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贵阳方言“谐音趣难词”详释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李荣主编《现代汉语方言发词典》地方分卷的汪平编纂《贵阳方言词典》中的一条:

    牵:一种逗引幼儿的游戏。牵着孩子的手,口中念儿歌:“牵□□,摇弟弟,打破碗,请坐地。”念一句,走一步,到第四句两脚蹬一下。

    此儿歌很有意思,未见别的地方现在也有此儿歌的报道。但大大令人遗憾的是其中有两个字不知该怎样写而空缺着。不知为什么要说“打破碗”?而且还要“请(打破碗的人)坐地”?这说明它历史悠久,当今不仅一般贵阳人,连研究贵阳话的语言专家,也不知道它的庐山真面目了。

    笔者研究的结果是:

    词典中空缺的“□”的注音与“郎”字同音异调,其实就是“郎”的声调有变。其中“摇”是“要”的谐音。“碗”是“瓦”的谐音。“请”是“清”的谐音:冷清,稀少。这是希望多生儿子少生女子的儿歌,宋代已经有了。陆游《老学庵笔记》:“童谣云:‘牵郎郎,拽弟弟,打碎瓦儿不着地。’以为祝生男之意。”梁绍壬《两般秋雨庵笔记》卷四《山歌》:“儿童扯衣裙相戏唱说:‘牵郎郎,拽弟弟,踏碎瓦儿不著地。’《询蒭录》曰:‘此祝生男也。踏碎瓦,禳之以弄璋;牵衣裙,禳之以衣裳;不著地,禳之以寝床。上二句说多男,下一句说禁生女。’”清顾张思《土风录》卷十九《牵郎郎,拽队队》说或把此童谣变成:“牵郎郎,拽队队,打碎瓦儿不着地。”《诗经.小雅.斯干》:“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球,载弄之瓦。”于是“瓦”特殊的与生女孩联系起来。

    与陆游所记的对比,贵阳此儿歌的“摇弟弟打破碗请坐地”,即四句中就有三句不同。特别是“打破碗”的“碗”字变得奇特。原来贵阳话“碗”字有两读,一音与普通话读音相同,另一音却与“瓦”同音同调。于是借“碗”的字形,读出“瓦”字的实际。另外两句也是利用谐音的手段。汉语的谐音是有非常神奇效果的。它能指鹿为马、颠倒黑白、张冠李戴、无中生有。各地方言都有一种“谐音造词法”:隐实示虚,设难成趣。就是:对词义理据的真实用字借谐音既作隐蔽又作暗示的双兼方法,形成趣难风格,从错误而启悟正解。有智巧和情趣的艺术欣赏性,有如谜语。可以借用下面这些话来比喻:“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踏破铁靴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贵阳方言词典》中的一条:“饭甑山:梵净山的讹音,山在贵州省东北部,是武陵山脉主峰,海拔2572米,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联合国‘人与生物圈’自然保护网,并为佛教名山。”其中把饭甑山的生物圈即自然性方面说清楚了;指出梵净山名称,为佛教名山,这是对“人”文化方面的解释,但遗憾的是还有错误。天下名山僧占多,僧人称为梵净山,但千万劳苦群众首先渴望的是吃饭,于是有意利用谐音另起个名字,把梵净山另叫饭甑山。也就是创造了一个新词。创造得好,流行开了。解释成“梵净山的讹音”,“讹”的评判就是不知道谐音也是汉语的一种造词方法而凭感想误说。个别人乃至少数人有时或把一个词读或写讹,历来的贵阳人

    竟然都这样转化吗?明明知道也就是梵净山,可为什么偏偏仍然读写成饭甑山呢?因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

    词典又一条:“懂三:江湖上说的话,在求别人办事时,暗示会给对方甚么好处之类:请你帮个忙喽。我们是懂三的。‘懂三’可能是从‘事、四’谐音引申出来。”应该准确而肯定地说:就是把“懂事”暗中谐音成:懂四。从而仿出:懂三。也是谐音造的新词。

    还有许多这样的词语,该词典也没有这方面的丝毫解释,本文即专作辨析与欣赏。《贵阳方言词典》共有8700个词条,这样的词语数量众多,约是290个,占3.3%。谐音可以是同音同调、同音异调或近音。本文即这样表示,而一般不再说“谐音”两字。有的被谐音的字,在该词典中未见注音,不知声调,就只说某字与某字谐音。先示词典页数,词语后面是词典的解释,文字或有节缩,免标引号。另行是笔者的申说。

