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杜甫笔下崆峒山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推荐田九任渭州陇西县令。杜甫羡慕田梁丘逢时遇主而赠诗,也希望田梁丘向哥舒翰推荐自己。“河陇降王”指天宝十三年吐谷浑苏毘王款塞,“使节”指诏哥舒翰接应。崆峒使节上青霄:是“青霄使节上崆峒”的倒叙。崆峒指前线,青霄即青天,此指天子。阮瑀是陈留人,曹操任为军谋祭酒,主持文书工作。杜甫以渔樵指自己还是没有职务的山野老百姓,希望哥舒翰能垂意。杜甫这几首希望援引自己的诗,都提到历史上有名的被重用的人才,对他们有无限的羡慕。

    杜甫的诗被评为“史诗”,杜甫写到崆峒山的诗,都与安史之乱相关。这也是崆峒文化的一个具体的蕴涵。

    杜甫《朝献太清宫赋》:“则有虹霓为钩带者,入自于东。揭苍茫,履崆峒。”是说虹霓在崆峒山向唐太宗展示祥瑞。仍然是指崆峒山高接云天。

    四川《十八扯》民谣的两点研究

    《成都方言词典》:“十八扯:流行于成都地区的一种民谣,常常是把一些互不相干、不可能发生的事硬扯在一起,以娱听众:你唱个十八扯来听一下嘛!”可惜没有介绍具体例子,不能使读者来欣赏它的“怪味”。

    其实四川这种歌谣并不只是成都才有,例如三台县也有,也叫做《扯白歌》。《中国民间文学集成》丛书中的《三台县歌谣资料集》中有两首。一首是《你说扯白就扯白》:“昨日去赶场,遇到个大老爷,年纪不过十一二,头发胡子完全白。我们并排走,街上他请客。客人不算多,只有两三百。先喝一台酒,喝了三年另六月。你那话在扯白,你说扯白就扯白。鸡罩扣蚊子,个都跑不得。弯刀打豆腐,崭了八个缺。牯牛下个儿,三天就犁得。灯草做纤索,一天犁到黑。正月初五端阳节,幺妹来拜节。提个空提篼,打发钱二百。二月正立冬,三月重阳节。四月初一过大年,五月立春下大雪。六月气候非常冷,一天烘笼子离不得。七月春风吹大地,八月正好砍大麦。九月正立夏,十月天气好炎热。冬月穿单衣,扇儿离不得。只有腊月好,十五晚上好赏月。”另一首是《十八扯》:“正月里来是农忙,老婆婆下岩去载秧。田头好像是平路,整得一身稀泥浆。二月里来是端阳,穆桂英大战生辰纲。美国兵淹死在高山上,曹操兵败太平洋。三月里来正立冬,獅子马灯和彩龙。鼓乐雷响惊天地,街头巷尾闹哄哄。四月里来是中秋,赵尔丰吊死在望江楼。胡敬德大战盐市口,孟姜女哭倒北门楼。五月里来是重阳,漫山遍野菊花黄。秦香莲舞起了金箍棒,降妖就在那飞虎岗。六里月里来小阳春,我儿子读书很得行。三年读了本《百家姓》,官府说他真聪明。七月里来是清明,张生大战扬州城,瓦岗兄弟解围困,宝钏苦守在望江亭。八月里来闹元宵,恩爱夫妻去登高。晴天路滑不好走,强盗见财他不要。九月里来是中元,家家户户祭祖先。孙二娘告了梅乌县,告他不该当县官。十里月来李花白,天宫降下一贵客。若要问他名和姓,五官四肢都没得。冬月里来里炎热天,八十公公穿汗衫。歌声娓娓暴风雨,柳眉杏眼像胖官。腊月里来是小满,投江自杀胡宗南。王张江姚最阴险,含冤叫屈武则天。”

    这种歌谣并不只是四川才有,全国许多地方都有,名字或不同。下面举些例子,对一些词语顺便在括号中解释词义。

    陕西白河县《颠倒歌》:“山上萝卜吃了猴,河边麦子吃了牛。花花公子撵花狗。奴在房子脚抱手。外面来了客咬狗,手咬石头血长流。公鸡生了双黄蛋,犍牛下个黑母牛。”

    上海:“笃笃笃,卖糖粥,三斤胡桃四斤壳。吃子侬格(你的)肉,还子侬格壳。”

    湖北《倒唱歌》:“倒唱歌,唱倒歌。河里石头滚上坡,先养我,后养哥。爹讨妈,我打锣。家公抓周我捧盒。我走舅爷门前过,舅爷在摇我家婆。”

