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皋陶“解离”神话是由语言谐音生发的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皋陶(一作“咎繇”)是舜的大理,即司法大臣。他的事迹有史事与神话两个系列。神话奇异而影响巨大,史事比较散乱。本文特别对神话说法作细致的考证,对散见的史事及有关的地名数据作系列汇集并将二者联系起来。

    皋陶的神话说法非常复杂而神异,细作考释,就知道都集中于对他判案公正作曲折的歌颂。有四个分支。

    首先,说他是母亲与虎交合而生。

    《春秋纬.元命包》:“尧为天子,季秋下旬,梦白虎遗吾马喙子。其母曰扶始,升高丘,睹白虎,上有云,感已生皋陶。按扶始问之,如尧言,明于刑法,罪此始终。故立皋陶为大理。”说他是母亲与虎交而生的孩子,这又是“圣人无父”的神话类型,折射着远古“只知有母,不知有父”的历史真实。把普遍性的“不知有父”转化为圣人的父亲不是人,而是天神。趣说的逻辑是:凡人所生的孩子仍是纯粹的凡人,而母亲与天神(或又转化为星座、龙虎等神兽)所生的孩子自然就有了神异性。即把神异的才能用神话来趣说。

    古人对许多圣人的歌颂说法,都是这种类型。如许慎《五经异义》引《公羊传》:“圣人皆无父,感天而生。”(按,今本无此句)《中候敕省图》:“感五帝星座者称帝。”《春秋纬.元命包》:“少典妃安登游于华阳,有神龙首感之于常羊,生神子。人面龙颜,好耕,是谓神农。”按,即神农氏。又,“大星如虹,下流华渚。女节梦接,意感而生白帝朱宣。”按,指少昊氏。《河图.帝命验》:“附宝见大电绕北斗枢星,照郊野,而孕。二十五日而生轩辕于寿丘。”《诗纬.含升雾》:“摇光如虹,贯月正白,感女枢,生颛顼。”又,“女登感大虹,生大舜于姚墟。”又,“(神人)大迹出雷泽,华胥履之,生伏羲。”因而有母亲受虎孕而生皋陶的神话。

    其次,皋陶相貌奇特。与“圣人皆无父,感天而生”相应的说法,便是“圣人异相”:有奇异的长相。汉代王充《论衡.骨相》对圣人异相举了十二例:“传言黄帝龙颜,颛顼戴干,帝喾骈齿,尧眉八采,舜目重瞳,禹耳三漏,汤臂再肘,王文四乳,武王望阳,周公背倭,皋陶马口,孔子反羽。斯十二圣者,皆在帝王之位,或辅主忧世,世所共闻,儒所共说,在经传者较著可信。”

    其中的“皋陶马口”一例,从字面上是说皋陶的口大如马的口,实际只是说他的口大。虎、獅、牛的口也大,偏说马口,就不是比喻。皋陶是母亲与虎交而生,遗传了虎口而大的特征。本当说“虎口”,因为“马”字有“大”的意思,于是趣说“马口”。

    “马口”之意即大口,俗语“马”有“大”的意思。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五.马蓼》:“凡物之大者,皆以‘马’名之,俗呼‘大蓼’者是也。高四五尺,有大小二种。”又,《草三.马兰》:“其叶似兰而大……俗称物之大者为‘马’也。”章炳麟《新方言.释言》:“古人于大物辄冠‘马’字:马蓝、马蓼、马薤、马蜩、马炫是也。今淮南、山东谓大枣为马枣。”又今四月大豆通言蚕豆,广东说马豆。”俗语“马路”即指大路,“马勺”即较大的勺。“马口鱼”的口大。一种大蜻蜓叫“马大头”,“马”就是“大”。“马杌”是大方凳。“马船”是区别于私船而小的官船而大。所以“马口”之意即言大口。

    《白虎通.圣人》及《淮南子.修务训》都说“皋陶鸟喙”。“鸟”必是“马”字之误。鸟喙是凶相,用于说恶人、坏人。《艺文类聚》卷十七《口》:“相书曰:‘欲知人多口舌,当视其口如鸟喙,言语皆聚此,多舌人也。《史记.越世家》:“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处乐。,’