    可以把词语中的谐音字分为四类。一类是词语中含动物名而虚假。

    23.**=(小)鸡儿=麻雀=小麻雀=雀雀:赤子阴。

    “鸡”与“基”同音同调,从传种来说,犹如说:根。也可以是“肌”的谐音,该词典未见“肌”的注音。“把”是从形状来说。“雀”与“脚”近音谐音,声母送气与否的差别。俗语用“腿”或“脚”指代男阴。因“雀”而粘连成“麻雀”。

    鸡拉乌叫:吵吵嚷嚷。

    “鸡”与“吼”同音同调。“乌”与“呜”同音同调。而字面上是“乌鸦”的虚假意思,与虚假的“鸡”承应。

    25.鸡公车:独轮手推车。

    “鸡”与“吼”同音同调。“公”与“滚”近音,从轮子滚动声来说。

    鸡眼:脚掌或脚趾形成的硬块,样子像鸡的眼睛。

    陆宗达、王宁《古汉语词义答问.释“趼”》:“俗称‘鸡眼’,其实是‘趼’音分读之:由jian而变为ji-yan。……《现代汉语词典》说‘鸡眼’因‘样子像鸡的眼睛’而得名……便有点望文生义,还是要从‘趼’来说明方为科学。”说样子像鸡的眼睛,仅是从圆形而言,许多动物的眼睛都是圆形。若从大小来说,趼也有比鸡的眼睛大或小的。况且,趼的中心也没有相当眼仁的情况。可见不是比喻,而是由“趼”字分音的ji-yan而趣说的。

    鸡冠油:粘连在猪大肠上的脂肪,其形状像鸡冠。

    其他方言(如北京话)或从形状叫“网子油”或“花油”(花指零碎),而与“板油”分别。鸡冠就没有丝毫的网状,也无所谓零碎,非形状比喻。而是“鸡”与“居”同音同调。“冠”与“管”同音异调,指管状的大肠。扬州话把猪各种内脏上的都叫“网子油”或“花油”。徐州只把猪体腔内壁黏附的叫花油。于都把猪内脏与鸡体腔内壁黏附的都叫花膏。而把鸡体腔内壁黏附的叫鸡公膏,但“公”是“贡”的谐音。东莞把猪内脏上的叫网油。上海把猪肠子上的叫网浪油。贵阳话只把猪体腔内壁黏附的叫“网子油”或“花油”。《柳州方言词典》:“网油=花油=鸡冠油:猪肠外面的脂肪网膜。”也是同样谐音,并没有其形状像鸡冠的说法。

    106.恶鸡婆:凶恶的女人。

    “鸡”与“极”谐音。

    183.幺鸡:麻将牌里的一条。

    “鸡”谐音“基”或“记”。来自旧时数目“一”的隐语,北京叫“也基”;吴语中作“欲记”。都是“切口”即反切式,拼合成“一”的读音。见《汉语大词典》“切口”条的举例。起初是用这两个隐语暗指幺条,后来被多数人知道了,便刻成一只鸡的图像存趣。

