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汉语大词典》第一卷失误指正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少,因而可以指消长盛衰。

    708左“半弓:俗以‘一虎口’(约五寸)为一弓。半弓约二三寸。旧时用以形容妇女缠过的小足。”

    但《汉语方言大词典》载“一弓”是量土地面积的单位,如昆明话指二十平方市尺,三弓为一亩。并没有把一虎口叫一弓的。“半”是“半折”的省说,指缠足是不缠足长度的一半。“弓”是“工”的别写,指绣鞋工致。宋代卢炳《菩萨蛮》:“石榴裙束纤腰袅,金莲稳衬弓靴小。”宋卢炳《踏莎行》:“明眸剪出玉为肌,凤鞋弓小金莲衬。”宋无名氏《鬼董.陶小娘子》:“得女子履,绝弓弓。”宋《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莲步半折小弓弓。”都说“弓”,而不说“半弓”可证。这个“弓”字关系到缠足开始的时代,笔者另有详文申说。

    710右“半拆:大指与二指伸张时之距离。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一折:‘绣鞋儿刚半拆,柳腰儿勾一搦。’王季思注:‘俗本多作折,误。……拆,谓大指与二指伸张时之距离,今徐海间语尚如此。’参见‘半弓’。”

    大指与二指伸张时之距离一般是叫“拃”,《汉语方言大词典》《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都没有所谓叫“拆”的。“拆”应该是“折”字成误。半折,指缠足是不缠足长度的一半。《汉语大词典》:“半折:1损失一半。2对折.减半。3折断一半。”宋《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莲步半折小弓弓。”元无名氏散曲《醉中天》:“底样儿分明印在沙,半折些娘大。”

    “半”或别写成“半扎”“半札”。《金安寿》第一折《上马娇》:“罗裙轻拂湘纹动,侬半札凤头鞋。”诚斋散套《点绛唇.风情》:“绣鞋儿刚半札。”

    《汉语大词典》缺失“半折”“半扎”“半札”词条。

    717左“州”条虽然有八个义项,还缺失了四个义项。1雌性禽兽的阴器。《山海经.北山经》:“有兽,其状如麋,其州在尾上。其名曰罴。”郭璞注“州,窍也。”《山海经图赞》:“有兽如麋,其窍在尾。”《说文.马部》:“騸:马白州也。”段注:“按,州、膝,同字。俗作。”按,所谓“同音”是说“州”在上古的声母是d,与“后”同音。即古无舌上声,而读舌头音。2女阴。章炳麟《新方言.释形体》:“今山西平阳、蒲阳、绛、潞之间皆谓阴器为州,音低候切(江西抚州人读‘州’正如此音)。”鲁迅《三闲集.在酒楼上(夜读之二)》:“章太炎讲《山海经》:‘其州在尾上。’州为女性生殖器。”3肛门。马王堆汉墓帛书《五十二病方》:“人州出,不可入者,以膏膏出者,而倒悬其人,以寒水溅其心腹,入矣。”州出,即脱肛。马王堆帛书《十问.帝盘庚问于考老》:“其事一虚一实,治之有节:一曰垂肢,直脊,挠尻;二曰疏股,动阴,缩州。”4臀。《广雅.释亲》:“尻、州、豚:臀也。”

    728右“九子粽:粽子名。……宋王曾《皇后阁帖子》诗:‘争传九子粽,皇怍续千春。’”

    古代九子粽的形制及取义虽然没有文献说明,但当代方言可以补充。《南昌方言词典》:“猪婆带猪崽:端午节包的一种粽子,一个大粽子的几个角上再挂几个小粽子。一般是包一两个给小孩玩的。”但,与猪无丝毫关系。“猪”是由“主”谐音成的,指大粽子。“婆带”是“颇带”的谐音。“主颇带崽”就是“主粽子上多带小粽子”的意思。可以表示多子女的愿望,正与“皇怍续千春”承应。

    729右“九厄”条引吴兆宜注解:“《汉书》阳九厄,四千五百岁为一元,一元之中九。”

    但这个数目是错误的,也没有必要引用间接性的此语。应直接引《汉书.律历志上》。可比较“阳九”条引《汉书.律历志上》:“凡四千六百一十七岁,与一元终。经岁四千五百六十,灾岁五十七。”

    744右“九射格”条引赵与时《宾退录》:“本朝欧阳文忠公作九射格,独不别胜负,饮酒者皆出于适。然其说九射之格……”按,“出于适”,意思不明。据《欧阳文忠公集》卷71,应是“出于适然。其说九射之格……”。