    另一首《唱倒歌》:“唱倒歌,倒唱歌,鸽子进了燕子窝。鸡蛋碰破石头角,老鼠咬了猫子脚。板凳爬上墙,石磙飞过河。先生我,后生哥,妹妹先把十岁过。接我的妈,我打锣;生我的爹,我抬盒。我往家家(外家)门前过,看见舅舅摇外婆。”

    江苏《反唱歌》:“反唱歌,倒起头,我家园里菜吃牛。芦花公鸡咬毛狗,姐在房中头梳手。老鼠叼着狸猫走,李家厨子杀螃蟹,鲜血淹死王三姐。”

    又,“石榴树,结樱桃;杨柳树,结辣椒。吹的鼓,打的号,抬的大车拉的轿。木头沉了底,石头水上漂。小鸡叼了个老鹰,老鼠捉了个大咪猫。你说好笑不好笑?”

    洛阳《说白话》:“说白话,道白话,月里萌芽(婴儿)做庄稼,白菜能长碾盘大,萝卜能长丈七八。蝇子踏得锅碗响,老牛卧在鸡架上。”

    苏州《谎山歌》:“月亮亮堂堂,贼来偷酱缸。哙人看见的?瞎子看见的。哙人听见的?聋子听见的。哙人捉住的?跷脚捉住的。哑子念心经,聋子隔壁听。跋子往外逃,瞎子到处寻。”又:“一支山歌乱说多,油煎豆腐骨头多。太湖当中挑野菜,大尖顶(东洞庭山主峰)浪(上)摸田螺。摸格田螺笆斗大,摆勒摇篮骟外婆。”

    《十希奇》:“一希奇,红婴小妞着地飞。二希奇,麻雀踏杀老母鸡。三希奇,三岁弟弟出牙齐。四希奇,尼姑庵里讨女婿。五希奇,烧火婆娘趺勒(在)烟洞里。六希奇,六十公公困(睡)勒摇篮里。七希奇,七石缸(装七石水的缸)炖勒酒杯里。八希奇,八仙桌放勒袋袋里。九希奇,黄牛跌杀脚盆里。十希奇,瞎子双双去看戏。”

    江苏吴江《十希奇》:“一希奇,黄牛吊煞烟囱里。二希奇,染布架子搭勒鸟笼里。三希奇,三层楼上小姐要出三眼须。四希奇,师姑庵里讨女婿。五希奇,和尚要载丈母居。六希奇,六人桌匿勒瓶袋里。七希奇,七石缸同在碗盖里。八希奇,八十婆婆坐勒坐车里。九希奇,蝈蜢要吃大雄鸡。十希奇,厨师老爷沉勒汤罐里。”

    山东沂南县儿歌:“小孩子语儿实难熬,蚂蚁过河踩断桥。东西桥,南北走,听着庄儿里人咬狗。拾起狗来去打砖,一溜土莖高起天。天打了,地转了,一溜莖土不见了。”

    《长沙方言词典》:“扯白歌:流传在湘中、湘北一带的民歌,内容大都是编造一些不合情理的事物,显得风趣、幽默。各地歌词大同小异,长沙有这样的歌词:无事唱只扯白歌,风吹石头滚上坡,麻雀子窝里生鹅蛋,先生我来后生哥……”

    哈萨克族有《谎言歌》:“蔚蓝的大海里有个酸**泉,洁白的酸**汩汩喷涌。海面上住着一位八旬老翁,每天坐着树叶把酸**运。我不小心掉进了月球,月亮被我撞了一个豁口。我用马**把豁口补好,又来到神仙的茶房饮酒解忧。”“我们村子用羯羊奶当茶,妇女用**把屋子洗刷。我用奶皮铸成了小刀,从奶汁中捞出了苍蝇的银发。”

    《金元散曲》载无名氏《梧叶儿.嘲谎人》:“东村里鸡生凤,南庄上马变牛。六月里裹皮裘。瓦垄上宜载树,阳沟里好驾舟。瓮来大肉馒头,俺家的茄子大如斗。”

    清代《两头忙》:“说南乡,道南乡,南乡有个王家庄。王家庄上有个王员外,他家有个六姑娘。正月做媒二月娶,三月里生个小儿郎。四月爬,五月走,六月叫爹又叫娘。七月送在南学把书看,八月开始讲文章。九月上京去赴考,十月得个状元郎。十一月领凭去上任,十二月告假回故乡。三十得了病,到晚也就死他娘。明公要问什么话,起名叫做两头忙。”

