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电脑技术与汉语谐音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讳说而又趣说为“耕地”,把女隐说为“水地”。无其事为“干旱”,有其事为“湿”,其事频繁为“涝”。冯梦龙《山歌》卷八《田》:“奴家私房有个丘三角田,自小收拾在身边。……我个郎呀,你要日里拔秧夜里莳。凭你荒年没荒子奴个丘田。”吴语“田”是水地,“地”是旱地。著名小说《高山下的花环》中,抗越自卫战的战士说:远离妻子把人旱死;难得的短期探亲假时又把人涝死。

    《长沙》:“光裤带:单身汉。此说多见于农村和郊区。”是“光枯呔”的谐音:只是干枯啊!呔,长沙话的助词,起表示强调作用。《广州》、《柳州》:“王老五:对单身汉的谑称。”是“亡涝伍”的谐音:没有配伍而发涝水的妻子。单身汉,一般说“光棍”:只有男阴。此系列词的理据和趣难也是一致的。参见《释“脚头妻”系列词语的文化内涵》。

    例词二十一,徐世荣《北京土语辞典》:“罗汉身子:指妇女生理上一种特别的现象,终身无月经,而非病态。”

    由“落旱”或“落汉”谐音。“落旱”指落了个无月经的身子。妇女年老月经结束的闭经,口语叫“血干”。干、旱,相通。“落汉”指落了个男子汉身子,即无月经。

    例词二十二,《汉语方言大词典》:“罗汉哥:蜗牛。西南官话。云南澄江。”

    “罗汉哥”由“螺衔裹”谐音。裹,指外壳,武汉方言即叫“天螺蛳”。西南官话的柳州、贵阳、武汉、成都,“螺”与“罗”同音同调,“衔,,与“汉”,“哥”与“裹”,都同音异调。

    例词二十三,《汉语方言汉语大词典》:“罗汉儿:公牛。西南官话。云南镇雄。”

    “罗”当由“摞”谐音,与“牙(压)狗”之类说法类似。“汉”字指母牛身体。

    例词二十四,《佩文韵府》:“罗汉绦:《湖湘故事》:罗汉洞有草,蔓结如带,长丈余,附木而生,相传谓之罗汉绦。”

    “络汉”谐音,指缠络在树身上。趣附为是罗汉洞的罗汉所系用。这属于民间词源,是从词形用字倒果为因。

    例词二十五,赵树理小说《登记》,叙新中国成立前后母女二人的恋人都以赠罗汉钱为信物。罗汉钱的称名是清代铸这批铜钱时,曾把一尊金罗汉熔入,人们视为珍贵。但铸铜币只有掺假的,从无加金的,熔金罗汉只会是趣说。挣钱不易,俗语叫“血汗钱”,可换说成“落汗钱这是隐性中介,由此另谐音“络汉钱”,可寓指女方系恋男方,所以作为信物。明代邝露《赤雅》卷上《罗汉楼》:“以大木一株埋地,作独脚楼,高百尺。烧五色瓦覆之,望之若锦鳞矣。攀男子歌唱饮啖。夜归缘宿其上。以次此自豪。”就是“联络汉子”的意思。

    例词二十六,罗汉衣:斗篷之类。

    清.曹庭栋《养生随笔》卷三“衣”’类:“式如被幅,无两袖,而总褶其上以为领,俗名‘一口钟’,亦曰‘罗汉衣’。……《世说》:王恭披鹤氅行雪中。今制盖本此,故又名氅衣。”’

    “罗”是包罗的意思。“汉”指身体。从把身体整体裹住来说。

    例词二十七,雪罗汉:累成的雪人。

    《汉语大词典》:“雪罗汉:雪人。鲁迅《野草.雪》:‘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个一起来塑雪罗汉。’”但塑的雪人进是大略有人形,并非罗汉形状。“雪罗汉”实际是用雪“罗”个汉的意思。罗;罗致在一起。

    二、假观音系列词

    汉语名物词中有这么多的“罗汉”属假,而隐含的真却可以是此或彼,不一而足,热闹而有趣。观音菩萨也不甘寂寞,也来示假成趣,而有类似的系列词语。

    例词一,陈刚《北京方言词典》:“观音镜:一种作为玩具的三棱镜。”

    此玩具由一面涂墨遮光的三条长玻璃片扎成,内装若干彩色小玻璃块,每摇一次,在底部可以折射成多种花样,又叫“万花筒”。所以,“观音”是“观影”的谐音成趣。“影”指景象。

