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荀子、王充、陈独秀无鬼论简介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马客咏歌》:“荧荧帐中烛,烛亦不久停。盛时不作乐,春草不复生。南山自言高,只与北山齐。女儿自言好,故入郎君抱。”先泛言及时行乐。乐有多种多样,后面就具体化而专说**。先以两山之“齐”为引子,点出“入郎君(怀)抱”的实际(不是坐抱,而是睡抱)。冯梦龙《山歌》卷四《姓》:“郎姓齐,姐姓齐,赠嫁个丫头也姓齐。齐家囡儿嫁来齐家去,半夜三更齐对齐。郎姓毛,姐姓毛,赠嫁个丫头也姓毛。毛家囡儿嫁来毛家去,半夜三更毛对毛。”所谓“姓”谐音而言男女“齐对”和长阴毛的天“性”。郑国轩《刘汉卿白蛇记》:“上山砍柴刀对刀,河里撑船篙对篙,田里插秧手对手,红罗帐里腰对腰。”

    两手各操一蛇:谐音“粮受溥漕尾蛇”。左耳有青蛇:谐音“凿饵游青蛇”。右耳有赤蛇:谐音“游饵游吃蛇”。一曰在十日北:谐音“噎悦载食陂”。为人黑身人面:谐音“喂饪黑伸饪眠”。各操一龟:谐音“溥漕尾龟”。其中“喂”“饪”等指“食”的字,都指**。噎(阴沉)、黑、目民,指夜晚睡眠事作其事。蛇,指**;漕,陂(池塘),都指**。尾,动词,交尾。“一”是口语“尾”字的谐音。溥:多汁。此指**分泌液多。用性内容把所有的语句都讲得文从字顺。否则,原文就无法知道究竟是说什么。例如把“在十日北”勉强讲成:雨神的妾在十个太阳的北面,仍然不知所云。所以郭璞与所有研究《山海经》的论著却都不能具体解释任何一句。

    3冰夷。大雨使河水泛滥的灾害更为直接,河神的观念与民俗活动更盛于雨神。一般称为“河伯”。而古代多称为“冰夷”,音变为“冯夷”、“无夷”。《海内北经》说他“人面”,《尸子》说他“白面长人鱼身”。实际“冰夷”正是雨师名“屏翳”移用于称水神及河神。

    对河神的祭奉,最高级的是给他取娶妇。卜辞已有“河妾”、“泮嬖”(以嬖幸者沉河)之语,殷人已有此俗。《史记.六国表》“秦灵公八年”有“初以君主妻河”记事,即以公主为河神妇。后世国君没有这么庄重其事的态度,变成了以民女为妻。西门豹为河伯娶妇便是名例。《易林》“雨师娶妇”便是把“雨师妾”与河伯娶妇糅合而说。

    《捜神记》卷四:“弘农冯夷,华阴临潼乡隄首人也。以八月上庚日渡河,溺死。天帝署为河伯。又《五行书》曰:‘河伯以庚辰日死。不可治船远行,溺没不反。”’倒是后起的附会说法。望文生义,把“冯”当作姓,编造乡贯时日,把自然神变为人格神。老天怜悯死于某种方式的人,让他作这方面的神,给他人以警戒,这是民俗造神的一种类型。禁忌在这一天做某事,便转化为迷信。

    4商羊。汉刘向《说苑.辨物》:“齐有飞鸟,一足,来下止于殿前,舒翅而跳。齐侯大怪之,又使骋问孔子。孔子曰:‘此名商羊。急告民趣治沟渠,云将大雨。’于是如之,天果大雨。”这是后人借孔子之名说商羊是鸟。此鸟知天将雨,《论衡.变动》有精彩的分析:“天气变于上,人、物应于下矣。故天且雨,商羊起舞,非使天雨也。商羊者,知雨之物也,天且雨,屈其一足起舞矣。故天且雨,蝼蚁徙,蚯蚓出,琴弦缓,固疾发(按,两句指琴弦松弛,某些旧病发作),此物为天所动之验也。故天且风,巢居之虫动;且雨,穴居之物扰,风雨之气感虫物也。故人在天地之间,犹蚤虱之在衣裳之内,蝼蚁之在穴隙之中。蚤虱蝼蚁为逆顺横从(来来往往四处乱动),能令衣裳穴隙之间气变动乎?蚤虱蝼蚁不能,而独谓人能,不达物气之理也。”

