少部分,他们多是有某种社会地位和名气的,也就是有较高的文化修养的。他们为自己所取的,或是请高高水平的人为自己所取的名字,自然是比较不凡的。而且古人的名字往往经过多次地改更才定下来的。还有,古人取名一般说也是比较迟的,实际上是同入学读书的时间相联系,有较长的蕴酿考虑时间。即令如此,古人同名现象也不少。只是由于古代的闭塞,落后,社会不平等的两极分化等原因,同名没有形成具有社会性的不便而已。

    现代人名是同户籍、公民权利等相联系的。婴儿出世登记户籍之前要取名。由于各种原因,也不便改名,减少了调节的可能性。人人有名,而许多的人文化水平又是比较低的,所以就大范围来说现代人名的深层内涵或艺术性是相对平泛、俗浅的。加之,由于社会变革和观念更新,传统人名中一些主题和题材,如长寿、家道昌盛、科举仕途、宗教迷信等,又正常地退出人名园地,而新主题、题材虽也有增生,但由于缺乏引导和总结,还比较缓慢。这样就导致了人名的文化内涵的淡化、弱化,符号性转向明显。同名增多只是这一情况的一个表现而已。

    人名文化是一种古老的民族传统文化,现在面临着继承和提高的时期。许多传统,如书法、灯谜、各种民间工艺,在新的时期都已有了继往开来的长足发展,欣欣向荣,而人名文化似乎还处在转机之前的低谷期间。

    重名是应避免的,前述那些已经使用甚为频繁的常用字,取名时可以考虑不用,但相应而来的另一个趁势一用繁难的非常用字,就可能乘虚而入,这同样是有背于人名的社会性、简易性的。有的文章简单地说为了避免同名,最好少用那些大家都爱用的字。笔者以为这是因噎废食。我们应提倡取名在平易中出新颖,在大同中求小异。想重用或仿用已有的被认为是好的名字,这是正常的心理,也是创造的前始阶段。如果再细致、深入一点,它好在哪里?我如何比它更好一点?有了这个追求,就不会同名了。

    本书把同名和人名的内涵意义薄弱而平庸相提并论,这里对这种缺乏文采的人名举例作些说明。下面是从一个教学班五十个学生中举出的例子。

    孙静暄:宁静同温暖难以搭配,难以看出“暄”字表示主人的什么意向。

    李光浩:“浩”是水势浩大,虽可引申为一般的“大”义,但都是从规模上来说明事物的,“光明浩大”的意思很不顺畅。

    王军锋:命名者也许取“军队中的山峰”这样的比喻,但这个比喻本身就是比较生硬的。

    田希峰:也许是希望和山峰一样坚固或高起,却是很勉强而不明确的。

    王洲峰:“洲”的指称空泛,如果专指亚洲,确实志向博大,但“洲”字不会无条件的就可表示专指亚洲。“洲”字如果仅指水中陆地,却没有实际深意而无必要。

    丁科明:“科”是科目,条款之义,不知是说什么条款分明,意义何在。

    王惠林:“林”无需用恩惠义来说明,取名者必不是感谢树林对人类的贡献之义。旧日有“惠林”之名,现今年岁较大的人或有此名,但其中的“林”是“霖”字的代写,也就是本书第三十一节中“改难为易举例”中所说的情况。原作“惠霖”,取自比及时雨之意,后来名字主人嫌“霖”字笔画多,或嫌自命不凡意太露,于是隐曲为同音而简易的“林”字。有的人不明白于此,仿用“惠林”之名。事物往往因一念之差而面貌或性质全异的。是否知道“林”是“霖”的改换,就是如此。

    马祥林:树林也无所谓吉祥与来吧的取意,这里也是“麟”字的简易置换。“吉林”的名字与此相同。

    齐玉军:“军”的威武特点同“玉”的祥瑞或洁明等,是无所关涉的。

    刘汝洲:“汝洲”即你是一块水中之地的意思,主题不明。

    田明岗:光明的山岗,喻意不明。

    田步锋:好像是走在前面当先锋之意,却很生涩。

    王朋利:“朋利”也就是“友利”,是以利为友,还是朋友的利益呢?很含混。以利益为友,甚至不是好意思。

    仁奠江:不知为什么要祭奠于江。

    总之,上举名字作为一句明白顺畅的话来要求,都有这样或那样的毛病。这纯粹是一种符号性的标志了。这种名字近年来实在是非常多的。是同汉语人名文化传统太相隔而平庸了。

    当然,这些名字如果包含着本书“人生记事”各类主题的隐曲情况,就要另作别论了。

    三十六、杂例补叙

    以上三十五节都是专就某一主题、题材或写作方法作集中说明的,人名中主要的方面都概括到了。但千百年来的人名,也还有不少次要或特殊情况未说到。本节就此作若干补充,同时对已叙述过的类型也或者补充一些具体人名。这里所分析的人名,在前后排列上没有严格的分类关系。