    例词二,《汉语大词典》:“观音竹:竹名。形小,可供盆载。元李衍《竹谱详录.竹品谱》‘观音竹,两浙、江、淮倶有之,一种与淡竹无异,但叶差细痩,高止五六尺,婆娑可喜,亦有紫色者。永州祁阳有一种止高五七寸,人家多植之水石之上,数年不凋瘁,彼人亦名观音竹。’明罗曰娶《咸宾录.南夷志一.占城》:‘其产……观音竹(如藤,长二丈,节长二三寸,色黑如铁)。”’

    《苏州》:“观音竹=凤凰竹:竹的一种,质坚硬,高二三公尺,节粗而大,可供观赏。”

    《梅县》:“观音竹:竹的一种,杆坚硬,高两三米,节粗而大。”

    《建瓯》:“观音竹:竹子的一种,茎叶均细,供观赏。”

    《南宁》:“观音竹:竹的一种,杆坚硬,高两三米,节粗而大,可作绿篱或供观赏。”《现代汉语词典》同此。

    台湾《中文大辞典》:“观音竹:即凤凰竹。《雨航杂录》:‘雁山五珍,有观音竹,形小叶长,翠润夺目,植岩石上,终冬不凋。”

    各辞书一律不言得名缘由。《庄子.秋水》:“夫鵷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一作竹)实不食,非醴泉不饮。”这是凤凰竹得名的原因。以“观音”系名,与佛教无涉,必当是由“观影”谐音求趣。

    例词三,《汉语大词典》:“观音菊:植物名。即天竺花。自五月开至九月,花头细小,其色纯紫,枝叶如嫩柳,其干之长与人等。宋史铸《百菊集谱》有《观音菊诗》。”台湾《中文大辞典》同条同释。

    仍由“观影”谐趣。从趣名又衍生出“天竺花”另名。

    例词四,《于都》:“观音芋:一种芋头。”没有解释“观音”。

    《汉语大词典》:“观音莲,海芋的俗称。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六.海芋》:‘海芋生蜀中,今亦处处有之。春生苗,高四五尺。大叶如芋叶而有杆。夏秋间,抽茎开花,如一瓣莲花,碧色。花中有蕊,长作穗,如观音像在圆光之状,故俗呼为观音莲。’清方一智《通雅.植物一》:‘观音莲一名海芋,一名隔河山,可变金炼砂。’”虽然解释了“观音”,但“花中有蕊,长作穗,如观音像在圆光之状”,实在难以理解。佛教所画的各种佛,头部都“在圆光之状”,为什么不说如佛、菩萨、罗汉、弥勒、文殊、普贤等其他的佛呢?花中一根长蕊,能像观音的样子吗?

    台湾《中文大辞典》“观音莲”有二释。一为“天南星科”,“叶间生花轴开花,为圆柱状肉穗花序,外面有淡绿色之佛焰包被之。”二为海芋。

    按,《辞海》:“佛焰苞:包在肉穗花序外面的一枚大型苞片。通常呈漏斗状,颜色鲜艳。为天南星科植物(如天南星、马蹄莲、芋、半夏等)特有的器官。”《辞海.生物分册》“天南星”条言“有紫色或绿色总苞即‘佛焰苞’”。“虎掌”条言“外有淡紫色或淡黄色佛焰苞”。“肉状花序:也叫‘佛焰花序’。花侧生于肉质花轴上,单性,无花梗,花序外有一大苞片称‘佛焰苞’,如芋、天南星的花序。”马蹄莲属天南星科,也是“(花)外有漏斗状佛焰苞,白色或乳色,形似花冠,颇美丽。”却都统说“佛”,而不是具体的“观音”。

    从根本上推究,无论什么花都不可能有如画佛的头而周围有光圈或焰形光芒,只能是趣说。上引现代科学的解释就不说有光圈或焰形光芒。既然只对此种特殊花序如此称名,就要从特殊性揭秘。它是对“花序外有一大苞片”的誉说,此苞片在外就犹如散开的包袱,由“袱”而谐音为“佛”。在外,也就是为“沿”,便从而谐音为“焰”。又,古语把谷、麦、草籽等的外壳叫“稃”,则花外的此苞片也可如此仿称,由此也可谐音为“佛”。总之,“佛焰花”的事理只能是指那个在外的大苞片,语素内涵实际是“花沿袱(或:稃)”,经倒序谐音成为“佛焰花”,所以又有“佛焰苞”的复指说法。是对花的特异变态的描述,本属于科学常识内容,不含对观音的迷信称誉。天南星,海芋都不是莲,“莲”实际又是“怜”的谐音示假成趣,指可爱。这种苞片奇特有观赏性,所以用“观影怜”称名。