    这个故事是以鹬知将雨为前提作仿效的,是神话式故事。王充却是从事理性作辨析的:有商羊这种物,天将下雨时它受感应而舞;不能倒果为因,说商羊使天下雨,是神鸟。这是对的,宣传了无神论。

    最疑难之处在于商羊是什么鸟,学者不言。但是,古人所言的知雨的各种鸟或虫,今时作为物候依然如古,却没有商羊鸟。仅此即可肯定非鸟名,应是记音字。王肃《孔子家语.辨政》叙此,作:“孔子曰:‘此鸟名曰商羊,水祥也。昔有童儿屈其一足,振讯两眉而跳。’且谣曰:‘天将大雨,商羊鼓舞。’今齐有之,其应至矣。”儿童的欢乐而跳,当因久旱之将降甘霖。“商羊鼓舞”当不是言商羊鸟鼓舞。只有孔子才知此是鸟名,却又说齐地儿童已都知,也不合常理。“商羊”当是联绵词“尚佯、常羊、徜徉、尚羊、倡佯、猖洋、尚阳”等系列异形词的又一写法,戏荡、徘徊、逍遥、尽情之类词义,详见《辞通》“倘佯”条。童谣中“商羊”是描述“鼓舞”情状。商羊鼓舞:(儿童)尽情的鼓舞。

    关于商羊仅此一条资料。它的实际情况当是:齐地久旱下好雨,儿童欢呼雀跃。有人把此意写成“商羊鼓舞”。许多人不知“商羊”的意思,常向人请教,于是有好事者趣说商羊是鸟,并编造了这个故事,借孔子的口说出他的开玩笑话,商羊是鸟。所谓“一足之鸟”在字面是当是如王充所言指屈其一足。趣说成一足。这与古书中著名的“夔一足”的歧解类似,本是说夔的本领高,一人足够主管音乐工作,误传为此人只有一条腿。鸟跳表示不安,预示雨。孔子说鸟名商羊,也是顺着问鸟名而故作趣说。“子不语乱,力、神、怪”。但民间把许多有趣味的故事都系于孔子,也是借圣人之名抒发创作者自我赞赏之情。

    但《绘图三教源流捜神大全》卷七:“雨师神,商羊是也。商羊,神鸟,一足,能大能小,吸则溟渤可枯。雨师之神也。能大”之前当有脱字,指饮水能多能少)这便是画蛇添足,滥竽充数了。原资料未言是神,民俗全无此说法。这是把不是神的东西误说成神。

    5玄冥。《左传.昭公十八年》:“禳火于玄冥、回禄。”玄冥本是水官名,借指水神。《风俗通义》:“玄冥,雨师也。”

    又指冰神。《礼记.月令》:“孟冬之月,……其帝颛顼,其神玄冥。”《淮南子.时则训》:“北方之极,自九泽穷夏晦之极,北至令正之谷,有冻寒积水、雪雹霜霰、漂润穷水,颛顼、玄冥之所司者,万二千里。”

    6毕星。是白虎七宿中第五宿,八颗星如毕。古称打猎的网叫“毕”。古人认为毕星主兵,又主雨。《小雅.渐渐之石》:“月离于毕,俾滂沱矣。”《风俗通义.祀典.雨师》:“雨师者,毕星也。”

    7赤松子。汉刘向《列仙传》首叙赤松子。“赤松子者,神农时雨师也,服水玉以教神农,能入火自烧。往往至昆仑山上,常止西王母石室中,随风雨上下。炎帝少女追之,亦得仙倶去。至高辛氏时,复为雨师。今之雨师本是焉。”