    元代人有李关,单从“关”字难知取名之意。他的字是子羽,由此就确知是仰敬三国时的关羽。

    以“相如”为名,易于知道是从蔺相如为意的,但清代文学家何金蔺却是在名中用了蔺相如的姓。金蔺,贵重蔺相如的意思。

    班昭是汉代著名的史学家,她接续完成哥哥未完成的《汉书》写作。著名的经济学家、人口学家马寅初给女儿起名为马仰班。

    清代人庾曼倩,因为汉代大文学家东方朔字曼倩。

    南朝梁代人庾黔娄字子贞。黔娄是春秋时晋国贤人,虽贫却不愿当官。他死后一条被子短得包不住身体,有人说把被子斜着就包严了。他的妻子说:“邪而有馀,不如正而不足。我丈夫正是因为不邪,才穷到这个地步的。”

    商代有位大贤人叫傅说yue。商高宗武丁一心振兴国家,梦得圣人叫“说”。原来他是一位奴隶,在叫傅岩的地方筑路。武丁访得他,拜为相,赐姓傅。由于傅说的佐助,高宗使得商代得以中兴。人名敬仰傅说的很多,但有了变化,即“说”字读shuo,不再读yue。如唐代李说字岩甫,“岩甫”就是“傅岩”的变说。唐代人又作家张说。还有些人名用“谓”、“言”、“论”等字,实际都是由“说”字变改的同义词。司马迁的父亲叫司马谈,司马是双姓,“谈”仍是“说”的同义词。

    明代有位大史学家名叫谈迁,他姓谈,但又让人联想到司马谈,而“迁”分明就是指司马迁。这名字也是煞费苦心而曲尽仰敬之意的。

    人名中还有友谊主题。《论语.季氏》:“友真,友谅,友多闻,益矣。”就是说同正直诚信、多知的人交朋友,“三友”或“友三”之名由此立意。谅:诚信。因此有以友谅、友直为名的。“友亮”则是“友谅”的通俗说法,明亮而无隐蔽也就是真实诚信。至于友梅、友兰、友松之类,则是以道德情操为主题。而友文、友宁、友谦、友诲、友勤等这一类人名,“友”字已偏转为喜爱义,名字都是表明喜好文章、安宁、谦虚等意思。

    成语有“平步青云”,通俗的说法是一步登天。这也是自信自负主题的题材。

    当代著名数学家苏步青,他在数学的王国中国确实是入云登天的。清代人王步青字汉阶,“汉”是霄汉义,指天空,“阶”是台阶。立意是一步一个台阶地上登青天。明代人有平步青,正好是连姓成意,“平步青(云)”。这类名字中都把“云”字省去。而以“青汉”为名的人,“汉”字又是指青天,也是这种人名的变说,而省说了“步”的意思。

    古代把救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比喻为久旱逢甘雨,甘雨也叫露雨。多见作霖的人名,如张学良将军之父叫张作霖。也有国霖之名,意思相同。而“国林”又是国霖的隐曲之说。甘雨也就是及时雨,以“雨辰”这名就是此意。辰,时时辰之义,这里指及时。

    “家炎”是家道倡盛的意思,“炎”就是火势向上而盛。严家炎的名字又使用了“严”和“炎”同音字的修辞方法。《诗经.大雅.既醉》:“孝子不匮,永赐尔类。”是说有孝道的人家子孙绵延不断,老天永远赐给他们后代。明代人尤锡类字孝征,就由此取名。

    诗人白居易给他的一个外孙女取名叫“引珠”,实际是希望下面能引来个男孩。即男孩如珍珠般贵重,而女孩不是“珠”。古人把生男孩叫“弄璋”,生女孩叫“弄瓦”。璋是玉器,是男孩的玩具;瓦,是纺缍之类,女孩的玩具。“引珠”即引璋的变说。