    《全国各界切口汉语大词典.杂流类.卖花》:“观音莲:旱金莲也。叶大如萍,秋间开白花,止一大瓣,叶中花蕊,颇类佛像。”《辞海》:“旱金莲:《植物名实图考》称‘金莲花’。旱金莲科。一年生草本。叶圆盾形,叶柄细长,可攀缘。夏季开花,花生于叶腋,有黄、红、赭、乳白等色,不整齐,有一萼片具长距。原产南美洲,久经载培,供观赏。”

    也是由“观影”谐音的。花蕊颇类佛像,只是颠倒因果的流俗词源,本身就是为成趣的误说。

    例词五,陈刚《北京方言词典》:“观音寺儿:打官事。”

    打官事,即由官承应,营办输赢的讼事。“官”谐音为“观”。“应、营、赢”都可谐音为“音”。“事”谐音为“寺‘跑了和尚跑不了寺(事)”也是如此谐音。

    例词六,《汉语方言大词典》:“观音蛇:蜥蜴。客家方言。福建连城。”

    蜥蜴,样子难看,儿童、妇女多数怕看。不忍看的东西,看后会有不愉快的记忆,俗语说成“影心”或“恶影”。也就是如“印”在心中,或“阴,,存心中。于都客家话,“音”与“阴”同音同调,与“印”同音异调。梅县客家话“音”与“阴”同音同调,与“印”是韵尾n与m的相近。从观后印(阴)存心中之意谐音成“观音蛇”。

    词例七,《汉语大词典》:“铁观音:一种著名乌龙茶。”

    《南宁》:“观音茶:茶叶的一种。”

    当由“管饮”谐音为“观音”,指耐泡耐用。也由“惯瘾”谐音,指饮一次就爱而成瘾。而“乌龙茶”也由“乌隆隆”指颜色而谐音。

    例词八,《建瓯》:“观音豆:指小玉米。”

    例词九,《汉语方言大词典》:“观音须:玉米。吴方言。浙江湖州双林。”

    玉米的须长在顶部即如冠,口语又叫缨缨。由“冠缨”与“须”复说,而谐音趣说观音有须。例词十,《梅县》:“观音麦:麦子的一种,子实比小麦小。

    此例难以解释,但麦粒小,与罗汉狗子、罗汉碗等的谐音“落汉”也有相同之处,可做参考。

    例词十一,《温州》:“观音草:扫帚菜。地肤的通称。”又,“观音扫:用扫帚菜的干燥植株捆扎成的扫把。结实耐用。”

    《辞海.生物分册》“地肤”条言:“园艺上一种叫‘孔雀松’(var.culta),枝叶繁茂,全株成卵形或球形。叶更狭窄,入秋变紫红色。供观赏。”

    例词十二,《汉语方言大词典》:“观音箭:剑麻。吴语。上海松江。”

    剑麻的纤维耐腐蚀、耐磨,是制绳、渔网、牵引带的优质原料。当由“管(保管)引而坚”的意思谐音。

    例词十三,《汉语方言大词典》:“观音燕:燕子。闽语。福建永定下洋。”

    “观音”如字面,不是谐音,但作“听音”讲,即燕子鸣声呢喃,如情人细语,也可欣赏。此与广州话“罗汉床”、福州话“弥勒椅”曲折相同。

    例词十四,《汉语方言大词典》:“观音合掌棚子:两片屋面落地搭成的草棚。湖北随州。”“合掌”是两掌全合拢,而棚的两片屋面是仅上檐相接的分开之状,便否定了合掌的比喻。此类草棚前后是以可移动的柴草捆作门,可堵可开的。试猜想为由“关英禾张”谐音。关、张,即闭、开。英,禾,都可指柴草。

    例词十五,《广州》:“观音兵:自愿为女子做‘跟班’的男子。”

    “跟班”即尾随后面照料服务,由“观影(或:应)宾”谐音:宾从后面赏美并照应。本是旧时妓院隐语,指送迎妓女外出的保镖。保镖要观看四周动静,保卫安全;也趣指观赏妓女。

    例词十六,《于都》:“观音蛤蟆子:一种灰黑色的青蛙,个儿比较小。”

    “观音”义也如字面:听音。但指欣赏音乐,不指观音菩萨。古诗文有“蛙歌”、“蛙鼓”、“蛙吹”等说法。此词与福建永定下洋话“观音燕”可谓姊妹篇。

    例词十七,《全国各界切口汉语大词典.医药类.医生》:“观音党:朝山卖香(药)者。”《新刻江湖切要.医药类》:“烧香朝山卖药:观音党。”

    朝山虽是卖药,也兼旅游观景,谐音机制:卖药且不说,全当是观景。

    例词十八,《福州》:“观音症:化妆时,点在眉心正中的红点,起装饰作用。”