    861右“直掇:古家居常服,俗称道袍。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一.论衣冠异制》:‘衣布大袖,周缘以皂,下加禰,前系二长带……今呼为直掇。’……明王世贞《觚不觚录》:‘无线导者,则谓之道袍,又曰直掇。”’

    两处引语都没交代为什么说“直”。明陈士元《俚言解》卷二《直裰》:“衣无襞积,其制櫳,谓之直裰。”无襞积,就是不打摺裥,也就是“直笼统”。值得引证。

    984右“卜儿:元代戏曲里老娘或老妇人的俗称。宋元时‘娘’常省作‘扑’,进而省作‘卜’。”

    这是从顾学颉、王学奇《元曲释词》而来的说法,但从来没有谁能拿出文献证明,没有根据。“卜儿”实际应是“婆儿”的记音别写。

    1255右“作筏子:做样子。比喻找差错予以惩治,以警其余。”

    “筏子”不是“样子”的意思。“做样子”不但绝对不能比喻那样的意思,而且什么意思都不能比喻。“筏”是“罚”的谐音趣说。

    1277右“住持:1佛教语。久住护持佛法的意思。2佛教寺院主管僧的职称。”按,缺失动词义:居住。《庐山远公话》:“但贫道从雁门而来,特投此山住持修道。”又,“但贫道若得一寺舍伽蓝住持,以免风寒,便是贫道愿足。”又:“适来问他,并不要诸事,言道只要一寺舍伽蓝居止。”可见词义。姚合《谢韬光上人》:“上方清净无因住,唯愿他生得住持。”陆游《老学庵笔记》:”抵河北镇州城东滹沱河小院住持。”住持,均为居住、住宿之义。

    1370“侠”词头下缺失“侠冤”词条。《吴子胥变文》:“为父报雔侠冤。”《无明罗刹经》:“嗔恚罗刹,侠冤罗刹,小恶重报罗刹。”又缺失“侠雔”“侠仇”词条。《吴子胥变文》:“虑恐楚卒人多,侠雠之心不达。”《大唐秦王词话》第15回:“秦王说:‘既这等,不若先令人擒了这贼,以绝后患。’李淳风说:‘不可。李密虽有反叛之心,形迹尚未彰露。朝廷知道,只是侠仇,皇姑分上也不好下手。’”

    1386右“保山:指媒人。”“保山婆:媒婆。”

    “山”是“扇”的谐音。《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元来那婆子是个撮合山,专靠做媒为生。”元乔吉《扬州梦》第三折:“则今日一言定,便休作两事家,将你个撮合山漫漫酬答。”《隔江斗智》第二折:“俺主公就着鲁肃做个撮合山媒人。”甘肃陇东、宁夏固原以“猴下山”指媒人。猴一猿一圆,三曲折表达,即把“圆”谐音成“猿”,而又换成同义词的“猴”。圆,指使男女团圆。甘肃陇东话把使事情成功,说成:说合、成全、说裹、圆成。“下”谐音“辖”,指协约婚事。“山”也是动词“扇”的协议,与“撮合山”中相同。

    1383左“俏冤家:熏猪耳的别称。”引例《两般秋雨貪随笔》:“猪耳朵。名曰‘俏冤家’,猪大肠,名曰‘佛扒墙’,皆苏人市井食单名也。”但“佛”字词头下缺失“佛扒墙”词条。

    1446右“俱:古代驱除疫鬼时用的假面具。又叫俱头。”

    字或作“魃”。《神异经.东南荒经》:“东南方有人焉,周行天下。身长七尺,腹围如其长。头戴鸡父魃头。”都是按“欺”的意思而另造的专用字:欺骗性的头面,即假面具。《汉语大词典》第十二卷“魃:同‘顛’。魃头。”却没有联系此“俱”字,顾此失彼。

    1601右“俥:1简札;书信。2见‘俥御,。俥御:帝王的车马。”

    “俥御”中是“蹕”或“驛”的通假。“蹕:指帝王的车驾或行幸之处。”可证。

    1591右“傑倯:1詈词。谓瘦小可憎。2厌恶。”

    但并没有“詈词”这个词语。《汉语大词典》《现代汉语词典》都没有,因为没有专门只是骂人的词,都是用“话”骂人的。《汉语大词典》有“詈言”、“詈辞”词条;《现代汉语词典》“詈:詈骂詈辞(骂人的话)。”可见所谓“詈词”是《汉语大词典》生造的词语。又,《汉语大词典》缺失“淞”字词条。

    (原载《陇东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