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同姓不婚”是怎么回事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sp; 本来只是直系血亲和最近的分系血亲的婚姻对后代的人口质量有不良影响,但上古之时,已不能从父系辨认血亲关系,从母系辨认也受到一定的限制,古人只能从十分宽泛的层次上表述为:同姓不婚。到了近代、当代,性与血亲的对应关系更为不对应,同姓不婚早已没有意义,是不必禁忌的。

    现代的科学研究早已总结出直系亲属、最近的旁系亲属应禁忌结婚和**的科学认识,各国政府都有具体的法律规定。都规定直系血亲间不允许结婚;而对旁系血亲间结婚的禁止宽严不尽相同。我国1980年颁布的婚姻法,明文规定禁止直系血亲及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间结婚。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包括同姓的堂兄妹、异性的姑表兄妹或姨表兄妹。

    遗传学研究证明:血缘越近,相同的基因越多。近亲结婚会使致病基因重合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从而使隐性遗传病的发生率增大。如聋哑病、白化病、痴呆等。在一般婚配的情况下,如果一方的某个基因是有害的另一方的这个基因是正常的,有害的基因就被正常的基因克服,生下的子女是健康的。但近亲的父母的有害基因是相同的,有害基因就得到加强,孩子就会有先天性的,而且是遗传性的一些疾病,并且无法治疗。

    我国苗族的《兄妹开亲》民歌说:“别个(按,兄的名字)的心好,不要妹子做妻子,生个好儿子。姜央(按,另外的一个青年)的心不好,娶妹子做妻子,生个怪儿子。”怪,指残疾、畸形,就是近亲生殖的病态。

    顾索儿《家族制度史》中说:“大多数‘同族繁殖’的种族,都是身躯短的,仪表呆板和生殖不繁的。据我们所知道的锡兰的口速达人腴是一个证明,故他们不久便绝迹于人类了。(黄石译,开明书店版,第28页)

    古老的同姓不婚在我国汉族中,只有分散的少数人还因不懂它的究竟,而仍有这个禁忌。在绝大多数地方,已随时代的发展,转变为近亲不婚,这是完全正确的,但在有的地方却仍遗留着类似的观念。例如台湾有“同宗不婚”的习俗,如“徐”、“佘”“余”、“涂”是同宗之姓,互不婚姻。其实仅“佘”姓是“余”姓读音改变而分化,从古老的根子上是同宗的。其他的从姓氏源流上说并非同宗,当地人因某种历史原因视为同宗。这个同宗之姓不婚恰是古老的同姓不婚的有限度的继承,而又与一般人所说的同姓不婚不全一样。

    我国地区广大,历史悠久,各地情况不同,也有一些地方还有近亲结婚的习俗,并且有一些通俗的名称。

    南昌把姊妹的女儿嫁给兄弟的儿子(也就是舅父舅母做了公婆)叫“骨肉还乡”,但民俗以为不利后代的健康。

    济南把娶姑姑的女儿叫“骨肉还家”,民俗对此非议,但又允许娶舅舅的女儿。

    从历史的发展向前道推,在血缘群婚的后期,人们发现了同辈的兄弟姐妹间的婚姻导致后代的不健康,于是有了禁忌。但还未发现兄弟姐妹的子女群婚的同样的妨害性,因而无此禁忌。到了以后的封建时代,又出现了以婚姻关系加强宗族、家族间的团结,壮大实力,便使远古的第二代血缘群婚得以复活。骨肉还乡、骨肉还家,也就是俗说的“亲上加亲”。所谓亲的关系是加强了,但未考虑后代的健康,从长远的关系看,正是“亲”的极大妨害。

    在第二代血缘婚中,民俗对姐妹的女儿嫁兄弟的儿子,非议的多;而对姐妹的儿子娶兄弟的女儿,多数是认可的。这是矛盾的,因为二者的近亲血缘实际是同一的。民俗所以区别对待,因姐妹的女儿与兄弟之子一般不同姓,即兄弟与姐妹之夫一般不同姓。非议这类婚姻正是从近亲婚姻不利后代的正确经验为依据的是有科学性的。民俗允许妞妹之子娶兄弟之女,却另是从宗族、家族的团结实力,即仍是从亲上加亲的角度着眼的,实际正是不合科学性的。

    也就是说,前者是从远古本初意义上的同姓不婚禁忌,姓实指近亲血缘,而不是后世俗说的同姓不婚婚。而后者也正是远古之时,国君、王公贵族等加强政治维系的承袭。二者的事实性一样,但所取的功利不同。远古先是同性必婚,后有同姓不婚的对抗,对抗不彻底,便各以不同的功利而同时存在。

    近亲结婚所生子女有的表现出程度不同的智力低下,有的甚至在面容上都显出明显的痴呆相。更多的是在子代即第三代孙子辈表现出来,这叫隐性遗传。除痴呆以外,还有多种隐性遗传疾病。它们的药物疗效是很微小的,甚或没有疗效。近亲结婚的胎儿还会有流产、死胎,死亡率也高。

    著名的美国实验胚胎学家、遗传学家摩尔根(1869—1945)指出,血经过近的婚姻对子女有害,并用他与表妹结婚作实例说明:两个女儿得病夭折,一儿痴呆。著名的英国博物学家、进化论的创始人达尔文(1809—1882)与表妹结婚,所生六男四女都有愚呆症。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