    清代《白雪遗音》卷二《颠倒语》:“十冬腊月秋蝉叫,五黄六月雪花儿飘。太阳出来把纱窗照,到五更,架上的金鸡方睡觉。梨树开花,结下了樱桃。笼鹌鹑,站在树上把喜报。想迷了心,八月十五把元宵闹。”

    可见这种歌谣历史较早,是有普遍性的,而且连具体内容与文句也往往大同小异。这种歌谣的显著特点是大量排比完全不可能有的事为,而且题目中的“白”、“谎”、“颠倒”就明白地点明这个情况。这就与一般文学作品大为不同。那么它们的意义是什么呢?

    这种歌谣从实质上说,是儿歌,是一种特殊的启蒙儿歌。用寓教于乐的趣味,用从错误学习的方法,用非常明显的事实性的错误,使他们潜移默化而警惕:竟然会有如此严重的错误。它们实际上包含了心理学、认识论的道理。也符合逻辑学“归谬法”的特殊论辩方法:把错误集中而放大。

    与各地这种歌谣比较起来,四川三台县的《十八扯》更有新的特点。除了篇幅长以外,就是更切合四川的历史、地理,如说到赵尔丰、胡宗南、盐市口、望江楼的人名与地名。赵尔丰、胡宗南是近代历史人物,这又说明四川的这种歌谣也随着时代而添加新的内容。又如“美国兵淹死在高山上”,应当是形成于抗美援朝战争时期,而“王张江姚最阴险”则应当是形成于“四人帮”被揭露和垮台时期。

    以上是我的第一点认识。第二点认识,是从四川的《日白歌》还可以对语言研究受到启发而解决一些疑难。

    《成都方言词典》:“曰诀:用粗话谩骂。”对“诀”字标同音代替号。“曰怪:1粗俗话,表示奇怪、吃惊。2说坏话。”这两个词中的“日”字用得奇怪,不能知道是什么意思,词典也避难而没有解释。我以为,“诀”是“厥”的别写,如“大放厥词”中。“日”是“实”的谐音。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实际是状语,表示程度甚。

    成都的《十八扯》也叫《扯谎歌》、《颠倒歌》、《日白歌》。同词典,“日白=日壳子:1闲聊。2夸口,吹牛。”“日白谎:吹牛,撒谎。”“日白匠:指爱闲聊、吹牛的人。”对“曰”字也避难而没有解释。按,“白”应是形容词,指错误、假的。也就是“写白字”的“白”。“日”也是“实”的谐音。日白:实在错误的。“曰”不是名词,而是“**”的别字,因为民俗语言往往用指**的语素组词,来传示否定、鄙夷等情感语气。

    其他方言中也有这种含“日”字的词语。如《太原方言词典》:“日怪:奇怪。”“日脏:脏。”“日能:善于算计。”“日哄:哄骗。”“日噘:破口骂。”这些“日”字也是“实”字的谐音。因为看不出它的意思,所以会被解释成词头,实际是错误的。如《忻州方言词典》:“日:1亵词,有时写作‘**’。2词缀,用来构成动词或形容词,大都含有贬义。”所谓词缀的例子有:“日怪:奇怪。”“日噘:大声斥责。”“日脏:肮脏。”“日能:能干。”“日哄:哄骗。”《银川方言词典》:“日:前缀。可构成动词和形容词,大都是贬义的。”这些“日”都是“实”的谐音,作状语。因为是贬义,所以特意用指**的“日”字传示感**彩。

    可以对比,《西安方言词典》:“失:(男女)交合。”字标同音代替号。按,“失”与“实、食、射”都同音异调,而都可成为谐音理据。以“日”指**,实际一般都是“实”的谐音而避讳说法。动词语素,指填入、塞入。成都话也是如此。

    《西安方言词典》还有这样的词条:“失机:非常着急。”“失噘:责骂。”“失蹋:糟蹋。”“失鬼:捣鬼。”“失弄:捉弄。”各词条的“失”字都标同音代替号。按,“失”字都是“实”字谐音,与所谓“日”是前缀的情况相同。各词的意思就是:确实急、实实在在地骂、实在捣鬼、确实糟蹋、确实捉弄人。西安话“日”与“实”不同音,所以不能谐音。

    借助对成都《日白歌》的辨析,才把所谓词头的“日”庐山真面目弄清楚了。

    (原载《成都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