    南北朝时妇女已有点眉痣、贴额等饰美习俗,即谐音“观影”。当是民间先有此习,后来观音画像上也仿此,从而有“观音痣”名称。福州话此词的“音”字音rnng,而“人”字、“影”字都音ing。近音谐音。

    例词十九,《汉语大词典》:“观音柳:柽柳的别称。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二.柽柳》:‘今俗称长寿仙人柳,亦曰观音柳,谓观音用此洒水也。’”

    最早叫“柽”。《诗经.大雅.皇矣》:“启之辟之,其柽其椐。”朱熹集传:“柽,河柳也。似杨,赤色。”词的理据是红色。字本做“赪。《诗经.周南.汝坟》:“鲂鱼赪尾。”《说文》“柽”字段注:“柽之言赪也,赤茎,故曰柽。”俗名即叫赤杨、红柳。由于字形分化作“柽”,产生了一般的神异说法。罗愿《尔雅翼》:“天之将雨,柽先知之,起气以应,又负霜雪不凋,乃木之圣者也。故字从圣,又名雨师。”此柳皮红,枝细而柔软,屈曲下垂,微风而动,婀娜如舞,有观赏性。所以从“观影”谐音求趣而得名为“观音”。印度佛教所言只是观音用杨枝洒水,是泛说,不专指柽柳。我国民俗从“观影”附会成观音用柽枝洒水。

    例词二十,《汉语大词典》:“观音粉:一种白色黏土。旧时农民常用来充饥,食后不能消化,常因而致死。清戴名世《孓遗录.附灾异记》:‘崇祯十一年戊寅春,地产粉土,其色红白细腻,富人食之多死,贫人疗饥,时人谓之观音粉。’”

    《现代汉语词典》“观音土”条相同,言“也叫观音粉”。

    《南昌》:“观音土:一种白色的黏土,旧社会灾民常用来充饥。”

    宋代时皇宫中化妆用的粉叫“宫粉”,其中含铅、铝,比较名贵,誉为“银粉”。后来把京城生产的饰脸名粉也叫“官粉”。“官”与“银”可谐音成“观音粉”,而指称供人“观景”誉美。这是一种事理。观音芋、观音豆、观音麦之类的趣名,无形中使“观音”与粮食产生一种虚假联系。当着灾年之时,某种白土会因这两种背景事理而附会为“观音粉观音面”,却把“观音”误解成救苦解难的观世音,而说可救人免饿死。又,这种土也只能以汁灌饮,不宜作面条或馍。“灌饮”也可谐音成“观音”,与由“惯饮”谐音成“观音茶”相似。

    “观音豆”之类本是示假的趣说,但语言研究跟不上去,人们不知道欣赏示假的趣智,就弄假成真,形成朦胧的迷信影响。这并非孤例,而是谐音文化的一种类型,限于篇幅,此难详及。由此也可见语言研究和普及有助于破除迷信。

    三、综叙

    以上的系列词共同之处是以“罗汉”“观音”作假来形成趣难。大致可以推想,它们都是在民间形成罗汉、观音的信仰之后产生的,固然说明了佛教的“罗汉”、“观音”对汉语的影响,但这只是浅层的;在深层机制上,倒是汉语发挥自身灵活谐音的特长和方言音系的复杂不同,以佛教这两个词为材料,加以利用、改造,变宗教迷信内容为制谜式造词,来表述众多事物的特点,另造新词,也是“外为中用”的一种类型。从另一个方面又说明群众不计佛的神圣尊严,把它们当做“玩物”来作趣,表现聪明才智。这种情况又如:

    《西安》:“佛笤帚:用脱粒后的高粱穗和短茎扎笤帚。”又,“佛鞦:用绳、板子等绑秋千。”是“佛、缚”谐音。

    《南昌》:“佛:糊涂。”又,“佛头佛脑:晕头转向。”是“佛、惚”谐音。“惚”又是“恍惚”省说。

    《娄底》:“卵谈菩萨:讥称办事不认真的人。”由“乱弹不煞”谐音:乱动不止。

    《温州》:“逃逃动菩萨:戏称缺乏主见,摇摆不定的人。”温州话“逃”是记音字:推动。“菩萨”是“簸山”谐音。“逃逃动簸”为一层,指摇摆。“山”是贬称人的语素,犹“村”。或异写作“三”,如“瘪三”。

    又,“长短儿佛=长儿短佛:从小到大的一群小孩:两夫妻还不到三十岁就生五个女儿,长短儿佛(长儿短佛)一大班门前。”是“佛、会”的同音同调谐音。从小到大的会合在一起。