    金木水火土称五行,人名中有迷信的“补五行”的主题。

    用天干地支字来表示人出生的年、月、日、时四个项目,每个项目用两个字,合计称为生辰八字。如《水浒传》六一回中:“卢俊义道:‘在下今年三十二岁。甲子年,乙丑月,丙寅日,丁卯时。”把天干地支五行搭配起来,有各种说法。单以天干配五行是:甲子配木,丙丁配火,戊己配土,庚辛配水,丑癸配木,等等。还有把六十甲子同五行搭配的种种奇怪说法,例如:“甲子、乙丑海中金,丙寅、丁卯炉中火;庚午、辛末路旁土;甲辰、已己佛灯火”之类,共有三十种,并且说什么佛灯火比炉中火好,田中土比路边土好,等等。

    如果生辰八字没有五行中某一种相配的干支字,阴阳家就说你命中缺这一种。并且说在你的名字中特别用上五行的这一个字,就等于把命运中所缺的补充上了,就再不会有不幸的事。鲁迅《故乡》中的闰土名字就是如此:“我早听到闰土这名字,而且知道他我和仿佛年纪,闰月生的,五行缺土,所以他的父亲叫他闰土。”朱自清先生在《诗多义举例》中也说到自己的这种取名:“我本名‘自华’,家里给我起了一个号叫‘实秋’,一面是春华秋实的意思,一面也因算命的说我五行缺火,所以取个半边火的秋字。”

    现代作家许杰之名,因为他五行缺木。电影演员夏梦本名夏濛,是因为五行缺水,她当电影演员时才改名为夏梦的。

    八字配五行并不科学,而且各派阴阳家的相配方法又很不相同。比如八字之中,如果缺“壬”、“癸”、“子”、“亥”的任何一个,都可以说是缺土,但阴阳家也是察言观色,顺承人意的。他也可以说:如果“壬”和“癸”都缺少,或“子”和“亥”都缺,这才是全缺土,这四个字中有一个,就不算缺土。而且五行是相克相生两方面的。他要从缺的一方面吓你而骗钱,就会说:火能生金,你命相中无火,就不能生金,必定是穷命。如果他要从讨你喜欢而骗钱,又会改口说:火又能生土,你将多有土地房屋。或者:水能克火,你命相无火,一生必无火厄之灾。总之五行说在阴阳家口中是左右逢源,全完定准的。

    阴阳家还有少补、多补、全补之说。比如用了“秋”字,火字只占半边,这叫少补。比如闰土名中,土字是名中一个字,这叫全补。比如用了“林”或“森”字,一个字中包含两个或三个木字,这叫多补。人名中旧时多有用“森”“焱”“垚”“鑫”“淼”这几个字,就同所谓五行多补有关。由此也就知道在人名中专意用这几个生僻字并无必要。

    在古代人名中有从今人来看,是极俗、极丑、极怪的。

    俞樾《春在堂随笔》中说:“徐诚庵大令为余言:向见吾邑蔡氏家谱,有前辈书小字一行云:‘元制,庶民无职者,不许取名。止以行第及父母齿合计为名。’此制于元史无征,然证以明高皇所称其兄之名,正是如此,其为元时令申无疑矣。见在绍兴乡间,颇有以数目字为名者。如夫年二十四,妇年二十二,合为四十六,生于即名四六。夫二十三,妇年二十二,合为四五,生子或名为五九,五九四十五也。以上并徐君说。余考明勋臣,开平王常遇春,曾祖(名)五三,祖(名)重五,父(名)六六。东瓯王汤和,曾祖(名)五一,祖(名)六一,父(名)七五。亦以数目字为名。”

    这里提到的“明高皇”就是朱元璋,他原来名字叫“重八”,二哥叫“重六”,大哥叫“重四”,父亲名叫“朱五四”,都是指自己出生时父母年纪的总合。可见这种名字的普遍性。明代中叶有一次规模巨大的农民起义,领袖是刘六、刘七兄弟,也是以兄弟排行称名的。虽然他们也各有官名为刘宠、刘宬,反不为人习叫。清代在甘肃省有苏四十三领导的回民起义,“四十三”之名必也是父母生他时的年龄的合计。还有以孩子出生时祖父的年纪取名的。鲁迅小说《风波》中的八一嫂,“八一”是丈夫的名字,丈夫出生时祖父八十一岁。

