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七七”祭的由来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p;清代王应奎《柳南随笔》卷四:“或问:‘人死每过七日,则作佛事,谓之做七,何欤?’曰:‘人生四十九日而魄生,亦死四十九日而魄散。’曰:‘假如人以甲子死,则数至庚午为一七。甲,木也;庚,金也。金能克木,午又冲子。谓之天克地冲。故遇七日而散,至七日而散尽也。’曰:‘然则做佛事亦有益欤?’曰:‘此俗尚也,愚夫愚妇之所为也。’见徐复祚《村老委谈》。”

    这另是用中国古有的五行说法作解释。古人勉强的区别依附于人体的精神、精气叫“魄”,可以游离人体的精神、精气叫“魂”,人死魂仍有,而魄渐渐消失,或说四十七日完全消失。消失是五行相克的结果。按五行说法,每隔六天的日子,按干支记日法,后者是克妨前者的,如庚日对甲日,午日对子日。这样七个周期后,魄就散尽,死者全然没有精气。这实际也是上一种不会显灵返魂的说法。

    这两种说法自然也都是没有道理的,但都认为佛教的说法没有道理而另作解释,试从人死的变化和亲友的愿望作解释。

    七七斋的欺骗性还可以从其他方面看出来。《佛说十八地狱经》说,人死后各有释迦牟尼等七位佛依次在每个七日内超度亡魂。以后百日、一年、三年、七年、十三年、三十三年内,都有专佛超度。这与七七日内才有转世托生的因缘说法又不一致。民俗百日祭、周年祭、三年祭等就是这么来的。

    更奇怪的是,佛教还提倡人生前为自己做求超度的“七斋”,这叫“逆修斋”、“生七斋”、“奇库钱”。

    初唐民间诗人王梵志一首诗说:“家口总死尽,吾死无亲表(哀)。急首卖资产,与(预)设逆修斋。托生得好处,身死雇人埋。钱遣邻保出,任你自相差。”是说有一位佛教徒,家中死得只有他一人了。他便急急忙忙地把家产卖完,用来提前请僧人为自己设斋超度。他心中说:我预先尽所有钱财超度自己,死后可托生到好处。哪怕死后一钱不馀,总有邻居出钱雇人埋我。可见佛教把人的自私自利心充分引诱出来。“逆”有预先义。逆修斋,就是预先为自己做七七斋。

    佛教《佛说灌顶随愿往生十方净土经》中用答问方式说,一位叫普广菩萨的小佛发问:“未终之时,逆修三七,燃灯续明,悬缯幡盖,请召众僧,转读尊经,修诸福业,得福多否?”如来佛回答:“普广,其福无量,不可度量,随心所愿,获其果实。”

    《佛说阎罗王授记劝修生七斋功德经》说:“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预修生七往生斋者,每月二时,十五、卅日。……若是生在之日作此斋,名为预修生七斋,七分功德,尽皆得之。若没亡以后,男女六亲眷属为作斋者,七分功德,亡人唯获一分,六分生人将去。自种自得,非关他人与之。”预作七斋,要坚持每月十五、三十日各一次。而且更为有重要关系的是,生前自己为自己超度,全部功德归自己。死后由亲戚设七七斋,亡人只能得到七分之一的功德好处,另外的七分之六是归于设斋的亲戚自己。

    由此,我们终于豁然大误:佛教倡说七七斋,完全是调动了亲属为自己利益着想的自私自利,至于超度死者,只不过是个遮掩而已。醉翁之意不在酒。无怪乎古代人对七七斋那么重视而普遍。以至习俗流传到今,虽然现在的人已不知那七分之六与七分之一的区别秘密。

    预作七七斋的一种具体项目是烧纸钱,叫“寄库(钱),是说早早把钱寄存在地狱银行中,可为自己消罪,以免死亡。这无疑等于说,杀人、奸淫等都不怕死后惩罚,只要有纸钱早烧,不但免罪,而且免死。这简直是纵容人大胆作各种坏事。

    《佛学大辞典》“寄库钱”条,引名僧龙舒《净土文》:“予遍览藏经,即无阴府寄库之说。奉劝世人,以寄库所费,请僧为西方之供。一心西方,则必得往生;若不为此而为阴府寄库,则是志在阴府,死必入阴府矣。”

    这却又是反对烧纸寄库。原因是:你在阴间预寄钱,就是志向要到阴间去,那你必然要死,要归阴间。他建议:不如按要寄到阴间的钱的数目,设斋请僧人为你作法事,保佑你死后不归阴,而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享神仙的福。此话还未说透,如说得再直接明白一些:把那些数目的钱直接布施给和尚们,就成仙快一些,享的福更大一些。

    这充分暴露出,佛教倡说预修七七斋,以及一切拜佛活动,都是为了和尚们多得布施,我多有吃喝享受。醉翁之意不在酒,借给死人、借给活人修福的名义,达到和尚们自己得福。这才是佛教俗僧们的如意算盘,是他们佛事活动的生意经。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