    186.斗鸡、打鸡:儿童游戏。1单腿立地,抱另腿以膝部击斗。2一人拿一根草,互相交叉着拉,先断的输。

    1“鸡”与“击”谐音。2“鸡”与“技”谐音。

    86.斗鸡眼=对对眼:内斜视。

    “鸡”与“集”谐音,指眼珠集中而靠近,犹如“对”指对合。

    155.菢母鸡棉鞋:一种老式棉鞋,鞋面为鮮壳形,不系鞋带。

    是“包毋系”的谐音。包,指包得比较严合。把不系鞋带,仿说成文言的“毋系”,又飞白而谐音为“母鸡”。不系鞋带一毋系一母鸡,三次曲折。

    31.依乌鸭乌:贬斥人胡说。

    “乌”是黑的意思,指没有道理。“鸭”与“呀”谐音,贬斥那样的说话。

    84.鸭屁股:妇女一种发式,脑后一大块头发垂至颈部。

    “鸭”与“压”同音同调。“屁股”指脑后。

    84.鸭子:旧称买卖经纪人。

    买卖经纪人一般叫“牙子”。“鸭”与“牙”同音同调。

    84.鸭鸭乌:形容太差。

    “鸭”与“呀”谐音。“呀!呀!”的惊叫。“乌”与“污”同音同调。

    106.鹅毛月=蛾眉月。

    “鹅”与“蛾”都是“阿”的谐音:弯曲。“毛”是对“眉”的变说。

    84.哑雀嘴:划拳用语的“二”。

    “哑”与“亚”谐音。粘连成“亚军”词而指“二”。“雀”与“确”同音同调。“嘴”与“锤”近音,声母送气与否的差别。犹如“划拳”的拳。

    233.燕边胡:大胡子。

    “燕”与“沿”同音异调。

    56.巴壁虎:壁虎。

    巴,依附。“虎”与“附”同音异调。理据及字序本是:巴附壁。其他方言或是谐音“户”。该词典未见“户”的注音。

    64.打巴壁虎:两手撑地倒立,脚翻过来靠在墙上。

    “打”与“搭”同音同调。搭、巴、附,三者同指不避复。并没有表示两手撑地倒立,脚翻过来的语素。

    197.秋老虎:比喻立秋后仍然十分炎热的天气。

    老虎不能比喻炎热。“虎”与“糊”同音异调。趣谑的说秋天老糊涂了:该凉了,反而热。北京方言说秋傻子,机抒相同。

    59.马虎:早率;敷衍;疏忽大意与“麻糊”同音异调。该词典:“麻喳:粗心马虎。”

    61.马:拉长脸,不高兴的表情。

    “马”与“抹”同音异调。指抹去正常的表情。有的方言说“驴脸”,也是谐音“捋去”正常的表情。驴马的脸虽长,无所谓不高兴的表情。骡子的脸也长,却没有这样的说法,就是反证。正有平实的说法:把脸抹下来、变脸、翻脸。“马眉马眼:板着脸的样子”、“马起脸:拉长着脸”,两词中同样的谐音。

    61.马脸:厚着脸。

    同样的谐音。把脸面抹掉就是不要脸面的厚脸皮。此也可证上条的谐音。

    61.马料豆:油炸蚕豆瓣,再洒上作料。

    “马”与“码”同音异调:连接。指把作料码入。可比较《成都方言词典》:“码:将生肉片或肉丝、菜和盐、水、豆粉调匀。”“码味:烹制前,在主要原料中加入一定数量的调味品进行拌和。”

    61.马草篮:“高挑草”的农具。

    “码”的谐音。指直接把扁担插入草篮。

    61.马后炮:比喻过时的行动。

    非比喻。“码”的谐音。连接在后面就是迟后。名词的“炮”谐音动词的“炮制”,指行动、处理。

    61.马:旧时一种储钱的器具。

    解释苟简,不能知道是怎样的形制。许多地方都是泥制,仅有小缝可把钱币塞入,叫“憋死猫”。“猫”与“冒”谐音,指不能倒出来。最后砸破罐子总取钱。贵阳的当与此相同。则也是“码”的谐音,以连接指储蓄。空缺的那个字,应就是“砸”字。

    61.马打面:指眼镜。因马拉车时眼睛要罩住,有诙谐、取笑意味。

    牲畜推磨时怕乱走,才蒙眼;拉车蒙眼就无从看路而出事故。“马打”是“码搭”的谐音,指脸上还增加了个东西,即眼镜。

    112.拍马屁:谄媚奉承。

    是“配码脾”的谐音:配合、连接(上级等)的脾性。该词典未见“配”的注音。详见本书《方言“拍马屁”词语家族及研究失误》。

    42.湖南骡子:蔑称湖南人。

    100.北方骡子:蔑称北方人

    “骡”与“落”同音同调。指从湖南、北方落到此地。

    65.打狗屁:骂人糊说。

    “狗”与“苟”谐音:不正,犹如以“放臭屁”指斥。以下八个词中都是如此谐音。

    158.毛狗:旧时指狐狸。

    158.毛狗路:狐狸走的路,即很小的山路。

    狐狸和一切动物都没有固定成形的路。毛,指小与简率。不熟这样的路容易走错而抱怨说是“(让人)胡里走的路”,从而反过来把狐狸叫毛狗。

    狗日的、狗**日的:骂人话。

    犹如说私生子或野种。

    狗窝:比喻人住的地方太脏。

    非比喻,猪窝更脏。

    192.狗刨烧:不会游泳,两手在水里乱划。

    “苟刨”即乱刨。

    狗熊:黑熊。

    “苟”指黑熊生性喜独居。

    221.天狗吃月壳:月食。

    “天苟”即天象不正常。把“月蚀”也通俗的说“月食”,把“食”换成“吃”。倒序成为:吃月壳。

    逗狗:(孩子)生病。

    生病即不正常,或说成:不好。其他方言或说:变狗。

    191.狗眉狗眼、狗夹夹、狗头狗脑:吝畜。

    “狗”与“抠”近音。贵阳话同义词有“夹抠客”。“眼”与“严”谐音,因虚假的“眼”而再加虚假的“眉”。“抠”是形容词:小气,所以可以带词尾“头”。因虚假的“狗头”而再加虚假的“狗脑”。