    赤松子是道家宣扬的第一个仙人,无原型人物依据。明代《列仙全传》画他以松枝蔽身,要落实时代之早,与神农氏相应。所谓神农氏雨师,并没有什么相关的事宜。而他的突出的情事是不吃粮食,只服水玉即水晶而身轻。随风雨而上下,实即能驾风而行。所谓入火自烧,实是随火气而升天。所以它是为宣扬服食避谷而虚拟的仙人。仙人都是能随风雨而上天下地的,为了假造真实性,便说他是神农时代的雨师,即求雨的主管者。

    赤松子始终没有进入古代民俗雨神的范畴。一般说来难有以真人真事奉为全民雨神的。仅个别地方,如山西翌城县四望村曾以唐代李靖为雨神。

    8龙王爷。龙的观念甚早,长期停留在神人坐骑和国家祥瑞说法上。晋代外籍僧人所译的《华严经》中已多有“龙王”词,但不系属于固定江河。《太平广记》卷418引《梁四公记》的《震泽洞》:“至一龙宫,……盖东海龙王第七女掌龙王珠藏,小龙子数卫护此珠。”可以说唐代文学作品始言各大江河湖海有固定专职而又世袭的龙王。他们是古老的河神的衍化,仍为自然神。这个说法具体而通俗,可以说取代了以前多种说法。

    9海神。《庄子.秋水》:“河伯……顺流东行,至于北海……望洋向若而叹。”若,北海之神。《楚辞.远游》:“令海若舞冯夷。”海若,统言的海神。《史记.秦始皇本纪》:“始皇梦与海神战,若人状。问占梦博士,曰:‘水神不可见。以大鱼蛟龙为候。今上祷祠备谨,而有此恶神,当除去。而善神可致。’乃令入海者……以连弩候大鱼出,射之。”博士也含糊其辞,说不出真正的海神的情况。

    人门开发海域,对海的关切和了解要迟慢贫乏得多,所以未形成明确、沿用的神名、形状观念。后来就被龙王之名中断了早期的思索。直到清屈大均《广东新语》卷六:“父老云:凡渡海……风波不起,岛屿晴明,忽见朱旗绛节,骖驾双螭,海女人鱼,先后导从,是海神游也。”海神是女人鱼状,美女之头而鱼身,趣说而已,也下无传承。

    《重修纬书集成卷六.龙鱼河图》:“东海君,姓冯名修青,夫人姓朱名隐娥。南海君,姓视名赤,夫人姓翳名逸寥。西海君,姓勾名丘百,夫人姓灵名素简。北海君,姓是名禹帐里,夫人姓结名连翘。”一方面把古人按五行所说的东方之色青,南方之色赤,西方之色白等意思套在其中;另一方面有意使用了“结”(即“蛣”之误)、“灵”、“翳”、“视”、“是”等极为少见的古姓,让人以为确是古代的神。又用“禹帐里”的三字名。这反而暴露了有意作假,如同伪造古董。在神鬼迷信宣传中各种作假的情况很多。

    10奇相。四川境内的长江神。《史记.封禅书》“江水,词蜀”,《索隐》引庚仲雍《江记》:“奇相,帝女也,卒为江神。”《广雅.释天》:“江神谓之奇相。”《蜀檮杌》:“古史云:震蒙氏女窃黄帝玄珠,沉江而死,化为奇相,即今江渎神也。”《一统志》引《山海经》佚文:“神生汶川,马首龙身,禹导江,神实佐之。”这是个古老的神话传说。窃黄帝珠,溺江而死,反而民俗神祭,原因似应是她受了惩罚,成为“马首龙身”的奇相,又能帮助大禹治水,也有悲壮的一面。

    曹娥。汉代浙江上虞人。父是巫师,在上虞江迎神中溺死,不见尸。她14岁,沿江哭号17昼夜后投江,五日后与父尸同浮出江面。数年后邯郸淳作《曹娥碑文》,文与字双佳,学者蔡邕后来有“绝妙好辞”的评题。民间立祠,宋代有“灵孝夫人”等封号。民间或称为神,但不是一般的水神,而是表彰孝德之神。奇相与曹娥都是人格神。