    又,“鼻涕佛:经常拖着鼻涕的孩子。”趣言所有鼻涕都来回合了。

    又,“懦懦佛儿:性格懦弱的人。”把“佛”换为同类的“仙”,从而谐音同音同调“相”即指样子。“鼻涕佛”中也可以是如此。

    又,“邋遢仙儿:办事松懈拖沓的人。”“仙、相”谐音:邋遢的样子。

    又,“打赌仙儿:赌棍。”由“仙、香”同音同调谐音。从“寻味”、“玩味”说法受启发,也可以说是用了“通感”方法:认为赌博香。

    《武汉》:“光棍琉璃佛:地痞流氓等的虐称。”是“光棍流里副”的谐音:光棍之流及与其相副的人。

    这些词实在都出人意料。

    这类词语或可说受了禅宗语录的影响。为了用“人人皆可成尧舜”来改造印度佛教“只有一佛出世”的唯佛独尊,宣传“人人皆可成佛”的汉化佛教主旨,一些语录的主题是贬抑回答“如何是佛”,“如何是佛法大意”。具体说法甚多,最知名的是临济宗创始人临济义玄的“干屎橛”。

    《临济录》:“上堂云:‘赤肉团上有一无位真人,常从汝等诸人面门出入。未证据者看看!’时有僧出问:‘如何是无位真人?’师下禅床把住云:‘道!道!’其僧拟议。师托开云:‘无位真人是什么干屎橛!’便归方丈。”后来云门宗的云门文偃就常用此警语启悟弟子。《云门广录》记载甚多。如:“问:‘如何是释迦身?’师云:‘干屎橛。”’“如今诸方大有出世扭捏。你何不去彼中,在这里觅什么干屎橛?’”

    又如还有把佛法佛理斥为一团乱麻的说法。《五灯会元》卷三《浮杯和尚》:“伎死禅和,如麻似栗。”卷十五《洞山守初禅师》:“(僧)问:‘如何是佛?’师曰:‘麻三斤。”’又:“拈却炙職帽子,脱却鹘臭布衫。”把佛理比喻为汗垢油腻发臭的衣帽,应当抛弃。

    高僧直接用贬语说佛,俗人就以假佛来造趣难词。

    又,佛教的宣讲经文有讲解者与听众(僧人和俗人信徒)互相“论难”的环节。有的并不虔信佛教,聪慧而狡黠的俗人,便特意用怪问题来使讲解者丢丑,往往也涉及对佛的不尊。《启颜录.论难》有北齐著名优人石动筒的如下故事。

    北齐高祖以大斋日设聚会,时有大德法师开,道俗有疑滞者,皆即论难。并援引大义,广说法门,言议幽深,皆存雅正。石动筒最后议论,谓法师曰:“且问法师一个小义:佛常骑何物?”法师答曰:“或坐千叶莲花,或乘六牙白象。”动筒云:“法师全不读经,不知佛所骑物。”法师又即问曰:“檀越读经,佛骑何物?”动筒答曰:“佛骑牛。”法师曰:“何以知之?”动筒曰:“经云:‘世尊甚奇特。’岂非骑牛?”坐皆大笑。又谓法师曰:“法师既不知佛常骑牛,今更问法师一种小事:比来每经之上,皆云价值百千两金。未知百千两金,总有几斤?”法师遂无以对。一坐更笑。

    又如:高祖尝以四月八日会讲说,石动筒时在会中。有大德僧在高座上讲,通俗论难,不能相决。动筒后来,仍问僧曰:“今是何日?”僧答云:“是佛生日。”动筒即云:“日是佛儿?”僧即变云:“今日佛生。”动筒又云:“佛是日儿?”众皆大笑。

    这种以僧和佛为戏谑对象的智趣笑话对群众潜移默化,无疑也促助了假罗汉之类趣难词的创造。

    这类谐音趣难词在先秦时代已有,越来越多,逐渐积累,或成为系列,是汉语词汇特有的类型。它们是一些不合构词法“常规”的趣难词。追求趣难的巧智欣赏性是目的,谐音隐实示虚是手段或方法。这类词所涉及的语言现象多,词义所涵盖的内容或知识也多。释义宜深入,具体。但语言界未曾注意,所有词典的编纂者,都不能释出它们的隐含内容,甚或误释。致使词的各种文化内涵泯失,不能彰显。这类趣难词有系列性,单从某一个词,难以看出隐蔽的内容,若多集词例,从群体对比,则易于看出端倪,一通则多通。这是趣难词研究的一种有效方法。

    (原载《语言科学》2003年第4期)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