    还有以婴儿生下时体重的,如“九斤”、“七斤”之类。

    以猫儿、狗儿之类为小孩起小名,有两个心理上的原因,一是表示亲切可爱,二是民众以为凡贱之物易于久存,耐疾病或困难的磨练。汉代司马相如小名叫犬子,可知这种习俗甚早。

    钱钟书《围城》中写到这个情况。二儿子方鹏图生下儿子,对父亲说:“那孩子的相貌实在丑一请爸爸起个名字。”他爸说:“好,你说他长得丑,就叫他‘丑儿’得了。”并且又起了学名叫“非相”。“非相”就是长相不正常,不好看。古人有“圣人非相”的说法。比如说孔子脑囟下陷,脸上皮肤有班纹,古书称为“蒙俱”,又如说伊尹不长眉毛胡须之类。把这些丑态称在名字中,自然也寓意着不以为丑,而希望孩子成为大人物的侥幸心理。但是方老太太不理解一套,便反对说:“小孩子相貌很好一初生的小孩子都是这样,谁说他丑呢?你还是改个名字吧。”于是方老先生从书上找出根据:“人家小儿要易长育,每以贱名为小名,如犬羊牛马之类。”方老先生的例证就有司马相如小名叫犬子,恒熙小名叫石头,范晔小名叫砖儿。

    又名陶渊明小名叫溪狗,汉代梁冀儿子名胡狗。有人没有官名,小名一直叫到死,所以史书记事就有这种名字。

    春秋时赵国名将赵奢,楚国有伍奢,是伍员的父亲。刘邦次子叫刘肥,南北朝时北周有宇文什肥,后魏有闾大肥。而春秋时鲁国大夫有季孙肥。“奢”和“肥”在现在一般说是贬义词,绝对不用于人名,这就是古今取名的习惯不同。

    再补充几个典故人名。

    《论语.季氏》:“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孔子问儿子孔鲤学过《诗经》和学了《礼》没有,并说不学《诗经》就不善于说话,不学《礼》就没有自立于社会的依据。儿子便学习了这两种学问。其中“过庭”是从庭院中走过。后世便以“过庭”作为子承父教的典故。宋代范公偁是范仲淹的孙子,他写了一本书名《过庭录》,记述父亲所讲述的家训及指导学习的内容。唐代名书法家孙虔礼字过庭。

    《孟子.公孙丑上》有孟子称赞孔子的话:“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可以久则久,可以速则速,孔子也。……吾未能有行焉,乃所愿,则学孔子也。”是说孔子认真作官,能当就当,不能当就辞职,决不苟且任职。或把这种态度概括为“四可”,明代人有孔四可字愿之。

    汉代有个人叫终军。当时南越要同汉朝和亲,派终军赴南越为使者,让南越王入朝归汉,这是不易做到的。终军非常自信地接受了任务,他说:“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即:请给我一条长带子,南越王如果不能自愿归附,我就把他捆绑来。他的一席利害关系分析,使南越王自愿地“请举国内属”。明代人吴振缨字长组,长组也是长带子之意。又有干缨,字应麾。“麾”是旗帜,应麾就是服从指挥。也多见常姓的人单名缨。都是用此典故,都是自信可当大任的主题。

    唐代诗人有刘希夷,宋代有任希夷,唐代还有道家养生派人物叫王希夷。《老子》中说:“视之不见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以“希夷”为名,就是遵奉清静无为的思想,不争名利,清心寡欲。

    唐代著名历史学家刘知几,字子玄。宋代有郭知微,字介卿。一般人易把多见的“知几”和“知微”人名当成所知甚少的谦虚主题,其实它们是有预见性的明哲达理的主题。这里的“几”不是表少数的几个义,不是数词,而是名词,相当于“机”,即事情的征兆。《易经.系辞下》:“圣人所以极深而研几也。”圣人要探究事物的深奥之理,研究它的征兆。又说:“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君子要敏锐地观察到事物的征兆并立即行动,不能迟钝地整天等待。王粲《赠王叔夜》:“既愤尔主,亦迪知几,探情以来,睹著知微。”刘知几字子玄,“玄”就是深奥,与“几”的征兆义互为补充。“几”和“微”有少和小之义,但在特殊情况下指的是少而小的征兆。

    清代人有潘德馨,台湾经济学者王德馨。“德馨”的意思是:品德、德政是祭祀祖先和神灵的最好供品。古书是中说:“皇天无录,惟德是辅。”意思是:老天爷对于帝王没有亲疏的不同,不是谁祭天勤天就亲谁、辅助谁,而是谁有德政天就亲谁,辅助谁。又有一句话:“黍稷非馨,明德惟馨”。意思是:五谷、肉食等并非祭天祭祖求佑的最好的供品,而显著的德政才是最好的供品。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