    洛神。最早叫“宓妃”。“宓”读“伏”,是姓。她是传说的上古帝王伏羲之女。汉代如淳《汉书》注宓妃,伏羲女。溺死洛水,遂为洛水之神。‘宓’音‘服’。”是人格神,人们希望有神助人不被水淹,便从众多的溺死者中选古帝王之女为水神。大约又从她是“落水”而死的,便谐音让她屈尊仅是洛水之神。

    《水经注.洛水》:“《竹书记年》曰:‘洛伯用与河伯冯夷斗。’盖洛水之神也。”洛伯即洛神,她与河神斗,大约是河神要害人,而她格斗以保护。但洛神的事迹别无所传。影响最大的却是曹植《洛神赋》借她发舒未遂的爱情。

    《文选.洛神赋》李善题注:曹植向甄逸之女求婚,曹操却作主成为曹丕之妻,后来甄妃被郭后嫉妒害死。曹植一次从封地回朝,拜见皇帝哥哥,皇帝把甄妃的遗物枕、带等送给作纪念。曹植回途,在洛水边思念之极,梦见她来,说:“我本托心君王,其心不遂。此枕是我在家时从,嫁前与五官中郎将(曹丕当时的官名),今与君王遂用荐枕席,欢情交集,岂常辞能具。为郭后以糠塞口,今披发,羞将此形貌重睹君王尔。”她说完此话后就消失不见了。曹植于是写了著名的《感甄赋》。后来曹丕的儿子魏明帝读后,深感叔父的难言之情,便改名为《洛神赋》。

    赋中写洛神的美丽:“其形也,翩若惊鸿,婉如游龙。荣曜秋菊,华茂青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日,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绿波。浓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束。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云髻蛾蛾,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瑰姿艳逸,仪静体闲。柔情绰态,媚于言语。”这是把美女称为神仙的说法。美就是鲜艳,把“美女”说成“鲜女”,再经谐音成为“仙女”。

    所谓曹植与甄妃的瓜葛关系,纯是人们的创作。实际上,她三岁丧父,后嫁于袁绍之子。曹操破袁绍后,她才归于曹丕。《洛神赋》前小序说:“黄初三年,余朝京师,还济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

    无论如何,文中已不是神灵,而是寓情写人。神本无有,好事者借以显才,名作家用以写情,这是利用迷信的神鬼文化的文学创作。

    神鬼也被用来为政治服务,洛神与武则天也是一例。《旧唐书.礼仪志四》说,武则天垂拱四年四月,雍州永安人唐同泰在一块玉石上刻下“圣母临人,永昌帝业”八字,说是从洛水发现,是洛神献给女皇帝的瑞石。武则天便封洛神为“显圣侯”,下令禁止渔钓,祭祀规模同于长江、黄河、淮水、济水。群臣也给武则天加上了“圣母神皇”的尊号。罪犯也得沾光而获大赦。

    10妒妇段明光。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前集.卷一四.诺皋记上》有此传说:

    山东省临清县运河渡口,晋代泰始年间刘伯玉住此。他常在妻子面前朗读《洛神赋》,并感慨而天真地说:“娶妇得如此,吾无憾矣。”妻子叫段明光,性情嫉妒难忍,有一次终于说:“你不要用水神美而看不起我,我死后也一定当美丽的水神,叫你想念而不及。”当晚果真投河而死,并给丈夫托梦。丈夫害怕,一辈子再也不敢过河。

    此事传扬出去,影响很大。美妇人从此渡河,风波暴发;一定要穿旧衣,脸抹黑,才敢过。丑妇那怕作多么美的打扮,过河也平安无事。有一些丑妇又怕无风浪,反证明了女神也认为她丑,所以也把自己涂抹的更丑一些,以反证本来美丽。当地人有俗谚:“欲求好妇,立在津口。妇立水旁,好丑自彰。”