    《荀子.非相》:“皋陶之状,色如削瓜。”杨惊注:“如削皮之瓜青绿色。”但是,成熟的瓜果的瓤肉多数是红、黄、白色,青绿色的绝少。表达应有曲折。“色”即“颜”,但不是指颜色,而是谐音“严”,指“严谨”;“状”,不是指具体形象,而是指判案的情状。“瓜”谐音“诖”,指“诖误”。“色如削瓜”实际是说:严谨得要消除一切失误。仍然是说判案严谨而正确。

    再次,皋陶天生是哑子。《淮南子.主术训》:“待目而照见,待言而使令,其于为治难矣。蘧伯玉为相,子贡往观之,曰:‘何以治国?’曰:‘以弗治治之。’简子欲伐卫,使史黯往观焉。还报曰:‘蘧伯玉为相,未可以加兵。固塞险阻,何足以致之?’故皋陶喑(意思是哑)而为大理,天下无虐刑,有贵于言者也。师旷瞽而为太宰,晋无乱政,有贵于见者也。故不言之令,不视之见,此伏羲神农之所以为师也。”

    这一段话是对无为而治哲理的神异说法,皋陶哑恰恰适合这个要求,所以尧立他为狱官而严明。但皋陶哑必不是实际情况,应当另有曲折事理。

    现在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婴儿早语,古代却有一种相反的说法:婴儿早语早颖,便消耗心血而短命。孔子的高才弟子颜渊早夭,传说七岁为孔子师的相橐九岁而死,古人多有感叹。《三国志.杨卓传》注引《列女传》:“夫相橐、颜渊,岂复百年?”《抱朴子.内篇.微旨》:“愚人复以项托,伯年辈,谓天地之不能辨臧否。”又,《塞难》:“(天地不能使)项、杨无春雕之悲。”又,《外篇.自叙》:“故项子有含穗之叹,杨乌有夙折之哀。”《弘明集.正诬论》:“颜、项夙夭,夷、叔馁死。”《颜氏家训.归心》:“项橐、颜回之短折,伯夷、原宪之冻馁。”受此影响,再加上又有“大器晚成”、“大智若愚”的说法,于是人们便对迟语儿童作反向的“改彩”说法:迟语反而聪颖长命。所以,哑,也是对皋陶的誉赞,指大器晚成。

    第四个分支,便是著名的“解薦”神话。

    哑子自然是无法判案的,他却有天助的“解薦”神兽。《论衡.是应》:“儒者说云:鮭躺者’一角之羊也,性知有罪。皋陶治狱,其罪疑者,令羊触之,有罪则触,无罪则不触。斯盖天生一角神兽,助狱为验。故皋陶敬羊,起坐事之。”鮭触,或写成“解薦”,“解”、“獬豸”。

    为什么叫那一些奇怪的名字,为什么似羊而又独角?为什么它“性知有罪”?古书都没有相应的解释,很难知道究竟。我们对皋陶敬佩,都会对他的神话感兴趣,就应当追究这些为什么。自然不是实有的兽,而是想象假拟的,当然就要从名字和长相来考虑这些说法所隐约传示的此兽神知神觉的奇特性,下面便是笔者的揭迷探究。

    原来,所谓似“羊”是谐音“详”,指详知是非曲折。“羊”字通常谐音为“祥”。《说文》:“羊,祥也。”《春秋说题辞》:“羊者,祥也。”《春秋繁露.执贽》:“羊之为言,犹祥与。”马王堆汉墓帛书《十六经.行守》:“骄洫(溢)好争,阴谋不羊。”是说“阴谋不祥”。《汉元嘉刀铭》:“宜侯王,大吉羊。”是说“大吉祥”。山西许多地方有“捏面羊”风俗,在婚丧、节日、生日时把饼捏成羊形,取“吉祥绵延”的祝愿。又通假“阳”,例略。这些与以“羊”谐音“祥”是类似的。因此,不是实有此神兽,而是从“详”的意思趣味谐音成“羊”。

    所谓“独角”实际是谐音“独觉”,...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