    狗地芽:一种小灌木的嫩芽,可以做野菜。

    “狗”与“勾”同音异调,指芽。

    狗扯:勾结;勾当。

    “狗”与“勾”同音异调。

    土狗:蝼蛄。

    “勾”指蝼蛄被挖出后,呈蜷曲状。

    273.狼场:大场面。

    “狼”与“浪”同音异调:没有约束。

    94.躲猫猫:捉迷藏。

    蒙猫猫:捉迷藏

    “猫”与“铆”谐音,指被捉住。详见本书《“捉迷藏”方言趣难称名汇释》。

    灰猫猫的:遇到挫折后的样子。

    金猫猫:金龟子。

    89.花(野)猫:比喻脸很脏的人。

    “猫”与“貌”谐音。

    157.猫:外行。

    “猫”与“冒”同音异调,犹如:胡乱。北京方言就平实的说:老冒。

    157.猫鞭:对人伸出中指的不礼貌行为。

    273.淌猫尿:流泪。

    猫耳朵菜:木耳。

    都是“猫”与“冒”同音异调谐音,犹如:出。

    三脚猫:1坐不住的人。2游泳的一种姿势,一只手或一条腿接触河底游动“猫、冒”的谐音:冒出了第三只脚。比人多出一只脚,就比别人“善”走而坐不住,此与以“三只手”称小偷类似。游泳时“一只手或一条腿接触河底”,只有三只手和脚从水面冒出来为人看到,便趣说“三脚猫”。

    母猪疯:癫痫。

    “母”与“木”同音异调:麻木。“猪”与“做”同音异调。字序本是:做木。即失去知觉。谐音倒序成为:母猪。“疯”与“风”同音同调。许多别的方言就平实的写成“风”,指中风。详见本书《帛书〈五十二病方>“人病马不痫”考证》。

    白胆猪:骂白木老土的人。

    “胆”与“淡”同音异调,指反应冷淡。“猪”与“做”同音异调。理据和字序是:做白淡。白:没有。该词典“白木老士:反映迟钝,或没有反映。”按,白:没有。木,麻木,即无反映。“士”是“死”同音异调谐音,也指无反映。

    286.羊癫疯=羊儿疯:癫痫。

    “羊”与“样”同音异调。“羊癫疯”的理据及字序本是:癫痫中风(之)样。“羊儿疯”的理据及字序本是:中风样儿。都是从症状命名。详见本书《帛书〈五十二病方>“人病马不痫”考证》。

    抢羊羊:儿童游戏名。很多孩子互相抱腰成队,另一个孩子抓他们的最后一个。

    “羊”与“央”同音异调:结束,最后。是文言文词语。《诗经.小雅.庭燎》:“夜如何其?夜未央。”

    45.兔:待人接物不近人情。

    160.倒奸不兔:似傻不傻。

    78.那兔儿:骂人的话,可用“他”代替。参见“兔”