    这个故事的主题有三。一,讽剌神,即对“不能留芳名百世,也可遗臭千年”的话特作证明。妒也成神,神有何可敬重之处呢?二,给丈夫教经验:不宜在妻子面前贪婪地夸奖别的妇女美。三,同时也启示妻子:只要丈夫只是口头上夸别的女人,而无不妥的行动,宜忍让,以死赌气不值得。

    和珅。这就是电视剧《宰相刘罗锅》中的和珅。清梁章钜《浪迹丛谈》中说,他死后,从衣袋中发现他的绝命诗:“五十年前幻梦真,今朝撒手撇红尘。他时睢口安澜日,记取香烟是后身。”人们不明白是什么意思,纷纷猜测。后来破谜:“睢口”指河南睢县的黄河渡口。诗意是说,他死后必在此处当河神,保佑风平浪静,受人香烟供祭。也就是改恶从善。这当然是好事者所为,但以“和珅”谐音“河神”,也有机巧。这首诗曾广为传闻,相信的人也不会没有。这种神有其名无其实,只是文人借以卖弄文才的手段。

    全国的江河不少,渡口更多,不知他为什么要在睢口当河神?也许取“随口”的谐音,从和珅说,是希望随了口说的这一心愿吧。从编造者说,隐隐道出:这是我随便编的故事罢了,诸君且莫当真。

    伏波将军。广东信仰的海神。一指汉武帝时征交趾(今广东)的伏波将军路博德,爵封邳离侯,后来邳离县建庙祠奉。一是东汉光武帝时征交趾的伏波将军马援,爵封新息侯,后来新息县及更多的地方都立庙。马援的声名更大,他的伏波将军庙被称为正祠,路博德的被称为别祠。广西也有伏波庙。两位伏波将军都成了人格神。

    五代末年,钱塘地区割据独立的吴越国王叫钱鏐,曾筑坜填海扩土。传说钱塘潮汹涌,坝难筑成,他以箭射潮,水退坝成。人们又仿这个传说而言伏波将军海神把九口浪射退只馀三口浪。

    10天妃、妈祖。南方沿海各省、台湾、香港、澳门、内地一些江海地区普遍敬奉的海神。宋代洪迈《夷坚支景》已有她广为助佑水运护航的记载,一般称为林夫人、崇福夫人,又言“今进为妃”。

    该书卷九《林夫人庙》言:“兴化军境内,地名海口。旧有林夫人庙,莫知何年所立。室宇不甚广大,而灵异素著。凡贾客入海,必致祷祠下,求坯玟,祈阴护,乃敢行。盖尝有至大洋遇恶风而遥望百拜乞怜,见神出现于樯竿者。”

    《夷坚支戊》卷一中言:一人从番禺乘船回乡,到福建莆田一海湾时得到消息说,前面有六只贼船准备打劫。他们连忙到崇福夫人庙求佑,“得三吉玟”。出港后果遇六只贼船,但大雾突起,风浪猛烈,他们乘此急忙绕过了贼船。转危为安之后,气候又归正常。元明清时,这种记载不少。郑和下西洋时,她也护航。许多故事说风暴昏暗时,神以红灯从天而降,可以导航。元代时封为“护国庇民广济福惠明著天妃”。

    天妃的出身有多种大同小异的说法,流传较广的是说,她是五代时闽王都巡检林愿之女,福建莆田县湄州岛人。

    海上风浪瞬息万变,转危为安也是常有的。人们怀有对神灵的信奉,准备工作也会好一点,临危时更能镇定。平安归航的人,也愿意渲染由危转安,神灵护佑,表明自己未曾作过亏心事,命大福大,有神保佑。凡说神功德者,往往醉翁之意不在酒,以神扬己。

    《陔馀丛考卷三十五.天妃》说:“台湾往来,神迹尤著。土人呼神为‘妈祖’,倘遇风浪危急,呼‘妈祖’,则神披发而来,其效立应;若呼‘天妃’,则神必冠帔而至,恐稽时刻。‘妈祖’云者,盖闽人在母家之称也。”看来,皇帝的封号倒会束缚神的行动,迟误救命。群众对皇帝的金口玉言另有一种看法,他们更相信的是与神的乡土情谊。

