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猖狂”释义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王勃《滕王阁序》:“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郭锡良等主编的《古代汉语》(下册)注言:“阮籍:……因为对晋朝统治者不满,以纵情饮酒来掩护自己。时常独自坐车外出,也不顺着路走。车走不通了,就痛哭而回。猖狂:放任不拘于礼法。”注者以阮籍“对晋朝统治者不满纵情饮酒”来照应“猖狂”,将其意义释为“放任不拘于礼法”。这是错误的。其实王勃此句是从《晋书.阮籍传》引发的:“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反。”两相对比,赋之“猖狂”,即传之“率意”和“不由径路”;赋之“穷途”即传之“车迹所穷”,并非指“不满”、“纵情饮酒”、“放任不拘于礼法”的品德形迹。

    查《世说新语》“任诞”门,所叙阮籍事甚多,如在母丧时“以重丧显于公坐,饮食酒肉”;因步兵校尉厨中储酒多,而“求为步兵校尉厨”;“阮籍嫂尝还家,籍见与别”;醉后便眠于酒家妇侧,等等,并无穷途而哭事。此事只是在“栖逸”门“阮步兵啸,闻数百步”一事的刘孝标注中引及,但并非抨击,而是夸奇。所以,我认为,将“猖狂”释为“放任不拘于礼法”,至少是不符合王勃用典的本意,是不确切的。《阮籍传》的“率意独驾,不由径路”,王勃用“猖狂”词来称说,可知此“猖狂”之词义即为不由径路,没有目标,信步而行,到处乱走。下面引用大量词例来证明,这是“猖狂”词的初义,即古义。

    “猖狂”此义,时代较早,在《庄子》的外篇和杂篇中就数见用例。《山木》:“南越有邑焉,名为建德之国。其民愚而朴,少私而寡欲,知作而不知藏,与而不求其报。不知义之所适,不知礼之所将。猖狂妄行,乃蹈乎大方。”成玄英注:“猖狂,无心。妄行,混迹。”无心,即没有目标,不遵道路。混迹,即到处乱走,信步而行。

    又如《在宥》:“鸿蒙曰:‘浮游,不知所求;猖狂,不知所往。……’云将曰:‘朕也自以为猖狂,而民随予所往。’”《庚桑楚》:“吾闻至人,尸居环堵之室,而百姓猖狂,不知所如往。”三例“猖狂”均与游、行、往等联系,正说明词义只说具体的行走,不是言与品德相联系的行为,都是说原始社会初民的自由之况。

    一般认为《庄子》内篇为庄周所作,外篇及杂篇为汉人拟撰。那就可以说,至迟在东汉,“猖狂”词义如此。《淮南子.俶真训》同述这个意思:“当此之时,万民獐狂,不知西东。含哺而游,鼓腹而熙。”可知“猖狂”已有异写词形为“獐狂”。东汉赵晔所撰《吴越春秋.夫差内传》:“吴王率群臣遁去,昼夜驰走,三日三夜,达于秦馀杭山。胸中忧愁,行步猖狂。”逃至陌生之地,四顾茫茫,只能是听天由命,信步而逃了。

    在魏晋时期的汉译佛经中,可以看到“狂走”即是“猖狂”。《杂阿含经》卷四七:“猫狸迷闷,东西狂走。”《杂宝藏经》卷六:“遂复前进,被打狂走。值他捕雁,惊怖偉惶,触他罗网。”这个“狂走”,就是乱走。“狂”仍不同于发狂的“狂”。唐代的书证,又如柳宗元《答韦珩示韩愈相推以文墨书》:“(扬)雄遣言措意,颇短局滞涩,不若退之之猖狂恣睢,肆意有所作。”也就是写文章如行云流水,并无定局死套,“肆意”正提示了此“猖狂”为信笔由意之义。

    在《敦煌变文集》中,累见“猖狂”此义,或异写为“獐狂”、“麖狂”。《伍子胥变文》:“女子拍纱于水,举头忽见一人,行步獐狂,精神恍惚。”这是写子胥逃国,前文巳言他不谙道路,“信业随缘,...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