    不近人情即不合明显的道理,即不开通,“兔”与“土”同音异调。

    112.白龙会:旧时“土公子”的行会。

    “白”与“百”同音同调,指众多的人。“龙”与“拢”同音同调。

    43.独眼龙:一只眼瞎的人。

    “龙”与“窿”谐音。指那只好眼睛如窟窿,空而通明。对比那只瞎眼是实的,不通明。

    摆龙门阵:聊天。

    “龙门阵”的理据和字序是:“振朦胧”。使人从朦胧状态振作,是从讲故事的效果来说的。详见本书《“龙门阵”等称名的妙趣》。

    跑龙套的:1戏曲中扮演随从或兵卒的人。2比喻在人手下是无关紧要的人。

    “龙”与“拢”同音同调。扮演随从或兵卒的四人靠拢成队,穿一样的服装。

    300.龙窝:1头上长瘤,瘤上长发。2小孩留长发而不洗,让结成快,据说可以吉利。

    “龙”与“拢”同音异调。“窝”与“罯”同音异调:覆盖。由于“龙”的谐音才据说可以吉利。民间词源往往是颠倒因果的。

    86.耍龙尾巴=背榜。

    “耍”与“刷”同音异调,犹如:写。“龙”与“拢”同音异同调,拢在尾巴处,即最后一名。

    “鼻涕龙:挂在鼻子下面的一条鼻涕。

    “龙”与“拢”同音同调。拢成一条。如果是以“龙”比喻,也就可以以蛇比喻,却从来不把成串,成条用蛇比喻,就是反证。

    195.牛嘴龙:牛笼嘴。

    “龙”与“笼”同音同调。

    夜老鼠=盐老鼠:蝙蝠。民间传说老鼠吃盐变蝙蝠,所以叫盐老鼠。

    “夜老鼠”中,“鼠”与“出”近音谐音:夜间出来。“盐老鼠”则是“檐老出”的谐音:老从房檐间飞出。“盐”与“檐”同音同调。是由于谐音趣难名称才使得传说老鼠吃盐变蝙蝠。民间词源往往是对谐音趣难名称追编故事性解释,是“反客为主”的机制。

    236.川耗子:旧时对四川人的贬称。

    耗子即老鼠,“鼠”与“出”近音谐音。理据及字序本是:川出老。

    193.猴头:树上的蕈,形似猴子的头。

    蕈是伞形。无毛,无五官,与猴子的头没有丝毫相同。那正是不知词的理据,而按字面解释的趣味性的民俗词源。“猴”与“厚”同音异调,指体大肉厚。

    193.猴耳包:扁桃腺炎。

    “猴耳”与“厚而”谐音。厚而包,犹如说大疙瘩。

    211.三老猴:每次掷三颗色子,按点数定胜负。

    “猴”与“侯”同音同调,用古义:箭靶。骰子上面的点数相当于靶,都是目标。掷色子,南京话说:掷猴儿。北京话说:调猴儿、吊猴。每次掷三颗色子,乌鲁木齐话说:三猴子。徐州话说:赶猴儿。

    242.门槛猴:比喻只会在家里凶的人。

    没有门槛猴,非比喻。“猴”与“吼”同音异调,指凶。

    148.吹牛壳:吹牛,说大话。

    “牛”与“扭”同音异调。扭,就是转,而谐音“赚”:诓骗。其他方言说:吹牛皮。“皮”与“脾”谐音:脾性。贵阳话此词则把“皮”换成“壳”。

    195.牛打滚:一种小吃,由熟汤圆外滚上豆面制成。

    牛,谐音“扭”,就是转,与“滚”复说。

    227.牵牛花:一种观赏花,缠绕茎。

    “牛”与“扭”同音异调,从缠绕茎来说。

    214.赶牛牛场:旧时郊区农民挑菜、鸡鸭等农产品到城里卖。

    “牛”与“流”同音同调,指“人流”。词是从赶场的人多来说。

    死老蛇:比喻很呆的人,像死蛇一样。

    没有用蛇比喻呆的事理。“死”就可以指呆。“蛇”与“折”同音同调:亏损。指精神或智力不足。

    四脚蛇:蜥蜴。有四肢,尾细长,易断。

    有四肢就与蛇大有区别。很早已有“画蛇添足”的成语,正是从蜥蜴不是蛇,也不像蛇而言的。“蛇”与“折”同音同调,指遇敌主动断尾逃生的特异功能。蜥蜴有众多的方言名称,竟然用了蛇、狗、鸡、蚁;师、医、哥、婆、公;月、盐,等二十多个无关的字。原来都是对蜥蜴断尾再生等习性的谐音趣难表示。详见本书《对蜥蜴100个称名的语言学研究》。

    273.郎鸡叶:一种蕨类植物。“郎”字标同音代替号。

    24.鸡冬菌:一种珍贵的蕈。

    还有下面一些词,其中的动物名字必定是趣假的。但遗憾的是,由于词义解释中没有相关的内容,无从考虑谐音本字而不知。

    109.鹅耳长:一种野菜。

    253.鹦哥嘴:猪头上的肉,常用做腊肉。

    186.豆狗:多生长在葡萄等藤本植物上的害虫。

    286.羊角菜:一种块茎可吃的蔬菜。

    34.鱼鳅串:马兰。

    34.鱼鳅症:旧时流传的一种病名。

    一类是词语中含指各种人(包括神、鬼)的语素而虚假。

    3.掷状元红:掷色子的一种玩法,每次掷六颗色子,根据掷出的点数的变化决定胜负,常在过年时玩。

    “红”指希望是红色的六点。“状”与“撞”的同音同调,指色子撞碰的结果,也指撞运气。“元”与“园”同音同调:圆满。指六颗色子都是六点。

    13.儿天崽地:说话带脏话。

    “饵田载地”的谐音,以食物、种植指...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