    妈祖神是民间朴素的人格神。航行需要安全,能以如愿,泛说有神助,进而具体为林愿之女,也不屑为她编造生前奇异事迹。但到了迷信职业者的笔下,便千方百计拔高以添光辉。且看《绘图三教源流捜神大全》卷四《天妃娘娘》:“母陈氏,尝梦南海观音与以优钵花(笔者按:梵语译音,即无花果树之花,多产于印度’我国云南也有。印度佛教作为如来佛的瑞应物),吞之,已而孕,十四月始娩身得妃。……诞之曰,异香闻里许,经旬不散。幼而颖异,甫周岁,在襁褓中见诸神像,叉手作欲拜状。五岁能诵《观音经》,十一岁能婆娑按节乐神。”下叙兄弟四人海上经商遇风暴,她在家有感,瞑目运思,即救了三个。

    “年及笄,誓不适人,即父母也不敢强其醮。居无何,俨然端坐而逝。芳香闻数里,亦犹诞之日焉。”生、死之时有异香,完全是从《五灯会元》中抄仿,僧人多编此种假话。

    《天上圣母传》又增饰:诞生后出月前无哭声。13岁时有道士授给秘术,16岁时从井中得天书。父亲溺死海中,入海寻三日,负尸回。分明把曹娥事移入。

    《太平御览》卷189引隋《白泽图》说井神是个吹箫女子。《白泽图考》给她设了名字叫“观”,会不会从“坐井观天”而言井中世界小呢?《庄子.秋水》:“井蛙不可语于海者。”井底之蛙的成语,如把“蛙”换成美女义的“娃”,也就是她坐井观天了。而《白泽图考》正说井神“妆如美女”。这又是借神名而施展自己的才华了,却对井神是大大的讽剌,无怪乎井神的故事和民俗很少,与没有井神差不多。

    元代无名氏《湖海新闻夷坚续志后集》卷二有《井神现身》的故事。宜兴青年男子吴湛,为保护井,编了篱笆遮盖。一天在井旁见到一只田螺,拾起放到水瓮中。自此,每次外出归来,已有人做好饭菜。一日他假装外出后,又回来看,有一女子从田螺中出来做饭。他闯进屋,女子只好告诉她是井神,感谢他护井。说完就不见了。这当然是移用南朝《述异记》田螺姑娘的故事,主题是保护井的卫生。

    吴地有的地方把井神叫井泉童子。苏州民俗大年三十晚,把井泉童子神像及供品放在竹筛内,放到井台,叫“封井”。初三或初五,焚烧神马,才开井打水。并用首次打的水洗目,传说能使视力好。井神是童子,无所寓意,似由“洞子”谐音趣说而来(井就是一个洞),久之弄假成真了。吴语“童”音同于“洞”,苏州话仅是声调不同。上海话就同音同调。

    总结以上风、雨、江、河诸神,始源是雨神屏翳,笔者以为即鹬鸟。河神冰夷,风神风姨都是雨神的兼职或支系,名称异中有同,是给抽象的观念神赋予一个物化的载体。古代植被茂盛,水域广阔,雨与人的生活的关系比较直接,雨神的观念为早。箕星是风神,毕星是雨神,是变化的另一载体,要在对星象积累观察之后才会形成。

    风神巽二、孟婆、石尤风等是作趣名变说,后二者更是文学性的局部说法,它们都是文人笔下的产物。江神、穷相、曹娥、洛妃,都是溺死的人,是较后的悲剧性的人格神。河神冯夷也如此,将屏翳之屏谐音成人的姓,应是子虚乌有的。

    由初期简单的观念化的神,衍化成众多的歧说的神名,总规律有二。一是要寻求一个物化的有故事性的载体。起初说雨神是鸟,还有物候的合理性,后来,许多神都成为前身是人。另一是借造神来展现人的文学才智。语言和文学因素成了繁衍和歧说的手段。无论什么情况,都是神由人造;神,其实是一种广义的特殊类型的文学作品。始造神者,深知无神,后来的人信神,就是俗语所说到:张公吃酒李公醉。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